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瓊林天下(上)

瓊林學派是王學諸門的晚輩,公認其發軔於嘉靖四十五年的北京靈濟宮講學,在那次匯聚天下王門的盛會中,江南先生沈拙言登臺就講,針對王學諸門輕視修養功夫、崇尚玄虛、不務實學之類的弊病,提出了由虛返實的實心學。

然而事實上,沒有任何一門學說是憑空出現的,實心學的從無到有,同樣是經過十餘年的醞釀,其濫餡可以追溯到當年瓊林社的成立。

嘉靖三十四年,正是東南文社大興,讀書人無不結社的年代,七個來自紹興的青年,也在杭州西溪秋雪庵締結了一個“瓊林社,。這社名一看就是以科舉忠心的組織,但實際上,羣策羣力,復興大明。但只要是看過其結社祭詞的,就會對這組織有一番全新的認識。其祭詞中說:“昔關張結義,爲救漢室:管鮑交厚,志匡天下。而今大明王朝,內有奸黨橫行,外有俺答倭寇,國事如蜩如螗,百姓生靈塗炭,江山風雨飄搖,易鼎之禍只在旦夕。我等書生憂國如焚,恨不能肝腦塗地,還天下以朗朗乾坤,苦恨無關張蓋世之勇,無管鮑興天下之智。

方今之計,唯有以吾等之合力,勝關張之勇毅:憑吾等之齊心,得管鮑之大智……是以涓今嘉靖三十四年八月初六……結此“復興之社”齊心戮力,興我大明,濟世救民,矢信矢忠,棄個人榮辱,不忘今日之志,造我華夏開來盛世。,這篇慷慨激昂的祭詞,沒有隨着被付之一炬而消失,而是注入到瓊林諸子的血脈中,之後二十五年裡始終未曾磨滅,反而歷久彌新,堅不可摧,始終警醒着他們,在貪腐芶且成風的嘉靖末年官場上牢記自己的志向不迷失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放棄,二十五年始終如一,向着目標堅定的前進。

然而僅有遠大的志向是不夠的,要想讓夢想變成現實,除了腳踏實地的努力之外,找到正確的方法同樣重要。所以在瓊林社成立初期,學富五車的年輕人們面臨的最大課題,就是找到一條取得成功的正確道路。

沈默得天獨厚,自然有一番主張,但他深知人對被灌輸的觀念遠不如通過思索自己獲得的信念珍橡。所以雖然一直主導着這場曠日持久的思考,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強忍住不發表自己的看法。只是提出問題,讓這些當世最優秀的俊彥自己去思考,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中〗國知識分子的積習,便是從思想根源反思政治問題,作爲傳統文化薰陶出來的精英分子,也自然不能免俗。而這些年輕人生在王學大興的年代,又是王陽明的同鄉自然都是心學的信徒。所以他們的思考從一開始,就是活潑生動,不受任何權威的束縛“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乎是也。,在此基礎上,沈默又槽白雲先生陳獻章獨立思考、勇於懷疑的“貴疑,思想介紹給瓊林社的同仁們,終於使他們徹底掙脫理學的桎梏,大膽質疑起一切經典,包括心學思想……因爲從他們的實際感受來看,接受心學思想的讀書人無論在朝還是在野,其精神風貌確實表現出,與以程朱理學爲敲門磚的道學家們不同的狀存。但從整個社會和政治的大環境來看,心學對於救治吏治的腐敗、加強國家的邊防,改善百姓的生活都收效甚微。

瓊林諸子們用了大量的時間,重新檢討了心學的經典對各大學派的學說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後他們得出一個結論——陽明心學,包括其再傳的各學派只是不滿於社會現狀,特別是現實政治而對居於正統地位的理學,做了一次較爲徹底的否定。但至於如何建設一種可以根除社會弊病的新思想,則沒有任何人,提出一種成熟而有系統的看法。正是在這種不滿卻無望的狀態中,王門後學要麼走向了空談玄學,要麼言行偏激,不爲主流所容。以至於墮落成如今這幅模樣……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所以年輕人們得出一個結論——不管是浙中學派,還是泰州學派,殊途同歸,都有逃避現實的思想在裡面。這樣思想主導,國家和士大夫怎能談得上銳意進取,如何去解決國家的重重積弊?

那麼“由虛返實,就成了必然的選擇,但如何去做呢?瓊林社的同仁們,開始了長時間的苦思與討論,最終達成一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應將實學的思想引入王學,或者說挖掘陽明心學中的實學思想。無論哪種思路,都是一個目的,將心學與實學結合起來,構建起“實心實學,思想體系,最終將王學由內聖之學轉向外王之道,並由此去挑戰傳統的勢力。

這時候,瓊林諸子的身份也發生了轉變,成爲了朝廷的官員。期間徐渭曾經想棄官不做,專心構建“實心學,的思想體系,卻被沈默勸阻道:“古往今來的歷史表明,純粹的思想學術〖運〗動,是無法真正作用於現實政治的。,所以他主張應該積極從政,在政治實踐中建立不脫離實際的思想體系。

之後十餘年間,七人聚少離多,天各一方,雖然一直保持着書信的往來,但脫離集體之後,獲得了獨立思考的機會,還是相繼創立出自己的思想,其中最有成就的,除了沈默之外,當數徐渭和孫罐。在沈默將各位同仁的觀點彙總起來,創立出實心學的完整體系前,這二人已經創造了較完整且具有指導性的思想體系。

其中徐渭把“致良知,詮釋爲“行良知”強調內聖之學一定要落實到經世致用上。他批評現在朝廷的官員,僅以一篇八股,便側身學者之列,徒以高談闊論鈴束天下,對治財賦者,則目爲聚斂:爲國捍邊者,則目爲粗材:研究物理者,則目爲玩物喪志:留心政事者,則目爲俗吏。一旦國家有事當報效之日則蒙然張口,如坐雲霧。世人皆以是潦倒泥腐,遂使尚論者以爲立功建業乃是別門,而非儒者之所與也。”他認爲要醫冶這種空疏學風,只有提倡經世致用,做到“大者以治天下,1小者以爲民用。

“凡不切於民用,一概痛絕之。,孫罐在山東,深受孟子學說的影響,他尖銳地批評了“儒者不言辜功,、“德行爲二,的空談之風認爲“德是德而行乃行,是小人之儒,主張內聖與外王、修身與治世、心性與事功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他主張“言〖道〗德必及事業”的觀點,提出“修身治天下爲一帶,的命題。在數年之後,又進一步把事功視爲衡量聖賢的標準,認爲“生貴莫如人,人貴莫如心,心貴莫如聖,聖貴莫如功。,還以舟車爲例論證說:“車取其載物舟取其涉川,賢取其救民。不可載者,不如無車:不可涉者,不如無舟:不能救民者,不如無賢”孫罐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將“談心性必強調事功,的學說,與心學的“知行合一,完美的統一起來。提出“知行合一者致知之實功也。”良知可致,本心乃見,必需實功,無它。,並將“良知,落實到治國的實功上。所以,他提倡“治道貴致其實,反對空談,反對浮誇,反對文牘主義和各種形式主義。

其餘的諸子也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深刻地批判了社會的空疏之弊,全面地論證了知與行、心性與事功、性德與性才、修身與治世、講學與從政諸方面的統一,爲沈默完成由重在內聖之學轉向重在外王之道的轉化最終建立起實心學思想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終實心學對陽明心學的修正與轉型,主要在三個方面:首先修正了危害最大的“現成良知論”批評王畿、王艮及他們的學派都將心性本體講得太輕巧、太簡易,以至於很難避免玄蕩、放縱及空疏之弊的滋生,背叛了王學“致良知,的根本大法。

第二,對本體與功夫關係的重新梳理。主張“心無本體,功夫所至即是本體”這也是對王學最大的修正。王學法決“四句教”便大講“無善無噁心之體”既然心體是無善無惡的,那修養功夫就可能因爲沒有必要而被取消。不注重修養功夫,只懸空去說本體,或認爲悟即是修,修即是悟,這即否定了本體有一個形成與展開的過程,又否定了功夫的必要性,玄蕩之弊由此而生焉。

而實心學正是在肯定本體與功夫統一的基礎之上,特別強調了踐履功夫的重要性,認爲不可脫離功夫抽象地談本體,本體就在日用常行的功夫之中,只可由功夫而悟本體,無功夫則無本體。這便是其“心無本體,功夫所至,即其本體,的宗旨由來。

最後,實心學所指的踐履功夫並不限於個體的〖道〗德實踐,亦強調經世致用的社會實踐活動。所謂經世,其本義是治理世事。它要求人們除了做身心修養之外,還要經邦溶國、建功立業。陽明倡導“致良知,之學,卻並不排斥事功,且建立了世所罕見的奇功偉業,他將心性與事功統一起來。但其後學卻逐漸偏向於講學論道,非但無緣建立像陽明那樣的奇功,對有關國計民生的學問也關注不夠,使得儒學救世觀念逐漸喪失,如果不加修正,必然導致亡國之禍。

實心學提倡個人〖道〗德與建功立業同樣重要,並將其視爲對陽明真諦的迴歸,把“知行合一,解釋爲向內心求索與社會實踐是互爲表裡的統一整體。故而主張爲學應於客觀的現實活動中“明體達用”認爲學問皆從躬行得來,而不在於空談心性。而且將經濟、兵、農等“經濟實學”提高到事關國計民生的經世要務的高度,要求學者必窮源溯本,討論其所以然,力求把握“經世之大略,。

要想建立事功,就必須以心學爲心,以經濟實學爲體。心強而體弱則會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紙上談兵,害國害己。心弱而體強則會失去約束,放縱慾望,最終還是會害國害己。故而兩者不能偏廢。

……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當世最頂尖的智慧,與沈默五百東的見識碰撞融合,十年磨劍,最終形成了完整的實心學理論,在靈濟宮一烏驚人後,以更加驚人的速度傳播開來。

最令人驚奇的是,當世四大主流學說,竟然無一對此新生的學說進行批判,更無詆譭之言。因爲這一學說的妙處,就在於博採衆家之長,哪家都能從中找到共鳴……

雖然被心學壓得不見天日,理學依然是官學,科舉考的是朱子之學。所以理學家的態度,就是官方對實心學的態度。在理學家看來,在這個心學魁勉橫行,烏煙瘴氣的世道,實心學是對理學的迴歸,故而樂見其發展壯大。

作爲王學盟主的泰州學派看來,實心學與本門相近,又有許多改進,故而十分支持它的發展,並積極從中吸取能量,修正自身的不足。

而被觸動最大的浙中學派,也因爲瓊林七子是自己人,而捏着鼻子認了。當然,這與他們恬退消極的風格密不可分。

至於實學,就是經世致用之學,雖然信奉的人沒有那麼多,但都是高拱、張居正這樣的朝中幹臣。在他們看來,實心學就是披了心學外衣的實學,是治療心學虛妄消極之風的良藥,故而不僅不反對,反而大力支持。

所以實心學從誕生起,就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已經成爲當世一大學派,即瓊林學派。而且大有吸收融合其它學派的趨勢。

第796章 尚書遇襲(上)第783章 廷推(上)第856章 閣老的心(下)第888章 好吉利(下)第288章 人品無敵……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下)第819章 葬禮與喪鐘(中)第295章 送瘟神第731章 囚徒困境上第388章 用眼神殺死你!!第513章 食爲天第360章 隱藏的殺招第231章 交給我,沒錯的第521章 推銷第392章 隱患第653章 一團和氣第738章 運籌帷幄(下)第663章 我的蹄筋我做主第729章 江南春(中)第124章 奪魁(下)第8 九七章 天津(上)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439章 蘇州平準拍賣行第474章 他從哪冒出來的?第807章 審訊(中)第70節 當差、搬家以及開店(上)第680章 定江王第424章 誰在撒謊?第8 九五章 難料(中)第859章 少女的逆襲(下)第71節 當差、搬家以及開店(中)第690章 水或火第753章 玉芝壇(中)第906章 茶館(中)第361章 狼狽爲奸的父子倆第267章 銀燭秋光冷畫屏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上)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上)第35節 人不可貌相(中)第798章 海風(下)第719章 莊園第758章 治安疏(中)第273章 各執己見第447章 胡公子,你叔叔喊你回家吃飯第8 九七章 天津(上)第273章 各執己見第685章 各懷鬼胎第19節 大條了(上)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下)第41節 巧匠(中)第749章 狸貓變老虎(中)第616章 大典第722章 絕命書(下)第639章 最後的一本第491章 陽明公祠第437章 夫人,就是一大人第14節 城隍廟(中)第437章 夫人,就是一大人第726章 夢想、現實(上)第882章 原點(下)第341章 如何中狀元第856章 閣老的心(上)第2章 秀才謀生(中)第164章 出發啦……第490章 無須再忍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下)第133章 中秀才難乎?第420章 將軍的妻子與煩惱第675章 沈默的計劃第767章 《登極詔》(上)第316章 一飲一啄第788章 過年(上)第107節 徐渭(中)第740章 龍南縣(下)第644章 帝王心第531章 決斷,風起!第734章 陽(下)第491章 陽明公祠第788章 過年(中)第409章 空城計?第91節 最後一課(上)第616章 大典第616章 大典第856章 閣老的心(上)第123章 奪魁(中)第696章 你們被包圍了第865章 返京(下)第283章 劫殺第252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824章 不如歸去(上)第734章 陽(上)第731章 定風波(下)第738章 運籌帷幄(上)第911章 俠之大者(下)第812章 逼宮(上)第842章 射天狼(上)第230章 那一吻的風情第233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218章 交給我,沒錯的。
第796章 尚書遇襲(上)第783章 廷推(上)第856章 閣老的心(下)第888章 好吉利(下)第288章 人品無敵……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下)第819章 葬禮與喪鐘(中)第295章 送瘟神第731章 囚徒困境上第388章 用眼神殺死你!!第513章 食爲天第360章 隱藏的殺招第231章 交給我,沒錯的第521章 推銷第392章 隱患第653章 一團和氣第738章 運籌帷幄(下)第663章 我的蹄筋我做主第729章 江南春(中)第124章 奪魁(下)第8 九七章 天津(上)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439章 蘇州平準拍賣行第474章 他從哪冒出來的?第807章 審訊(中)第70節 當差、搬家以及開店(上)第680章 定江王第424章 誰在撒謊?第8 九五章 難料(中)第859章 少女的逆襲(下)第71節 當差、搬家以及開店(中)第690章 水或火第753章 玉芝壇(中)第906章 茶館(中)第361章 狼狽爲奸的父子倆第267章 銀燭秋光冷畫屏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上)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上)第35節 人不可貌相(中)第798章 海風(下)第719章 莊園第758章 治安疏(中)第273章 各執己見第447章 胡公子,你叔叔喊你回家吃飯第8 九七章 天津(上)第273章 各執己見第685章 各懷鬼胎第19節 大條了(上)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下)第41節 巧匠(中)第749章 狸貓變老虎(中)第616章 大典第722章 絕命書(下)第639章 最後的一本第491章 陽明公祠第437章 夫人,就是一大人第14節 城隍廟(中)第437章 夫人,就是一大人第726章 夢想、現實(上)第882章 原點(下)第341章 如何中狀元第856章 閣老的心(上)第2章 秀才謀生(中)第164章 出發啦……第490章 無須再忍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下)第133章 中秀才難乎?第420章 將軍的妻子與煩惱第675章 沈默的計劃第767章 《登極詔》(上)第316章 一飲一啄第788章 過年(上)第107節 徐渭(中)第740章 龍南縣(下)第644章 帝王心第531章 決斷,風起!第734章 陽(下)第491章 陽明公祠第788章 過年(中)第409章 空城計?第91節 最後一課(上)第616章 大典第616章 大典第856章 閣老的心(上)第123章 奪魁(中)第696章 你們被包圍了第865章 返京(下)第283章 劫殺第252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824章 不如歸去(上)第734章 陽(上)第731章 定風波(下)第738章 運籌帷幄(上)第911章 俠之大者(下)第812章 逼宮(上)第842章 射天狼(上)第230章 那一吻的風情第233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218章 交給我,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