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特殊存在

共和國而言。歐明也是一個極爲特殊的存 雖然很多人都認爲,歐盟與美國同宗同源,即有相似的文化傳統、又有相近的宗教信仰、甚至連語言都相差不大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希臘語、葡萄牙語都屬於拉丁語系,屬於“西方世界。”是美國的天然盟友,按照敵人的盟友就是敵人的原則,歐盟自然是共和國的敵人,但是現實情況恰恰相反,歐盟與美國的關係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密切,共同的文化傳統與宗教信仰並不能解決國家間的矛盾,德國與奧地利都是日耳曼國家、東亞國家都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拉美國家都通行拉丁語、非州大部分國家都有類似的文化,而這些地區並沒困此成爲同一個國家、或者結成國家聯盟。

嚴格說來,歐盟統一進程中最夫的攔路虎就是美國。

按照西方通行的民主體制,美國聯邦政府與國會都只向本國選民負責。而不向盟國負責。也就是說。美國所作所爲的目的都是爲了維護美國的利益,而不會爲了維護盟友的利益而損失美國的利益。事實上,從獨立戰爭開始,美國的所作所爲就完美的證明了“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至理名言。當初,被流放到新大陸的囚徒與一貧如洗的探險家能夠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不再向國王效忠,法國提供的支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豎立在紐約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像就是最好的證據,而法國並不是美國真正的盟友,甚至算不上是盟友,不然美國也不會在英法戰爭中保持中立,不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等到法國流出最後一滴鮮血後才參戰,也不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兩年保持中立,更不會在戰後一度與法國反目。總而言之,美國當局絕對不會爲了歐洲的利益而損失美國的利益。

也許有人會認爲,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就是歐洲國家的堅強後盾。

不可否認,正是美國的存在,讓盛極一時的紅色帝國放下了西進的步伐,最終沒有能夠越過兩德的邊境線。並且到在了冷戰的陰霾之中。雖然在此期間,美國爲了確保歐洲盟國的安全,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美國從中獲得的好處遠遠超過了其付出的代價。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因爲歐洲盟國構成的威脅,讓前蘇聯不的不在冷戰中面對數個強大的對手。並且讓美國以最小的代價包圍了對手,最終用一場不流血的和平演變搞垮對手。

用共和國知名社會學家和維庸先生的話來說,美國有是徹頭徹尾的猶太人國家。

可以說,在利益問題上,美國人最爲精明,也聳會算計。

問題是,歐洲國家也不是吃素的。

可以說,西方國家的民主政治體制均源自古希臘文明。而現代民主政治的源頭是法國大革命。也就是說,美國的政治體制的基礎在歐洲。雖然不能排除青出於藍的可能性,但是在擁有相似體制的情況下,歐洲國家在利益問題很也不含糊。

可以說,美國與歐州一直就齷齪不斷。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同爲戰勝國的美國就與英法等歐洲盟國分道揚鐮,標誌性事件就是在國會的阻撓下,美國沒有能夠加入由威爾遜總統倡導成立的國盟,讓這個原本應該促進和平與穩定發揮重大作用的國際機構成爲了幾個歐洲列強用來宰割戰敗國,以及掠奪全球利益的工具,“孤立主義”也因此主宰了美國,並且對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爲產生了很大影響。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爲美國沒有能夠在國盟發揮關鍵作用,導致以法國爲首的幾個歐州大陸國家過分壓榨德國。加深了法德兩國的仇恨,讓納粹獲得了上臺機會,爲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設想一下,如果美國能夠像力多年後那樣,在國際社會上做出更大的貢獻,恐怕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不會爆發,至少不會那麼快爆發了。本站新地址已豆改爲:聊胎0肌見姍敬請光白閱讀!

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與歐洲國家的關係也有問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國在力世紀田年代退出北約集團,並且憑藉自身的努力擁有了核武器,成爲核大國。正是如此,法國哼哼資格在成爲“鋼鐵聯盟”的核心國,並且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歐盟,爲歐洲成爲世界第三極打下了基礎。

紅色帝國解體之後,美國與歐州國家的關係出現轉折。雖然美國當局利用“北約東擴”來增強北約集團的影響力,從而約束歐州盟國,限制了歐盟在歐洲的影響力,也讓法德意等歐州強國沒有辦法與美國抗衡。但是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並不是歐洲國家願意看到的,幾場不太順利的戰爭更是暴露出了歐洲國家對美國的嚴重不滿。海灣戰爭後,美國獨霸海灣地區的格局已經形成,雖然有部分歐洲企業從中獲益,比如英國石油公司就在科威特拿到了幾座油田的開採權,但是這些企業均與美國有密不可分的關小,在戰爭中出乓出錢的歐州國家並沒獲得多少好贈山京戰爭,更是把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推向巔峰,而這次沒有出兵出力的歐洲國家更是沒有得到半點好處。

歸根結底,美國與歐州的關桑並不對等。

在不對等合作中,歐洲國家別想佔到便宜,至少不可能佔大頭。

問題是,在力佔年之前,歐洲國家沒有選擇的餘地。從事後的角度來看,2膛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就是美國打擊包括共和國、歐盟、俄羅斯、日本在內的所有“二流勢力”的一次傑作。雖然引發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在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戰爭開支過於龐大,必須有人爲戰爭買單,而且絕對不是讓美國買單。所以美國的利益集團,特別是金融利益集團需要用一次金融危機來掠奪其他國家。但是從影響上看,美國在這場金融危機中的最大收穫就是“打壓”了所有競爭對手與潛在對手。毫無疑問,歐盟也不例外。金融危機期間,歐盟各成員國的主權債務危機不但讓絕大部分歐洲國家受到拖累,即便像德國這種抵抗力超強與國家債務相對健康的國家也沒能全身而退,而這場主權債務危機的直接後果就是,歐盟的一體化進程至少倒退力年!

正是這場金融危機,讓幾個歐洲強國幡然醒悟。

即便同宗同源、即便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即便說一樣的語言、即便信一個上帝,在國家利益面前,多顯得無比的蒼白。一家獨大的局面。只會使世界局勢失去控制,只會讓除了美國之外的所有國家淪落爲霸權的犧牲品。

以刀舊年時的情況,如果沒有奇蹟發生,美國獨大的局面至少會持續力年,甚至有可能持續田年以上。如果考慮到美國的對外政策,特顆是針對各個主要對手與主要潛在對壓政策,共和國與俄羅斯很有可能在力到刃年內出現社會動盪。日本肯定會長期萎靡不振,歐盟則不大可能統一到一個政府之下。總而言之,只有奇蹟,纔有可能改變美國獨霸全球的局面。

事實上,確實是“電力革命”改變了世界格局。

隨着共和國迅速崛起,通過“電力革命。掌握了與美國抗衡的資本。並且在數場對外戰爭中取勝,歐盟迅速調整了對外策略。大約在力年代中期,法德意三國結成“鋼鐵三角。的時候,就把與共和國修好。利用共和國抗衡美國,以推動歐盟一體化進程定爲歐盟的主要戰略。

正是在這一戰略決策的引導下。歐盟在大蕭條期間採取了偏向於薦和國的策略。

可以說,歐盟能夠在30年代末。也技術大蕭條結束的時候,成爲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全球“第三極。”與其在大蕭條期間的很多政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樣的,正是歐盟與共和國這種半結盟的關係,逐步瓦解了美國獨霸的局面。雖然在此期間,美國也試圖與歐盟改善關係。利用歐盟制衡共和國,但是與打手 凶年前相比,因爲美國沒有掌握先進技術,也沒有最強大的經濟實力,加上地緣優勢的作用日益降低所以沒有能夠達到目的,也就沒有辦法把歐盟當成擋箭牌。

站在共和國的立場上,歐盟主要價值沒有體現在經濟上,而是體現在政治上。

作爲新興大國,共和國的戰略目的就是取代美國,成爲全球霸主。在這條大陸上,不管共和國擁有多麼得天獨厚的優勢,哪怕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也要儘量避免孤軍奮戰。可以說,美國走上衰敗之路。就是因爲單獨稱霸,得罪了所有國家。共和國還沒有達到美國的境界。更得拉攏能夠拉攏的國家。正是如此,大蕭條期間,共和國有非常“無私”的向包括歐盟在內的衆多國家開放國內市場,只把美國、以及部分美國的鐵桿盟國當成貿易戰的主要打擊對象。

對共和國而言,歐盟能夠成爲“第三極。”絕對是最大的好事。

雖然從長遠來看,一個強大的歐盟會對共和國構成威脅,甚至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爲共和國的頭號威脅,但是在實現近期目標之前,共和國當局還考慮不了那麼長遠的事情。也就不可能把歐盟當成威脅。本站新地址已夏改爲:聊胎0脅鞏姍敬請光白閱讀!

反過來看,歐盟主動接近共和國。也是在尋找出路。

也就是說,如果共和國當局反其道而行之,即疏遠歐盟,只能讓幾十個歐洲國家重新回到美國的懷抱,成爲美國的附庸。毫無疑問,這會大大提高擊敗美國的難度,甚至不可能擊敗美國。即便退一萬步,共和國有足的強大的實力,能夠打敗的到歐盟支持的美國,成爲全球霸主。歐盟與美國爲了抗衡共和國,阻止共和國單獨稱霸,肯定會結盟。考慮到歐州與美國的歷史淵源,誰能保證西方世界最終會統一到一個政府之下?對共和國來說,這絕對是最大的悲劇,甚至可以說是最致命的挑戰。要知道,即便共“口淳夠在此!前宗成對東方女明的整合,把深妥儒家文化嚼蚓剛東方國家統一到一個政府之下,人類世界也無法承受兩大文明對決所產生的巨大破壞。如果連人類世界都毀滅了。稱霸世界與民族復興又有什麼意義呢?

由此可見,在歐盟問題上,共和國當局沒有選擇的餘地。

從舊年代初開始,共和國當局就在設法接近歐盟,或者說拉攏歐盟。佔年之後,共和國當局更是將歐盟當成了主要夥伴,比如在出口的電動產品中,賣給歐盟的就要比賣給美國的更加先進,而且允許歐盟企業以組裝的方式生產電動產品,並且完全依靠歐盟企業的銷售渠道。即把更多的利益讓給了歐盟企業。根據共和國某調查機構在刃年代末公佈的一份數據,在整個大蕭條期間,依靠相對優惠的政策,僅德國企業就在共和國市場上賺取了上萬億的超額利潤。

問題是,在一些根本問題上,共和再仍然與歐盟格格不入。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秘打手 年的中東戰爭。雖然在這場戰爭中,絕大部分歐盟國家都沒有與共和國翻臉。最多隻是指責共和國一意孤行,爲了力萬庫爾德人,將及四萬土耳其人與近千萬猶太人逼入絕境,還讓數千萬阿拉伯人與數千萬波斯人受到影響;讓數個國家遭受戰火荼毒,但是戰爭結束後,歐盟採取的一些政策卻讓共和國非常不滿,比如幫助土耳其進行戰後重建。當然,歐盟也對共和國很不滿,主要就是希臘在戰爭爆發前宣佈脫離北約集團。雖然北約已經衰微,而且不可與歐盟等同,但是作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國際機構,北約集團在歐盟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法德意等歐盟主要成員國都得考慮,受共和國影響,希臘可以脫離北約,會不會因此而脫離歐盟呢?事實上,這還是次要問題,更加重要的是,以歐盟的制度,共和國通過希臘獲得了發言權。正是如此,法德意纔會繞過歐盟理事會,拉攏另外幾個國家,在小範圍內推動軍事一體化,以此來提高几個主要成員國在歐州安全事務上的發言權。本站新地址已豆改爲:聊胎0肌甩姍敬請光白閱讀!

事實上,中東戰爭之後,共和國對歐盟的政策也發生了微妙變化。

衆所周知,在此之前江共和國一直在積極支持歐盟的一體化進程。甚至暗中爲法德意等國提供幫助。比如在羅馬尼亞投入鉅額資金,讓羅馬尼亞的經濟水平迅速達到歐盟平均標準以上,沒有拖一體化進程的後腿。

關鍵就是,中東戰爭後,共和國與美國的全面戰爭已經“指日可待。”而薦和國當局肯定得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下面那場戰爭中。擁有全球第二強大的經濟實力、大約7億人口、掌握了先進科技的歐盟到底是共和國的盟友,還是美國的盟友?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想清楚的問題。不管怎麼說,沒人認爲黃皮膚的東方人與白皮膚的西方人是最好的朋友。事實上,人類文明的近代史就是一場白種人掠奪黃種人與黑種人的殖民史,是包括中華民族在內的衆多古老文明的血淚史。雖然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共和國沒有理由爲了歷史而報復歐洲國家,但是從現實角度出發,共和國的領導人絕對不會把歐盟當成堅定不移的盟友。同樣的,歐盟的領導人也不會認爲。共和國會是一個能夠在任何情況下爲歐盟提供無所不及的全方位幫助的朋友。

在此情況下,共和國自然不會繼續“無私。的支持歐盟的三體化。

可以說,礎打手 年後,共和國就在歐盟一體化問題上持保留態度,即不積極支持,也不直接反對。

用一些國際問題專家的話來說,在雙邊關係取得實質性進展之前,共和國肯定不會像以往那樣,把歐盟當成可靠的朋友,甚至會在很多領域與歐盟展開競爭。

事實上,競爭已經開始了。

雖然全球經濟已經在刃年代全面復甦,但是從力佔年開始,連續不斷的內多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對全球經濟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加上以共和國爲首的集約集團、以及以美國爲首的西約集團對貿易體系產生的影響,全球經濟已經出現問題。按照一些比較悲觀的經濟學家的預測。在歷年之後的打手 餅間,很有可能爆發一場全球性經濟危機,如果不能在此之前解決地區性貿易壁壘問題,將再次演變成全球性大蕭條。正是如此,纔有很多人認爲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在歷年之後爆發。正是如此,共和國與歐盟的多重關係中,貿易首先出問題。

由此可見,在共和國的全球戰略中,歐盟確實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

反過來也一樣,在歐盟的全球戰略中,共和國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99章 進軍夏威夷第48章 國家宣言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127章 新生力量第141章 理想戰術第6章 性格決定成敗第106章 選擇第85章 打就打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53章 強強對話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23章 何去何從第4章 熱點第59章 左右開弓第17章 戰略決策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49章 太空軍事力量第53章 高起點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17章 殊途同歸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6章 錢的問題第94章 變色龍的國家第8章 疑雲重重第105章 佔領區第36章 先進理念第137章 修鐵路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71章 民主表決第35章 一鼓作氣第40章 空天戰機第7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5章 表態第52章 重大收穫第48章 轉折契機第3章 集團化第45章 將計就計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85章 戰略封鎖第107章 首戰揚威第16章 海軍革命第47章 戰況膠着第40章 玩概念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137章 修鐵路第11章 全面打擊第10章 生存法則第83章 圍殲第89章 快速突擊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121章 防守反擊第50章 明爭暗鬥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11章 相互試探第48章 偷襲第115章 附帶影響第42章 正面交火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46章 突防第26章 定性分析第55章 點悟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37章 時過境遷第6章 前程第59章 星戰計劃第5章 權衡利弊第179章 外長會晤第13章 深入探討第14章 撥雲見日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第31章 干擾第42章 秘密部隊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4章 冰凍三尺第121章 天軍登場第80章 輕重緩急第44章 死對頭第90章 大方向第14章 撥開雲霧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45章 戰爭需要理由第72章 極限行軍第61章 圍城戰第27章 高端競爭第152章 聯合第89章 禍不單行第118章 低空力量第48章 痛殲美軍第41章 毀天滅地第49章 風雲再起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18章 軍長大會第12章 順從第73章 涌而上第36章 栽贓嫁禍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38章 第一槍第66章 戰爭決議
第99章 進軍夏威夷第48章 國家宣言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127章 新生力量第141章 理想戰術第6章 性格決定成敗第106章 選擇第85章 打就打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53章 強強對話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23章 何去何從第4章 熱點第59章 左右開弓第17章 戰略決策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49章 太空軍事力量第53章 高起點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17章 殊途同歸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6章 錢的問題第94章 變色龍的國家第8章 疑雲重重第105章 佔領區第36章 先進理念第137章 修鐵路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71章 民主表決第35章 一鼓作氣第40章 空天戰機第7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5章 表態第52章 重大收穫第48章 轉折契機第3章 集團化第45章 將計就計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85章 戰略封鎖第107章 首戰揚威第16章 海軍革命第47章 戰況膠着第40章 玩概念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137章 修鐵路第11章 全面打擊第10章 生存法則第83章 圍殲第89章 快速突擊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121章 防守反擊第50章 明爭暗鬥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11章 相互試探第48章 偷襲第115章 附帶影響第42章 正面交火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46章 突防第26章 定性分析第55章 點悟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37章 時過境遷第6章 前程第59章 星戰計劃第5章 權衡利弊第179章 外長會晤第13章 深入探討第14章 撥雲見日第47章 難以置信的順利第31章 干擾第42章 秘密部隊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4章 冰凍三尺第121章 天軍登場第80章 輕重緩急第44章 死對頭第90章 大方向第14章 撥開雲霧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45章 戰爭需要理由第72章 極限行軍第61章 圍城戰第27章 高端競爭第152章 聯合第89章 禍不單行第118章 低空力量第48章 痛殲美軍第41章 毀天滅地第49章 風雲再起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18章 軍長大會第12章 順從第73章 涌而上第36章 栽贓嫁禍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38章 第一槍第66章 戰爭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