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兩年

bookmark

時光匆匆,轉眼就過去了兩年。承慶八年的夏天,似乎比以往都要更乾旱一些。

趙琇快要滿九週歲了。自打那年祖母與兄長上京城去了幾個月,她臨時接過家中中饋大權,管了一陣子,後來祖母回來見她做得不錯,也有意讓她多學一點。但她忙活了半年,也就是將家中各項事務學了個皮毛,什麼都會一些,什麼都不算精通,最大的功績就是給家裡弄來了三項產業。

南匯港那邊的房屋租賃業,一直是汪四平的長子汪福來管着,做得不錯。如今二房在那邊已經有了二十來個小院子及倉房,一年到頭幾乎就沒有空閒的時候。租金雖然便宜,但積少成多,也十分可觀,兩年掙了有七八百兩銀子。如今南匯那邊客商日益增多,商業繁華,租金也隨之上漲了。據汪福來的說法,大約再過兩年,就是純賺了,如今雖然還未回本,但如果將手上的房子全都放出去的話,利潤也有不少,一點都不虧。那邊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好這租賃業,不但有外地的人盯着那些宅子,想要買下來出租,就算是本地的居民,到了客商雲集的旺季,也會將自家宅子打掃乾淨了,空出來租給外來的客商,自個兒帶着家小到別處的親戚家住去。二房的這項投資,事實證明還是挺成功的。

松江那邊的織布工場,也漸漸開始看到效益了。剛開始投入生產的那一年,工場裡織出來的布質量雖然上乘。花色卻不算很新鮮,多以經典樣式爲主,種類也不豐富。銷售是不必愁,但並不十分受顧客追捧。一年下來,贏利也就在三四百兩銀子左右。張氏覺得挺滿意了,趙琇卻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她藉着祖母讓自己學習操作織布機的機會,試驗了一些花樣,做了竹節棉、格子布、多色小碎花布、在棉布上織金花等種種嘗試,還在家裡的空院子中試驗各種染料。想要弄出幾種顏色少見的棉線。總的來說,這些新嘗試有成功也有失敗,格子紋和竹節紋的細棉布如今就是趙家織場的招牌產品。產量非常大。織場偶爾還會出一些少量的新色棉布,不但質地輕柔,顏色還非常漂亮,花色也很好看。但沒法大批量外銷。大部分都給趙家內部消化了。沒辦法,趙琇還沒找到非常好的固色方子,這些新花色的棉布洗上十次八次就開始褪色了,她不好意思往外頭賣。不過總體來說,這項投資也算是成功的。

最成功的還要數茶園。蔡卓成帶着一羣保鏢,在浙江四明山一帶轉悠了大半年,終於找到了那本前人遊記裡所記載的覆卮山前崗村,那裡已經形成了一個小山村。只有十來戶人家,全都是姓俞的。日子過得不太富裕,主要以打獵爲生。山上野茶樹不錯,當地人也知道,但也就是自己採來喝一喝,完全沒想過可以往外頭賣。周圍地區的名茶太多了,那山上從前還有野獸出沒,如今雖然有二三十年沒見過野獸了,但兇名在外,因此尚未有人到那兒開發茶園。蔡卓成嘗過了野茶的味道,又得知這個消息,簡直就象是天上掉餡餅似的,立刻回報趙家二房。張氏拍板,命人到當地官府辦了手續,將附近幾個山頭上最適合種茶的荒地都買了下來,開闢茶園,那前崗村的人直接就做了他家的茶農。

山上的野茶樹本來只有幾十株,蔡卓成直接住在前崗村,小心侍候着這些茶樹,又努力嘗試去栽培更多的茶樹苗。如今趙家茶園只有幾十畝,茶樹種得有些稀疏,但經過蔡卓成超過一年的研究,已經制出了很不錯的茶葉,送到奉賢趙家二房,趙琇嚐了,覺得跟在現代時,老爸最愛喝的泉崗輝白茶味道有一些差異,但已經是難得的上品了,而且也不知道蔡桌成是怎麼想到的,他做出來的茶竟然真的是輝白茶,做法與一般的綠茶不太一樣,茶葉翠綠披霜,湯色黃明,茶香醇厚,經久耐泡。今年茶園推出了第一批明前和雨前的茶葉,就命名爲前崗白茶,剛在杭州推出市場,立刻就受到了茶客們的追捧。

如今負責銷售的外六房十分看好這種新茶的前景,好說歹說磨得張氏答應了茶葉專供他一家商號,不再賣給別人,還搜尋了不少種茶的好手進駐前崗村,幫助蔡卓成擴大茶園生產,再添了許多巡山護院,以免有同行眼紅,上山破壞茶園,又或是盜走茶樹苗偷種,可見這茶的珍貴程度。

而蔡卓成也不再想着重建自家小茶園的事了,正在求張氏,等五年期限到了,就勻他幾十株茶苗,讓他移種,若是不肯答應,那就直接讓他在茶園裡佔一成股得了。如今茶園獲利不少,張氏還在猶豫着不敢輕易答應了他,但糾結的也就是佔股的份額罷了,移種?那是絕不可能的!

茶園的成功讓趙琇揚眉吐氣,也不再爲家中的進項發愁了。等到茶樹增多,茶園擴大,有蔡卓成等一幫好手控制茶葉的質量,一年進賬幾千兩都是少的。加上這兩年奉賢一地也算是風調雨順,家中田產獲利頗佳,趙琇總算能安下心來,有閒情讀書寫字,練習她的琴棋書畫了。

不過她剛學家務,就有了這樣的成績,張氏心中對孫女的看法又高了幾分,開始教給她一些更深的東西。這兩年裡,趙琇不再僅僅是坐在祖母房中,聽着家中的管事下人回報一日柴米油鹽,而是開始分管一些具體的家務了,茶房、廚房、針線房之類的輪着來,每樣管上一年,再換下一樣。別看這好象很輕鬆,要學的可不少呢。張氏有言在先,這一年裡管着哪一攤子,就必須將那一攤子的事都學會了。以後不會再教。趙琇熬了兩年下來,深覺這其中也是大有學問的。

比如茶房,要學的可不僅僅是客人來了該上什麼茶。趙琇得知道天下都有多少種茶葉。每一種是什麼滋味的,該配什麼樣的水,什麼季節裡喝哪一樣茶最好。還有各種各樣的茶具,茶焙、茶籠、湯瓶、茶壺、茶盞、紙囊、茶洗、茶瓶、茶爐……都有講究,張氏還會給孫女講古人喝的茶是什麼樣子的,有些什麼出名的詩詞典故。等這些都學會了,張氏再教孫女兒茶禮。在什麼樣的場合,接待什麼樣的客人,該用哪一種茶葉。甚至還有本朝皇室貴人或是高官顯貴們對茶葉的偏好,曾經出過的醜,建國以來各種名茶的價格變化……等等等等。其中許多秘聞,也許已經過時了。但是趙琇聽來。還是覺得津津有味。不過要在一年裡學會那麼多東西,也實在是困難了些。張氏明說了,不要求孫女兒樣樣皆通,有一兩樣特別精通的就行了,但必須什麼都懂個皮毛,跟人交際說話時,不能讓人覺得她不學無術,沒有見識。

相比之下。能不能用優雅好看的姿勢去泡一杯茶,那都是次要的。

趙琇學了一年。學到只揭開茶碗蓋聞一口茶香,就能分辨出二三十種茶葉,只喝一口茶水就能迅速認出四五十種茶的味道,可以跟人就着茶葉聊上半個時辰的天都不至於冷場,上到在皇宮內院裡喝御賜的貢茶,下到在佃戶家中品嚐茶麪子,不管去哪裡做客,喝茶時都不會出醜了,祖母張氏才點了頭,表示她可以畢業了。

趙琇才歇了口氣,沒過兩天,又被派去管廚房。

起初趙琇還以爲,跟茶房相比,她在廚房更有機會表現自己,可以憑藉着在現代跟老媽學的一點廚藝,做出幾個菜來讓祖母與哥哥驚豔一下。可進了廚房,她才發覺自己想得太簡單。

燒火她是不會的,古代的調味品也跟現代大不相同,連油的味道都不一樣。雖說她這樣的大戶閨秀,也得學幾道小菜,預備日後出嫁了可以小露一手,讓婆家人誇獎,但她做菜跟原本想的情形差別很大。不知是因爲她年紀還小,祖母不放心的緣故,還是覺得身份貴重的千金小姐不該沾手洗菜、切菜和燒火等活計,這些都另有人做,她只要等菜下鍋了,拿着鍋鏟炒幾下,放下調味品,等菜上桌,就算是她“親手”做出來的了。

趙琇覺得很囧。她在廚房搗鼓了半天,終於炒出了一碟味道還過得去的黃瓜片。拿到餐桌上去時,祖母與哥哥都誇她做得好,有天賦,她的反應是臉上臊得不行。這碟菜能做得好吃,燒火婆子和切菜婆子必須佔去一大半的功勞,剩下那一小半纔是她的。

她已經不再妄想能靠着那點所謂的現代見識變身大廚了,祖母讓她管廚房,也不是叫她去做廚子。她要學習每日的菜色採買,什麼季節適合吃什麼菜,哪一種米適合做飯,哪一種米適合做粥,哪裡出產的調味品是什麼滋味……等等等等。她慢慢學會了指揮廚娘去做出自己想要做的菜色,總算搗鼓出了幾樣新菜,可以獲得祖母與兄長的好評了

到後來,她索性專心研究起了點心和藥膳湯水等物。祖母那裡有許多醫書,也有名家食譜,她可以慢慢研究。跟日常三餐的煎燜煮炸相比,也許這些才更適合她吧。

她剛品出點新趣味,一年就過去了。祖母已經打了招呼,今年秋天,她得開始學習管針線房了。

趙琇很鬱卒,若照着管茶房和廚房時的規矩,她恐怕要苦練一年的女紅了。

說來也奇怪,她“小時候”女紅學得快,繡花也過得去,但學到一定的程度了,就沒法再往上提高,她自己也沒那個興趣。因此在張氏看來,那就是她的女紅水平只能說是還可以而已。張氏自己是女紅高手,對此很不滿意,尤其是現在趙琇年紀一年比一年大了,過上三年都可以說人家了,要是女紅水平還是這樣,到時候要丟臉的。

張氏下了決心,要藉着教孫女針線房事務之機,讓她好好練一年女紅。趙琇頭痛不已,看着那一天越來越近了,只覺得練字畫畫都沒了精神。

就在趙琇扒在書案上發呆時,碧蓮抱着一個大包袱走了進來,笑嘻嘻地對她說:“姑娘快起來吧,我娘叫我拿了些東西給你,包管你看了就不發愁了。”

碧蓮是趙琇的貼身丫頭,日日侍候着,自然知道她的心事。趙琇聽了,雖不大相信她真有什麼法子,但也順從地走了過來:“這包是什麼東西?”

碧蓮打開了包袱,露出裡頭的東西來,卻是一疊疊各色各樣的布料,有棉布,有綢鍛,有紗羅,有絲絹,不同花色,不同材質,其中有些是趙家織場出來的,但也有許多是外頭的產品,每一塊都不大,大約只有一尺見方,每一塊的右下角處,都用線縫上了一小塊白色麻布,上頭寫着這塊布料的名字、花色和價錢。

趙琇有些懵了:“這是什麼意思?”(未完待續。。)

第168章 算計第360章 內情第209章 產業第378章 拒官第1章 建南侯府第294章 評價第45章 破綻處處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169章 衝撞第446章 包票第517章 困惑第217章 新店第500章 聚首第558章 勸孫第80章 羣起攻之第392章 新聞第397章 疑心第410章 倒打第492章 新友第501章 潮第332章 剝繭第118章 引介第494章 猶豫第256章 借書第284章 遺案第232章 山居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173章 雨天第113章 新朋友第260章 淤青第586章 庶妃第602章 勸女第606章 喊冤第440章 出發第84章 傳信第548章 關門第516章 市恩第262章 夜笛第285章 嫌疑人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562章 離去第287章 臘八會(一)第511章 信第46章 自認罪名第221章 中秋夜第106章 親戚第315章 謝禮第295章 賠禮第150章 探病第297章 背約第626章 離開第490章 勸說第436章 阻攔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513章 方家女第295章 賠禮第309章 揭皮第343章 醒悟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504章 慈善第2章 老姨奶奶第436章 阻攔第222章 驚喜第617章 喜慶第187章 新皇第188章 賞賜第362章 憂慮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249章 搶白第263章 負荊請罪第604章 茶話第37章 許諾第20章 小插曲第571章 相看第519章 悔悟第234章 置莊第610章 發難第373章 失蹤第572章 做媒第340章 求情第207章 仇視第509章 欲行第435章 人事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484章 潛入第575章 說笑第516章 市恩第445章 米家第129章 太子入城第410章 倒打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448章 移居第17章 小人讒言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251章 小病第83章 再次提議第339章 請客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523章 謝禮
第168章 算計第360章 內情第209章 產業第378章 拒官第1章 建南侯府第294章 評價第45章 破綻處處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169章 衝撞第446章 包票第517章 困惑第217章 新店第500章 聚首第558章 勸孫第80章 羣起攻之第392章 新聞第397章 疑心第410章 倒打第492章 新友第501章 潮第332章 剝繭第118章 引介第494章 猶豫第256章 借書第284章 遺案第232章 山居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173章 雨天第113章 新朋友第260章 淤青第586章 庶妃第602章 勸女第606章 喊冤第440章 出發第84章 傳信第548章 關門第516章 市恩第262章 夜笛第285章 嫌疑人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562章 離去第287章 臘八會(一)第511章 信第46章 自認罪名第221章 中秋夜第106章 親戚第315章 謝禮第295章 賠禮第150章 探病第297章 背約第626章 離開第490章 勸說第436章 阻攔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513章 方家女第295章 賠禮第309章 揭皮第343章 醒悟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504章 慈善第2章 老姨奶奶第436章 阻攔第222章 驚喜第617章 喜慶第187章 新皇第188章 賞賜第362章 憂慮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249章 搶白第263章 負荊請罪第604章 茶話第37章 許諾第20章 小插曲第571章 相看第519章 悔悟第234章 置莊第610章 發難第373章 失蹤第572章 做媒第340章 求情第207章 仇視第509章 欲行第435章 人事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484章 潛入第575章 說笑第516章 市恩第445章 米家第129章 太子入城第410章 倒打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448章 移居第17章 小人讒言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251章 小病第83章 再次提議第339章 請客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523章 謝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