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慶殿試 下

<!--divstyle="color:#f00">熱門推薦:

“開封府開封縣賈修正入殿面試!”

......

“開封府開封縣曹遜入殿面試!”

......

休息房內等候的士子越來越少,參加完面試後便不再回來,此時休息房內只剩下李延慶一人,他默默坐在房內等候,他知道天子把自己放在最後面試是有原因的。

這時,一名宦官走到門口,高喊道:“相州湯陰縣李延慶入殿面試!”

李延慶站起身,整理一下衣帽,跟隨宦官向偏殿內走去,偏殿內光線稍暗,天子趙佶高高坐在龍椅上,正好位於暗處,看不清他的容貌,在兩邊坐着十幾名文武高官,包括蔡京、餘深、王黼、白時中、李邦彥、張邦昌等重臣,不過童貫卻不在,他此時並不在汴京,而是趕赴河北,奉旨督查河北各州的備戰情況。”

當李延慶走進大殿,蔡京的眼睛立刻眯了起來,這小子不簡單啊!居然能考進前十,難怪童貫那麼器重他。

李延慶走上前,一名官員指着李延慶應該站立的位子,李延慶躬身長施一禮,“學生李延慶參見吾皇陛下!”

上面傳來趙佶柔和的聲音,“李少君,我們又見面了。”

“這是學生的榮幸!”

“朕很驚訝,李少君不僅騎射超羣,也極爲出彩,可謂文武雙全,這樣的頂尖人才大宋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了,李少君的出現,是我大宋中興的好兆頭,令朕深感欣慰。”

趙佶又看了看李延慶的試卷,在省試中,李延慶排名第五,但這不是最終的名次,要加上殿試的成績也能決定最終排名。

他翻開李延慶的殿試卷子,《破陣子,北征》,寫得大氣磅礴,書法也隱隱有大家之氣,令趙佶非常滿意,尤其詞中一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着實令人感動。

趙佶翻看了片刻,又笑問道:“李少君才十六歲嗎?”

“學生家鄉算年齡不分大月小月,而學生是正月出生,按照汴京的算法,應該是十七歲了。”

“那也是英雄出少年啊!不知李少君有何志向?”

李延慶躬身行一禮,恭恭敬敬道:“回稟陛下,學生願實踐陛下的抱負,參加北征。”

這個問答令趙佶頗爲驚訝,前面考生都希望能爲官一方,造福一方,唯獨這個李延慶居然希望從軍,他又繼續問道:“李少君是想從軍嗎?”

“學生先祖曾參與宋夏之戰,不幸陣亡沙場,學生願繼承祖志,參與攻夏之戰,懇請陛下成全。”

趙佶沒有立刻表態,只是淡淡道:“李少君心懷大志,令人敬佩,朕會考慮,先下去吧!”

這時,旁邊的蔡京卻眼睛一亮,他知道童貫是想把李延慶安插進朝廷,作爲他干涉朝政的一顆棋子,沒想到李延慶居然自己想去邊疆從軍,這簡直令蔡京喜出望外。

他忽然意識到,這個李延慶並不想成爲童貫的棋子,這讓蔡京心中頓時閃過一個念頭,或許這個李延慶能爲自己所用。

這時,李延慶已經跟隨宦官下去,面試結束了,趙佶看了一眼衆臣,“各位愛卿都說說吧!名次該怎麼排?”

餘深作爲主考官,起身道:“啓稟陛下,嘉王殿下省試名列第一,殿試也發揮出色,他奪狀元乃衆望所歸,微臣以爲他可爲第一。”

蔡京也起身道:“自隋唐科舉以來,皇子尚未奪取狀元的先例,難得嘉王以絕世之才勇奪第一,名至實歸,他爲狀元也算是一段千古佳話。”

面對衆人紛紛要求將嘉王爲第一,趙佶卻不爲所動,他淡淡道:“嘉王雖然有真才實學,但知道之人不過寥寥數人,一旦他爲狀元,恐怕朕的脊樑骨都會被天下民衆戳爆,朕再三考慮,他不可爲第一,李延慶這首詞朕倒很欣賞,朕判他殿試第一。”

趙佶言外之意,想李延慶爲狀元,蔡京怎麼能容忍童貫的人爲狀元,就算李延慶不想當童貫的棋子,他也不能容忍。

蔡京起身道:“啓稟陛下,大宋之初以詩賦論高低,往往導致考生文采雖佳,但政務能力卻薄弱,纔有王安石的科舉變法,李延慶詞雖不錯,但省試畢竟只是第五,若取他爲狀元,會給天子士子一個誤導,以爲陛下將重詩詞而輕經義,微臣以爲,李延慶可定爲前列,但定爲狀元卻萬萬不可!”

衆臣都起身道:“陛下,蔡相國言之有理,望陛下三思!”

餘深也起身道:“李延慶的試卷微臣曾仔細研讀,微臣之所以把他定爲省試第五,是因爲他在《宋遼金之對策》一文中堅決反對與女真結盟,並提出遼國若滅,大宋會有脣亡齒寒之憂,他的思路是奪回幽雲,保留遼國,觀念還是比較保守,缺乏銳意進取的氣勢,所以微臣沒有把他定爲前三。”

其他大臣的反對趙佶可以不放在心上,但主考官餘深的一番話卻讓趙佶有猶豫了,如果一個北征保守的士子爲狀元,確實不符合這次科舉的政治氣氛,儘管趙佶很喜歡李延慶這首詞,但他不得不考慮李延慶的保守態度。

沉思片刻,趙佶便提筆在第二名王昂名字旁邊寫了個一,在嘉王趙楷名字旁邊寫了個二,在李延慶的名字旁邊寫了個三,將名單交給餘深,“發榜吧!”

五百八十餘名考生列隊站在大慶廣場上,耐心等待着發榜一刻的到來,去掉大家都知道的前十名,其餘五百七十餘名考生只能期望第十一名到二十名的一線希望。

這時,一聲鐘響,主考官餘深和兩位副主考從大殿內走出來,一直來到大殿臺階前,士子們鴉雀無聲,每個人都伸長了脖子,唯恐聽漏一個字。

餘深緩緩看了衆人一眼,扯去卷軸封套,展開名冊高聲唱名:“殿試結果已出,現公佈如下,一甲取三名,第一名揚州江都縣王昂,第二名開封府開封縣王楷;第三名相州湯陰縣李延慶,以上三人取爲進士及第!”

士子沸騰了,紛紛向三人表示祝賀,李延慶心中也異常激動,自己居然中了第三名探花。

這時,有官員請三人前去更衣,餘深又高聲道:“下面是二甲,第四名到第二十名,名單如下:第四名開封府開封縣曹遜,第五名”

就在主考官餘深宣佈名單的同時,在皇城外也正式發了榜,榜文前人山人海,都在爭先恐後查看榜單,李大器帶着鐵柱和李延彪也趕來了,他擠不進去,由識字的李延彪擠進去看榜。

鐵柱笑道:“小員外不是已經是進士嗎?慶功酒都喝過了,二叔幹嘛還這麼關心?”

“你纔不懂,那個只是預進士,官府不會報喜的,這個纔是真正的進士榜,關係到進士的名次,要下發到各州縣報喜,這纔是關鍵!”

“二叔要回湯陰嗎?”

“考得好當然要回去,否則誰來接榜?你們兩個也要和我一起回去,我們騎馬回湯陰,趕在報喜之前回家。”

這一刻李大器等待多年,這是他一生中最榮耀的時刻,他怎麼能不回去?

“延彪出來了!”

鐵柱一指,只見李延彪滿頭大汗地擠了出來,跑到李大器面前道:“二叔,中了!”

“我知道中了,中了多少名?”李大器急得直跺腳。

“甲榜第三名!”

“啊!”

李大器激動得狂吼一聲,“我兒子中了探花!探花郎啊!”

周圍人紛紛向他看來,幾乎所有人都向他投來無比羨慕的目光,此人的兒子居然中了第三名探花,李大器已經顧不上衆人的眼光,急對兩人道:“我們現在就回湯陰縣!”

“現在就回去嗎?不等等小官人。”

“不等他了,我們走,先回一下店鋪!”

李大器心急如焚,拉了一下兩人,三人一前一後離開了皇城,匆匆趕回店鋪。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九百六十八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一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四百七十六章 頭大如鬥第八百三十五章 曹蘊到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八百六十五章 青崗陷阱第二十九章 擂臺首賽 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意見不一第五十五章 無福消受第六百八十八章 戰爭動員第六百七十七章 輿論沸騰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後一環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三百八十章 決定返京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第五百五十一章 新官斷案 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四百六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二十四章 兵變奪權第二百八十五章 抓住把柄第七百一十一章 船隊事件 上第一千零八章 夜戰出擊第三百二十九章 安插細作第三百八十章 決定返京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訪曹府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一百二十九章 盛大回鄉 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頭大如鬥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須之罪第六十九章 調解矛盾第五百二十三章 人約黃昏 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乎預料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襲須城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第五百二十二章 人約黃昏 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攻佔鄆城第一百七十章 西郊狩獵 四第九百二十九章 CD知府第八十三章 上門拜訪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七百五十一章 談判之功第二百章 鄭氏壽宴 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將第五百零六章 一同北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返武場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花山莊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箭第七百二十四章 雪夜偷襲第七百四十四章 主戰主和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嬌第四百三十四章 脫離戰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七百一十章 軍營初訓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心難測第三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三百五十一章 損失慘重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憂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煩惱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鄉第八百二十二章 先贏一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九百五十七章 滅國之戰 十第九百六十三章 滅國之戰 十六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四百二十三章 須城內訌第六百六十五章 平州事件 上第九百八十章 城門遇刺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九百四十一章 矛盾已深第四十七章 新年祭祖第二百三十一章 弓馬大賽 八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舉攻城 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第七十一章 縣學考試第三百五十九章 血戰石州 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追蹤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見師師 上第五十一章 縣城偶遇第六百三十四章 以戰催和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生毒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幕消息第五十一章 縣城偶遇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擊第四百四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六百七十九章 緊急部署第五百六十章 剿匪募捐
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九百六十八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一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四百七十六章 頭大如鬥第八百三十五章 曹蘊到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八百六十五章 青崗陷阱第二十九章 擂臺首賽 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意見不一第五十五章 無福消受第六百八十八章 戰爭動員第六百七十七章 輿論沸騰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後一環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三百八十章 決定返京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第五百五十一章 新官斷案 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四百六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二十四章 兵變奪權第二百八十五章 抓住把柄第七百一十一章 船隊事件 上第一千零八章 夜戰出擊第三百二十九章 安插細作第三百八十章 決定返京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訪曹府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一百二十九章 盛大回鄉 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頭大如鬥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須之罪第六十九章 調解矛盾第五百二十三章 人約黃昏 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乎預料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襲須城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第五百二十二章 人約黃昏 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攻佔鄆城第一百七十章 西郊狩獵 四第九百二十九章 CD知府第八十三章 上門拜訪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七百五十一章 談判之功第二百章 鄭氏壽宴 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將第五百零六章 一同北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返武場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花山莊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箭第七百二十四章 雪夜偷襲第七百四十四章 主戰主和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嬌第四百三十四章 脫離戰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七百一十章 軍營初訓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心難測第三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三百五十一章 損失慘重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憂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煩惱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鄉第八百二十二章 先贏一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九百五十七章 滅國之戰 十第九百六十三章 滅國之戰 十六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四百二十三章 須城內訌第六百六十五章 平州事件 上第九百八十章 城門遇刺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九百四十一章 矛盾已深第四十七章 新年祭祖第二百三十一章 弓馬大賽 八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舉攻城 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第七十一章 縣學考試第三百五十九章 血戰石州 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追蹤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見師師 上第五十一章 縣城偶遇第六百三十四章 以戰催和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生毒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幕消息第五十一章 縣城偶遇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擊第四百四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六百七十九章 緊急部署第五百六十章 剿匪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