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一鳴驚人

有道是天算不如人算,沈默和徐階的計劃,還沒有開始實施,就被當事人打亂了。

三月初春,西苑內的直欄橫檻、曲徑迴廊上新綠盡染,終於告別了冬的頹喪,重新煥發出點點生機。

但玉熙宮的謹身精舍中,大明朝的至尊嘉靖皇帝,此刻卻滿臉寒霜。怒氣衝衝的望着面前的奏章。那是幾位御史聯名彈劾張居正,說他在修《興都志》時含沙射影、暗指當今不孝,在士林中引起很大反響。勾起不少人蠢蠢欲動的心,此刻京裡已經沸沸揚揚,稍有不慎,怕是要出大事的,請皇帝明察,早作預防。

這就是嚴世蕃的狠毒之處,他知道袁姊見風使舵的性格,很可能會拖延敷衍,所以早安排好人打頭炮。把事情鬧大了,然後逼得這傢伙不得不上書自保。

被戳到平生最忌諱的地方,嘉靖的憤怒可想而知,但他畢竟年紀大了。身體也越發不好,不敢大動干戈了。所以看到奏章後,他並沒有雷霆大發,但那雙細而長的眸子中。所蘊含的寒芒,還是清晰的透露出,這位帝王心中的憤怒。

太監們能感到氣氛的不尋常。一個個縮着脖子,乞求看待會兒的暴風雨,不要來得那麼兇猛。

過了不知多久,嘉靖終於從大案上擡起目光,對左右道:“把袁姊和張居正給聯找來!”聲音冰冷刺骨。讓人不禁擔心起那兩人的命運來。

因爲嘉靖對《興都志》十分重視。每篇文稿都要閱過,爲了方便起見,袁姊和張居正修撰時,就在西苑中辦公,所以嘉靖的旨意很快傳到。兩人趕緊放下手頭的活計!整整官服,拿着烏紗帽,從各自的值房中出來,正好在走廊中面對面碰上了。

“部堂張居正恭敬行禮道。

“嗯”袁姊神色複雜的看一眼張居正,道:“不必多禮,既然鞍下傳召,咱們趕緊去吧。”

兩人便一前一後,往玉熙宮方向去了。

袁姊走在前面,不時用餘光看看側後方的張居正,心裡滿是糾結之意”知道那些人已經上書之後,袁姊的壓力很大,總擔心會被牽連下獄,好幾次都想上書撇清自己。但一想到那“入閣。的誘惑,他就枰然心動,加之擔心將來徐階掌權後報復,他才抑制衝動,沒有將已經寫好的奏章遞上去。

現在皇帝終究還是追問下來了。往玉熙宮每走一步,袁姊心裡就多一分害怕,他根本不知那個喜怒無常的皇帝,會怎樣發落自己。最終。在走到謹身精舍外,等待傳喚的時候,他暗暗拿定主意,待會兒要是事情不大則罷,若是皇帝暴怒,事不可爲,就只好死道友不死貧道,自己先脫身了。

如是想過,他覺着自己有些丟人,就像從張居正的面龐上,看到些緊張擔憂的情緒,好找點平衡”在袁弗看來,一般人這麼大的事情。都該慌張恐懼到不行纔對,無奈張居正偏是二般人,自始至終都一臉的沉靜,彷彿事不關己一般。這讓袁姊頗沒面子之餘,也暗暗敬佩。心說平時還真小瞧了這傢伙呢。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等了好一會兒,皇帝終於宣見,兩人趕緊進得精舍,恭請聖安,但皇帝並沒有讓他倆起來,只是讓張居正直起身子,原本一臉怒氣的盯着他的臉,想看看這個狂悖之人,到底長什麼模樣,但當看清張居正的長相後,皇帝心中不由讚歎道:“倒生得一副好相貌啊!”

所謂牧民者必有官相,無官相則無官威。生得有沒有官相,也是當時對男子的唯一審美標準。只見那張居正生一張標準的國字臉,麪皮十分白淨。更兼目似朗星、鼻若懸膽,脣邊三縷美髯,相貌堂堂、六宮齊全,乃是一等一的大官人相貌。

世人都愛以貌取人。嘉靖雖然憤慨莫名,卻也不能免俗,一見張居正這相貌,心中的惡感竟不覺消了三分,起了絲絲愛才之心,語調也不由緩和下來道:“你就是張居正?”

“回陛下,微臣正是張居正。”張居正的心中涌起片片悲涼,暗道:,竟然靠這種方式,才能讓皇帝對上號來,我還真是失敗呢”這種時候還有心思想這個”這傢伙的構造顯然異於常人。

聽他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嘉靖心中的好感又加了兩分,如今竟已是一半一半了,差點就說:“起來吧。,

“咳咳”嘉靖咳嗽兩聲,沉聲道:“張居正,你可知罪?。

“微臣不知張居正搖搖頭道:“斗膽請皇上示下

“拿給他看嘉靖一指桌上,黃錦便趕緊將那幾份奏章捧下去。對他道:“看着吧

張居正雙手接過,快速看了一遍,便還給黃錦。

“這就看完了?”黃錦不由吃驚道,…頗廣要是自只看的話。衆麼短的時間。也看不宗。“

“看完了。”張居正卻穩穩點頭道:“一字不漏。”

“說大話呢吧?”嘉靖冷笑道。

“君前無戲言。”張居正道:“微臣豈敢說大話。”

“那好,聯問問你,彭壽年的那份奏章,從第八句開始,往後說的是什麼?”嘉靖存心想煞煞他的氣焰。

但張居正好容易讓皇帝認識。正要一展才華,化危機爲轉機豈能乖乖服軟,便輕輕嗓子,朗聲道:“彼爲飽學,焉不知光宗故事?然一再提及,自有借古諷今之意,其心可誅”他竟然毫不停頓,一口氣將長長一篇奏章背了下來。

嘉靖和黃錦不禁聽呆了,心說原來傳說中的“過目成誦”是真實存在的啊!就連那袁姊也暗暗咋舌道:“好小子,不顯山不露水的,想不到竟是個高手啊”

但過目不忘解決不了問題,嘉靖收回心思道:“你既然這麼好的記性,必然對故宋光宗皇帝的事情,瞭若指掌了?”

“不敢說了若指掌。”張居正毫不謙虛道:“但還算是耳熟能詳。”

“既然如此”嘉靖的臉一下子拉下來,咬牙切齒道:“你拿英宗影射一事,就是不是別人誣告了?”

“皇上明鑑,這是那些人不學無術,斷章取義”張居正面不改色道:“卻沒有站在歷史舟度上。審視“濮議之爭。的歷史定位。”

這時候袁姊也插話道:“皇上,不妨聽聽他是怎麼說的,看看在不在理。”

“那你到說說,是怎麼個歷史定位?”嘉靖按住怒氣道:“莫要強詞狡辯,聯不是可以被矇蔽的昏君!”

“聖明不過皇上!”張居正。首道:“微臣豈敢隱瞞。”說着侃侃而談道:“臣研讀歷史的體會是,評價一件事情的是非對錯,不能看當時人怎麼看、當時人怎麼想,甚至不能看大多數人的想法!”

“呵呵,難道要看你張太嶽的想法嗎?”嘉靖不無諷刺道。

“爲臣惶恐,當然不是。古人云,當局者迷!蘇東坡也說,橫看成嶺側成峰,只緣身在此山中。微臣認爲,當時人受其立場、利益甚至感悄的侷限,很難公正、公平的對待“濮議之爭張居正沉聲道:“縱觀嘉估末年,宋廷積弊重重,以王琺爲首的兩制,和以韓椅、司馬光爲首的宰執,在改革一事上分歧很大,對立嚴重!那個時候英宗皇帝的一片至孝之心,難免會被兩派人馬利用,爲了打壓對方,爲了反對而反對!”

聽到這兒,嘉靖不由動容,大感知己的點頭道:“倒有些道理。”在他看來豈止是有些道理?簡直是說到他心坎上去了。大禮儀二十年,讓嘉靖身心俱疲,等到塵埃落定,落花流水後,嘉靖難免回想整個過程,發現起初也許是真爲了“繼嗣、繼統。而爭執,但到了後來。君臣爭鬥到了白熱化,爭執本身已經沒人理會,純粹成了爲反對而反對,爲壓倒對方而戰鬥了。

世人愚昧,總是覺着那些一身正氣的清流,掌握着普世的真理,永遠不會犯錯一般,所以將所有的非難都加諸於皇帝,和支持他的張媳、桂菩、方獻夫等人身上,說皇帝不碩大體,偏執獨行,說張、桂、方等是隻會趨炎附勢的鑽營奸佞。

這是嘉靖皇帝多年的心結,他一直希望能有身後的美名,卻知道大禮儀注定會給自己抹黑,但他縱使權力無邊,卻也沒法改變人心,徒呼奈何之下,他變得無比避諱此事。現在聽到張居正這樣說,心中感到十分安慰。

但安慰歸安慰,多一個張居正理解自己,還是於事無補”嘉靖有些沮喪道:“你倒是看得清楚,可又有什麼用?還是沒法說清誰是誰非

“聖人曰:“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張居正卻不這麼看,道:“臣的體會是,等到事情瞭解一段時間後,塵埃落定了,當事人都已經退冉舞臺了,歷史自然會有定論。”

“什麼定論?”嘉靖有些急切的問。說完又解釋道:“聯問的是濮議之爭。”

張居正沉聲道:“看溢號!”

“看謐號?”嘉靖道:“你是說皇帝的謐嗎?”心中未免有些失望。因爲輩宋以後,對隘號要求只用美謐、平謐,而不能用惡謐,也就是一味的溢美之詞,拿這個說事兒。難免不能讓人信服。

“不是。”張居正搖頭道:“是大臣的溢號!”說着伸出二根手指道:“微臣只據兩派首領人物的溢號,便可知故宋後世對他們的褒貶!”

“講!”嘉靖這下來了興趣,張居正這個方法,是他從沒想到的。但一聽就很有道理,因爲官員的謐號。是由其身故後,士林討論之後,交由禮部頒下的,可以說是其一生的總結定位,自有高低之分。

而對兩派首領的蓋棺定論無疑也彰示着宋廷後來對此事的態度”考慮到英宗短壽,三人定謐時,他早已駕崩多年,這

謹身精舍中檀香嫋嫋,張居正清聲而談道:“當事兩派主事者,支持派有韓椅,得值忠獻!司馬光。的謐文正;而反對派的首腦王佳,有的文獻上說是得“單謐文”有的說是溢“文恭,的,不過兩者都差不多。大褒大貶莫過於此,可見宋朝人的觀點已經確鑿無疑,所以微臣纔敢大膽引用此事”。說着一叩到底,道:“皇上明鑑!”

嘉靖聽了沉思一會兒,便兩眼直冒金光,竟激動的連連道:“好!好!好!”可見被他徹底打動了。

袁弗則偷偷打量着張居正,心驚肉跳道:“難道此子作此文章時,早就想到會有今天?那可太可怕了

爲何張居僅僅列出三個溢號,便讓皇帝失態,尚書心驚呢?這就得簡單介紹下官員的猛號了。要知道溢號這東西,可不是一般人能得的。必須要有百官和禮部共議決定。而且在宋朝時,皇帝在此事上沒有發言權,也就是說,都是死者同僚們商量出來的,所以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

官員謐號不像皇帝謐號那樣一味溢美,不是亂起的,那在禮部都是有規定的。單說宋朝。一般都是一字爲正一字爲輔,也就是兩個字的。首字是對官員進行定性,對文官來說,最高的是“文”終宋一世。得“文某,者不過一百四十人;對武官來說,最高的是“武”終宋一世,得“武某,者,不過二十多人而已。

文後面的第二字,按照高低順序排隊,依次爲“正忠恭成端恪襄順,,武后面的第二字,按照高低順序排隊,依次爲“忠勇穆剛、德烈恭壯

還有一種更牛逼的,就是文武雙全的,會得通溢,以“忠,開頭。其中以“忠武,者最美,因爲這是千年偶像諸葛亮的謐號;其次是“忠獻”“忠肅”“忠敏。等。

韓騎既當過宰相又當過元帥,當然是文武雙全,得一僅次於諸葛亮的溢號,可以體現其在當時人心中地位之高。

當然絕大多數人,文就是文。武就是武,涇渭分明的。讀書人都有個理想,那就是“生當太傅,死謐文正”太傅是官銜的最高等級,而文正就是謐號的最高等級,士林公認,此是“謐之極美,無以復加”終宋之世,得此溢者,不過歐陽修、范仲淹等寥寥數人,都得是公認的德才兼備,毫無瑕疵的完人才行,歐陽修能得此謐,便已被認爲是無可超越的完美了。

而王佳的璇號,一說是“尖”一諾是二尖恭”這們耳都不是井麼好隘。先說前者,“單溢文”這是給學問高深者所謐的字,得此溢者,本身是學問大家,但是和政治的牽連並不大,比如“文起代之衰,的韓愈,“程朱理學,的朱熹,“新樂府運動。的白居易,還有些名氣較也得此謐的,如楊億、李翱、陸希聲、權德輿等人,這些人都多多少少當過官,但都不算是國之重臣,參政也不深入,所以單溢“文”是專門是爲了讚揚其在學問上的造詣。由於他們和國政的相對隔絕,所以沒有用另外一個字來配合,因爲後面一個字無論是

“正”“忠襄”“憨。等等,都需要在政治活動中體現出來。

對政治家本身來說,除了學問之外。更看重的是對其爲政的評價,也就是溢號的第二個字”如果缺失的話,實在不是什麼好評價。

但王窪和晚他一年身故的王安石例外,這兩人確確實實是重臣,都攪動一時風雲,身上的政治氣息。隔着十里八村的就能聞到,爲什麼也是“單值文,呢?這要從當時的政治氣氛考慮,拗相公的溢號“文,是哲宗給的,哲宗時新舊黨的勢力仍然還在相互抗衡着,哲宗本人也經歷了從一箇舊黨支持者向新黨靠攏的過程。特別是由於太后的存在,情況變的更加複雜。也許是爲了妥協,兩邊都不想得罪?所以起了個不帶政治褒貶的猛號?還是有意否定兩人在政治上的表現?這就不得而知了。

但無論如何,一個風雲數十年的宰執,卻沒有得到政治上的肯定,那便是大大的失敗了。

聽了張居正侃侃而談,嘉靖忍不住駁他一句道:“那麼文恭呢?《宋史》上說他謐號。文恭”並不算差呀!”

“放在別人身上不差”。張居正竟笑起來道:“放在王佳身上,可就是莫大的諷利了

我不說啥,看我接下來的更新吧”

第65節 較量(中)第105節 畫屏(下)第367章 抄家第903章 黃金(下)第68 九章第358章 休沐第468章 銘志第758章 治安疏(上)第537章 李娘娘第224章 李默第337章 仁心妙手第189章 箭在弦上第843章 射天狼(中)第498章 返京第831章 新的開始(下)第336章 尋找李時珍第775章 多事之秋(下)第759章 躲不過(下)第338章 沒問題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上)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下第215章 時行時止,付之無心第69節 極限(下)第193章 嚴東樓第485章 喪心病狂第120節 小三元之府試案首(下)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上)第902章 京察(下)第253章 三甲第464章 草蛇灰線第230章 那一吻的風情第434章 夢蘭第858章 婚變(中)第329章 小張大人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中)第551章 安排第440章 蘇州城中秋行樂第714章 賑災第237章 蓴鱸之思第278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471章 誰上誰的船第880章 逆天(上)第847章 來客(中)第561章 以德服人第173章 壯族第760章 較量(二)第747章 平定中第747章 平定中第45節 第二道題(下)第675章 沈默的計劃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上)第772章 言官們(上)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下)第485章 喪心病狂第805章 希望(中)第793章 唯一的大佬(中)第836章 三雞報曉(中)第848章 索南嘉措(下)第515章 儉以養德第229章 抱着你到天荒地老第281章 東陽雞第595章 上法場!第906章 茶館(下)第429章 交代第652章 新相第248章 秋闈日第762章 審判(上)第236章 有杏不須梅第510章 天堂與地獄第798章 海風(上)第902章 京察(中)第502章 不愛紅袍愛藍袍第847章 來客(下)第653章 一團和氣第350章 修史第147章 不敢回家的殷小姐第667章 揚州慢第196章 君前奏對第394章 敬酒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上)第478章 連環計之無中生有第243章 峨眉齊參天第14節 城隍廟(中)第439章 蘇州平準拍賣行番外篇十年二第772章 言官們(上)第910章 甚於防川(上)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836章 三雞報曉(中)第294章 三送解元郎第598章 反客爲主第321章 奏對第134章 簪花宴第868章 局(上)第599章 決裂曲終人不散江上數峰青後記之二上下第95節 縣試(中)第770章 萬歲晚睡玩完睡(下)第729章 江南春(下)
第65節 較量(中)第105節 畫屏(下)第367章 抄家第903章 黃金(下)第68 九章第358章 休沐第468章 銘志第758章 治安疏(上)第537章 李娘娘第224章 李默第337章 仁心妙手第189章 箭在弦上第843章 射天狼(中)第498章 返京第831章 新的開始(下)第336章 尋找李時珍第775章 多事之秋(下)第759章 躲不過(下)第338章 沒問題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上)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下第215章 時行時止,付之無心第69節 極限(下)第193章 嚴東樓第485章 喪心病狂第120節 小三元之府試案首(下)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上)第902章 京察(下)第253章 三甲第464章 草蛇灰線第230章 那一吻的風情第434章 夢蘭第858章 婚變(中)第329章 小張大人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中)第551章 安排第440章 蘇州城中秋行樂第714章 賑災第237章 蓴鱸之思第278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471章 誰上誰的船第880章 逆天(上)第847章 來客(中)第561章 以德服人第173章 壯族第760章 較量(二)第747章 平定中第747章 平定中第45節 第二道題(下)第675章 沈默的計劃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上)第772章 言官們(上)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下)第485章 喪心病狂第805章 希望(中)第793章 唯一的大佬(中)第836章 三雞報曉(中)第848章 索南嘉措(下)第515章 儉以養德第229章 抱着你到天荒地老第281章 東陽雞第595章 上法場!第906章 茶館(下)第429章 交代第652章 新相第248章 秋闈日第762章 審判(上)第236章 有杏不須梅第510章 天堂與地獄第798章 海風(上)第902章 京察(中)第502章 不愛紅袍愛藍袍第847章 來客(下)第653章 一團和氣第350章 修史第147章 不敢回家的殷小姐第667章 揚州慢第196章 君前奏對第394章 敬酒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上)第478章 連環計之無中生有第243章 峨眉齊參天第14節 城隍廟(中)第439章 蘇州平準拍賣行番外篇十年二第772章 言官們(上)第910章 甚於防川(上)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836章 三雞報曉(中)第294章 三送解元郎第598章 反客爲主第321章 奏對第134章 簪花宴第868章 局(上)第599章 決裂曲終人不散江上數峰青後記之二上下第95節 縣試(中)第770章 萬歲晚睡玩完睡(下)第729章 江南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