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長寧漫不經心地下了一子,又擡頭看皇帝,問道:“西樑現在情況如何。長姐,她沒出事吧。”

其實長寧已經不對長平公主活着抱太大的希望,因之前得到的消息便是陳王帶着叛軍攻入了京城,太子別說登基,甚至是逃出京城的,可見當時情勢危急,在這種情況下,太子會跑回家去保護妻兒嗎。

據聞陳王宋崇友一向暴虐嗜殺,說不得他在攻入京城後,便會讓人去東宮裡殺了太子家眷。

若是沒有殺,在太子逃出京城之後,他佔據京城,大約也會以東宮中的太子妃等人爲人質。

寧爲盛世犬,不爲亂世人。

長寧想到長姐可能有的遭遇,便實在無心下棋了,放下棋子,愁着眉嘆了口氣,“也不知道長姐如何了。”

雖然皇帝和當年的大公主長平公主並無什麼交集,也沒什麼感情,但那畢竟是他的妹妹,他說道:“西樑的消息,已經在打探,而且讓人專門去打探了長平的情況。西樑,陳王宋崇友已經登基爲帝了,不過,原太子宋崇周並沒有死,帶了軍隊打了回去,現在在京畿周圍大戰。”

長寧一聽是這個情況,心裡就更發涼,知道長姐活着的希望是很小的。

她問:“宋崇友只是一個藩王,據說性情暴虐,並不得人心,篡奪太子的帝位,下面的臣子會答應?”

皇帝也不下棋了,手指捻着那枚象牙白棋子,又輕輕放回了圍棋子罐子裡去,說道:“刺探情況之人回報,宋崇友殺了三十多個不尊他爲帝的大臣,還少了他們不少家眷,有些人家更是滅門,這才坐上了帝位。”

看長寧皺眉,他就又安慰了一句:“你先別擔心,並未有太子東宮被滅門的消息傳回,太子宋崇周,應該派人先就帶着他的家眷逃掉了。”

長寧只能點點頭,說:“哥哥,你是想如何處理和西樑之事。”

皇帝道:“太子宋崇周還未死,不過,他並未向大周求助攻打宋崇友,可見,他或者覺得依靠他自己的兵力就能奪回皇位,或者是怕將大周的兵馬引入了西樑,想要再驅逐出去就難了。他在心裡防備着朕吶。這幾日,朝中也在就此討論,關於出兵與否,大臣們各執一詞,沒有定論。”

長寧說道:“現在北齊對我大周虎視眈眈,要是大周出兵攻打西樑,北齊定然會馬上南下,我大周的兵力大部分用在西樑,定然沒有辦法抵擋住北齊的兵馬。但要是放棄對西樑出兵,以後恐怕也不會有這麼好的機會了。現在情勢的確是兩難。即使西樑內亂,大周有機可乘,又要顧慮着北齊,若是先攻下北齊,再去圖謀西樑,第一是北齊不好攻下,第二是攻下了北齊之後,便和北方韃靼直面相對了,到時候又會受到韃靼的威脅,想要進取西樑,也存在問題。所以,並沒有好的兩全其美的辦法。”

太子頷首後說:“現在情勢的確便是如此。”三國鼎立,互相牽制,這種情況是很難打破的。

但長寧緊接着說道:“但也並不是完全不可破。只要皇兄您勵精圖治,西樑出了亂子,可說是大傷元氣,北齊皇帝蕭祐雖然能征善戰,但性情狂妄,並不大聽臣子的意見,又嗜好美色,連臣子的妻子也不放過,要是他不加收斂,不過幾年,北齊大約也會君臣離心。對北齊,先攻心,北齊一亂,大周便依然有機可乘。大周富裕,只要君臣一心,又發展兵力,不愁不能統一天下。”

皇帝自然也有這些想法,不過,比起是他本身的雄心壯志,更是情勢所逼。

但他總歸會那麼去做。

長寧這話已經給了皇帝以解答,那便是可以先按兵不動,但是可以收買兩國大臣,亂其朝綱,到時候不怕不能成事。

只是現在的問題,就是好好利用兩國君臣之間的各種隱/私之事了。

長寧還向皇帝建議道:“我之前跟隨父皇在軍中時,聽聞蕭祐喜愛南方水嫩嬌柔的女子,他曾搶過臣子的妻子張氏,聽聞那張氏便是一位嬌弱的水嫩美人。皇兄不若讓人去找幾個會受蕭祐喜歡的美人,然後讓人送到北齊去,要是她們能夠挑撥北齊君臣關係,那就更好了。而西樑,太子宋崇周做太子二十來年,據說穩重仁愛,若是他之後能夠再登上皇位,西樑的情況倒會好些,若是他被宋崇友所殺,宋崇友只是個暴虐的莽夫,他的治下,西樑定然會出問題,到時候不會是我大周的對手。”

皇帝從妹妹這裡問了計,心裡已經有所打算,之後並沒有在慈元宮裡多逗留,便回了崇政殿去。

劉和本是可以去廂房裡休息,但她一直在外間等着。

皇帝離開時,她便在外間裡行禮恭送。

長寧也一直將皇帝送到宮殿大門口,還和皇帝說:“哥哥千萬注意保重自己。”

皇帝回頭對她笑,說:“你也好好養着,不要累着了。”

這才走了。

長寧看他並不乘宮轎,而是大踏步自己親自步行,步履如風,已經帶上了帝王君臨天下的霸道氣度了。

長寧回身去挽住劉和的手,說道:“和姐姐,我們繼續說那繡樣的事。”

劉和卻稍稍有些心不在焉了。

長寧知道皇帝和皇后一直只是相敬如賓,並沒有十分深厚的夫妻感情。

長寧其實很想問問自己哥哥,他到底是喜歡什麼樣的女子,至今還在想當年不幸過世的董氏嗎。

長寧覺得皇帝還在懷念董氏,是有根據的,因皇帝登基之後,先給先孝慈文皇后的諡號又加了聖安二字,成聖安孝慈文皇后,並且將她遷入了先太宗皇帝的皇陵之中和他合葬了。

在做了這件事之後,他又將原太子側妃董氏給追封了皇貴妃,而且還準備在他的帝陵修好之後,要將她遷到附近去。

由此可見,他以淡然的態度來淡化所愛之人的死亡帶來的痛苦,但是卻並不能完全忘懷。

長寧不希望皇帝因專寵某后妃而偏聽偏信與國不利,但是,看到皇帝一心國事,每天都忙於政事,她便很心疼他,並希望他身邊有一個和他兩情相悅的女子。

長寧和劉和坐回了榻上,兩人拿着繡帕研究上面的花樣,長寧假裝不經意地提起,“皇兄後宮實在太冷清了,明年應當會選秀,選出幾名女子填充後宮吧。”

說到這裡,她又嘆了一聲,說:“後宮裡宮室是不少的,到時候多些人了,也能熱鬧一些。”

她看了劉和一眼:“本來大臣提議,只要十三以上的官宦人家的閨秀就可以送來選秀,皇兄覺得十三太小了,便說要及笄才行。”

她撇了一下嘴,做出個不以爲意的表情:“那些大臣也真是,十三的女孩子,豈不是比我還小了。不過及笄的話,也是和我一般大。”

劉和一向是個腦子想事少的女孩子,而且很少有發愁的時候,此時卻用手指絞着手巾,低着頭一副惆悵的模樣。

長寧不得不用手指在她的眼前搖了搖:“在想什麼呢。”

劉和這纔回過神來,笑了笑,說:“公主,無事。”

長寧斜睨着她:“我們可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你覺得你可以騙過我的眼睛嗎?你是不是想進宮做我的嫂子。”

劉和知道長寧公主在無人的時候,嘴巴一向是沒把門的,什麼都能說,她當即就因她這句肆無忌憚的話而慌亂起來,躡嚅道:“公主,您不要打趣我了。”

長寧說道:“我纔沒有打趣你。我是看你像是有那個意思,若是你對我說實話,真的想入宮的話,我定然幫你,如果你沒有這個意思,你知道我當你做好姐姐,也不可能讓你做不遵從你本心的事。”

劉和已經滿面緋紅,一時卻抹不開面子承認,長寧握着她的手笑,又說:“剛纔皇上在這裡坐下,順手便拿了你不小心掉在這裡的手帕擦了擦手,就是你現在手裡這塊手帕。”

劉和一聲細小驚呼,絞着那手帕的手指像是發麻了一樣,無法再動彈。

長寧不再說話,反而起身去一邊拿了一本書在手裡,坐到一邊的美人榻上去翻看起來。

劉和擡頭偷偷看長寧,好半天總算鼓起勇氣道:“寧寧?”

她是很少叫長寧的小名兒的,此時叫了,定然是想請她幫忙了,長寧轉頭看她,她便說:“我知我容貌只是一般,要是選秀,我能被選上的可能性實在不會高,據我所知,京中有好些人家的女孩子都在準備明年的選秀了,就說郭宰相家的孫女,才名不小的郭榕儀,便一直沒有說親,是想入宮的。我同她們比起來,實在太平庸了。”

長寧看着劉和說:“你是我的奶姐,怎麼會平庸。我且告訴你,皇上並不看重女子容貌,此前皇上還是太子時,寵愛他的側妃董氏,你也是見過我那董嫂嫂的吧,容貌並不過人,不是嗎。所以,你完全不必和別人比容貌。有我幫忙,只要你想入宮,我便能讓你入宮來。”

說到這裡,她又走到了劉和的面前,伸手拉住了她的手,望着她的眼睛說道:“和姐姐,你知道,我很快就會出嫁了,以後再不能在宮中。我同皇兄感情甚篤,我希望我走了,便有另外的女子來愛他關懷他,而不是算計他,只想從他身上得到權勢,來讓孃家發達。皇上才登基不到一年,皇后娘娘就讓皇上爲楚家加了數次官了,皇上對此不滿,和皇后越發疏離,所以你入宮,能夠得到皇上寵愛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長寧只能這樣爲劉和分析了,因爲她沒有發現黃帝有看上劉和,那劉和只能依靠自己來獲得黃帝的關注和喜歡了。

按照長寧所想,皇帝做了多年太子,先皇又一直不喜歡他,他定然一直活在忐忑謹慎之中,無論外面表現如何,心中定然是壓抑的,不然他也不至於在妹妹面前數次表現得想拋掉權勢獨善其身。

他這樣的人,心中應該非常謹慎,很難對人一見鍾情,即使是後宮裡本就屬於他的妃子也一樣。

當年董側妃受他的喜愛,定然是兩人在精神方面有所共鳴。

以劉和的性格,能夠和皇帝在精神方面有共鳴是困難的,但劉和溫柔又大度,性格爽快又沒有太多心眼,要討皇帝的喜歡,應該不難,再說,她還會在旁邊幫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