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林就回答:“我叫李翰林,沒來淮土之前是市土地局局長。響應組織號召,下派到這裡指導工作的。市裡委與府兩邊目前都沒有合適的位置了,下來了就沒有再回去。”
“你就是李翰林?”黃振江問。李翰林點了點頭。
“以前當過白水縣的縣委書記,後來又到市政府任秘書長,再後來土地局長出事,你又當了土地局長?哈哈!你的經歷比較豐富嘛!”。
“市長怎麼對我這樣瞭解?真是榮幸能夠讓黃市長這樣記住一個下面的幹部。”李翰林一臉的迷惑。
“你的情況我瞭解,在我臨來淮河市之前,孟輝同志向我提過你的事。”黃振江面帶微笑李翰林接着說:“其實豐富的基層工作對於一個成熟的領導幹部來說,太重要了,你乾的很好,回過頭來,你再看看自己走過的路,你會覺得在下面基層的這些日子,將會成爲你一生的寶貴經驗。”。
李翰林只是笑了笑,露出了靦腆的一面。
黃振江邊說邊用手拍着李翰林的肩膀心裡充滿了惜才之情:“辛苦你了,這孟輝同志與炳南同志也真是不應該。堂堂的正處級幹部,給放到這個鎮級政府來工作,這本身就是對我們的幹部是一種不負責態度。把當黨辛辛苦苦培養的幹部這樣隨便的下放,這簡直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啊!,簡直是胡鬧!你是正處級,來到這個科一級的鎮政府,一直被掛在這兒,無人問津。這不是違反幹部使用制度嗎?”
黃市長回過頭來對市政府秘書長任精說:“這樣吧,李翰林同志的事兒,你給記一下,我看要好好考慮一下他的使用問題,他放在鄉下不合適。我們要對幹部的使用就做到合理使用。”
“好的,黃市長,回頭我來辦!”秘書長點頭哈腰的說道。
“那好吧,你負責過問此事,辦好了向我彙報。”黃振江說完就
王強對黃振江說:“黃市長,我們是先下去看村子,還是到會議室先開會。”
黃振江就說:“下去隨便看看吧”
於是,陳宏就把他們帶到了李莊村,李莊村沒有什麼看點,只有一個破磚窯廠。
新市長黃振江看了磚窯廠,突然臉色變得很不好看,厲色道:“你們這樣在農耕地上胡亂取土,是誰給你們這樣的權利,辦土地使用證嗎?你們看這個高坡上的土地快挖成池塘了。王強縣長回去安排下去查查他們有沒有土地使用手續。如果沒有立即停止下了。”
看完李莊村之後,看的黃振江縣長心裡比較沉重。這時,李翰林就向新市長建議要不要看看淮土鎮的招商引資企業鎮辦加工廠。黃振江對於發展鎮辦經濟很感興趣,就表示贊同。
在鎮辦加工廠,李翰林就向新市長彙報了自己對於大力發展鎮辦企業,村辦企業,以及怎樣藉助外來資金大力振興鄉鎮經濟的思路。黃振江聽後,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就讓王強要安排專職幹部抓緊時間落實。縣裡要給政策,出人出力。
新市長隨後又轉了幾個村,感覺這裡的發展真的讓人心情不好。
黃振江市長在這裡整整轉了一天,對於淮土鎮的工作很不滿意。通極其落後,這裡幾乎就沒有水泥路,更不要說是柏油路了,到處都是坑窪不平的土路,雖說是在李翰林的在幫助之下,鎮裡的經濟有所提高,但是,還沒有實現村村通工程,所以相比其他好一點的鄉鎮來說,差距還是不小的。黃振江心想,現在上面要求村村通柏油路,而這個地方的村道建設怎麼這麼差。
回到鎮裡,黃振江立即給淮土鎮的幹部開了會,對於李翰林的一些工作思路很欣賞,在會上還重點表揚了他。
新市長要求他們要轉變觀念,解放思想,主動尋求發展,有困難要克服困難,也要迎難而上,乘勢發展。沒路子找路,想辦法集中精力,抓住發展的大好機遇。
整個調研活動結束之後,黃振江洋就叫李翰林跟着到縣裡,他要單獨跟李翰林談話。這個年輕幹部,要重點使用,並且發揮他的長處。
在河西縣縣委賓館的一號會議室了。黃振江就給河西縣的縣委班子開了會,他一再強調,首要任務就是發展經濟,發展纔是硬道理,對於那些不作爲,亂作爲的糊塗官,要堅決給撤下來。河西縣再也不能錯失發展機遇了。
會議最後,他對縣長王強說:“我看河西縣就需要一個有思路,有才能,有魄力,有辦法的年輕幹部來當這個一把手。我看那個幫助淮土鎮指導工作的李翰林就不錯嘛!他年輕,點子多,有思路,曾經在白水當過縣委書記的,搞經濟是有一套思路的,在淮河市也幹過土地局一把手的,是我市難道能夠懂經濟的正處級幹部。我想王強同志啊,不行就給你搭班子,讓他來當這個縣委書記,你來支持的他工作比較合適。”
王強一聽新市長黃振江這樣如此輕鬆的一說,感覺到很是震驚,他沒想到這次調研卻突然調研出一匹黑馬出來,心頭不覺一驚,心想這李翰林是幹啥的,怎麼能輪到他來河西縣了。
不但王強對黃市長的話感覺到震驚,就連市政府秘書長任精以及河西縣的縣委班子所有成員都感覺吃驚。
黃市長對河西縣的視察結束之後,在會淮河城的路上,黃振江對秘書長任精說:“李翰林是一個很不錯的幹部,我們要重新考慮解決李翰林同志的使用問題問題。明天我回去先於炳南同志說一下李翰林的情況。爭取能夠儘快把這個人使用起來。”
任精就小眼眯成一條縫,跟着附和着:“市長說的對,李翰林的確是一個幹事的人,只是也不知爲什麼,原來炳南同志當市長的時候對他印象只是一般。”
黃振江說:“哦,有這事?”
就把自己的想法跟市委書記洪炳南作了彙報,市委書記洪炳南卻保持了沉默,沒有個態度。
黃振江一看洪炳南不表態,也就暫不急着說這事兒了,按理說,一般情況,對於縣委書記這樣的重要人選,市裡的主要正副書記是先要碰一碰的,但是,他剛一開口,洪炳南就沒有個態度,這樣還怎麼能上書記碰頭會呢。
過了兩個星期之後,市委那邊的洪炳南有了態度,可能是考慮黃振江剛過來跟自己搭班子,所以對於他的提議也不好一口拒絕,就電話跟他說:“振江同志,你上次跟我提到李翰林的問題,我想就先開個會,我們幾個人先碰碰頭,爭取能夠碰出個大概來。”
洪炳南話雖這樣說,但是他打內心裡還是不願意把李翰林放到河西縣當書記的,所以幾次書記碰頭會,都沒有碰出個頭緒來。
可是,對於河西縣的班子問題,洪炳南也徵求了好多人意見,他自己也初步擬定了好多人選。沒想到好多市裡這些各大局一把手,一聽說是去河西當書記,各個都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誰也不願意去,原因很簡單,河西縣不是一個養人的好地方。前任書記剛剛出了事,有晦氣還沒有散盡,沒人願意去填補那個倒黴的坑。再者就是河西縣也太窮了,窮得花幾千塊錢都需要縣長親自簽字,誰去遭那罪受?也難怪,河西縣的工資還不及市裡的一半,就那還是拖欠了半年,以至於教師的工資也很難有保障,更別說是增資部分了,那些教書匠經常到市裡來上訪。
河西縣再窮,哪怕是窮得只相當於好一點的縣的鎮。但是,那也是縣,不是鎮,所以黃振江心想,我們對於河西縣就要正眼相看。總不至於把兒子當孫子輩來看,越是這樣還越是需要一個有能耐的人去抓,必須要派一個硬手去,把河西縣的經濟搞上去,李翰林就這樣再次被黃振江拎出了水面,與市委書記洪炳南以及其他幾位副書記碰出了火花,成爲了沒有爭議的河西書記的最合適人選,被臨危授命於河西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