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引入西方戰馬T

受小冰河氣候的影響,極北地區的氣候寒冷異常,每年只有幾個月的暖和時間,以遊牧爲生的牧民很難生存下去。因此在極北地方的蒙古各部和女真各部大多數都遷往長城以北,這也是遊牧民族重新南下叩關的主要原因。

實力弱小部落的不敢跟大明對抗,只能以歸附大明的名義南遷,例如蒙古朵顏三部。實力強大點兒的就以武力南遷,奪取大明地盤,這就是女真南遷攻佔瀋陽的客觀原因。

鄧浩楠詢問海蘭珠關於極北地區女真的活動範圍,是基於新的戰略考量。遼東都督府雖然放任毛文龍在蓋州衛發展,從一定程度上使得遼東都督府跟皇太極之間建立了以毛文龍爲首的軍事緩衝區,但是這樣一來,遼東都督府從遼東北上攻擊皇太極的道路也被毛文龍所部擋住。可以說有得有失。

遼東都督府如果對抗皇太極,在武器裝備上佔盡了優勢,唯一的缺憾就是行動力差,體現在戰馬的嚴重缺乏。

到現在爲止,遼東都督府的陸軍騎兵二師一直沒有完成建制,雖然兵源已經就位,且訓練了三個月,新兵都變成了列兵,可是卻沒有上等的戰馬供騎兵使用。現在的騎兵二師僅僅用普通騾馬來訓練,顯然大打折扣。

戰馬的缺乏不僅僅影響陸軍騎兵,陸軍騎炮兵第一軍同樣缺乏用來馱運火炮和彈藥的戰馬。且騎炮兵的編制是軍級,需要的戰馬高達四萬匹,現在使用的都是大明自產的騾馬,馬力倒是夠用,只是快速機動卻是困難。

在這個沒有汽車的時代,火器的運輸依靠馬力,這給使用火器作爲戰爭主要武器的國家帶來巨大的後勤壓力。

隨着鄧浩楠先後佔領臺灣和琉球,遠東地區的海上擴張空間急劇縮小,海軍的威風令陸軍嫉妒,因此陸軍部上下將官們表露出了開始向內陸擴張的苗頭。

這樣一來,陸軍擴張最大的問題就是陸上補給問題

。不同於海軍,海軍擴張容易,因爲海運的便利使得後勤壓力小。但是陸運的後勤壓力是巨大的,因此陸軍部迫切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問題自然就會反應到鄧浩楠的辦公桌上,爲此鄧浩楠需要解決這個瓶頸。

原本這個瓶頸早就該解決的,上次鄧浩楠蒙古大漠之行就是爲此。不過卻是最後搞砸了,反倒成全了皇太極。

前幾天,陸軍部長劉虎提議建造馬場的計劃鄧浩楠認爲可行。現在鄧浩楠擁有五匹御馬,疾風是從朱由校那裡騙來的,剩下的四匹御馬是皇帝兩次封賞的。

四匹御馬都是母馬,顯然御馬監是爲了防止鄧浩楠獲得極品公馬進行培育良馬。然而,認他們絞盡腦汁也不知道的是,鄧浩楠的另一個身份是李小七,更是擁有御馬疾風,而疾風則是公馬,這樣一來鄧浩楠就可以利用五匹御馬進行培育良馬馬種了。

不過,這種培育進度是非常慢的,一匹馬一年產一隻馬仔,速度相當的慢。作爲鄧浩楠自己使用,這倒是足夠了。可是全軍需要列裝的是數萬匹高品質戰馬,因此顯然無法滿足需求。

爲此,鄧浩楠需要引進大批的馬種,並且建立一個秘密的軍馬場。

蒙古那邊鄧浩楠已經斷了念頭,國內的戰馬普遍個頭低矮,耐力不足以支撐騎兵和騎炮兵的高速機動。

鄧浩楠想到了一個計劃,那就是引入西方的高頭大馬。西方的戰馬分輕重騎兵,哪怕只是輕騎兵的戰馬,如果引入到東方繁殖,那麼都可以承擔東方的重騎兵任務,因爲東方人身體普遍瘦弱,穿上鎧甲後基本上才能達到西方輕騎兵的體重。一旦列裝,東方的重騎兵可以達到西方的輕騎兵速度。如果引入了西方重騎兵使用的戰馬,那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引入馬種的計劃很快就實施了。首先是利用荷蘭人的戰馬,荷蘭人留在熱蘭遮要塞內的戰馬有兩千匹,屬於溫雪馬。

荷蘭的溫血馬的起源來自於荷蘭兩個本地的品種,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事實上這跟當地的土壤息息相關。海爾德蘭在荷蘭中部,當地的土壤爲沙地,所發展出來的馬屬於較輕型。而格羅寧根當地則都是硬質的黏土,成長出來的馬就屬於較重型的

。然而兩個品種的基因卻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爾德蘭馬的血統中加入格羅寧根馬的血統,來增加海爾德蘭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都是自中世紀以來在荷蘭與其鄰近區域就有的品種。海爾德蘭馬有安達盧西亞馬、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馬、諾曼馬、德國的奧登堡馬、荷爾斯泰因馬、英國的盎格魯-諾曼馬、哈克尼馬與純血馬的血統。而格羅寧根馬則是由丹麥的佛里斯馬與德國的奧登堡馬兩種品種交叉產生的。

自古以來荷蘭的農夫靠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嚴格的培育馬的方法,來淘汰品種中健康與性格的缺點,以及智能不足的馬。這種嚴格篩選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蘭溫血馬。隨着荷蘭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獨立戰爭展開,荷蘭陸軍需要面對歐洲的霸主西班牙陸軍的威脅,這使得馬的用途轉爲騎乘與戰鬥,荷蘭人以此爲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現他們的培育技術。

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有一些令人激賞的共同特點:華麗的動作、良好的基本構造、具有風采的質量、穩健成長的能力、溫馴合作的氣質。荷蘭人引進英國純血馬,以增加它的勇氣,並改善它的缺陷,例如過長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當輕盈的動作也是純血馬帶來的,而爲了要去除隨着純血馬而來的難以駕馭的特質,不但靠引進其它荷蘭本土血統,也引進法國的塞拉法蘭西馬、德國的漢諾威馬與荷爾斯泰因馬血統,以改良出最後的品種。

另外也引進英國的哈克尼,以培育漂亮的挽馬,也有些人繼續培育傳統海爾德蘭馬型態的馬,最後竟演變成三種類別的荷蘭溫血馬。

荷蘭人留在臺灣的都是戰馬,其中六百匹戰馬爲乘騎型戰馬,屬於歐洲輕騎兵範疇,搭載荷蘭火槍兵組成槍騎兵。一千四百匹戰馬屬於挽馬,主要是用來馱運貨物和拉動火炮。

荷蘭戰馬是僅次於西班牙戰馬的歐洲第二流行戰馬,爲了侵略全球,荷蘭人的馬場也遍佈全球。其中在遠東的馬場在巴達維亞,規模在一萬匹左右,不過鄧浩楠顯然無法從荷蘭人手裡得到他們的戰馬。

不過,鄧浩楠擁有很多的盟友,其中最有幫助的要數菲律賓總督費爾南多了。西班牙一直作爲歐洲陸上強國,持續了幾個世紀,因此西班牙的戰馬成爲歐洲最普遍的戰馬。隨着西班牙開闢菲律賓殖民地,面對人口比西班牙人口還多一倍的菲律賓土族,西班牙人靠着要塞和騎兵控制着菲律賓重要的地區。

在馬尼拉西南平原上,西班牙人建有一座大型軍馬場,專職培育安達魯西亞戰馬

。這種馬是由卡爾特會的曾侶們保存下來的,由土生土長帶有歐洲野馬影響的索雷亞血統與來自北非的侵略者柏布馬雜交而得到。

不過,嚴格的說,這已經不是純正的西班牙戰馬了。隨着安達魯西亞戰馬在菲律賓培育,該型戰馬爲了適應東方環境,引入了阿拉伯戰馬和菲律賓野馬的血統。這樣一來,派生了新的馬種——菲律賓血馬。雖然速度比不上原來,但是機敏而好動。它有一個高雅的頭部,有鷹一般的輪廓。它的鬃毛是長而濃密的,有時還呈波浪狀。

鄧浩楠派人跟費爾南多總督洽談購買戰馬和引入馬種的要求,得到了費爾南多總督的大力支持。當然,鄧浩楠付出的代價同樣不小,否則很難撬開費爾南多這個吸血鬼的嘴。

菲律賓現有騎兵用戰馬兩萬匹,挽用戰馬三萬匹。作爲交易,費爾南多總督只出售一萬匹乘騎用戰馬,一萬五千匹挽用戰馬。價格是乘騎戰馬一百兩銀子一匹,回扣三十兩。挽用戰馬五十兩銀子一匹,回扣二十兩。這樣,鄧浩楠支付給菲律賓總督府262.5萬西班牙本洋,支付給費爾南多總督個人回扣90萬西班牙本洋,約合六十萬兩白銀。另外還有二十萬兩的種馬費用,否則菲律賓軍馬場會將公馬全部騸掉的。不過這二十萬兩種馬費用,鄧浩楠同樣是直接交給費爾南多總督,因爲西班牙政府除了限制對大明的白銀輸出外,也不允許向大明出口沒有騸掉的戰馬。因此,這種交易的背後,都是見不得光的。

費爾南多總督只需要蓋上兩個紅戳,就可以得到八十萬兩白銀的回扣。更加可惡的是,費爾南多總督在菲律賓無人敢管他,他竟然宣佈軍馬場瘟疫流行,戰馬大批死亡,結果上報給西班牙政府的報告中,愣是抹去了兩萬匹戰馬,只寫出口給大明政府五千匹挽馬,剩下的錢全部被他私吞了。

這些,鄧浩楠自然不清楚,不過他知道費爾南多是個吸血鬼。遼東都督府支出的兩百五十五萬兩白銀,估計這筆錢會被費爾南多總督貪污不少,但是決計沒有想到費爾南多總督會是這般的貪婪無忌。

從菲律賓購買戰馬的事宜敲定後,鄧浩楠還跟英國東印度公司做了戰馬交易。不過英國東印度公司沒有飼養戰馬,他們的馬場只是飼養挽馬。

然而他們的挽馬卻是鄧浩楠的騎炮兵最需要的挽馬,因爲這種夏爾馬是世界上最高貴的挽用馬。這種馬可以拉動5噸的重物,直到後世在英國的一些啤酒場依然讓它們工作。夏爾馬身高常在1.8米以上,重達一噸

。他腳上長有細細的長毛,好象帶有“護腳套。

而遼東都督府騎炮兵使用的天啓五年式前裝野戰炮,只有不到三百公斤重,用這傢伙來拉着跑簡直就是絕配。

跟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談判要比跟費爾南多談判順利的多,約翰總督得知鄧浩楠已經控制了琉球和臺灣,將荷蘭人打回了巴達維亞,因此十分看中跟鄧浩楠的合作。

作爲夏爾挽馬交易,約翰在經濟利益上做出了巨大的讓步,以此來博得跟鄧浩楠之間的政治目的。

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夏爾馬場位於加爾各答,由於英國東印度公司不具備宣戰權利,因此沒有發展戰馬。這種情況下,使得英國東印度公司大力發展挽馬,以此在印度搬運貨物,坐着陸上交易。

隨着荷蘭人退出大明貿易鏈,英國東印度公司急於要開闢大明海上貿易,於是對於鄧浩楠提出大規模採購英國夏爾馬,英國人以二十七英鎊的價格出售五千匹夏爾馬,並且每年將會向鄧浩楠提供五千匹。

二十七英鎊約合五十四兩白銀,幾乎就是成本價,沒有多賺鄧浩楠的錢。

作爲回報,鄧浩楠允許英國東印度公司船隻直接到臺灣提貨,並享受平等關稅待遇。

其他各國的東印度公司規模都太小,例如法國的阿爾登馬,北歐的漢諾威馬等等,雖然戰馬都不錯,可惜加起來數量都不足一千匹。不過鄧浩楠還是跟他們交易了,主要就是引進各國的良馬馬種,準備配出遼東都督府的專用優良軍馬。

戰馬和馬種的問題解決了,可是馬場卻是個難題。臺灣倒是有地方,不過氣溫的問題會影響戰馬的力量和耐力。好馬都是在酷寒之地培育出來的,因此鄧浩楠希望在北方弄個大型的軍馬場。

遼東倒是可以,不過鄧浩楠的金州衛地方太小,幾萬匹戰馬在金州到處溜達的話,老百姓的莊稼可就遭殃了,同時也不利於戰馬的奔跑訓練。

東北平原是一個好地方,沃野千里,水豐草肥,然而鄧浩楠卻擔心一旦被皇太極得知的話,那可就資敵了,鄧浩楠會氣死的。

因此,鄧浩楠纔會詢問海蘭珠關於極北地方的情況。

第359章 攻佔聖達菲第26章 水寨易旗第404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一)第305章 怒海爭鋒——東西方的初次較量笫269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86章 十面埋伏(上)第353章 伊莎貝拉海戰(四)第108章 暴發戶第304章 洛佩斯海戰(下)第187章 收復臺灣第191章 萬戶靖海侯第61章 暴飲背後第150章 蛋疼的皇太極第219220章 御花園裡第88章 假冒欽差第244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二)第44章 嶄露頭角第359章 攻佔聖達菲第276章 運籌帷幄第194章 引入西方戰馬T第64章 兄弟大海第102章 戰神火炮第56章 犯上作亂第398章 克倫威爾——斷頭臺之歌第4章 黑衣女子第352章 伊莎貝拉海戰(三)第399章 世界海軍軍備競賽第263章第57章 另有隱情巡洋艦新書廣告第146章 一觸即發第129章 寧遠大戰(七)第3章 小鎮謀生第343章 國際間諜——帝國郵政公司第257章 白蓮教的那些事兒第94章 帝雷斯炮戰第321章 中華帝國第117章 木匠皇帝第357章 普拉亞斯之戰(上)巡洋艦新書廣告第195章 極北軍馬場第99章 銷贓計劃第82章 豪華戰艦第303章 洛佩斯海戰(上)第385章 換屆人選第28章 絕地反擊第295章 傳國玉璽第76章 各顯神通第390章 好吧,咱也有傳教士了!第415章 加勒比海盜——水妖號的末日第446章 對歐政策之乾打雷不下雨第184章 巡航艦隊第286章 十面埋伏(上)第309章 把羊養肥再宰第189章 陸海軍勳章令第352章 伊莎貝拉海戰(三)第366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第347章 皇家實驗室第8章 觥籌較勁第327章 夜試火力第380章 中華帝國海軍國際觀艦式第15章 賭坊鬥智第397章 改寫英倫歷史第178章 黑水洋海戰(下下)第447章 大陰謀第145章 寶藏線索之龍鳳金簪第58章 一炮之仇第295章 傳國玉璽第42章 英國戰船第292章 詔會推閣臣第406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三)第369章 斬首行動——莫臥兒帝國的悲哀第384章 全球戰略第383章 一戰結束與北京和會第49章 狗鎖火槍第136章 鄭和寶藏第282章 黑壓雲域——入口之戰(四)第29章 接舷炮戰第137章 拉風的黑甲精騎第435章 同盟國的裂痕——英荷戰爭爆發第95章 太平洋艦隊第151章 毛文龍窺金州第118章 朱由校的秘密第298章 平定北方第291章 一字並肩王第448章 法羅羣島大海戰第255章 挖文官集團的牆角第394章 海上游擊隊第327章 夜試火力第377章 英國恥辱的開始——塞得大借款第30章 寶刀人情第379章 印加寶藏第21章 碼頭單挑第69章 因嫉外調第302章 陰差陽錯第275章 開啓寶藏第239章 好大的一頂綠帽子第416章 加勒比剿匪記(一)第152章 狠狠滴坑一筆第330章 民生改革
第359章 攻佔聖達菲第26章 水寨易旗第404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一)第305章 怒海爭鋒——東西方的初次較量笫269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86章 十面埋伏(上)第353章 伊莎貝拉海戰(四)第108章 暴發戶第304章 洛佩斯海戰(下)第187章 收復臺灣第191章 萬戶靖海侯第61章 暴飲背後第150章 蛋疼的皇太極第219220章 御花園裡第88章 假冒欽差第244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二)第44章 嶄露頭角第359章 攻佔聖達菲第276章 運籌帷幄第194章 引入西方戰馬T第64章 兄弟大海第102章 戰神火炮第56章 犯上作亂第398章 克倫威爾——斷頭臺之歌第4章 黑衣女子第352章 伊莎貝拉海戰(三)第399章 世界海軍軍備競賽第263章第57章 另有隱情巡洋艦新書廣告第146章 一觸即發第129章 寧遠大戰(七)第3章 小鎮謀生第343章 國際間諜——帝國郵政公司第257章 白蓮教的那些事兒第94章 帝雷斯炮戰第321章 中華帝國第117章 木匠皇帝第357章 普拉亞斯之戰(上)巡洋艦新書廣告第195章 極北軍馬場第99章 銷贓計劃第82章 豪華戰艦第303章 洛佩斯海戰(上)第385章 換屆人選第28章 絕地反擊第295章 傳國玉璽第76章 各顯神通第390章 好吧,咱也有傳教士了!第415章 加勒比海盜——水妖號的末日第446章 對歐政策之乾打雷不下雨第184章 巡航艦隊第286章 十面埋伏(上)第309章 把羊養肥再宰第189章 陸海軍勳章令第352章 伊莎貝拉海戰(三)第366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第347章 皇家實驗室第8章 觥籌較勁第327章 夜試火力第380章 中華帝國海軍國際觀艦式第15章 賭坊鬥智第397章 改寫英倫歷史第178章 黑水洋海戰(下下)第447章 大陰謀第145章 寶藏線索之龍鳳金簪第58章 一炮之仇第295章 傳國玉璽第42章 英國戰船第292章 詔會推閣臣第406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三)第369章 斬首行動——莫臥兒帝國的悲哀第384章 全球戰略第383章 一戰結束與北京和會第49章 狗鎖火槍第136章 鄭和寶藏第282章 黑壓雲域——入口之戰(四)第29章 接舷炮戰第137章 拉風的黑甲精騎第435章 同盟國的裂痕——英荷戰爭爆發第95章 太平洋艦隊第151章 毛文龍窺金州第118章 朱由校的秘密第298章 平定北方第291章 一字並肩王第448章 法羅羣島大海戰第255章 挖文官集團的牆角第394章 海上游擊隊第327章 夜試火力第377章 英國恥辱的開始——塞得大借款第30章 寶刀人情第379章 印加寶藏第21章 碼頭單挑第69章 因嫉外調第302章 陰差陽錯第275章 開啓寶藏第239章 好大的一頂綠帽子第416章 加勒比剿匪記(一)第152章 狠狠滴坑一筆第330章 民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