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5節 船隊進港

紹鋒是在凌晨兩點左右收到灘頭陣地那邊的報告的,個選擇,一是繼續猛攻聖地亞哥港,爭取儘快打下港口,到時候就算是丟掉了灘頭陣地對他的影響也不是很大。二是派遣部隊前去加強灘頭陣地的防禦。最終,韓紹鋒選擇了前者,港口就在不遠的地方了,他可不想在這個時候退回去,然後再花力氣,再損失幾千名官兵去打下港口。隨即,他就給兩個負責灘頭陣地防禦的師長髮了電報,給他們下了一道死命令,即拼到最後一個人,也要守住陣地,堅持到天亮!

這道命令讓近兩萬名陸戰隊官兵前仆後繼的投入了激烈的戰鬥,當時最大的問題還是怎麼幹掉美軍的坦克。在沒有有效的制式武器的情況下,陸戰隊的官兵想出了很多辦法。比如自制遙控地雷,集束手榴彈,用塑膠炸藥做的炸彈等等。雖然這些武器很簡陋,但是在陣地防禦戰中,卻能夠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比起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而言,這些“土”武器仍然是很差勁的。

這天晚上的戰鬥中,至少有數百名陸戰隊官兵在反坦克戰鬥中傷亡。最後也正是因爲這場戰鬥,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爭論,即有沒有必要研製一種可以供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武器,也就是說,要不要改變帝國陸軍與陸戰隊已經在戰爭中用了好幾年的,由航空兵,以及專門的反坦克部隊來承擔反坦克作戰任務的戰術安排。

在戰爭的前幾年裡,帝國一直不太重視步兵的反坦克能力,主要是帝國本身就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術航空兵,而且戰爭已經證明,強大的戰術航空兵是對付敵人裝甲部隊最有效的武器。另外,到了戰爭中期,帝國也擁有了世界上最優秀地坦克與反坦克炮,其地面反裝甲能力提高了很多。隨着產量迅速增加。很多時候,甚至能夠爲步兵連隊配備專門地反坦克炮。有了這麼多的反坦克手段,當時很多人就堅持認爲步兵不需要擁有反坦克武器,而且步兵也不需要與敵人的坦克決戰。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德國,可德國人也最先吃到苦頭。在對俄作戰中,德國步兵多次在面對俄軍的坦克部隊時沒有還手之力,隨即德國就研製了好幾種步兵反坦克武器,包括後來非常出名的“鐵拳”系列火箭筒就是那個時候出現的。相反,在對俄作戰中。因爲唐帝國這邊的戰線縱深更大,戰場範圍更大,與俄軍打的多半是野戰,而不是陣地防禦戰,特別是到了戰爭中期,雙方都裝備了更先進地坦克後,就更少打陣地戰了。在此情況下。唐帝國陸軍仍然堅持認爲沒有必要爲步兵配備反坦克武器。

因爲帝國陸戰隊在很多時候是直接採購陸軍的武器裝備的,單獨研製的武器裝備數量很少。特別是在步兵武器方面,帝國陸戰隊幾乎全都用的是陸軍的步兵武器,而沒有單獨研製。因此。帝國陸戰隊也存在着步兵反坦克能力弱的問題。在白天地戰鬥中,或者是在有強大的炮火支援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很不明顯,而陸戰隊多數時候都能夠得到強大的炮火支援,因此之前也沒有人意識到問題地嚴重性。

後來,韓紹鋒專門就步兵缺少反坦克武器的問題向海軍司令部提了一份建議。即在無法立即研製出自己的步兵反坦克武器的時候,應該直接向德國採購“鐵拳”火箭筒,或者是引進生產技術與生產線,儘快爲陸戰隊步兵提供一種有效的反坦克手段,避免在今後的戰鬥中出現類似地問題。

也正是根據韓紹鋒這項建議,帝國海軍首先向德國採購了5具火箭筒,以及25萬發火箭彈。這其中反坦克火箭彈大概只有5發,另外發都是用來對付堅固防禦工事的火箭彈。後來陸軍也訂購了一批。並且從德國購買了生產技術。到戰爭結束的時候,帝國陸軍還研製出了類似的火箭筒。爲步兵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反坦克手段。這些都是後話了,第一批火箭筒要到十月份的時候才能送到韓紹鋒的陸戰隊,當時韓紹鋒手下的那些官兵仍然得依靠僅有地幾種土辦法在近距離與敵人的坦克決戰。

經過了頑強地戰鬥,陸戰隊官兵堅持到了天亮,當時美軍的先頭部隊距離登陸場不過一公里而已,隨着大批的轟炸機到達,美軍的進攻被迅速擊退。特別是當那些掛着火箭彈的“遊隼”出現在戰場上空之後,大部分美軍的坦克甚至來不及轉向就被擊毀了。同時,向聖地亞哥港的挺進的陸戰隊也在夜間到達了市區的南面,也就是濱海區,距離港口不到2裡。

八日上午,在韓紹鋒得知進攻灘頭陣地的美軍已經被擊潰的消息之後,立即命令之前一直在聖地亞哥東北方向上的陸戰第33師gt;.L攻,從東北方向上攻打聖地亞哥市區,吸引美軍的注意力,分散美軍兵力,爲南面向港區挺進的陸戰隊提供幫助。在第33師發動進攻之前,羅雲衝派來的200架重型轟炸機對聖地亞哥市區進行了一次地毯式轟炸,投下了近千噸炸彈,市區內三分之一的房屋與建築物被炸燬。

到此時,美軍已經沒有可能守住聖地亞哥。在兩天的戰鬥中,美軍傷亡官兵21000人,被俘2000餘人,減員近一半,而且在唐的嚴密封鎖下,根本就無法得到外界的增援,嚴重缺乏彈藥物資。而韓紹鋒的進攻卻一刻都沒有停下來,他的目的仍然是儘快打港口,因爲九日晚上,運輸船隊就將把第二批陸戰隊送到,如果到時候他還沒有佔領港口的話,那麼這批陸戰隊就只能到登陸場上岸,而不是在聖地亞哥港直接上岸,到時候又要平添不少的麻煩,同時影響到今後的作戰行動。

八日白天是進攻聖地亞哥的三日戰役中最激烈的一天,美軍也開始拼命了。打到中午的時候,韓紹鋒不得不把撤下去休息的兩個陸戰師全

戰場,讓這兩個師地官兵去攻佔市區南部。爲向港隊建立防禦屏障。同時。從東北方向上進攻地第33也遇到了麻煩。到中午不得不將進攻路線轉移到聖地亞哥市地北面。而這裡正是美軍防禦最爲薄弱的地方。

到下午,第33師首先取得突破,殺入了市區,並且立即隊向美軍防線後方迂迴,擺出了包圍美軍的架勢,迫使美軍放棄前線防禦陣地,防線整體向後方收縮。戰局也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重大轉變。下午三點不到,第一個成建制的美軍部隊向第33陸戰師投降聖地亞哥戰場上。唯一一個整體投降的美軍步兵營。第33迅猛進攻的最大好處是讓美軍把更多的預備隊投入到了北面地戰場上,當時聖地亞哥的美軍也沒有多少預備隊,爲了避免被切斷前往聖路易斯的通道,美軍指揮官不得不將原本應該用在南面戰場上地預備隊派到北面去。

利用這個機會。韓紹鋒將他手頭的所有部隊都投入了進攻。最重要的是,到了當天下午,第2援艦隊重新返回戰場,除了一批在港口外提供遠程炮火支援的船隻外(裝備地都是200米400米的重炮)。其他的火力支援船都殺入了港區。爲陸戰隊提供近距離的炮火支援。當時,雲集在港灣內地火力支援船有34艘之多,這些船隻上上千門火炮,以及數百門火箭炮。其火力支援能力超過了十個炮兵師。

戰鬥打到黃昏地時候。陸戰隊已經推進到了港口裡面,開始與美軍爭奪港口裡的關鍵設施。可以說,八日夜與九日凌晨的戰鬥是相當慘烈的。美軍在意識到已經不可能守住港口地時候,開始炸燬港口地基礎設施,而之前艦隊與韓紹鋒的支援船隊一直在避免炮擊港口內的重要基礎設施。爲了保全這些基礎設施,韓紹鋒不得不讓陸戰隊官兵不顧一些代價加快推進與掃蕩速度。阻止美軍搞破壞。爲此,很多官兵付出了生命與鮮血的代價。可是比起這些重要的基礎設施在今後所產生的重大價值來看,陸戰隊官兵地犧牲是肯定有價值的。

港區內地激烈戰鬥一直持續到了九日上午十點左右。一刻都沒有停止過,雙方的官兵都在拼命。直到美軍開始從聖地亞哥撤退,當時留在港區內防禦地美軍官兵意識到他們已經被拋棄的時候,才逐漸向帝國陸戰隊官兵繳械投降。整個掃蕩工作持續到了九日傍晚左右,也就在運輸船隊到達了聖地亞哥港灣南面的入口處的時候,港區內戰鬥才最終結束。爲了這座港口。有1264陸戰隊官兵陣亡,3178名陸戰[.殘。這也是在古巴戰場上傷亡最大的一次戰鬥。

同時,美軍也基本上撤出了聖地亞哥,市區內的掃蕩工作在九日夜晚基本上結束,在第33師切斷了聖地亞哥與聖路易斯地公路/撤走的美軍基本上都繳械投降。這大概也是美軍地一個特點吧,即在有希望的時候,美軍官兵會拼了命的作戰,可是在發現已經徹底失敗之後,美軍官兵的士氣往往會一落千丈,甚至會主動放棄抵抗,繳械投降。

當天晚上十點半,第一艘運載着陸戰隊官兵的萬噸輪靠上了聖地亞哥港的碼頭。因爲大部分的碼頭裝卸設備都已經被破壞,當時只能夠讓運載兵員的散兵船,以及運載裝甲車輛的滾裝船靠上碼頭,而運載彈藥物資的散裝船,以及運送燃料的油輪都得等到碼頭上的裝卸設備修好之後才能靠港。

貨輪在港口裡的裝卸速度要比在登陸場臨時碼頭上的裝卸速度快得多。比如一艘運載一個步兵團的貨輪在簡易碼頭上至少需要8小時才能夠完成裝卸工作,而是港口裡,最多隻需要3小時,如果提前做好了準備的話,2小時就足夠了。而一艘萬噸級滾裝船在簡易碼頭上需要12個小時的卸貨時間,而在正規碼頭上,只需要6個小時的卸貨時間。更重要的是,港口裡的碼頭肯定不止一條,而且縱向碼頭可以同時容納多艘(最多三艘)貨輪同時卸貨,這也極大的提高了卸貨的效率。

到十日天亮前,已經有兩個陸戰師的官兵,以及相應的武器裝備送上了碼頭。同時,大批傷員(包括美軍的傷員),以及俘虜被送上了散兵船。因爲缺少裝卸設備,一些受損的重裝備暫時沒有辦法送到滾裝船上去,只能等待下一支運輸船隊到達之後再送回後方進行修理,或者是報廢處理。

到此時,攻打聖地亞哥的戰鬥基本上結束了。韓紹鋒沒有急於發動新的進攻,主要是他手裡的部隊都需要休息,而新到達的部隊也需要時間去換下其他的部隊。十日上午,韓紹鋒讓一個陸戰師去幫助登陸場的工程兵,以及另外兩個陸戰師的官兵將囤積在登陸場上的物資,設備送到聖地亞哥港,另外一個陸戰師被部署到了聖地亞哥外圍的防禦陣地上,與第33師一起負擔防禦重任。

接下來的數日之內,隨着工程兵將港口裡的設施修復,大批運載着作戰物資,武器裝備的貨輪靠上了碼頭,另外四個陸戰師先後上岸。最關鍵的是,陸戰隊所需要的重裝備,還有彈藥物資都陸續到達。另外,還有三個獨立炮兵團也在此期間到達。

到了十三日,第三支主要運送作戰物資的船隊到達。從此時開始,幾乎每四天,就會有一支40到50艘貨;gt;港,爲韓紹鋒送來更多的陸戰隊,以及更多的戰鬥物資。而當時聖地亞哥港也差不多在四天之內可以接40到50貨輪裝卸貨物。,港口幾乎處於全符合運轉狀態。到此,已經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將韓紹鋒趕出古巴了!

第1節 噩耗第27節 重點戰場第29節 希望破滅(下)第18節 緊急出動第62節 晴天霹靂第14節 緻密的天網(上)第55節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3節 軍人的傷第86節 啓動第59節 毀滅性打擊第20節 新戰術第31節 秘密任務第4節 海軍改組(上)第24節 扣下的扳機第47節 搶位第28節 用光所有燃燒彈第27節 英勇的重巡洋艦第3節 臨危授命第42節 大敵來臨第23節 高效率轟炸第48節 多手準備第33節 脫離風暴第4節 海軍轉型第85節 亡羊補牢第5節 地中海風雲第21節 免戰牌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上)第37節 援軍第12節 兄弟之益第31節 軟肋第13節 與烈日比輝第18節 日本乞和第25節 折斷的利箭(下)第12節 陰差陽錯第5節 戰役發動機第3節 艦隊補充計劃第16節 國內壓力第36節 主角登場第39節 春季攻勢第7節 壯士斷臂(上)第8節 北上的通道第17節 最後通牒第22節 縮編第39節 夜間搶位第53節 海上封鎖第55節 截殺第2節 左手第11節 原始社會第11節 彈雨中的艦隊(上)第20節 連哄帶騙第22節 折戢第8節 指揮條令第7節 疑雲重重(下)第25節 再接再厲第30節 春季軍演(下)第60節 合理的安排第28節 風雲突變第22節 兜圈子第72節 實戰檢驗第17節 刁難第20節 前進第15節 側翼衝擊第21節 知己知彼第43節 敲門磚第36節 幫兇(上)第12節 擔當重任(下)第42節 隼擊長空第19節 最大的擔心(上)第9節 無線電中的戰火(上)第9節 昂貴的晚飯第53節 慌不擇路第65節 戰略空運第7節 慰問與鼓勵第14節 兩強相爭第38節 輕重有別第51節 並不狡猾的狐狸第17節 處理戰利品第13節 終極目的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56節 搶先攻擊第53節 慌不擇路第53節 鞭長莫及第14節 大戰局第20節 情報第23節 出發第38節 紙上練兵第9節 新軍事革命(下)第9節 全面開花第11節 開幕第1節 勝利返航第38節 遮斷轟炸第18節 日本乞和第52節 水淹龍王廟第68節 奪路而逃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下)第17節 軍隊的指揮棒第47節 喜訊第37節 致命神箭第31節 目標第5節 南風
第1節 噩耗第27節 重點戰場第29節 希望破滅(下)第18節 緊急出動第62節 晴天霹靂第14節 緻密的天網(上)第55節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3節 軍人的傷第86節 啓動第59節 毀滅性打擊第20節 新戰術第31節 秘密任務第4節 海軍改組(上)第24節 扣下的扳機第47節 搶位第28節 用光所有燃燒彈第27節 英勇的重巡洋艦第3節 臨危授命第42節 大敵來臨第23節 高效率轟炸第48節 多手準備第33節 脫離風暴第4節 海軍轉型第85節 亡羊補牢第5節 地中海風雲第21節 免戰牌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上)第37節 援軍第12節 兄弟之益第31節 軟肋第13節 與烈日比輝第18節 日本乞和第25節 折斷的利箭(下)第12節 陰差陽錯第5節 戰役發動機第3節 艦隊補充計劃第16節 國內壓力第36節 主角登場第39節 春季攻勢第7節 壯士斷臂(上)第8節 北上的通道第17節 最後通牒第22節 縮編第39節 夜間搶位第53節 海上封鎖第55節 截殺第2節 左手第11節 原始社會第11節 彈雨中的艦隊(上)第20節 連哄帶騙第22節 折戢第8節 指揮條令第7節 疑雲重重(下)第25節 再接再厲第30節 春季軍演(下)第60節 合理的安排第28節 風雲突變第22節 兜圈子第72節 實戰檢驗第17節 刁難第20節 前進第15節 側翼衝擊第21節 知己知彼第43節 敲門磚第36節 幫兇(上)第12節 擔當重任(下)第42節 隼擊長空第19節 最大的擔心(上)第9節 無線電中的戰火(上)第9節 昂貴的晚飯第53節 慌不擇路第65節 戰略空運第7節 慰問與鼓勵第14節 兩強相爭第38節 輕重有別第51節 並不狡猾的狐狸第17節 處理戰利品第13節 終極目的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56節 搶先攻擊第53節 慌不擇路第53節 鞭長莫及第14節 大戰局第20節 情報第23節 出發第38節 紙上練兵第9節 新軍事革命(下)第9節 全面開花第11節 開幕第1節 勝利返航第38節 遮斷轟炸第18節 日本乞和第52節 水淹龍王廟第68節 奪路而逃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下)第17節 軍隊的指揮棒第47節 喜訊第37節 致命神箭第31節 目標第5節 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