第273章

佔領了西岸高地也就打開了通往便橋的大門,而要想佔據便橋,首先便是要攻佔西岸高地,同時還得壓制東岸兩座山坡上的敵人火力,而只要控制便橋,便可以打開敵人的防禦核心,可是無論怎麼樣,首先便是得要拿下西岸高地,只要拿下西岸高地,便橋也就再也無所遮蔽的暴露在攻擊部隊的鋒芒之前,也就是說,奪取西岸高地是個關鍵。這是整個攻擊方向上的重要點。

重新調整部署是當務之急,西集團聯合指揮所在判斷了作戰情況之後,立即做出了這樣的一個判斷,那便是之所以第37裝甲團第3營沒有能夠拿下便橋,是因爲戰術上出了錯誤。參加作戰會議的我253團蕭揚團長在發言中並沒有把便橋當作多難攻下的陣地,他直接指出,之所以第37裝甲團第3營多次攻擊失敗,而且損失不小,是因爲總體戰術部署上忽略了西岸的高地,雖然是一個裝甲營的力量投入到進攻之中,但是第37裝甲團第3營犯下了‘分兵’這一兵家大忌,的確,第37裝甲團第3營是一個重裝裝甲營,擁有三個裝甲連且配屬一個機械化步兵連,但是總體步兵力量並不強,在推進過程中,僅僅以部分機械化步兵組成的分隊進攻西岸的高地,而以裝甲營主力向便橋方向推進,這就使得進攻高地方向的機械化步兵缺乏足夠的裝甲掩護,而進攻便橋的裝甲部隊又缺乏必要的步兵支持,遭到來自高地的敵火力側擊。沒有重裝裝甲部隊與優勢火力掩護,相對來說,一個加強排級規模的步兵分隊要攻下近兩百個敵人防禦的高地的確是件難事。而全速衝擊的裝甲營主力則又因爲地形的限制,及河西與河東高地上的敵防禦部隊實施優勢火力阻擊,根本無法迅速突破便橋,反倒是自己損失了不少。

在初步點評了第37裝甲團第3營的作戰部署的錯誤之後,蕭揚團長立即提出了自己的作戰構想,按照蕭團長的作戰佈置,我軍攻擊便橋,當是以三個方向爲主,即不要將主力全部投入在便橋方向,這個地區地形不利於大兵團作戰,如果大量的兵力堵在這裡,只會使得進攻部隊遭到敵人的火力殺傷。而是應該是奇襲作戰爲主,也就是以背後奇兵對敵發起突然的打擊,配合主力部隊實施進攻作戰。

蕭揚團長着重提出了一點,現在我軍在東、西兩個方向已經達到了初步作戰目的,即城北海港方向的守衛部隊以自己慘重的犧牲代價牽制了敵三個衛戍步兵師、四個國民警衛師、兩個衛戍坦克旅,如此這樣多的兵力,今天清晨開始,敵人雖然投入了三個衛戍步兵師、四個國民警衛師、兩個衛戍坦克旅的主力,可是還未能突破海港方向部隊的防禦陣地。

爲什麼敵人如此這樣多的兵力始終無法取得突破,那便是海港方向的守軍部隊巧妙地利用海港方向的特殊地理位置收縮了防線,並依託炮火實施主動防禦作戰,這就使得正面的守衛防線寬度變窄了,相對來說,敵人的進攻地帶也就變窄了,根本無法一次性投入較多的部隊。由於進攻地帶較窄,印度尼西亞人雖然在城北方向投入了三個衛戍步兵師、四個國民警衛師、兩個衛戍坦克旅的兵力,可是這樣多的兵力卻是根本無法展開較寬的正面攻擊線,狹窄的正面進攻寬度上,使得印尼人甚至無法一次擺開一個團的兵力,只能以添油戰術不斷向防禦陣地實施衝擊,幾輪激戰敵都是以波浪樣的進攻作戰對海港防線實施進攻,衆所周知的便是添油戰術+狹窄進攻地帶意味着什麼,守軍部隊雖然人數較少,處於絕對的優勢,但卻是可以依託着強大的炮兵力量,進行堅守,用火海對抗敵人的人海。

既然海港方向的防禦作戰是如此,其實城西的進攻作戰就應該從印尼人的錯誤中吸取這個教訓,其實防禦便橋的敵人也同樣是和我城北海港方向的守軍一樣,充分利用了地形的優勢,只要敵人能夠以這三個高地進行積極主動的防禦,我軍就算是兵力再強大、火力再炙熱,也無法取得迅速地突破,只要無法迅速地取得突破,那麼敵人就會得到喘息的機會,他們在城北海港方向的三個衛戍步兵師、四個國民警衛師、兩個衛戍坦克旅便是可以迅速回援城西或者城東方向,構築新的防禦線,而我軍就算是奪取了便橋,也得付出不小的傷亡代價,那樣的話,情況對我軍來說,將是很不利的。

蕭揚團長的這些判斷和分析得到了包括我85師劉天年師長、裝甲第10師的熊伯達師長、裝甲14旅的季退思旅長在內的指揮員們的認同,而蕭團長在提出自己的作戰計劃時,認爲既然正面進攻寬度不足,那麼我軍也就不必要以主力在這個方向進行糾纏,而是應該立即調整進攻方向。西集團聯指的首長們在根據實際情況及聽取蕭揚團長的建議之後,決定我第85機動步兵師抽出機動253團的主力,留置在這個方向,第10裝甲師第38裝甲團抽出五個裝甲連接替之前作爲前衛團的第37裝甲團,而第37裝甲團第3營因爲之前的作戰中遭到了不少的損失,暫時留置在便橋以東戰線進行戰場休整,集團主力另尋攻擊通道。便橋附近作戰將由253團的蕭揚團長全權指揮。

關於集團主力的攻擊方向調整,西集團聯指的首長們根據敵人部署情況做了進攻方向的調整,第18平原整理師第1旅並沒有將全體主力都據守在便橋附近,而是進行了‘有限防禦、主力機動’的部署,也就是在作爲河西與河東的防禦支撐的三座高地,第1機步旅只是留下了一個加強了的機械化步兵營,約五百多步兵佔據了控制三座高地的主要位置,利用地形上的優勢竭力抵抗我軍的攻擊。而旅主力則是控制在河東的兩座高地的南北兩個方向,這樣也就是以佔據高地的部分小股部隊牽制我軍的進攻,而機步旅的主力則是準備充作機動反擊的力量,隨時給與我軍以重創。既然敵人是這樣部署,那麼我軍便是有計劃的調整攻擊方向。

第85機動步兵師除了留置機動253團在便橋一線之外,機動254團則便橋以南十公里處架設浮橋,強行突破敵河防力量,而機動255團及師直部隊作爲第二梯隊,該師渡河之後,主要部隊組成第85戰鬥羣,主力立即往東挺進五公里,繼而往北攻擊前進,對敵人實施迂迴包抄;第10裝甲師除了第38裝甲團抽出五個裝甲連留在便橋附近、第37裝甲團第3營原地休整之外,38裝甲團的其他四個裝甲連、第37裝甲團的第1營與第2營,裝甲39團除了在海港方向的1營3連9排之外的全體力量,應該組成第10裝甲戰鬥羣,在第85機動步兵師254團奪取河防一線,並取得突破之後,立即在下游也就是85師突破口以北三公里處架設浮橋,強行渡河作戰,全體主力迅速往北實施攻擊,側擊敵第1機步旅主力;第14裝甲旅主力在85師主力渡河完畢之後,立即渡河,並迅速往北進攻,力求與南線突擊集羣完成匯合。

而蕭團長很快便是將自己的作戰方案向西集團聯指的首長們做了彙報,即進攻部隊將在立體火力掩護下,發起進攻,第10裝甲師第38裝甲團的五個裝甲連編組成一個裝甲戰鬥羣將擔任佯攻,以氣勢洶洶的攻勢來吸引敵防禦部隊的注意,而253團則抽出四個連的主力進攻河西岸的敵防禦陣地,另以一個連的步兵配屬一些師直偵察營的部分力量組成奇襲部隊,在正面攻擊的掩護下,由側翼發起突襲,一舉攻佔河西高地。

一旦奪取河西高地,正面進攻部隊,也就是第10裝甲師第38裝甲團抽出的五個裝甲連將做繼續向便橋方向推進的佯攻架勢,而以253團主力在下游,也就是在便橋以北五公里處實施迂迴作戰,繼而奔襲河東,奪取敵防禦陣地。在此作戰期間,253團炮兵連、85師炮團將給與炮兵火力掩護,尤其是253團炮兵連更是要部署到西岸高地,對敵人實施直接炮火轟擊,全力壓制敵人的反擊火力。

第43章第83章第132章第51章第71章第57章第102章第253章第278章第109章第199章第185章第8章第141章第104章第267章第274章第217章第33章第187章第125章第170章第213章第273章第125章第58章第185章第193章第293章第118章第207章第108章第70章第269章第256章第230章第288章第275章第175章第136章第304章第159章第215章第30章第194章第254章第125章第112章第161章第218章第115章第126章第140章第49章第103章第195章第207章第113章第42章第209章第240章第114章第216章第93章第210章第89章第68章第104章第254章第153章第176章第107章第159章第272章第210章第97章第286章第162章第205章第81章第264章第105章第139章第37章第301章第146章第42章第244章第50章第228章第23章第37章第207章第6章第205章第310章第137章第282章第104章
第43章第83章第132章第51章第71章第57章第102章第253章第278章第109章第199章第185章第8章第141章第104章第267章第274章第217章第33章第187章第125章第170章第213章第273章第125章第58章第185章第193章第293章第118章第207章第108章第70章第269章第256章第230章第288章第275章第175章第136章第304章第159章第215章第30章第194章第254章第125章第112章第161章第218章第115章第126章第140章第49章第103章第195章第207章第113章第42章第209章第240章第114章第216章第93章第210章第89章第68章第104章第254章第153章第176章第107章第159章第272章第210章第97章第286章第162章第205章第81章第264章第105章第139章第37章第301章第146章第42章第244章第50章第228章第23章第37章第207章第6章第205章第310章第137章第282章第10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