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14章 籌備

依本朝科舉的規矩,秀才參加鄉試,自然是要回原籍去考的。但趙瑋原籍上海,人卻已在京城襲了爵。有爵位,每逢大朝會就要上朝,即使告了長假,家中還有祖母要侍奉。他如今就是建南侯府的頂樑柱,也是唯一的男丁。他走了,這家裡怎麼辦?

若有人要雞蛋裡挑骨頭,說不定還要參他功名心太盛,爲了科舉就置孝悌於不顧呢。那就不是能不能考中的問題了,而是將來連出仕做官都要受到影響。

因此趙琇的提議是:“還是請旨吧,在京城考。一來你備考方便,不需要來回奔波;二來在家裡住着,祖母與我也能照顧好哥哥的生活,讓哥哥無須操心別的;三來嘛……坦白說,咱們家已經是侯府了,哪怕哥哥身上已有秀才功名,也依然會有不少人質疑你的學問。若回了原籍去考試,在那裡咱們家算是地頭蛇,天高皇帝遠的,會不會有人懷疑你的成績有問題呢?與其叫人有機會無中生有地大放厥詞,還不如就在衆人的眼皮子底下考,叫他們知道哥哥的學問水平。況且,江南文興之地,鄉試就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競爭太大了。相比之下,京城情況恐怕還稍微好一點。”

趙瑋沉吟不語。他其實也更傾向於在京城應鄉試,當初剛襲爵之際,祖母提出希望他能繼續讀書科舉,爭取考上舉人時,他就已經是這個想法了,因此從沒想過要回南邊考試。他相信,以他如今的聖眷,請旨並不難,有祖母與妹妹在,旁人也不會多說什麼。只不過,侯府所建的書館過不了幾個月就要開張,他卻要在今年參加鄉試,與他一同參加的京城學子們怕會有不少都是明知書館的座上客。倘若他能順利高中還好,若是沒考中,又或是名次稍差一些,恐怕旁人就會質疑了。以他這樣的年紀、學問,是否有資格主持明知書館?

趙瑋提出了自己的擔心,趙琇有些不以爲然:“我們只是開書館,讓所有人來免費看書而已,又不是開學校,還要指點人家的功課。他們若是瞧不起書館的主人,覺得自己才高八斗,那就別來呀。既來了,受了我們家的恩典,就別嫌三嫌四的。讀書人該有的品格可不包括以怨報德。”

趙瑋想想也是,便笑道:“也罷,我本來也不是什麼大才子,本就是與其他應試者一般。開書館是爲了紀念亡父,也是爲了廣結善緣。讀書人來我館中,我便與他們共同探討學問,互學互勉。孔子曾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師。連聖人尚且如此謙遜好學,我又何必把自己的姿態端得太高呢?”他決定了,要將孔聖人的這句話寫成匾,掛在明知書館內鎮場子。

趙琇聽得笑了:“這主意真是極好的。”

正說笑着,便有婆子來報:“姑娘,前兒您讓人去做的大字,如今都做好送來了,就放在前院。汪管家請您去過目呢。”

趙瑋好奇:“什麼大字?”

“就是準備掛在書館裡勸學的大字,父親寫的那幾個。”趙琇應了婆子一聲,便拉着趙瑋出門,“哥哥與我一道去看看吧?”

工匠們將送來的大字全部堆放在前院的地上,看起來個個都有將近三尺見方,怪不得說是“大字”。趙瑋慢慢一路走着,一路瞧過去,認出這是照父親生前筆跡所製成的“明知”、“忠信”、“寬厚”、“愛人”、“尊賢”十個大字,全都是用堅實的木料雕刻而成,做工精細,外頭先塗了一層略帶點兒紫光的黑漆,又再塗上厚厚一層防水的清漆,眼下還散發着淡淡的松香味。

趙瑋對這些大字的質量頗爲滿意,讓管家付了工錢,還多打賞了十兩銀子。等工匠們歡天喜地地走了,他才問正在拿着一個“明”字在院子裡到處比劃的妹妹:“你打算把這些大字掛在何處?”

趙琇正好比到了二門左側的牆上:“這裡怎麼樣?這裡一邊放四個字,足夠放下八個了,‘明知’兩個字就放到進門的地方。我聽說那些做木活的工匠有一種什麼粘料的配方,用來粘木頭的東西,一二十年都不會掉的,正好用來粘這個。等過上一二十年,這字再也粘不住了,木頭也舊了,正好翻新了重新粘過。”

趙瑋站在妹妹身後打量了一下左右的空白圍牆:“不錯,大小正合適。掛在此處,所有進門的學子一眼就先看見了,也有勸學之效。至於‘明知’二字,不如掛在屋裡吧?恰好又是書館之名。”

趙琇點頭了,便高興地讓人把大字搬下去,尋個通風乾燥的地方存放,等全家人搬走了再拿出來粘上。

她拉着趙瑋的袖子,告訴他自己對於這座小宅轉變成書館後的安排,詢問他的意見。

她打算在進大門後的影壁左側放置一面銅鏡或是玻璃鏡,主要有“進門先正衣冠”之意,告訴前來的學子,衣冠不整就別來了,這裡是讀書的地方,別有辱斯文——這種做法有點裝逼,不過嘛,現在的讀書人不少都有些怪脾氣,總是輕視他們勳貴人家如何如何,不裝逼一點,又怎能鎮住有種想法的人呢?真要比裝逼,她也未必會輸給人家,只是懶罷了。

趙瑋對此含笑不語,只有一條意見:“鏡子別正對大門就行。聽說那樣風水不好。”

“沒問題。”趙琇打了包票,又向他繼續介紹接下來的安排。

門房不動,書館也是需要有門房的,正好可以安排一兩個管理人,日夜值守,尤其是防火防水防盜。藏書多的地方,最怕的就是這幾點了。

但進門後第一重院子裡的客廳、外書房和茶房等地方,趙琇預備將前兩者打通,變成一個大大的空間,裡面不擺放任何書籍,只放上些長桌條凳,可以供前來讀書的學子們休憩、交際與談天之用。只要不大聲喧譁,就由得他們高興去。讀書人除了埋頭讀書,也是需要社交的嘛,正好可以互相探討學問,就象趙瑋說的那樣。

茶房她打算讓六房的人過來開個小小的文房鋪子,只經營簡單的筆墨紙硯,捎帶有“明知書館”招牌的文房用品——其實就是紀念品啦。

趙瑋不明白了:“這是爲什麼?你先前不是說過,若在書館裡開鋪子,容易被人指摘是在藉機斂財麼?”

趙琇擺擺手:“我又沒要求別人一定要買。但萬一有人帶了紙筆來抄書,抄着抄着忽然不夠用了怎麼辦?這裡左鄰右舍都是住家,可沒有商鋪呢,最近也要跑鼓樓大街那邊去了,一來一回不耽誤功夫麼?況且我打算給書館立一個規矩,那就是學子進門領牌,憑牌借書,出大門前必須將牌子歸還,書不得出館。否則,萬一有人拿着書跑了可怎麼辦?這麼一來,忘帶紙筆又或是紙筆不夠的人,若是不能問人借到,那至少在館裡還有個地方可以買到。不過這鋪子提供的文房用品雖然有不同的檔次供人挑選,但價格與外頭是一樣的,我會讓六房的人悠着些,別讓人抓住了把柄。至於印有明知書館標記的物件,那就是各人喜歡了,如果一個人也不肯買,那也沒什麼。咱們自己留着使。”

趙瑋笑了:“妹妹永遠都有道理。不過這也罷了,原也是爲了方便前來借書的學子,救急罷了。”

趙琇忽然偷笑了下,湊近了趙瑋小聲說:“其實這鋪子還可以幫忙寄賣東西的。比如哪位文人的墨寶,又或是哪位翰林的文集。墨寶且不提,文集這種東西,若是作者自個兒找了書坊印刷成冊,除了送人以外,留下的本數太多了,不知如何處理掉的,放在這裡寄售也沒什麼。反正咱們正要找這樣的人,向他們要些文集來充盈書庫,也許有人看了喜歡,也想要呢?如果都叫人白抄了去,作者本人就沒得好處了,不如叫人買一本,豈不是兩相得益?賣得的錢財咱們一文不取,都交還給作者,那作者說不定還覺得歡喜呢。”

趙瑋微微一笑:“如此一來,我們自然是不貪利的真君子,那作者也可名利雙收了。會想要把自己的文章印刷成冊之人,自然是想要名傳天下,留芳後世的。我們助了他們一臂之力,士林中人自然也會給我們一點面子……”他嘆了口氣:“妹妹真不愧從小有神童之名,真是聰明過人,更能看透人心。只是這法子雖妙,但妹妹最好別在祖母面前提起。”

趙琇撇撇嘴:“哪兒能呀?要是讓祖母知道,她一定又罵我了。明明是對讀書人有好處的事,那般清雅高貴,怎的到了我嘴裡,不是錢就是財,不是名就是利,臭不可聞?可惜我本就是俗人,讀一輩子書,也讀不成清高性子。”

趙瑋無奈極了,便轉移話題:“裡頭的客院,你打算怎麼辦?”

趙琇忙正了神色:“客院裡有爲了盤爐砌的小竈,我打算把這裡設作茶房。每日免費供給白開水,如果要喝好一點的茶,就要花銀子了。還有些簡單易做的點心,也可以賣一賣。這是爲了預備有的學子看書看得餓了,又不想交牌出去吃飯。有些茶水點心,至少可以避免他們餓死在這裡。不過因爲有爐火,所以這裡整天都必須有人看着,免得出意外。還有,不管是自帶食物,還是從這裡買,所有吃食都只能在二門外食用,進了二門,就只許自帶茶水,菸酒是絕對禁止的。”

趙瑋同意這一項規定:“這是自然,若是讓人帶吃食進書庫,這書館會成什麼樣子?”

這時候張氏從二門出來了,正好聽到他們兄妹後面的對話,笑着點頭說:“這話很是。我們家是正正經經要爲天下讀書人做一件好事,但規矩也要立起來,無規矩不成方圓。肚子餓了,就在前院用茶點,帶進去,只怕書都要覺得自己被薰着了。”

趙瑋趙琇見她來了,忙笑着圍上去:“祖母。”趙琇挽着她的手臂說:“祖母,您剛纔聽到我的話了?您覺得我的安排怎麼樣?”

張氏點頭:“你想得很周到,既兼顧了書館,也考慮到了借書人的需要。不過,既有免費的白水,何妨再大方些,送點免費的點心給餓了的學子們呢?哪怕是最低廉的一種?”

趙琇露出爲難的神色:“這不好吧?買不起可以自帶,白水免費無所謂,甚至夏天可以有免費消暑茶,冬天可以有免費薑湯,但吃食不可以。這不是小氣。而是若有了免費的吃食,那清貧學子前來,到底是爲了看書呢,還是爲了一口吃的?”

張氏皺眉道:“你也把天下讀書人看得太低了。”

趙瑋沉吟:“祖母,妹妹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我們本是爲方便讀書人才建的書館。但若有人聽聞這裡有免費吃食,會不會有些不是讀書人的也跑來矇混?雖說有教無類,但萬一因他們在此擾嚷,反而耽誤了正經讀書人們借書學習,那就不好了。”

張氏一聽,連忙道:“那是我沒想周全,既如此,那就算了吧。”

趙瑋給妹妹遞了個眼色,趙琇偷偷忍下笑意。哥哥其實是在爲她說話,不過換一種方式,就很快說服了祖母。她以後真是要多學着點。其實祖母也不是那麼難應付嘛。

張氏接下來的問題讓趙琇瞬間清醒過來:“琇姐兒,照你的安排,這整個前院都不藏書,那書要藏在何處呢?”

趙琇忙道:“我已經想好了,正院和後院的屋子都可以放上很多書架,應該能裝上幾千上萬本書的。正院正房,我預備供奉祖父、父親和母親的牌位。若是皇上有聖旨,那就連聖旨和御筆一併供上。正房兩側也是放上長桌和條凳,是供學子抄書時用的。然後沿牆一溜兒窄櫃,裝的是書籍索引,分門別類,讓人方便查找。清單上有號碼,跟書庫裡的書上號碼相對,憑藉那號碼,就能找到書的所在。東西廂房和後院都可以做書庫,找幾個識字的僕人,每日整理打掃。廚房那個小院子,就留給值夜的人使用。這樣前門與後院都有人看守,應該可保無憂。”

張氏在心裡默默算了下自家藏書的數目:“這倒罷了,若只有咱們家的書,這也就夠用了。但再加上外頭置辦的各色典籍,還有你說要向京中文人大家索要文集,若都收羅來了,還不知有多少本呢。咱們家這個小宅,真能裝得下那麼多書麼?”

這個問題趙琇也想過。但以目前他們能蒐羅到的書本來看,還沒到擠爆宅子的地步,應該還好吧?

不過,未雨綢繆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到時候因爲地方小,書裝不下了,傳出去也是個笑話。

趙琇還沒想到什麼有用的辦法呢,門房就過來彙報了:“老夫人,小侯爺,大姑娘,廣平王世子來訪。”R1152

第612章 波瀾第258章 後續第370章 傳聞第109章 兩年第548章 關門第462章 省之第436章 阻攔第18章 審問第537章 白目第344章 新居第627章 賀禮第374章 遭遇第329章 舊物第549章 處置第440章 出發第298章 通信第257章 生氣第397章 疑心第295章 賠禮第136章 海上時光(下)第461章 盛況第365章 打趣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263章 負荊請罪第242章 烏龍第232章 山居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41章 惹衆怒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508章 相見第2章 老姨奶奶第405章 要人第485章 流言第561章 投誠第570章 苦心第36章 奏本第246章 赴會第14章 幸運得救第271章 告誡第429章 說客第94章 招供第577章 馬王爺第237章 露餡第476章 會面第580章 不忿第477章 見禮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510章 趙演第364章 緊追第441章 行船第83章 再次提議第61章 提點第396章 投契第158章 追捕第486章 自薦第214章 求差事第381章 稀奇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350章 地震第170章 暈倒第569章 搶手第565章 驚歎第184章 蠢話第529章 影響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262章 夜笛第233章 邀請第531章 匆匆一面第602章 勸女第7章 移靈第446章 包票第146章 平定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429章 說客第281章 討價還價第283章 偶遇第604章 茶話第372章 失態第137章 風雨中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562章 離去第392章 新聞第625章 嘆息第425章 挖坑第211章 書與茶第294章 評價第77章 奇怪的盧大壽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487章 小口角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136章 海上時光(下)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615章 兄弟第571章 相看第147章 回京第306章 宣傳戰第15章 奇言詭行
第612章 波瀾第258章 後續第370章 傳聞第109章 兩年第548章 關門第462章 省之第436章 阻攔第18章 審問第537章 白目第344章 新居第627章 賀禮第374章 遭遇第329章 舊物第549章 處置第440章 出發第298章 通信第257章 生氣第397章 疑心第295章 賠禮第136章 海上時光(下)第461章 盛況第365章 打趣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263章 負荊請罪第242章 烏龍第232章 山居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41章 惹衆怒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508章 相見第2章 老姨奶奶第405章 要人第485章 流言第561章 投誠第570章 苦心第36章 奏本第246章 赴會第14章 幸運得救第271章 告誡第429章 說客第94章 招供第577章 馬王爺第237章 露餡第476章 會面第580章 不忿第477章 見禮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510章 趙演第364章 緊追第441章 行船第83章 再次提議第61章 提點第396章 投契第158章 追捕第486章 自薦第214章 求差事第381章 稀奇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350章 地震第170章 暈倒第569章 搶手第565章 驚歎第184章 蠢話第529章 影響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262章 夜笛第233章 邀請第531章 匆匆一面第602章 勸女第7章 移靈第446章 包票第146章 平定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429章 說客第281章 討價還價第283章 偶遇第604章 茶話第372章 失態第137章 風雨中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562章 離去第392章 新聞第625章 嘆息第425章 挖坑第211章 書與茶第294章 評價第77章 奇怪的盧大壽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487章 小口角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136章 海上時光(下)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615章 兄弟第571章 相看第147章 回京第306章 宣傳戰第15章 奇言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