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黑雲壓域——入口之戰(二)

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皇大極親統滿鼻漢聯軍二十乙,東都督府山海關防區,借道蒙古,從明長城薊鎮以西破關入境。

明清入口之戰旋即爆發!

皇太極秘密統一蒙古漠南各部和漠東各部之後,蒙古察哈爾汗國名存實亡。這樣一來,各部攝於滿清淫威,不得不聽命於皇太極。

皇太極以濟爾哈朗、嶽記統右翼四旗,阿巴泰、巴多明統領左翼四旗,於五月二十八、二豐九日分別攻破大安口、龍井關。

而皇太極隨後也於三十日攻克洪山口城,入關內駐師。

六月一日,山海關總兵郭光懷領五千騎兵馳援遵化,不料中了皇太極預先設下的埋伏,交戰中兵敗被斬。三日後,皇太極調來俄羅斯帝國莫若基銅炮十二門,全軍攻城。四日中午,遵化西北角城牆被轟塌,清兵蜂擁而入,遵化城旋即陷落。

攻佔遵化後,清軍士氣猛增小皇太極特別表揚了正白旗小車薩木哈圖奮勇先登的英雄行爲。入遵化城後,皇太極還大加宴賞功臣,用“膺顯榮,獲富厚”激發他們”克勤厥職”。

自努爾哈赤寧遠兵敗以來,清軍屢戰屢敗,直到這時纔算是打了一場翻身仗,終於可以攻陷明朝一座關內重鎮。

遵化是明朝重要的工業基地,雖然遵化隨着明帝國國力的衰弱而衰敗,但是對於滿清來說,遵化城內的大批冶鐵、鍛造、火藥等先進技術和設備全都比滿清的先進十幾倍小這對皇太極來說,無異於久旱逢甘霜。

皇太極並沒有下令屠城,他現在需要大量的人口,尤其是懂冶鐵、煉製火藥的技術工人。但是爲了激勵士氣,搶掠一番是必須的,同時也掠奪人口,將遵化城內外的漢人挑青壯盡數抓回大漠。

滿清破長城而入京畿掠奪,致使國朝震動。剛剛清醒過來的天啓皇帝,還沒有來得及被後宮和內閣氣死,卻被這個消息氣得吐血臥牀不起。

唐鏡深知以毒攻毒的藥物最傷肝腎,一旦動怒吐血將加速壽命損耗。於是唐鏡百般勸說天啓皇帝勿要動怒,但是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不生氣那簡直是不可能的,唐鏡真的後悔喚醒他。

“皇上勿要動怒,聳心龍體!”

天啓皇帝在唐鏡的攙扶下,起身靠在牀頭。

“聯問你,你說實話,那幾個賤人的肚子裡是誰的?”

“自然是皇上的!”

“聯怎麼不記得?”

唐鏡於是將事情經過說了一番,天啓皇帝頓時氣得劇咳起來。

“幾個賤人聯合起來想要聯的命嗎?。

唐鏡道:“皇上息怒,那個時候她們那麼做也是爲了皇室着想!”

“暫且繞她們一命!”天啓皇帝話鋒一轉,道:“待她們生產之後再收拾她們!”

“皇上這一清醒,內外廷也都安分了。再過一個多月,幾位娘娘們誕下皇子,皇上只要立下儲君,內外廷也就不用再爭權奪利了”。

天啓皇帝點點頭,突然問道:“叛軍打到哪了?”

“山海關總兵郭光懷陣亡,遵化、薊州鎮陷落,按照清兵的行軍速度,三日後便可直抵京師城下!先下京師已經戒嚴,內閣已經開始商討對策”。

滿清在大明皇室的口中一直是叛軍,因爲他們本是大明的臣民,因此屬於造反。如今皇太極稱帝,建國號大清,跟大明對着幹,這令天啓皇帝很生氣。

不過。這已經不是重點了。此時皇太極揮軍入關,已經攻克京畿重鎮遵化,眼瞅着打到北京城下了,天啓皇帝已經不想皇太極稱帝的事情了,甚至準備對付邸浩楠的心思都沒有了。

“內閣議論出來結果了沒有?”

唐鏡搖搖頭,道:“還沒有!兵部尚書王洽力陳調遼國公邸浩楠回京坐鎮,但是黃立極他們反對!”

“現如今京師還有多少軍隊?”

“十萬禁軍!”

“何人可擔當重任?”

“目前三邊總督楊鶴之子楊嗣昌在京,兵部左侍郎袁崇煥留京閒置”。

“他們二人如何?”

唐鏡回答道:,“內閣看好楊嗣昌,但楊嗣昌統領十萬大軍南下剿匪,新敗於江西大孤山,不利於統領禁軍。而袁崇煥雖然鎮守遼西有功,但袁崇煥治兵容不下他人指手畫腳,寧遠兵變之事已經人盡皆知,也不利於統領禁軍

天啓皇帝想了想,說道:“讓袁崇煥總督薊遼,調關寧鐵騎入關禦敵應該更好一些”。

唐鏡搖搖頭,道:“皇上有所不知,袁崇煥離開遼西后,遼西已經併入遼東都督府。鄧浩楠不但給遼西十幾萬軍隊補齊了拖欠三年的軍餉,而且大肆提拔遼西本土人當將領,更是派出心腹接管要害部門,現在的關寧鐵騎只聽命於鄧浩楠了

天啓皇帝強忍着怒意,道:,“這麼說,鄧浩楠已經是遼東的王了”。

唐鏡點點頭,道:“經過遼瀋大戰,大半個遼地落入鄧浩楠手裡,被他經營的跟鐵桶一般,說他是割據藩王也不爲過!”

天啓皇帝不語了好久,不知道是他因爲病痛的緣故,還

唐鏡小心的說道:“微臣的意思是現在皇上您還得忍,調鄧浩楠回京坐鎮是最穩妥的方法。先把皇太極趕出長城,然後再思考下一步對策!”

“附近還有什麼軍隊可以過來勤王?”

“勤王令已經發出去了!”唐鏡回答道:“大同和宣府的援兵來的最快,三日後可抵達!但也只有兩萬人馬,遠水救不了近火!”

天啓皇帝問道:“勤王令已經發了?那遼東軍豈不是要入關了?”

“並沒有給遼東都督府發勤王令!”唐鏡說道:“黃立極他們是絕對不允許遼東軍進入京畿的,他的理由是請神容易送神難!”

天啓皇帝心中暗道:這個死老頭倒也有點兒遠見!

不管黃立極他們如何內訌,如何的黨爭,對於黃立極他們打壓鄧浩楠的事情,天啓皇帝是持支持態度的。

不過眼下在天啓皇帝的眼中,邸浩楠的軍事割據和黃立極等人的內閣黨爭都不被他接納,他早晚都要修理一干人等,只是要分輕重緩急。

很快,天啓皇帝召見內閣五個閣臣商議對策。內閣中只有兵部尚書王洽依然力挺鄧浩楠回京坐鎮小其他四人還是老樣子,任你風吹雨打,就是不鬆口。

王洽除了和鄧浩楠一夥之外,作爲兵部尚書,他深知眼下的局勢危及,非鄧浩楠的遼東軍解圍不可。不過五個閣臣四個反對,他孤掌難鳴,最終敗下陣來。

六月七日,內閣在啓用楊嗣昌和袁崇煥二人的任命上面終於達成妥協,天啓皇帝寧可任用敗北的楊嗣昌,也不用製造兵變的袁崇煥。

楊嗣昌總督薊遼,但是隻能調動山海關內的軍隊,關外遼東都督府聽宣不聽調。如果要強調遼東軍,那麼請先支付這些年欠下的軍餉和軍費開支。

山海關總兵陣亡,楊嗣昌任命洪承疇爲山海關總兵。這洪承疇到是有幾分智謀和狠勁,他給楊嗣昌出了個主意,將山海關至熊窩頭長城上的十二萬明軍盡數調入關內,進京勤王。

楊嗣昌驚恐的看着洪承疇,道:“這不是等於放棄了薊州長城天險了嗎?那皇太極大軍不是更加肆無忌憚了?”

洪承疇冷笑道:“大人勿要擔心,自然有人會替我們擦屁股!”

“你的意思是?”

洪承疇道:“眼下皇太極從洪山口北長城破關,已經佔領了遵化,這山海關薊州境內的長城已經形同虛設。上面的明軍如今不是幫京師鎮守了,而是幫着遼東軍守大後方。我們只要把這十二萬明軍盡數撤了,着急的肯定是遼東都督府。如果沒有山海關殿後,遼西十幾萬遼東軍將會三面受敵。

楊嗣昌聽懂了洪承疇的計策,頓時大喜道:“既如具,這京師安全可保矣!”

洪承疇搖搖頭,道:“十二萬明軍都是步軍,守長城可以,但是卻無法跟滿蒙聯軍正面交戰。他們撤回來頂多守住京師,不讓皇太極破城,但卻無法退敵!”

“能守住京城就是一大功!”

楊嗣昌來回走了兩步,道:“就這麼辦!將山海關至熊窩頭一段的長城放棄,調十二萬明軍進京勤王。把山海關讓給皇太極,讓皇太極跟鄧浩楠鬥去吧!”

洪承疇搖頭道:“遼東軍在山海關耳目衆多,我們前腳撤兵,遼東軍後腳就會接管山海關至熊窩頭一線,倒是不會給皇太極佔了便宜。”

“那也行啊!”楊嗣昌說道:“就是遼東軍不幫忙,也得讓他們不能閒着了!而我們獲得十二萬人馬,這仗也多些勝算!”

洪承疇點點頭,告別楊嗣昌,啓程前往山海關。

六月八日,皇太極大軍連克薊州、平谷、三河,於十一日傍晚包圍通州,兵鋒直指京城。

教子大軍兵臨城下,國朝震動,京城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無不擔驚受怕,恐敵人破城。

楊嗣昌指揮京城十萬禁軍,登城禦敵,二十門紅衣大炮對抗滿清十二門俄羅斯銅炮,雙方進行了數場激烈的炮戰,互有傷亡。但北京城高池深,皇太極一時間根本攻不下來,轉而將大炮調往通州,強攻通州。

通州危及,一旦通州陷落,城內大批的軍械,如火炮、火藥、火箭、兵器等將會落入敵手,這將給京城更大的軍事壓力。

邸浩楠原本已經離開南直隸,凱旋迴京。但是途徑山東外海的時候突然接到報告,天啓皇帝醒了,這給鄧浩楠極大的觸動。

皇帝甦醒,令邸浩楠不敢再回京城,因爲他知道天啓皇帝決計不會放過他的。部下們勸說他立刻起兵造反,但是鄧浩楠拒絕了,因爲他的家眷還在京城,那裡有鄧浩楠的靈魂寄託,不容有失。

那浩楠於是轉道回了金州。

回到金州後,恰逢皇太極發動了入口之戰,天啓皇帝無暇修理內閣和內廷,更沒工夫對鄧浩楠動手了。

軍情局傳信,遼國公府一切安好,那浩楠這才放心。

“皇太極已經攻克遵化,掠奪人畜無數,皆從喜峰口運往大漠!”

“內閣推楊嗣昌擔任薊遼總督,楊嗣昌命洪承疇接管山下二知。不料衆個洪承疇蠻然玩橫的,調走了山海關車熊餾燃??錢的全部十二萬兩千守軍,遼西鎮守使金冠緊急上報總參,得到批准後,急忙調寧遠五萬步軍迅速接管山海關至熊窩頭一線長城各個關隘。”

“昨天,大同總兵和宣府總兵提兩萬騎兵趕到京城,皇太極兵圍通州計劃小破產,恐被前後夾擊,不得不後退五十里,在三河紮營,京城之圍暫時解除!”

那浩楠閉着眼睛聽着集習已陽的報告,自從平定江西叛亂之後,那浩瓶沒有接到一個好消息。

這個洪承疇,邸浩楠記憶深刻,作爲大明帝國最後的幾個脊柱之一。洪承疇的功勞可圈可點。

如今這傢伙剛剛出道就給自己使出這麼一個狠招來,着實令鄧浩楠刮目相看。

“這招用的挺絕啊!”鄧浩楠睜開眼睛,苦笑了一下,道:“沒想到我算計了這麼久的戰略部署,竟然被這個剛出道的傢伙給破了!”

黃祖培和林風相視一眼,後者說道:“照目前來看,洪承疇的這一招不但爲楊嗣昌爭取了十二萬軍隊,還算計了我們一下。金冠調五萬人接管山海關一線防務,但是那麼長的長城五萬人太少了。而且抽走了這五萬人。遼西那邊的兵力變得薄弱,關寧鐵騎不得不小心,加強寧遠、錦州至東寧一線的防務。可以說,整個遼西無法再調動一兵一車了。”

黃祖培嘆道:“還有一點!大人原本計劃也被打亂了。皇太極破長城入關,本來是大人名正言順的登上直隸總督的好機會,我們也爲此做了周密的部署。可是如今皇帝突然清醒,任命楊嗣昌爲薊遼總督,這次洪承疇給他弄來了十二萬軍隊,加上京城十萬禁軍,大同和宣府的兩萬騎兵,二十二萬大軍守住京城已經沒有問題。”

“南苑的兩萬人馬有消息嗎?”

王兆陽回道:“他們很安全小那裡是狩獵場,方圓幾十裡無人過去,將士們每天打打獵,到也不閒着。”

邸浩楠點點頭,這支伏兵本來是用來解京城之圍的,一旦鄧浩楠當上直隸總督,這支部隊突然出現將會嚇跑皇太極,那時候勢必令鄧浩楠的聲威大振。如今卻是讓宣府和大同的援軍給佔了去,功勞都歸了楊嗣昌了。

那浩楠有些不爽,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人算不如天算,他也沒轍。

劉虎突然道:“大人,不如將夫人們接出來,直接反了算了!”

“不行!太危險了!”林風擺擺手,道:“夫人一旦離開京城,非常危險。如果我是皇太極,我會放棄攻擊京城,全力抓捕夫人的!”

衆人想想也是,看向鄧浩楠,劉虎問道:“那大人準備怎麼應對?”

老半天,鄧浩楠就吐冉一個字。

“等!”

等什麼?

當然是等楊嗣昌大敗,否則鄧浩楠一點機會都沒有。

六月十日,楊嗣昌正在跟皇太極相持京城的時候,邸浩楠已經通令全軍進入戰鬥準備狀態了。

十日下午,遼東軍黑甲精騎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秘密從海陸進駐山海關待命,關寧鐵騎在寧遠

錦州一線待命,蒙軍僕從軍和朝鮮僕從軍在海州衛待命。

所有人都在等,上頭在等時機,下頭在等命令。

洪承疇的舉動當然不會逃脫皇太極的耳目,得知洪承疇把駐紮山海關至熊窩頭的十二萬明軍盡數撤回時,皇太極也是爲之一愣,旋即讚歎洪承疇是個人才。

皇太極即刻派出阿敏率領精銳騎兵奔襲山海關,想要趁亂取城,但是還沒有遼東軍快,抵達時,金冠已經控制了山海關。

對於遼東軍迅速接管山海關防務,皇太極並不驚訝。他反而對洪承疇的這支十二萬明軍產生了興趣,因爲不管洪承疇如何算計鄧浩楠,他們之間是不會打起了的,反而這十二萬明軍是來對付皇太極的,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眼下大同總兵和宣府總兵帶來的兩萬騎兵駐紮京城下,呼應通州,迫使皇太極大軍無法攻取通州。如今洪承疇率十二萬明軍開向京城,使得皇太極更有腹背受敵的威脅。

是先消滅京城下的兩萬騎兵,還是消滅洪承疇的十二萬步軍,皇太極的手下們爭論了好一陣子。最後皇太極力排衆議,決定偷襲洪承疇所部。

皇太極留下五萬騎兵騷擾通州和京城下的明軍騎兵,大營內佈置成炊煙裊裊的樣子,給明軍留下大軍仍然在營內的假象。而皇太極則親率八萬鐵騎包上馬蹄,悄悄繞過樑城所,在蘆臺附近設下埋伏。

洪承疇離開山海關後,不敢走遷安回京城,而是繞路海邊南下,從蘆臺走北運河回京城。

生怕遭到皇太極騎兵襲擊,洪承疇佈置了大量的崗哨,但或許是他太年輕的緣故,亦或者是他第一次統帶十二萬大軍沒有什麼對付滿清的作戰經驗,總之他過於相信哨兵了。

第401章 角逐非洲(上)第215章 奪寶奇兵之白蓮教第327章 夜試火力第133章 佳人有約第435章 同盟國的裂痕——英荷戰爭爆發第29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44章 蓄力第95章 太平洋艦隊第139章 金旅要塞第361章 帝國空軍誕生第185章 拉幫結派第9章 漫漫長夜第331章 霧城要塞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352章 伊莎貝拉海戰(三)第291章 一字並肩王第359章 攻佔聖達菲第420章 黃金城第251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九)第143章 窮的就剩錢第154章 開府遼東第268章 K計劃第400章 環地中海條約組織第20章 洋艦叩邊第407章 開羅之戰第408章帝王谷第125章 寧遠大戰(三)第147章 金州大戰(上)第179章 攻略東番第125章 寧遠大戰(三)第295章 傳國玉璽第77章 懸殊決戰第428章 暹羅灣海戰(四)第130章 寧遠大捷第126章 寧遠大戰(四)第72章 陰魂不散第318章 殖民戰爭——第一次掠奪第139章 金旅要塞第360章 科羅拉多荒原之戰第117章 木匠皇帝第216章 寶藏變成了寶貝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21章 碼頭單挑第249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七)第72章 陰魂不散第423章 納爾馬達河會戰第193章 琉球府T第44章 嶄露頭角第160章 雙雄對峙第125章 寧遠大戰(三)第147章 金州大戰(上)第115章 夠黑第250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八)第11章 名聲鵲起第185章 拉幫結派第306章 怒海爭鋒——納牙海戰第336章 美洲虎豹騎第186章 反荷蘭同盟第169章 東征倭國第276章 運籌帷幄第174章 鬥智鬥謀第106章 栽贓嫁禍第367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下)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419章第344章 風騷的海麻雀號第104章 A計劃第149章 努爾哈赤掛了第100章 五角大樓第30章 寶刀人情第319章 移民策第386章 陳圓圓漂流記第78章 暗夜脫險第380章 中華帝國海軍國際觀艦式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417章 百慕大之戰(上)第363章 西班牙海軍的末日第355章 集團軍羣第271章 太平洋上的跳板第142章 鐵騎練成海上馬車伕第187章 收復臺灣第201章 京城風雲(一)第243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一)第344章 風騷的海麻雀號第401章 角逐非洲(上)第213章 亞東軍官學校第262章第51章 一計不成第230章 潮幫的抉擇第54章 痛扁鄭彩第242章 金戈鐵馬——險山堡大戰(下)第316章 攻略南洋第434章 暹羅灣海戰(十)第152章 狠狠滴坑一筆第261章 直隸總督第330章 民生改革第347章 皇家實驗室第129章 寧遠大戰(七)第78章 暗夜脫險第119章 雙重間諜
第401章 角逐非洲(上)第215章 奪寶奇兵之白蓮教第327章 夜試火力第133章 佳人有約第435章 同盟國的裂痕——英荷戰爭爆發第29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44章 蓄力第95章 太平洋艦隊第139章 金旅要塞第361章 帝國空軍誕生第185章 拉幫結派第9章 漫漫長夜第331章 霧城要塞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352章 伊莎貝拉海戰(三)第291章 一字並肩王第359章 攻佔聖達菲第420章 黃金城第251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九)第143章 窮的就剩錢第154章 開府遼東第268章 K計劃第400章 環地中海條約組織第20章 洋艦叩邊第407章 開羅之戰第408章帝王谷第125章 寧遠大戰(三)第147章 金州大戰(上)第179章 攻略東番第125章 寧遠大戰(三)第295章 傳國玉璽第77章 懸殊決戰第428章 暹羅灣海戰(四)第130章 寧遠大捷第126章 寧遠大戰(四)第72章 陰魂不散第318章 殖民戰爭——第一次掠奪第139章 金旅要塞第360章 科羅拉多荒原之戰第117章 木匠皇帝第216章 寶藏變成了寶貝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21章 碼頭單挑第249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七)第72章 陰魂不散第423章 納爾馬達河會戰第193章 琉球府T第44章 嶄露頭角第160章 雙雄對峙第125章 寧遠大戰(三)第147章 金州大戰(上)第115章 夠黑第250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八)第11章 名聲鵲起第185章 拉幫結派第306章 怒海爭鋒——納牙海戰第336章 美洲虎豹騎第186章 反荷蘭同盟第169章 東征倭國第276章 運籌帷幄第174章 鬥智鬥謀第106章 栽贓嫁禍第367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下)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419章第344章 風騷的海麻雀號第104章 A計劃第149章 努爾哈赤掛了第100章 五角大樓第30章 寶刀人情第319章 移民策第386章 陳圓圓漂流記第78章 暗夜脫險第380章 中華帝國海軍國際觀艦式第293章 明車暗馬偷吃炮第417章 百慕大之戰(上)第363章 西班牙海軍的末日第355章 集團軍羣第271章 太平洋上的跳板第142章 鐵騎練成海上馬車伕第187章 收復臺灣第201章 京城風雲(一)第243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一)第344章 風騷的海麻雀號第401章 角逐非洲(上)第213章 亞東軍官學校第262章第51章 一計不成第230章 潮幫的抉擇第54章 痛扁鄭彩第242章 金戈鐵馬——險山堡大戰(下)第316章 攻略南洋第434章 暹羅灣海戰(十)第152章 狠狠滴坑一筆第261章 直隸總督第330章 民生改革第347章 皇家實驗室第129章 寧遠大戰(七)第78章 暗夜脫險第119章 雙重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