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 九七章 天津(上)

-????爲了表彰沈默這些年來的不世之功,萬曆皇帝指示內閣,按最高標準安排首輔南歸的歸程。百官到宣武門班送,萬曆雖然沒有親至,但也派司禮監秉筆張鯨,作爲天子代表,隨同沈默南歸致祭。還親自詔遣武驤將軍朱應楨率領一千御林軍沿途蹕護。

這規格簡直與帝王無異,沈默極力上書辭謝,但一切都是來自萬曆皇帝的旨意,也只能接受了。不過沈默也不是完全逆來順受,他以大隊伍太慢爲由,要甩開儀仗,自己先走一步。

張鯨和朱應楨自然不肯答應,沈默也沒指望他們能答應,便退一步說,那讓我的家眷先行,大隊伍慢慢吞吞的,對祖先不敬。他雖然致仕了,但多年積威仍在,張鯨和朱應楨只好撥出一百人馬,護送沈閣老的家人先走。

但是三娘子卻非要留下來陪着他,殷夫人知道她武藝高強,人又機敏,可以照顧沈默,而不成爲拖累,於是便不顧沈默反對,將她留下了。

浩浩蕩蕩的隊伍行進在平坦的官道上,沈默乘坐的馬車,幾乎感覺不到顛簸,他憑軾而立,回望着漸漸遠去的魏闕,眼裡浮現的,卻是二十五年來的一幕幕,浮沉悲歡、光榮恥辱,高尚卑微,自己一切的一切,都與這座城市,深深地糾結在一起……三娘子立在他的身邊,目光復雜的看着同一地方,良久問道:“我們還能回來麼?”

“怎麼,你還沒在這鳥籠裡待夠?”沈默從看看她,冷峻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當然待夠了,整日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跟坐牢有啥區別?”三娘子輕拂額發,絕美的面龐浮現出一絲決然道:“但不征服這座城市,怎麼爲我那老公公報仇?”

“……”沈默沉默良久,才緩緩點頭道:“會回來的……”

極目遠眺,北京城越來越小,最終消失在他的視線中。

因爲大運河水位降低,航船不通,因此護送的隊伍決定走海路返回江南,於是離開北京城後,隊伍便往天津出發。

天津,因成祖皇帝發兵得天下的起點而得名,因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一直不屬於地方行政管轄,而是設立衛所,施行軍事管制。隨後二百年裡,它一直是作爲畿輔門戶和漕糧轉運站而存在並發展起來的,其主要職能是從軍事和交通等方面爲首都北京服務,而不在於去發展什麼自身的經濟。

因此,哪怕東南的商品經濟大盛,這裡也在很長時間沒有什麼變化。嘉靖四十三年,沈默奉命南下,曾經在天津乘船,當時所見的情形,還與國朝初期沒有什麼不同。對此沈默曾經十分詫異,並進行了一番調研。在調研報告中,他這樣忠實的記錄道:

‘地非通衢,故無富商大賈,若粟米則糴於關東口外,綢緞則來自蘇、杭、京師,土著多而客民少。雖城堡各有集市,集市各有定期,日出而聚,日昃而散,所易者不過棉布、魚鹽,以供邑人之用。’

他把天津沒有興起的原因,歸結爲四個字‘地非通衢’,但實際上天津的地理位置極其優越,打開地圖就會發現,這裡是南接北連、東出西進的水陸交通樞紐:以京杭大運河和海河爲框架,向北可通往東北和蒙古,向西借陸路可達陝、甘、青、藏,東出渤海與沿海各地相連,交通十分方便,怎麼會‘地非通衢’呢?

其實這不足爲奇,地理位置再優越,還需要用得上才行。本朝南北間物資運輸是靠漕運的,而天津雖然比鄰大運河,無奈其與通州的距離太近了,如果作爲運河沿岸城市,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只有當海運興起,它的重要地位纔會凸顯出來。海運比漕運的優越性是全方位的,且在元朝便是南糧北調的主要轉運方式,本朝之所有沒有延續元朝的方式,絕不是技術原因,而是完全處於政治因素,才施行‘片板不下海’的海禁政策,這讓天津如明珠蒙塵無人喝彩,冷冷清清了將近二百年。

隨着國家的長久太平,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與漕運的低效率和不可靠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廢除漕運,恢復海運的呼聲愈發高漲。然而百多年的時間,已經使漕運不再單純的是一種運輸方式,而變成一個巨大的畸形的利益體。百萬漕丁及其家庭、運河相關的諸多官府,以及那些因爲運河而致富的大戶巨賈,都在拼命反對海運,這也讓天津的振興之路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

沈默對振興工商從來不遺餘力,既然認識到癥結所在,自然要想盡辦法解決問題——他給出的藥方是‘開埠’。

他不認同許多官員‘廢漕改海’的主張,因爲那在目前階段是不現實的。縱使漕運有百般弊端,但它至少養活了幾百萬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一切內政都是老百姓的飯碗問題,百姓有口飯吃,就不會造反,你打破他的飯碗,又沒有新飯碗給他,肯定是要出亂子的。

對於百萬半軍事化的漕丁的消化,必須慎之又慎,這個問題沒解決之前,漕運是不能取消的。但官方漕運之外,還有非官方的商業運輸。不用他操心,只要給商人選擇的機會,那麼低成本、低損耗、高效率、高容量的海運,必然會取代坑爹漕運,成爲商業運輸的首選。唯一的問題在於海禁,雖然迫於財政危機,嘉靖皇帝開放了南方几個港口城市,但海禁並沒有解除,尤其是作爲京城海門的渤海灣,更是嚴禁民間船隻出入。

在嘉靖年間想要開放天津港,是想都別想的。

就算到了隆慶年間,已經入閣爲相的沈默,依然無法打破這層壁壘。縱使民間的呼聲高漲,但保守的首輔徐階就是不肯鬆口。沈默和徐階之所以矛盾重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就有關於‘天津開埠’的爭執,他曾經在隆慶皇帝面前痛批這種因噎廢食的烏龜政策。並立陳倭患看似外辱,實則閉關鎖國導致,力主應建立強大海軍,禦敵於海疆之上。

這與奉行傳統鎖國政策的徐閣老,自然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經過一番雲詭波譎的鬥爭後,徐階被迫致仕。而可能是國朝二百年來,最優秀改革家的高拱上臺了,他完全支持沈默的看法,兩人最終促成了海禁的全面解除,民船終於也可以駛入天津口了。

天津甫一開埠,就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機會——朝廷準備發動收復河套的戰爭,從戰爭籌備期開始,北京對物資的需求量激增十倍,漕運根本無法負擔起哪怕三分之一的運量。這時,天津作爲海運的轉運港,終於登上了歷史舞臺。幾乎是一夜之間,南北舟車,並集於此,漕船、商船魚貫而進,殆無需日,在整個戰爭期間發揮了強大的樞紐作用。

復套成功後,朝廷對物資的需求量回落,天津卻紅火依舊。經過三年至關重要的發揮,它已經自然而然的取代了通州,成爲北方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和轉運中心。就算不再運輸漕糧,仍有南方的工藝品、香料、藥材、瓷器、金銀製品、紙張、絲綢等,北方的大豆、花生、乾果、食糖、藥材、木材等大量南北物資集中於此,再轉運東西南北。

不過對天津火箭般躥升貢獻最大的,卻是‘羊毛貿易’。蒙古草原和西北地區一向盛產羊毛,但在之前千百年的歲月裡,其用途僅限於當地人自用,用量很小,絕大部分都因得不到利用而白白地廢棄了。然而另一方面,從歐洲出口來的呢絨價比黃金,用其製成的毛料衣物,深受富裕階層的追捧。而羊毛,就是製造呢絨的原料。

當年英國的羊吃人,就是爲了儘可能的多剪羊毛,生產呢絨。毫不誇張的說,這種高檔的衣料,具有和絲綢同樣的高價值,且生產多少都無法滿足市場。這裡面蘊含的無窮商機,深深吸引了苦於無法開拓海外市場的晉商的目光。

海外貿易利潤無窮,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但要想從中獲利,你要麼從事海上運輸,要麼有商品可以出售。而海上運輸的危險與路途漫長,又決定了只有高價值、高利潤的商品纔有資格被裝上船。所以雖然出口的商品何止千種,但真正的主力,還是絲綢、茶葉與瓷器這老三樣。

讓晉商十分鬱悶的是,這三樣都產自東南,要想從那些精明的東南商人碗裡分一杯羹,難度不啻於虎口奪食。而海上運輸,又被閩廣商人所壟斷,他們這些北方人,天生就插不上手。

晉商做夢都想有一樣拿得出手的商品,幫他們割佔一塊可觀的市場份額。所以他們甘心掏錢出力,幫助朝廷收復河套,就是爲了取得羊毛產地!

復套甫一成功,揣着鉅額銀票,帶着牧民們急需物資的商人們,便出現在草原上。他們用盡手段,鼓動牧民爲他們飼養綿羊。然後將換得的羊毛,在鄂爾多斯和呼和浩特加工成初級的‘羊布’,然後運到北京、太原等地,紡織成呢絨,最後運到天津出售。

羊毛的收購價格十分便宜,呢絨的出售價格卻十分昂貴。這個以草原爲起點,以天津爲終點市場的呢絨產銷體系,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其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天津城這十幾年來的變化……當沈默十六年後重臨天津,他已經完全不認識這裡了。他印象中那座逼仄的土城已經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十倍面積的新城。城內不再是又髒又亂、坯物陋巷,現在是街道寬平,屋舍整齊,路旁店鋪林立,商號雲集。路上行人蟻集蜂屯,貨物如山堆壘,車驢轎馬,川流不息。舟楫之所式臨,商賈之所萃集,五方之民所雜處,名雖曰衛,實在一大都會所莫能及也!

各地商幫都在這裡建立會館,積極進行貿易活動,短短十餘年時間,天津已呈現出萬商輻輳之盛,亙古未有之勢。而晉商也終於有了他們夢寐以求的貿易中心。

一打聽說沈默要來,天津城的官員富商便熱火朝天的忙碌起來,將他要經過的道路打掃乾淨,街兩旁的房屋粉刷一新,把街上的閒漢無賴叫化子,全都弄到牢裡裡關幾天,一定要讓沈閣老看到天津城最美好的一面。

沈默自然能看出這裡面的貓膩,但他是回去丁憂的,不是來視察的,自然沒必要點破,何況天翻地覆的改變是實實在在的,已經足夠讓他欣喜的了。

他在車上看着天津城,天津城的官民也在道旁看着他。他的隊伍差不多有一千五百多人,迤迤邐邐穿城而過,馬蹄踏踏彩旗飄飄,冠蓋如雲車駕如簇,任誰看了都得又羨又妒地讚一聲:‘好威勢!’

因爲是喪中,沈默早就讓人打了招呼,不許任何人出迎。入城後,也沒在城中停留,而是徑直來到了紫竹林官船碼頭。

碼頭上的接官亭前,已鋪好了紅氈,天津地面的文武官員、鄉紳富商早就恭候多時了。一看到導行隊伍的斧鉞儀仗、令旗牌扇,訓練有素的鑼鼓班子,便賣力的演奏起恭迎聖人出行的《引鳳調》。

聽到車外面鑼鼓喧天,三娘子好看的蹙起眉道:“明明說了不許迎接,怎麼還是整出這麼大排場?”

“官場積習而已。”沈默擱下手中書道:“他們覺着我只是說說罷了,該怎麼做,還是會怎麼做。”

“虛僞……”三娘子撇撇嘴道。

“好了,下車吧。”沈默理一理身上的青衣角帶,站起身來。

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下)第873章 隆慶皇帝(上)第185章 一意孤行第719章 莊園第828章 在腳下(下)第222章 二桿子救駕第194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下)第740章 龍南縣(下)第752章 君子意如何(中)第910章 甚於防川(上)第140章 吳成器第535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919章 殺(上)第374章 抓刺客!第677章 父親第779章 戰正酣(中)第664章 淮安知府第917章 暴起(中)第334章 延醫第93節 最後一課(下)第34節 人不可貌相(上)第499章 兒子第523章 以民爲本第807章 審訊(上)第379章 海筆架第903章 黃金(上)第580章 反應第237章 蓴鱸之思第40節 巧匠(上)第209章 組織第697章 連環鴛鴦陣!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上)第99節 陶虞臣(下)第1節 一夢五百年(上)第504章 瓦全(下)第580章 反應第793章 唯一的大佬(上)第433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第597章 夜宴第840章 沙場秋點兵(中)第353章 責任第87節 老宅(下)第792章 虎狼鬥(下)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上)第22節 把事鬧大(上)第880章 逆天(下)第473章 撤軍第126節 東南一盤棋第214章 癥結所在第335章 比太醫還牛的人第824章 不如歸去(下)第三八四章第750章 天下熙熙(下)第739章 聚和堂(上)第532章 化解第421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467章 連環計之聲東擊西第786章 爭執(下)第369章 鐵骨丹心第914章 日升隆(下)第775章 多事之秋(中)第799章 人人自危(上)第256章 老岳父兵諫解元郎第1節 一夢五百年(上)第910章 甚於防川(下)第603章 我來第328章 春闈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中)第367章 抄家第748章 夕陽(中)第217章 劫持趙文華的老太太第517章 遍地高手第191章 王江涇大捷第455章 瞧這年過的第796章 尚書遇襲(下)第204章 封建婚姻害死人第781章 西風破(中)第899章 江南(中)第845章 最長一冬(下)第680章 定江王第500章 長歌當哭第788章 過年(下)第68 九章 反水第704章 賞罰第233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96節 縣試(下)第246章 復興社第366章 報應不爽……第759章 躲不過(上)第443章 蘇雪的選擇第183章 來自巡按的邀請第787章 來使(中)第851章 對決(中)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上)第606章 敲詐第323章 巔峰對決!!第425章 都賣的什麼藥?第792章 虎狼鬥(中)
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下)第873章 隆慶皇帝(上)第185章 一意孤行第719章 莊園第828章 在腳下(下)第222章 二桿子救駕第194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下)第740章 龍南縣(下)第752章 君子意如何(中)第910章 甚於防川(上)第140章 吳成器第535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919章 殺(上)第374章 抓刺客!第677章 父親第779章 戰正酣(中)第664章 淮安知府第917章 暴起(中)第334章 延醫第93節 最後一課(下)第34節 人不可貌相(上)第499章 兒子第523章 以民爲本第807章 審訊(上)第379章 海筆架第903章 黃金(上)第580章 反應第237章 蓴鱸之思第40節 巧匠(上)第209章 組織第697章 連環鴛鴦陣!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上)第99節 陶虞臣(下)第1節 一夢五百年(上)第504章 瓦全(下)第580章 反應第793章 唯一的大佬(上)第433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第597章 夜宴第840章 沙場秋點兵(中)第353章 責任第87節 老宅(下)第792章 虎狼鬥(下)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上)第22節 把事鬧大(上)第880章 逆天(下)第473章 撤軍第126節 東南一盤棋第214章 癥結所在第335章 比太醫還牛的人第824章 不如歸去(下)第三八四章第750章 天下熙熙(下)第739章 聚和堂(上)第532章 化解第421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467章 連環計之聲東擊西第786章 爭執(下)第369章 鐵骨丹心第914章 日升隆(下)第775章 多事之秋(中)第799章 人人自危(上)第256章 老岳父兵諫解元郎第1節 一夢五百年(上)第910章 甚於防川(下)第603章 我來第328章 春闈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中)第367章 抄家第748章 夕陽(中)第217章 劫持趙文華的老太太第517章 遍地高手第191章 王江涇大捷第455章 瞧這年過的第796章 尚書遇襲(下)第204章 封建婚姻害死人第781章 西風破(中)第899章 江南(中)第845章 最長一冬(下)第680章 定江王第500章 長歌當哭第788章 過年(下)第68 九章 反水第704章 賞罰第233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96節 縣試(下)第246章 復興社第366章 報應不爽……第759章 躲不過(上)第443章 蘇雪的選擇第183章 來自巡按的邀請第787章 來使(中)第851章 對決(中)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上)第606章 敲詐第323章 巔峰對決!!第425章 都賣的什麼藥?第792章 虎狼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