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勸弟

廣平王鎮鎮定定地帶着兒子入宮晉見,到了乾清宮,先與皇帝見了禮,認真看一回他的傷勢,臉上便露出了擔憂的表情,又問太醫怎麼說。

皇帝不知是該相信廣平王真個擔憂自己,還是裝模作樣,就含混搪塞了幾句,廣平王早得了消息,聞言心裡就知道皇帝對自己的猜忌並未消除,反而還加重了幾分。他心裡有些難過,不免帶出了幾分,皇帝見狀,拿不準他是什麼想法,就試探地問了句:“皇兄這是怎麼了?”

廣平王也不回答,只叫兒子先去慈寧宮見太后,順道替他打個前站。他要與皇帝聊一聊,一時半會兒是過不去的。

高楨微微皺眉,有些憂心地看了看父王,廣平王一臉平靜:“去吧,好生陪你皇祖母說說話,不許惹她老人家生氣。”高楨猶豫了一下,才依言告退了。

皇帝倚着大引枕,心頭越發警惕了,他用那沒受傷的半邊眼睛盯着廣平王,僵硬地扯出一個笑:“皇兄有什麼話,想與朕說麼?”

WWW⊕ тт kǎn⊕ ¢O

廣平王看了看周圍的內侍與宮人,就對皇帝道:“臣確實有話要與皇上說,還請皇上摒退左右。若實在要留人,留一二心腹便是。閒雜人等,還是讓他們先下去。”

皇帝心裡提防皇兄要奪權,心道若只留下一二心腹,反而方便了皇兄,便不肯答應,只笑說:“事無不可對人言,這殿內侍候的人,自然都是朕的心腹,皇兄有話只管說便是,不必有所顧慮。”

廣平王要他摒退左右。不過是想給弟弟留點臉面,既然弟弟不領情,他也不強求,便道:“皇上垂詢,臣也就開門見山了。皇上實不該爲了隱瞞外人,就耽誤了自己的傷勢。世上有什麼事比龍體安康更要緊?若是擔憂有人趁機生亂,就該早早求醫。把傷治得好了。任旁人有再多見不得人的心思,也是蹦噠不起來。可皇上的傷勢若是耽誤了,便是能瞞得一時。也瞞不了多久,到時候皇上要怎麼辦?況且知道當日之事的人原也不少,慈寧宮內住得許多先帝妃嬪,人多眼雜。哪裡是能瞞得住的?此番原是五皇弟搶了先手,可除他之外。皇上焉知宮中就沒有別人的耳目了?”

皇帝聽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有些羞惱。被皇兄當着這麼多人的面訓斥,他臉上也有些下不來,一個眼色過去。心腹大太監就把殿內的閒雜人等給趕出去了,只留下四個真正的心腹內侍。皇帝這才認真思考起廣平王的話來。

他如今也知道當日昏了頭,做了幾件傻事。誰叫他當時傷得痛極,腦子裡一片混亂。只記得不能叫人知道他有可能瞎了眼,除此之外什麼事都想不到了呢?如今回想起來,他並沒有後悔當日隱瞞真相的舉動,倒是覺得自己本不該中皇后這一刺的,若是早早叫人關住皇后,不讓她出坤寧宮,自然就不必受這一番苦痛了。就算關不住她,她把簪子衝他擲過來時,他也該把簪子擋開去的。他當時怎麼就沒反應過來呢?

心裡這麼想着,他就回答廣平王說:“朕驟受眼傷,生怕消息走漏,會有人生事,方纔對外隱瞞實情。皇兄也瞧見了,宮中消息才傳開,五皇弟可不就跳出來了?他在慈寧宮中竟然還有眼線!朕這幾年對他實在是太過寬仁,竟縱得他如此不知進退。”頓了頓,他用滿含深意的目光看向廣平王:“朕如今要養傷,實在沒什麼力氣,還請皇兄替朕教訓五皇弟幾句。”

廣平王苦笑了下:“皇上讓臣去教訓他?這幾年裡他纔到臣王府裡來過幾回?哪裡是個肯受教的。況且他想要做什麼,皇上心裡清楚,臣去了,他哪裡會放在眼裡?五皇弟志向遠大着呢,怎會因臣幾句說教,就打消了念頭?還是皇上去教他吧,皇上也是他的兄長呢。”說完就連聲嘆氣。

皇帝只覺得兄長這是要坐山觀虎鬥,便皮笑肉不笑地說:“原來皇兄也知道五皇弟志向遠大。可你既知此事,又怎能不幫着朕呢?好歹皇兄與朕也是同胞兄弟呀。”

廣平王嘆道:“皇上也不必多說,臣知道聖心在憂慮何事。實話告訴皇上,臣雙目雖已復明,卻僅僅能看路而已,認人尚且要離得近些,更別說讀書識字了。況且葉大夫當日請辭之前,曾與臣明言,臣這雙眼睛,是萬萬勞累不得的。若是不好生保養,必然要重新瞎回去,再瞎一回,可就難以復明了。即使保養得好,等年紀大了,也會比其餘同齡之人的眼力更差。皇上想想,臣已是瞎了幾年,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復明。若是從未復明過,也就罷了,既然復明了,若過幾年再瞎掉,可不得讓臣痛悔莫及麼?因此臣自復明以來,從不跟皇上提什麼參政議政之事。實在是臣這雙眼睛抗不住,與其看見了又再瞎掉,還不如安安心心過幾十年悠閒日子。”

皇帝還真不知道廣平王的眼睛有這個隱患,聽了也是半信半疑:“哦?竟是如此?朕只道葉大夫醫術高明,妙手回春,沒想到皇兄雙目並未完全痊癒呀!既如此,皇兄又怎的把葉大夫放了呢?”

廣平王笑道:“這就已經是極難得了,葉大夫也有力所難及之處。臣這雙眼睛瞎了幾年,連經脈都被堵住了,能重新看見,已是不容易,怎敢得隴望蜀?其實這樣也挺好的,臣堂堂親王之尊,本身富貴已極,如今日子過得也清閒,閒時蒔花弄草,看看戲,聽聽曲兒,興致來了,便到處走走,遊山玩水一番,這樣的日子豈不賽過神仙?何必還要再往高處去?楨兒孝順貼心,再過半年就要娶媳婦了,到時候臣膝下有佳兒佳婦孝順,過得幾年還能含飴弄孫,心裡一想就覺得快活之極。皇上。臣不怕說句逾越的話,只怕皇上還未必有臣的日子過得舒心呢。坐在那個位置上,肩上擔着天下萬民,日夜都要爲政事煩心,皇上一定覺得很累吧?”

皇帝頓時覺得心下酸楚難當。皇兄這話真是說到他心裡去了。他登基幾年,戰戰兢兢的,總想把事情做得儘量圓滿。卻總是這裡那裡出點差錯。事事都沒辦好。以前看着皇兄爲儲,幫着先帝處理政務,就好象是分瓜切菜一般地容易。怎的到得他身上,就事事不順了呢?他總疑心旁人議論他不如皇兄能幹,可這話又沒法跟人說去,心裡的擔子就別提有多重了。他是真的累啊!心累!

他提防了廣平王這麼久。可今日聽廣平王這麼一說,似乎後者的日子還真的過得比他舒心得多。心裡就更加酸楚了。他想起了從前還是樂安王時的快活日子,那時候真個什麼煩惱都沒有,夫妻恩愛,兩個兒子也很可愛。母妃雖然不是皇后,卻十分寵他,遇到什麼麻煩了。自有兄長替他兜着。可自從皇兄受傷退位,他頂替上去做了皇儲。那等快活輕鬆的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反而是廣平王,如今是真個過上了他昔日的快樂生活,他卻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了。

皇帝這一心酸,眼淚就忍不住要冒出來了。可他有一隻眼睛還傷着呢,此時是敷着藥的,叫淚水一衝,頓時疼痛難忍。旁邊侍立的內侍連忙大呼小叫起來,急急宣了太醫來爲皇帝處理傷口。

廣平王起初還緊張一陣,後來聽太醫說無事,便冷靜下來,只管看着太醫與宮人爲皇帝換藥,自個兒端起茶杯,不緊不慢地喝了一口。

等皇帝換好了藥,太醫再三叮囑不可再輕易流淚了,廣平王才淡淡地說:“方纔讓皇上難過了,原是臣的不是。”

皇帝有氣無力地擺擺手,對自身眼下的境況不想多說,只道:“朕只問皇兄一句話,方纔你說的……都是真心話麼?”

廣平王嘆息一聲,誠懇地說:“皇上就不要再把心思放到臣身上了,臣自小就學着處理政務,忙了這十幾二十多年,好不容易纔有了如今這清閒日子,實在是不想再回去。臣實話與皇上說,您若真有爲難的政務,不好尋人商量,叫了臣來幫着出個主意,也沒什麼。臣卻是不想再入朝去煩心那些亂七八糟的事體了。臣瞎了這幾年,好不容易能再看見,可不想再因爲累着了眼珠子,又再次瞎掉。有些東西,沒有失去過,是不會知道它有多珍貴的。皇上從前或許不明白,如今也該體會得到臣的想法了吧?”

皇帝是真的能體會了,非常能體會!所以他終於信了廣平王幾分,心裡不由得生出愧疚來——他一直以來對兄長再三猜忌,卻是這個結果,他都幹了些什麼呀!

廣平王又道:“皇上是臣嫡親的弟弟,臣從小就十分愛護你。這位子,臣既坐不上去,自然應該由皇上來坐,臣才能安心,母后才能安心。哪怕是爲了母后,臣也不會肖想不該肖想的東西。皇上也該對自己有些信心纔是。先帝傳位於皇上時,臣可就在旁邊,親耳聽見先帝在旨意中說得分明,要傳位於皇四子高鉞——先帝直接傳位給了你,點了你的名,沒說是傳給儲君,你還有什麼可擔憂的?若有旁人拿臣曾經爲儲來說嘴,你只管當面打回去。我當日既然選擇了退位,自然就不會後悔!”

廣平王說到最後,從最初的“皇上”、“臣”的稱呼,變成了“你”、“我”,卻讓兄弟間的談話顯得更親近幾分,就象是回到了多年以前,兄長時時細心教導弟弟的時候。皇帝越聽越愧,低頭不語,半晌才道:“是弟弟自誤了。”

廣平王嘆道:“也是我的不是,我早知道你心結何在,卻一直不肯寬你的心,只道你想明白就好了。早知事情會變成這樣,我就該早早上書,將王爵讓給楨兒,自個兒到別院休養去,又或是返回嘉定過清靜日子。到那時候,你就真個沒什麼好擔憂的了。”

皇帝已經快要把頭埋到桌子底下去了。

廣平王見他這般,就知道他已經有些迴轉了,索性多說幾句:“眼下這樣的局勢,我也沒什麼好主意,最要緊的是皇上先把傷治好了。五皇弟那兒,皇上不必憂心,他折騰不出什麼花樣來。只是讓他繼續鬧下去,到底不象話。皇上還是先把大郎放出來吧,早日正式立儲,有了儲君,朝臣們心也就安定了,自然不會再跟着五皇弟胡鬧。”

皇帝有些猶豫:“這樣合適麼?謝氏膽大包天,竟敢行刺於朕,她的血脈……”

廣平王不客氣地打斷了他的話:“那也是皇上的血脈!二郎且不論,大郎卻是皇上帶在身邊親自教養的。皇上捫心自問,他是否象他母親一樣糊塗?”

皇帝不說話了,他當然清楚,皇長子基本上還是個明白人,還算得上相當出色。

廣平王就說了:“五皇弟在外頭鬧呢,你一日未立儲,又這樣關着大郎,外臣們瞧着,心裡也要多思量幾分。你又沒有別的儲君人選了,不放大郎,難不成真要便宜了五皇弟?!若不立儲,你打算放着傷勢不管,自個兒硬扛麼?那還要不要眼睛了?!好不好的,大郎總是你的兒子,你又教了這麼多年,原就是打算要傳位給他的。先讓他出來試一試,把眼前的難關過了。日後大郎若是犯了錯,你又有了更出色的子嗣,再提別的不遲。”

皇帝嘆了口氣,點頭道:“皇兄說得是,是弟弟想錯了。”

廣平王放軟了語氣:“皇上也是一時想不到罷了,或許也有些遷怒的心思。實話說,大郎實在冤枉,皇上就給他一個機會吧。正好叫幾個重臣輔佐他,將政務擔起來。你得了空,趕緊抓緊時間養傷,早日養好了,大家才能真正安心。”

這話正是真心關懷弟弟的好哥哥纔會說的話。皇帝心下感動,眼圈又紅了。廣平王忙道:“皇上萬不能再流淚了,當心傷口!”皇帝忙又把那幾滴眼淚給噎了回去。

廣平王見狀就微笑着起身道:“臣與皇上說話,也說了許久,母后那裡該等着急了,臣先行告退。”

皇帝忙道:“朕與皇兄一道過去吧,朕也有幾日未曾向母后請安了。”頓了頓,“皇后至今仍關在大佛堂中,該如何處置,也該有個準話了。不處置了她,等大郎出來,也要叫孩子爲難呢。”()

第487章 小口角第303章 過年第347章 婚約第563章 杏榜第266章 知不知第596章 淡定第86章 歸來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175章 自薦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572章 做媒第40章 做戲第242章 烏龍第201章 葛衣第231章 秋景第569章 搶手第348章 賢名第570章 苦心第535章 暖閣第513章 方家女第217章 新店第425章 挖坑第351章 獨對第618章 胡姑娘第94章 招供第499章 白玉蘭第118章 引介第325章 把柄第576章 開導第466章 冒火第142章 善後第120章 搬離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228章 蠢蠢欲動第494章 猶豫第546章 無賴第341章 求助第533章 熱鬧第44章 出乎意料第508章 相見第580章 不忿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277章 彩箋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392章 新聞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500章 聚首第513章 方家女第200章 送冰第587章 誤會第373章 失蹤第590章 喜訊第584章 側妃第232章 山居第39章 朱氏麗嬪第374章 遭遇第222章 驚喜第222章 驚喜第394章 威脅第194章 曹家第572章 做媒第569章 搶手第446章 包票第15章 奇言詭行第184章 蠢話第184章 蠢話第502章 災難第603章 勸母第442章 遊趣第380章 緣由第171章 驚聞第624章 因果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149章 元宵節第54章 憂慮第577章 馬王爺第329章 舊物第623章 入夏第187章 新皇第61章 提點第509章 欲行第208章 挑撥第383章 木梳第458章 啓發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175章 自薦第211章 書與茶第302章 告密第543章 灰心第404章 議立第359章 雄心壯志第275章 邀請第176章 待客第527章 罰不罰第475章 大案第163章 指點第23章 一場鬧劇第88章 不甘第568章 追加第401章 反轉
第487章 小口角第303章 過年第347章 婚約第563章 杏榜第266章 知不知第596章 淡定第86章 歸來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175章 自薦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572章 做媒第40章 做戲第242章 烏龍第201章 葛衣第231章 秋景第569章 搶手第348章 賢名第570章 苦心第535章 暖閣第513章 方家女第217章 新店第425章 挖坑第351章 獨對第618章 胡姑娘第94章 招供第499章 白玉蘭第118章 引介第325章 把柄第576章 開導第466章 冒火第142章 善後第120章 搬離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228章 蠢蠢欲動第494章 猶豫第546章 無賴第341章 求助第533章 熱鬧第44章 出乎意料第508章 相見第580章 不忿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277章 彩箋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392章 新聞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500章 聚首第513章 方家女第200章 送冰第587章 誤會第373章 失蹤第590章 喜訊第584章 側妃第232章 山居第39章 朱氏麗嬪第374章 遭遇第222章 驚喜第222章 驚喜第394章 威脅第194章 曹家第572章 做媒第569章 搶手第446章 包票第15章 奇言詭行第184章 蠢話第184章 蠢話第502章 災難第603章 勸母第442章 遊趣第380章 緣由第171章 驚聞第624章 因果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149章 元宵節第54章 憂慮第577章 馬王爺第329章 舊物第623章 入夏第187章 新皇第61章 提點第509章 欲行第208章 挑撥第383章 木梳第458章 啓發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175章 自薦第211章 書與茶第302章 告密第543章 灰心第404章 議立第359章 雄心壯志第275章 邀請第176章 待客第527章 罰不罰第475章 大案第163章 指點第23章 一場鬧劇第88章 不甘第568章 追加第401章 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