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 烈火焚城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談仁皓與羅雲衝也聊得索然寡味了。到最後,兩人都沉默了下來,並且在心裡默默的計算着時間。轟炸機羣在五點半的時候出發,單向航程850海里,因爲實際飛行航線有可能不同,所以單向航程在800到900海里之間。“鵬”式轟炸機在8500米高度上的巡航速度是220節到240節(飛行中重量會發生變化,飛行速度也就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大概在四個小時左右,轟炸機羣就將到達亞特蘭大上空,投下炸彈,具體的時間是九點到十點之間。

當時鐘響了九下的時候,羅雲衝與談仁皓都擡起了頭來,然後兩人同時朝站在門邊的參謀看了過去,那名少校參謀搖了搖頭,表示仍然沒有收到轟炸機發回的消息。又過了半個小時,在兩人又擡起頭來的時候,一名參謀軍官走了進來,收裡拿着一份有紅色封面的戰報。及時不看戰報內容,看到紅色的封面後,兩人心裡都已經明白,轟炸取得了完全成功。

轟炸機發回戰報的模式基本上已經固定了下來,當時羅雲衝確定了七種殺傷情況,紅色代表完全摧毀,依次是嚴重摧毀,摧毀,重度損傷,中度損傷,輕度損傷,到最後由紫色代表無損傷,也就是轟炸失敗。也就是說,紅色代表完全成功,而紫色代表完全失敗。這個結果將首先由帶隊長機(如果被擊落,就由臨時頂替的長機)進行確認,直接發回顏色信號,就足以讓後方的指揮官確定轟炸的大致結果。

這只是初步確認戰果,要等到轟炸機羣返回之後,由情報人員對拍下的照片進行全面分析,才能夠最終確定戰果。“鵬”式轟炸機有足夠的攜帶能力,並不需要在轟炸機羣中單獨安排偵察機,可以由一架。或者是數架轟炸機攜帶航空照相機,在完成投彈後拍攝目標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每個小編隊的最後幾架轟炸機都要執行航拍任務,這樣才能夠確定每個小編隊的轟炸結果,從而讓後方地指揮官判斷出是否多派遣了力量,爲今後的轟炸行動提供依據。

具體的甄別工作是相當複雜的,如果條件允許,還要結合諜報人員發回的消息。甚至要在轟炸結束後一到兩天內派遣偵察機去確定目標的損壞情況。當然,這些都只是次要的工作,按照以往的經驗,在領隊長機發回了“紅色”信號之後,就算目標沒有被徹底摧毀,也至少是嚴重摧毀,或者是摧毀。這就表示,目標基本上已經失去了使用與運作能力,與廢墟沒有太大地區別,就算敵人要對其進行修復。也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以及很多的時間。對羅雲衝來說,如果每次轟炸都能夠取得“紅色”的結果的話,那麼要不了多久。美國就將成爲日本那樣的廢墟之國了。

當時亞特蘭大的情況並不比羅雲衝預料的好多少,轟炸行動不但相當順利,而且相當成功。分成了八個批次進入的轟炸機羣一共在亞特蘭大南部貧民區上空投下了3500餘噸燃燒彈,這僅僅是亞特蘭大遭到的三次大規模戰略轟炸中的第一次。

第一支由60架轟炸機組成的機羣在九點之前就到達了亞特蘭大上空,每架轟炸機攜帶了8到9噸炸彈。這60架轟炸機採用的是密集編隊,編隊內的橫向間隔距離爲150到200米,而縱向間隔距離也只有500到700米。轟炸進入高度爲1500米,投彈時間5分鐘。當時大部分上夜班地工人正好回到家裡,一些家庭主婦也正在去市場購買生活用品。轟炸機到達的時候,這些工人根本就沒有時間到防空洞躲藏。大部分人員都暴露在燃燒彈的絕對殺傷範圍之內。

在第一支轟炸機羣投下炸彈之後,後面的七支轟炸機羣以5分鐘的間隔時間陸續在同一城區上空投下了燃燒彈,投彈高度也從1500米逐漸提升到了2500米。整個投彈時間持續了不到40分鐘,430餘架轟炸機一共投下了3500噸燃燒彈,亞特蘭大市南部面積約8平方公里的貧民區被徹底摧毀。

從戰後獲得的美國政府的文件來看,當時亞特蘭大一共有85418人被燒死,41273人失蹤,另外還有11萬餘人被嚴重燒傷,其中三分之二在一週之內因爲嚴重燒傷不治身亡。也就是說。這一次轟炸,就使20萬美國人死於火海。直到戰爭結束,遭到轟炸的居民區都沒有恢復,當時出動的2000多名美軍官兵花了近一週的時間才清理完了廢墟,並且掩埋了遇難者的屍體。

從摧毀與殺傷效果來看,這次轟炸是相當成功的,可是隨後通過分析拍下的照片,以及諜報人員發回的情報,也可以確定,這次轟炸行動並沒有獲得完全成功,最大的問題就是“浪費”了不少的彈藥。

在第三批轟炸機羣投下炸彈之後,也就是大概消耗掉了1500噸燃燒彈的時候,該城區就基本上被摧毀了,根本就不需要再投下2000噸燃燒彈。航拍照片證實了這一點,而且諜報人員從美軍那裡搞到的情報也證實了這一點。也正是這次針對平民區地大規模轟炸讓羅雲衝認識到,美國的城市依舊很容易被摧毀,因此不需要像針對英國城市那樣進行高強度的反覆轟炸。

美國城市與英國的城市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分別。英國城市大多出現於17世紀,大部分房屋都是老式結構,以岩石爲主材。而美國的大部分城市興起於19世紀,因爲地廣人稀,大部分的房屋實際上是木結構,而不是岩石結構,就連普通平民生活的房屋都以木結構爲主。這一點反而與日本比較類似,因此在針對平民區的轟炸行動中,燃燒彈的效果可以發揮到極限。

也正是搞清楚了這一點,後來有三分之二的轟炸是針對居民區,而不是工業區。從好的方面看,這加快了戰爭的步伐,縮短了戰爭的時間,也就減少了戰爭的傷亡與損失。可是從壞的一方面看,這卻導致數千萬美國人成爲了戰爭的犧牲品,而且他們絕大部分都是平民,而不是軍人。唐帝國用燃燒彈將日本炸回了石器時代,當戰火燒到了美國本土,而且證明燃燒彈對付美國同樣有效的時候,那麼美國也將變成烈火的煉獄。

下午,轟炸機羣陸續返回了古巴的機場。它們將在機場補充燃料之後,再次回到尤卡坦半島的機場去,畢竟古巴的機場還不是很安全,而且羅雲衝並不急着開始下一輪的轟炸行動。這時候,戰損報告也陸續總結了出來。

機羣在飛往亞特蘭大的時候並沒有遇到多大的麻煩,美軍戰鬥機在蓋恩斯維爾與蒂夫頓兩地上空組織了攔截,可都首先與護航戰鬥機遭遇,只有兩架轟炸機被擊傷,隨即丟掉了炸彈,提前返航。

完成了轟炸行動後。轟炸機羣迅速撤出戰鬥。並且迅速與護航戰鬥機匯合。在機羣到達了梅肯附近的時候,再次遭到了美軍防空戰鬥機的攔截。這是當時打得最猛烈的一次空戰,美軍投入了至少100架戰鬥機。而他們要面對的是100多架護航戰鬥機,外架組成了密集防禦編隊的數百架轟炸機。轟炸機一直在高空飛行,而美軍戰鬥機的高空性能並不怎麼樣。空戰打了近20分鐘,隨着轟炸機飛遠,美軍戰鬥機也迅速的撤出了戰鬥。隨着轟炸機羣從塔拉哈西南部進入阿巴拉契灣上空,然後從墨西哥灣上空返航之後,美軍戰鬥機才停止了追擊。到此,一共有4架轟炸機被擊落,11架帶傷返航,陣亡與失蹤飛行員44人。傷21人,轟炸機的戰損率不到1%,飛行員的戰損率也高不了多少。

當時羅雲衝最重視地不是轟炸結果,而是轟炸機羣的戰損率,本來這次轟炸行動就是要檢驗護航戰鬥機到底能夠起到多大的效果。從這個方面看,護航戰鬥機的作用是相當明顯的,戰損率下降了四倍!可以說,轟炸行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如果再將轟炸結果考慮進去的話。這基本上是一次完美的轟炸行動了。

談仁皓在當天中午就離開了羅雲衝的轟炸機司令部,有了結果後,他就沒有必要繼續留下來,剩下的事情都應該由羅雲衝來處理,而他這個艦隊司令官也應該抓緊時間幹他的本行,而不是在轟炸行動上消磨時間。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總結這次轟炸行動的經驗教訓,轟炸機羣還沒有回到尤卡坦半島地機場,羅雲衝就將相關的任務部署了下去。這是戰略轟炸走上正規的一個重大標誌,而這次轟炸行動的經驗教訓將對今後的轟炸行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當時,羅雲衝安排了數十名參謀,組成了好幾個團隊,專門負責對轟炸行動進行全面總結。後來還有很多轟炸機與戰鬥機的飛行員加入到了總結工作中來。爲此,羅雲衝沒有急着開始下一輪的轟炸,而是在準備工作上花了更多的時間。

當時總結出來地幾點經驗是:戰前的情報蒐集相當重要,這是決定轟炸效果的關鍵因素。航線策劃非常重要,如果轟炸機羣提前被發現的話,那麼損失肯定不止那麼一點。高空進入與高空退出並不是唯一的選擇,因爲護航戰鬥機也飛不了那麼高,所以在高空飛行的時候,很難得到護航戰鬥機的直接掩護。密集防禦編隊需要改進,特別是針對美軍戰鬥機速度快,機動靈活的特點,必須要讓轟炸機自身的防禦力量有所提高。燃燒彈是有效的彈藥,可並不一定適合對付工業目標。轟炸行動應該儘量控制在戰鬥機的護航半徑範圍之內,以確保得到戰鬥機的全程掩護。

另外還總結出了幾點教訓,一是高空投彈的準確率很低,炸彈在落到地面上的時候會飄出很遠的距離,必要時,應該採用低空投彈的方式。二是分批次進入會延長投彈時間,也就延長了轟炸機羣在危險空域滯留的時間,必須要改進轟炸戰術,縮短投彈時間。三是護航戰術需要改進,除了保證直掩之外,還要組織外圍攔截,避免讓美軍戰鬥機逼近轟炸機羣,當時那四架轟炸機都是被突破了護航戰鬥機的攔截,殺入了轟炸機羣的美軍防空戰鬥機給幹掉的。四是轟炸時間的選擇上,針對居民區的轟炸行動,最好能夠在夜間進行,畢竟夜晚留在家裡的人要比白天多得多。

相關的總結活動進行了三天,在此期間,羅雲衝也根據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着手準備下一輪的轟炸行動。至少,現在護航戰鬥機的作用已經得到了證明,而要使護航戰鬥機發揮最大的效果,就應該將其部署到巴哈馬羣島上去,特別是羣島西北面的大巴哈馬島與阿巴科島。這樣,護航戰鬥機才能夠儘量靠前部署,轟炸機的打擊範圍才能夠得到延伸。而要讓韓紹鋒儘快修好巴哈馬羣島上的機場,就得首先壓制佛羅里達,以及附近幾個州的美軍航空兵。因此,在二十五日,羅雲衝就做出決定,下一階段的主要轟炸目標是美軍航空兵基地附近的城市,機場,飛機維護中心,以及飛行員的居住中心地區。

情報蒐集工作首先展開,最容易對付的肯定是美軍人員的居住地區,也就是航空兵基地附近的城市居民區,而要確定飛行員到底住在哪,還得依靠諜報人員去實地獲取情報了。另外,因爲軍事基地比較分散,而且比起市民,軍事人員是比較少的,所以每次轟炸的範圍都不是很大,這就只能讓轟炸機以小機羣,多批次的方式出動。

隨着情報陸續到位,轟炸的方案也迅速的確定了下老。到十月二十八日,羅雲衝已經確定了三十多個轟炸目標,而已經休息了數日的轟炸機部隊也即將展開行動了。

第17節 海軍的觀點第10節 不可能中的可能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上)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上)第26節 全面轟炸第35節 非常同盟第22節 夜間轟炸第30節 推動戰爭第10節 第一艦隊(下)第1節 艱鉅工程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上)第5節 戰略部隊第46節 海上巨人的決鬥第12節 兄弟之益第35節 大洋狂濤第38節 晝間轟炸第47節 徘徊第29節 亡羊補牢第16節 英雄凱旋(上)第26節 泰山壓頂第21節 軍事科學家第20節 敵人的動力第34節 決定迎戰第4節 良將庸兵第37節 協議第27節 白晝艦隊第43節 替罪羊第22節 艦隊東進第54節 飛行員爭功第10節 三架馬車第33節 壓路機行動第11節 滾滾鐵流第38節 避重就輕第9節 昂貴的晚飯第2節 左手第25節 忌諱第26節 軍人與丈夫第32節 求婚第23節 出發第12節 友好演習(下)第47節 軍人的勇氣第15節 “獵鷹”逞威第50節 近距離遭遇第29節 戰爭號角第48節 錯誤的角色第47節 戰略轟炸第24節 艦隊的漏洞(下)第14節 帝國裝甲兵第9節 神奇的戰果第53節 濃縮的都是精華第7節 擊敵要害第53節 勝利的曙光第19節 嘲弄(上)第16節 駛向深淵第5節 帝國首相第7節 擊敵要害第5節 戰略反擊(下)第11節 短命航母第7節 艦隊迴歸第16節 英雄凱旋(上)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上)第24節 將軍感言第49節 病癒的校長第40節 衝動的上將第2節 現實中的難題第7節 嶄新的艦隊第52節 水淹龍王廟第11節 避嫌第6節 艦隊出擊(上)第49節 兩頭爲難第35節 民族主義(上)第50節 打草驚蛇第29節 哥們義氣(下)第28節 引狼入室第24節 扣下的扳機第11節 中將的權力第31節 搶時間第31節 跳島進第7節 夜晚突擊第13節 烽火再起第11節 不歸之途第25節 意外的對決第31節 正面對捍第18節 獎勵與懲罰第23節 出發第30節 包餃子第57節 輪番上陣第40節 冒險的代價第25節 揀來的主力第24節 軍事報復第36節 火焰羣島第24節 關鍵性勝利第32節 命運轉折點(上)第40節 冒險的代價第49節 百密一疏第11節 軍費預算第10節 接班人第66節 驚雷第59節 小島大局第9節 變革
第17節 海軍的觀點第10節 不可能中的可能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上)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上)第26節 全面轟炸第35節 非常同盟第22節 夜間轟炸第30節 推動戰爭第10節 第一艦隊(下)第1節 艱鉅工程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上)第5節 戰略部隊第46節 海上巨人的決鬥第12節 兄弟之益第35節 大洋狂濤第38節 晝間轟炸第47節 徘徊第29節 亡羊補牢第16節 英雄凱旋(上)第26節 泰山壓頂第21節 軍事科學家第20節 敵人的動力第34節 決定迎戰第4節 良將庸兵第37節 協議第27節 白晝艦隊第43節 替罪羊第22節 艦隊東進第54節 飛行員爭功第10節 三架馬車第33節 壓路機行動第11節 滾滾鐵流第38節 避重就輕第9節 昂貴的晚飯第2節 左手第25節 忌諱第26節 軍人與丈夫第32節 求婚第23節 出發第12節 友好演習(下)第47節 軍人的勇氣第15節 “獵鷹”逞威第50節 近距離遭遇第29節 戰爭號角第48節 錯誤的角色第47節 戰略轟炸第24節 艦隊的漏洞(下)第14節 帝國裝甲兵第9節 神奇的戰果第53節 濃縮的都是精華第7節 擊敵要害第53節 勝利的曙光第19節 嘲弄(上)第16節 駛向深淵第5節 帝國首相第7節 擊敵要害第5節 戰略反擊(下)第11節 短命航母第7節 艦隊迴歸第16節 英雄凱旋(上)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上)第24節 將軍感言第49節 病癒的校長第40節 衝動的上將第2節 現實中的難題第7節 嶄新的艦隊第52節 水淹龍王廟第11節 避嫌第6節 艦隊出擊(上)第49節 兩頭爲難第35節 民族主義(上)第50節 打草驚蛇第29節 哥們義氣(下)第28節 引狼入室第24節 扣下的扳機第11節 中將的權力第31節 搶時間第31節 跳島進第7節 夜晚突擊第13節 烽火再起第11節 不歸之途第25節 意外的對決第31節 正面對捍第18節 獎勵與懲罰第23節 出發第30節 包餃子第57節 輪番上陣第40節 冒險的代價第25節 揀來的主力第24節 軍事報復第36節 火焰羣島第24節 關鍵性勝利第32節 命運轉折點(上)第40節 冒險的代價第49節 百密一疏第11節 軍費預算第10節 接班人第66節 驚雷第59節 小島大局第9節 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