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評論大戰時期各國海軍官兵的素質的話,也許德國海軍能夠排在第一位,連唐帝國的同行都不得不佩服德國海軍官兵的戰鬥素質,以及在戰場上所表現出來的英勇鬥志。相反,在歐洲稱霸了數百年的英國海軍卻在大戰期間並沒有表現出多高的素質。“斯卡格拉克海戰”再次證明了這一點,英國海軍有着絕對的兵力優勢,結果卻讓德國本土艦隊打出了幾個極爲漂亮的齊射,讓英國海軍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負責在正面對付德國本土艦隊的是“前衛”號,“勇猛”號,“挑戰”號,以及“決心”號。四艘戰列艦在編隊裡的位置也是如此,當時“前衛”號的航向是85度,戰艦之間的距離是2500碼,速度18節,這是在炮戰時能夠保持的最大速度了。
西面,盧金斯上將的旗艦“俾斯麥”號在最前面,然後是“提爾皮茨”號,“格奈森瑙”號,以及“少恩霍斯特”號,艦隊航向是100度,速度20節。因爲炮戰是由雷達引導的,夜晚瞭望員幾乎起不了什麼作用,而德國戰艦上的雷達探測精度更好,所以盧金斯能夠讓艦隊保持更高的速度,爭取繞到英國艦隊前往去,然後迅速轉向,截住英國艦隊。
炮戰從2萬碼打到了18000碼的時候,雙方的炮擊纔有了一定的威力,在2萬碼外,不管是“俾斯麥”的382毫米主炮,還有“前衛”上的15英寸主炮,都很難撕開對方的主裝甲,而兩種戰列艦的火力是旗鼓相當的,都有八門主炮,射速也相差不大。而最大的區別是,德國海軍仍然堅持使用了輕彈。即注重近戰時的直射威力,而不太重視遠戰時地大角度威力。這也是盧金斯選擇儘快逼近對手的主要原因。“俾斯麥”地主炮在15000碼以內有着巨大的威力,如果
在10000碼以內的話,可以直接擊穿英國所有戰列艦的主裝甲,而且其炮擊精度比英國戰艦的主炮要高出許多。
薩摩維爾也不是笨蛋,他可不想與德國人打近戰。德國的製造業,特別是機械製造業是非常發達的,火炮的製造精度甚至比唐帝國海軍還要高。“俾斯麥”的主炮炮彈可以在近距離內輕鬆的幹掉任何一艘“前衛”,而英國海軍新裝備的重彈的主要特點就是適合遠距離作戰,以大角度打擊對手的水平裝甲,而不是垂直裝甲。因此,戰鬥一打響,薩摩維爾就沒有想過要與盧金斯拼刺刀。保持合理地距離,是擊敗德國本土艦隊的必要條件。
到三點十五分,雙方的距離只有15000碼左右了,雖然雙方都各打中了對手幾發近失彈,但是都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威脅。只有德國艦隊最後面的“沙恩霍斯特”號地屁股捱了一發近失彈,差點被炸彈一個螺旋槳。可到了15000碼這個距離上,對雙方而言,這基本上就是在拼刺刀了。
此時,薩摩維爾把艦隊的航向調整到了105度,爭取拉開距離,同時又能保證每艘戰艦的四座主炮炮塔都能對準目標。盧金斯發現英國艦隊的舫向變化之後。在三點二十八分將艦隊的航線調整到了125度,仍然向努力拉近距離。也正是這次調整航線,雙方的廝殺總算是進入了高潮。
三點三十七分,“提爾皮茨”號在第18次齊射的時候打出了一個漂亮地跨射,對面的“勇猛”號差點就被砸中,兩分鐘後,第20輪齊射,“提爾皮茨”號首開戰果。八發炮彈中竟然有兩發命中了“勇猛”號,一發打在了艦首。炸飛了“勇猛”號的鼻子,另外一發打在了靠近艦尾的副炮羣裡,引爆了這裡的部分小口徑炮彈,炸死了數十名炮手,最重要的是,這發炮彈引發了大火。
“勇猛”號上的大火成爲了招引炮彈的標牌,“提爾皮茨”號接下來地幾輪炮擊都相當精準,連續多次命中“勇猛”號。“俾斯麥”號也在第21輪齊射的時候將炮口對準了“勇猛”號,而不是繼續與“前衛”號鏖戰。並且在接下來地五輪齊射中至少打中了“勇猛”號四發炮彈。連“格奈森瑙”號都加入了炮擊“勇猛”號的行列,只是這艘戰列巡洋艦上的主炮對“勇猛”號構成不了多大的威脅。
不到三點五十五分,“勇猛”號就已經是千瘡百孔了,短短的十多分鐘的時間裡,英國水兵終於品嚐到了德國海軍炮手的高素質,以及德國海軍艦炮的準確性。可同時,英國人也發現,在15000碼以外,德國戰列艦打來的那些穿甲彈是很難貫穿“前衛”級戰列艦的主裝甲的,也許對付列巡洋艦沒有問題,可是對付真正的戰列艦,德國海軍的輕彈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在“勇猛”號遭到集中打擊的時候,“挑戰”號首先給對手還以顏色。三點四十三分,也就是在“格奈森瑙”號對“勇猛”號打出了第四輪齊射的時候,“挑戰”號打出的一發15英寸穿甲彈直接命中了“格奈森瑙”號的首炮塔,兩分鐘後,又是一發從“挑戰”號打來的穿甲彈擊中了“格奈森瑙”號的尾炮塔。就在“格奈森瑙”號準備轉移火力的時候,三點五十三分,“挑戰”號打出的炮彈第三次命中了這艘倒黴的戰列巡洋艦,而且是以大角度命中了戰艦的中部,並且最後在3號鍋爐艙爆炸,徹底的摧毀了3個鍋爐艙,只有隔得比較遠的2號鍋爐艙沒有被摧毀。
“格奈森瑙”號一下就推動了近四分之三的動力,並且燃起了大火。三點五十五分,盧金斯不得不命令“格奈森瑙”號先單獨撤出戰鬥,並且讓“沙恩霍斯特”號頂上來。而讓盧金斯感到欣慰的是,兩分鐘後,連續被命中十幾發巨彈的“勇猛”號也步履蹣跚的撤出了戰鬥。可同時,德國本土艦隊的好運也用完了。
四點不到,開始還大展神威的“提爾皮茨”號的首炮塔被“決心”號的還擊差一點就命中了“挑戰”號。到四點十五分,“提爾皮茨”號甚至獲得了一次立下奇功的機會,從其三號炮塔打出的一發炮彈命中了3500碼外的“挑戰”號,而且穿透了主裝甲,進入了戰艦的內部,可這發炮彈卻沒有爆炸!當是炮彈的命中點就在“挑戰”號的首部主彈藥艙附近,如果
爆炸了的話,“挑戰”號很有可能被直接炸上天,德國本土艦隊很有可能獲得短暫的實力優勢,至少也能夠擺脫薩摩維爾的堵截,逃離戰場吧。
“挑戰”號大難不死,損管人員先是關閉了主彈藥艙,然後花了十五分鐘的時間排除了危險,這發炮彈也僅僅只使“挑戰”號在十五分鐘之內無法使用首部的兩座炮塔而己。而“挑戰”號的好運氣還沒有結束。四點半之前,其D炮塔打出的一發炮彈再次命中了“提爾皮茨”號,而這發炮彈幾乎打中了同樣的位置,不同的是,英國人的炮彈不是啞彈,引爆了“提爾皮茨”號上的首部彈藥艙!
災難是在所難免的,就撒當時“提爾皮茨”號上的官兵以最快的速度打開了彈藥艙的通海閥門,可仍然沒有能夠阻止爆炸發生。夜晚,大爆炸產生的火光衝到了數百米的空中,薩摩維爾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知道,這艘戰艦肯定完蛋了。(更新最快)。
到此時,“沙恩霍斯特”也已經捱了兩發炮彈,雖然損傷不足以致命,可是這艘戰列巡洋艦打出的炮彈根本就無法威脅到對面的“決心”號,反而是屢屢被“決心”號副炮打來的炮彈命中。“俾斯麥”號也捱了兩發炮彈,司令晃橋前的那座炮塔被摧毀,盧金斯也被震傷。而其對面的“前衛”號至少三次被“俾斯麥”號命中,可是卻沒有損失戰鬥力。
到這個時候,盧金斯也想到撤退了。四點四十分。盧金斯正準備下達轉向命令的時候,雷達操作員發來報告。另外一支艦隊出現在了南面,而且規模龐大。等到盧金斯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成功繞到了其南面地那八艘英國海軍的老式戰列艦已經擺好了陣列,並且打出了第一輪齊射。
戰列艦主炮齊射時產生地炮口焰在十海里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雖然炮彈落下時的偏差非常巨大,而且英國老式戰列艦的主炮口徑偏小,穿甲彈的威力也不足。但是對盧金斯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當時德國艦隊正在向南航行,如果
轉向的話,無疑就是將側面暴露給敵人。更要命的是,那三艘“前衛”級已經主動靠了上來!
薩摩維爾是在四點三十五分的時候收到消息的,知道另外一路艦隊已經殺到後。他立即就下令轉向,逼近德國艦隊,纏住德國人,絕不能讓德國本土艦隊再次溜掉。現在是十一打三,而且其中有兩艘已經基本上報銷了。“俾斯麥”號也損失了四分之一的火力,戰鬥基本上沒有什麼懸念了。
盧金斯做出了最後的努力。四點四十三分,他命令艦隊加速,拋下了已經沒有救的“提爾皮茨”號,並且以最大角度左轉。兩分鐘後,盧金斯讓之前一直沒有參加戰鬥的驅逐艦發動了魚雷攻擊,掩護主力艦撤退。巡洋艦也壓了上來。去吸引英國人地炮火。
薩摩維爾早就做好了準備,他猜到盧金斯要逃命,其巡洋艦與驅逐艦編隊一直在附近待命,看到德國的驅逐艦殺了過來後,薩摩維爾沒有遲疑,立即命令其巡洋艦與驅逐艦編隊加入了戰鬥。四點四十八,薩摩給爾命令南面的戰列艦編隊迅速逼近“俾斯麥”號與“沙恩霍斯特”號,防止敵人逃跑。
最後的戰鬥是相當慘死的。德國海軍官兵也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了他們視死如歸地英勇鬥志。
“提爾皮茨”號在沉沒之前一直沒有停止過向英國戰艦開火,其尾部的炮塔一直在作戰。在英國戰艦逼近後,副炮與高射炮也全都用上了。薩摩維爾沒有去理會這艘垂死掙扎的戰列艦,最後,至少有四艘英國驅逐艦朝“提爾皮茨”號發射了魚雷,在被近十知魚雷先後命中後,“提爾皮茨”號在五點二十六分的時候沉沒,結束了其最後的抗爭。該艦上一共2100餘名官兵,只有不到500人逃出,其他的全都隨同戰艦一起殉國。
緊接着倒黴的就是“沙恩霍斯特”號,這艘之前一直沒有被巨彈命中要害部位地戰列巡洋艦在四點五十二分被一艘英國老式戰列艦上打來的14英寸穿甲彈命中了司令艦橋,接着就被逼近的三艘“前衛”級別列艦上的炮彈紛紛擊中。“沙恩霍斯特”號本來就只是一艘戰列巡洋艦,甚至還不如美國海軍的“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哪擋得住戰列艦打來的穿甲彈。五點三十四分,也主在“提爾皮茨”號沉沒後還不到十分鐘,已經斷成了兩截的“沙恩霍斯特”號也從海面上消失了,該戰艦上一共有1200餘名德國海軍官兵陣亡與失蹤。
“俾斯麥”號堅持到了五點四十分,可這也是其大限了。五點二十五分,“俾斯麥”號上的主機艙就被貫穿,損失了一半地動力,五分鐘後,如同雨點般砸來的炮彈摧毀了戰列艦地司令艦橋,包括盧金斯在內的幾十名軍官全部陣亡。五點三十四分,“俾斯麥”號的尾部主彈藥艙發生爆炸,艦尾被炸斷,三分鐘後,“俾斯麥”號的首副彈藥艙再次爆炸,接着戰列艦就迅速下沉,到五點四十分的時候,這艘戰列艦已經從海面上消失了。
最終成功逃走的只有最先撤出戰鬥的“格奈森瑙”號,因爲擔心在天亮後遭到德國轟炸機的打擊,薩摩維爾在五點五十分的時候命令艦隊撤出了戰場。也正因爲他這道命令,上千名德國海軍官兵因爲得不到及時的援救而被凍死在了海上,也許,這是薩摩維爾犯下的最嚴重的一個錯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