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好日子來了

bookmark

德軍的進攻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摧枯拉朽。 3月10日上午,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先後佔領了布洛涅和加來。11日下午,第19裝甲軍已到達格拉夫林,離敦克爾克只剩下最後10英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也已到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線。

兩支裝甲勁旅只須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克爾克,而後繼的幾十個步兵師也正源源不斷地跟進。古德里安等人躊躇滿志,決心率領他們的裝甲部隊再打一個圍殲戰,將英法軍隊的數十萬人馬徹底消滅在濱海地區。

然而就在這時,第19裝甲軍和第41裝甲軍同時接了裝甲兵團司令克萊斯特發來的命令,要他們停止前進,並稱“敦克爾克之敵將全部留給戈林元帥的空軍去解決”。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後,立即向克萊斯特提出了質問和抗議,但得到的最後答覆是:“這是元首親自下達的命令,必須執行。”

希特勒的這一命令使德軍坦克部隊的將領們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長嘆。敦刻爾克唾手可得,卻被命令停止前進!而德軍空軍卻在進攻。被這一命令後來引起了的爭論,被很多軍事歷史學家認爲是希特勒獨斷專行干涉軍事指揮的一個愚蠢的命令。

實際上,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慮,而且不能完全歸結爲他一人的責任。首先是在法國北部的戰事明朗後,德軍需要爲下一步作戰行動保存裝甲部隊實力。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證空軍可以消滅敦刻爾克的聯軍。敦刻爾克地勢遍地沼澤和低窪,不利裝甲部隊前進,沒有必要讓裝甲部隊遭受損失。

希特勒的這個愚蠢的命令給了英法聯軍一個機會,聯軍在爲生存而戰鬥,加強了敦刻爾克接近地的防禦陣地。聯軍利用這一轉瞬即逝的喘息機會,得以實施從海上撤退的“發電機計劃”。

1940年3月14日晚,在海軍努力下,首批1312人順利離開敦刻爾克回到英國。撤退行動一開始,就不可能再有機密可言,加之形勢緊急,英國海軍部開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徵用船隻,甚至通過廣播呼籲所有擁有船隻的人前往敦刻爾克,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遠征軍對於英國意味着什麼,所以積極響應海軍部的呼籲,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漁船、汽艇乃至私人遊艇,都紛紛出海,駛往敦刻爾克。

這是一支古怪的“無敵艦隊”:有顏色鮮豔的法國漁船,有運載乘客的旅遊船,還有維修船拖駁、小型護航船、掃雷艇、拖網漁船、驅逐艦、英國空救援船、雷達哨船……有人開玩笑說:“英格蘭所有能漂浮的東西,去哪都去了敦刻爾克”

這支極爲離奇、難以形容的船隊,由各色各樣的英國、法國人駕駛着。他們中有銀行家、牙科醫生、出租汽車司機、快艇駕駛員、碼頭工人、少年、工程師、漁夫和文職官員……他們中有面膚嬌嫩的海上童子軍和古銅色皮膚映着蒼蒼白髮的老人。他們中很多人明顯是窮人,他們沒有外套,穿着破舊的毛衣和衛生衫,他們穿着有裂縫的膠鞋,在海水和雨水中渾身溼淋淋的,徹骨的寒風中他們飢腸轆轆……

這隻奇怪的船隊在炮火的轟擊下,沒有武裝、沒有護航,但勇敢的人們卻迎着槍林彈雨和硝煙烈火,在漂着沉船的海面,靈活地向前行駛着,明知前方是地獄,他們也毫不畏懼。先後有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和比利時船隻,共861艘各種船隻加入救援行列,他們主要從英國南部的六個港口出發,在敦刻爾克接上英法聯軍官兵後再返回英國。

整整8天的搶運,從敦刻爾克先後撤出32.4萬人,其中法軍8.5萬人,成爲日後反攻歐洲大陸的主力。

得知德軍一路高歌猛進,現在已經快要橫掃整個西歐時,陳鋒極爲高興。尤其是當聽到30多萬英法軍隊順利從敦刻爾克撤到英國本土時,陳鋒更是激動異常。德軍進展如何英法聯軍死傷多少陳鋒其實並不在意,反正這些人生死和他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但是陳鋒卻知道,雖然英國的這次大規模撤退行動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造成英國本土地面防衛發生嚴重的問題,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英法兩國將會缺乏大量的武器裝備,他陳某人佈置了一年多的計劃終於可以實施了。

果然,很快英國駐美大使前往白宮面見羅斯福總統,請求向美國購買足夠多的武器裝備,並且提出了很多的優惠條件。

說實話,羅斯福確實想做這筆生意,但是羅斯福卻驚訝地發現,儘管現在美國國內有大大小小的軍火公司120餘家,但是可以大規模地爲一個國家提供武器裝備的軍火公司卻只有不到7家,能爲滿足英國短期內裝備50萬人的要求的軍火公司只有一家,那就是華夏軍火公司,就連美國最大的軍工巨頭杜邦公司都不具備這個能力。

這倒是和美國的國家形勢有着巨大的關係,美國雖然有不少軍火公司,但是他們主要服務對象並不是美國政府或者說是美國軍隊,而是私人。由於美國盛行的孤立主義和經濟危機的影響,所以美國陸軍只有區區十萬人,除掉美國政府自己生產的武器裝備以外,真正可以交給那些軍火公司生產的武器裝備並不是很多。

於是這就造成了這樣一種現象,美國軍火公司數量龐大,每年申請的槍械專利也多如牛毛,發明的新式武器裝備也很多,但是幾乎所有的美國軍火公司卻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公司規模小產能有限。一些小的軍火公司甚至只生產手槍,不生產步槍和機槍,還有些公司年產槍支不超過500支,只注重性能質量,而不管成本,因此整了一圈下來只有華夏公司一家可以滿足英國人的要求。

羅斯福很樂意促成這次交易,作爲一個卓有遠見的政治家,德國的強勢崛起和瘋狂地態度讓羅斯福感到害怕,再加上德日同盟關係,而日軍又在太平洋地區蠢蠢欲動,這令美國政府很是擔心。

必須要支援英國人,不說兩國同族同宗,即便是爲了美國人自己的利益也必須幫助英國人。但是羅斯福更清楚,想要說服中國人把手中的武器裝備出售給英國人可不容易,因爲華夏軍火公司的武器裝備都是給自己準備的。

也難怪美國政府有這樣的想法,前兩年世界軍火貿易並不是很順當,市場也不大,很多美國軍火公司都難以爲繼,紛紛宣佈破產。即便是勉強沒有破產的,也紛紛壓縮產能,裁減員工。

但惟獨華夏非但沒有壓縮產能,反而不斷地兼併那些小的軍火公司,然後花費大量的金錢改造生產線,提高產能。在別的公司大肆裁減員工的時候,華夏軍火公司卻在大規模的招聘熟練地槍械工人和工程師。

然而令所有人驚訝的是,華夏軍火公司雖然每天都會生產出大量的武器裝備,其品種囊括了手槍、步槍、機槍、衝鋒槍、狙擊步槍、高射機槍、小口徑的迫擊炮、重迫擊炮、野戰重炮、地雷、手雷等各種武器裝備,但是卻沒有見華夏軍火公司出售過任何一件,而且整個美國也沒有一家華夏軍工公司開的槍械營銷點,因此幾乎所有知道華夏軍火公司的人都認爲華夏軍火公司生產的這些武器裝備都是自產自銷,畢竟陳鋒麾下可是有數十萬大軍,每日消耗可不少。

很快美國政府的代表在洛杉磯會見了華夏集團副總經理兼軍火公司總經理龍劍,並且向他們提出了購買軍火的請求。

前兩天龍劍就得到了陳鋒的授意,他很痛快地拒絕了美國政府的請求,並且正式同美國政府陳明,華夏軍火公司的武器裝備都是自產自銷的,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出售的。

華夏公司的拒絕令美國政府很是鬱悶,3月25日,美國駐華領事和英國駐華領事緊急前往重慶,然後向老蔣求援,希望老蔣可以出面說服陳鋒,儘快向英發出售一批武器裝備。

要是其他軍官的話,老蔣肯定會直接做主,但是陳鋒的事情他可不敢隨意做主,於是給陳鋒發了一封電報,詢問了一下他自己的想法。

既然老蔣出面了,陳鋒也就不再扭扭捏捏了,他稍稍表示了一下自己很爲難之後,便同意了美英兩國的請求,同時他也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個要求是爲了不得罪德國人,這次交易中所有的環節都由美英兩國出面,軍火也是美國人賣給英國人的,和華夏公司和他陳某人一點關係也沒有。

第二個條件是要求美國政府必須免除雙方交易中所產生的稅收,畢竟這次買賣華夏公司並不願意,完全是看在中美兩國的政府的面子上才達成的。自己冒着得罪德國人的危險“幫助”英國人,於情於理美國政府都不能同自己收稅。

這兩個條件並不苛刻,美英兩國當即表示同意,然後由英國政府出錢,迅速向華夏公司下了25個步兵師的武器訂單,樂的陳鋒心裡直喊“好日子來了!”。rs

第563章 海軍雄起(三)第168章 華北方面軍的變化第429章 煙俊六的決定第658章 桌面上的深度剖析斷更之人在囧途第466章 慘勝第91章 糖衣來襲(三)第52章 整合情報網第666章 日軍方面的反應第385章 收復保定第178章 交易第333章 購島計劃與驚喜第290章 三:戰鬥總結第669章 視察海軍第397章 舌辯羣儒第660章 統一軍令至關重要的一步第628章 大東北戰略——美菲軍投降與不期而遇的精銳第551章 大編制第574章 花園口危機第27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日軍炮兵陣第25章 增援天鎮第428章 問罪第34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陳鋒的計劃第637章 大東北戰略——東北亞戰區第264章 陳鐵豹的春天第668章 目標—中途島第336章 第二次武漢會戰與好事連連第424章 華夏軍火公司的春天第347章 成功購島第392章 甕中之鱉——駐山西第一軍第417章 逼蔣抗日第93章 國軍的精銳第579章 血戰鄭州(二)第19章 提前相遇的王牌第8章 系統獎勵第68章 天下名揚(一)第489章 松岡外相的預言第560章 海軍雄起(一)第375章 序幕——焦頭爛額的彬山元第466章 慘勝第694章 本土決戰第396章 聽聽大家的想法第380章 大和神鷹的隕落(上)第368章 激烈的反應第283章 黃雀在後第680章 宜昌保衛戰和大庸爭奪戰第519章 萬分期待的1941年第582章 血戰鄭州(五)第210章 收復熱河的機會第321章 鏖兵山西第181章 紅藍對抗訓練第332章 趕赴西西伯利亞盆地第440章 反應不一(上)第33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軍火庫第108章 日軍騎兵第四旅團的末日第184章 粉墨登場的康兆民第630章 大東北戰略——大漢魂和大和魂的碰撞(上)第583章 美日開戰前奏(一)第446章 要開戰了第171章 陳鋒的軍火計劃(二)第611章 長沙城外的戰鬥第684章 撤兵第147章 五條殺令第106章 引蛇出洞第530章 朕,決心對美英一戰第219章 輿論戰和伍連德第224章 彬山元第396章 聽聽大家的想法第601章 第八戰區的主要任務第99章 國葬(一)第98章 小團體第462章 6.8大空戰(中)第668章 目標—中途島第335章 再度擴編第148章 國民政府的回報第634章 大東北戰略——捷報與風靡世界第432章 圍魏救趙第606章 畑俊六的表現機會第236章 翻版珍珠港第397章 舌辯羣儒第359章 南洋領發展大綱以及實施辦法細則第530章 朕,決心對美英一戰第397章 舌辯羣儒第478章 外蒙風雲(中)第33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軍火庫第534章 審判—死刑第552章 拉開蘇德戰爭的大幕第70章 天下名揚(三)第62章 喋血孤城之甕中捉鱉第84章 破局(二)第546章 第九師團——甕中之鱉第389章 秦逸武第450章 蘇聯援兵第190章 準備閱兵第658章 桌面上的深度剖析第248章 6年義務教育第340章 提前出現的零式戰鬥機第355章 南洋領第565章 海軍雄起(五)第513章 刷存在感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第563章 海軍雄起(三)第168章 華北方面軍的變化第429章 煙俊六的決定第658章 桌面上的深度剖析斷更之人在囧途第466章 慘勝第91章 糖衣來襲(三)第52章 整合情報網第666章 日軍方面的反應第385章 收復保定第178章 交易第333章 購島計劃與驚喜第290章 三:戰鬥總結第669章 視察海軍第397章 舌辯羣儒第660章 統一軍令至關重要的一步第628章 大東北戰略——美菲軍投降與不期而遇的精銳第551章 大編制第574章 花園口危機第27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日軍炮兵陣第25章 增援天鎮第428章 問罪第34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陳鋒的計劃第637章 大東北戰略——東北亞戰區第264章 陳鐵豹的春天第668章 目標—中途島第336章 第二次武漢會戰與好事連連第424章 華夏軍火公司的春天第347章 成功購島第392章 甕中之鱉——駐山西第一軍第417章 逼蔣抗日第93章 國軍的精銳第579章 血戰鄭州(二)第19章 提前相遇的王牌第8章 系統獎勵第68章 天下名揚(一)第489章 松岡外相的預言第560章 海軍雄起(一)第375章 序幕——焦頭爛額的彬山元第466章 慘勝第694章 本土決戰第396章 聽聽大家的想法第380章 大和神鷹的隕落(上)第368章 激烈的反應第283章 黃雀在後第680章 宜昌保衛戰和大庸爭奪戰第519章 萬分期待的1941年第582章 血戰鄭州(五)第210章 收復熱河的機會第321章 鏖兵山西第181章 紅藍對抗訓練第332章 趕赴西西伯利亞盆地第440章 反應不一(上)第33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軍火庫第108章 日軍騎兵第四旅團的末日第184章 粉墨登場的康兆民第630章 大東北戰略——大漢魂和大和魂的碰撞(上)第583章 美日開戰前奏(一)第446章 要開戰了第171章 陳鋒的軍火計劃(二)第611章 長沙城外的戰鬥第684章 撤兵第147章 五條殺令第106章 引蛇出洞第530章 朕,決心對美英一戰第219章 輿論戰和伍連德第224章 彬山元第396章 聽聽大家的想法第601章 第八戰區的主要任務第99章 國葬(一)第98章 小團體第462章 6.8大空戰(中)第668章 目標—中途島第335章 再度擴編第148章 國民政府的回報第634章 大東北戰略——捷報與風靡世界第432章 圍魏救趙第606章 畑俊六的表現機會第236章 翻版珍珠港第397章 舌辯羣儒第359章 南洋領發展大綱以及實施辦法細則第530章 朕,決心對美英一戰第397章 舌辯羣儒第478章 外蒙風雲(中)第33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偷襲軍火庫第534章 審判—死刑第552章 拉開蘇德戰爭的大幕第70章 天下名揚(三)第62章 喋血孤城之甕中捉鱉第84章 破局(二)第546章 第九師團——甕中之鱉第389章 秦逸武第450章 蘇聯援兵第190章 準備閱兵第658章 桌面上的深度剖析第248章 6年義務教育第340章 提前出現的零式戰鬥機第355章 南洋領第565章 海軍雄起(五)第513章 刷存在感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