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楊氏

第181章 楊氏

章越猛然看見楊氏,不由心底頓涌起羞愧之意。

這倒不是別的,他之前答允楊氏進京之後,一定先去拜見她。結果章越來京一年多也沒去她門上過,也不是全然沒去,之前被章俞叫去章府說了那一通話,章越一惱之下索性連楊氏也不見了。

眼下章越見了楊氏,難免心底有所愧疚。

楊氏上下打量章越了一番,然後沉着臉問道:“三哥兒,你來此地作甚?”

楊氏看了對方神色,臉上有些驚慌之色,似醜事被人揭穿後的惶恐,之前心底本有三分懷疑,如今確信了七成。

楊氏真是恨鐵不成鋼啊!

寒家子弟比之士族子弟先天上本就處處不如,若不付多些艱辛,哪得與他們一般?

“二姨,我來此買……買房啊!”章越回答道。

“買房?”楊氏一頓,疑惑反問。

難不成……包養外室不說,還給外室買房?

錢財有如此用的?以後正室知道還不得落個大芥蒂啊?

原來如此,此子爲何連吳家那麼好的親事都看不上?原來與外室早就如此情深意重了,糊塗,實在糊塗啊!

楊氏臉色極是難看,她本以爲章越不過是一時貪歡,沉迷於美色,但若連給外室買房之事都爲之,可見對此女子情深意重,強行拆散反而……

楊氏沒有發作打算先靜觀其變。

一旁中年婦人聽了章越與楊氏的言語,笑道:“原來你們是親戚啊,既是來了,都進來看看吧!咱們這房子就是好。”

楊氏聞言道:“也好,且容我一併看看。”

徐媽媽及章府下人都吃了一驚,方纔楊氏還是一副大怒之狀,如今爲何一下子就和風細雨,主母真是深不可測啊。

楊氏不用章越言語即走進門,但見此院甚是狹促,故意道:“此等地方,怎能住人?”

章越聽了一愣。

中年婦人懾於楊氏的貴氣,也是不敢言語,只是乾笑了兩聲。

楊氏入內之後轉了一圈,雖是覺得屋子破舊,且又是偏僻之地,但也知道汴京這一間屋舍價值幾何。

有道是‘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不少朝廷大臣在京十幾年也不一定能買下此屋。

楊氏心底疑惑,此子到底有什麼手段,進京不過年許,竟可買得如此屋子。

這錢財到底什麼來路?

楊氏見屋子確實並無他人,而院中掛着幾件衣裳,莫約是那婦人所穿,臉色好看了些許,然後向章越詢道:“此屋值幾何?”

章越還未說話,中年婦人道:“之前取問親鄰賬本上是一千一百貫,如今這位小哥已是繳了定錢。”

楊氏道:“你這屋子不合格局,我方纔看了房樑,只怕還得大修一番纔可住人。再說這巷口七拐八繞,離大街還遠着。”

中年婦人不敢言語。

楊氏向章越問道:“可有信得過的莊宅牙人?”

章越道:“已託朋友尋了,還在等消息。”

楊氏道:“此事怎也不來稟我?你那邊推了。徐媽媽,你命人速讓王牙人來此一趟。”

徐媽媽有片刻猶豫,楊氏看了章越一眼道:“我本欲給你尋個好宅院,但你已與人講妥,就不要失了信約。”

中年婦人臉上大喜。

“至於房牙的事,二姨給你作主了。”

章越聽楊氏這番口吻,立即求生欲滿滿地道:“小侄聽二姨吩咐就是。”

楊氏點點頭道:“隨我來!”

楊氏與章越來到巷口的茶坊坐下。

這小茶坊平日接待的都是布衣百姓,突見門外的馬車,以及衆人隨行的僕從,立即上來殷勤招呼。

章越見楊氏身旁徐媽媽將二人的茶盅燙了三遍。

徐媽媽見章越的目光忙向他慈和地一笑道:“三郎眉宇間與孃親真像。”

楊氏心情大好地道:“不錯,他們哥兒倆相貌都隨大姐。”

徐媽媽笑道:“就是就是。”

徐媽媽說到這裡,看楊氏目光轉而傷感,知她想起了亡姐,連忙止了言語。

茶沏好。

楊氏道:“三哥兒,爲何突想買房?”

章越道:“就是……就是在汴京……”

楊氏道:“與二姨還有什麼隱瞞的?”

章越道:“我是想一人在汴京甚是寂寞,故而想接哥哥嫂嫂來京居住,故先買了此宅。”

“那這一千兩百貫的錢從何而來?”

章越道:“小侄在外有個鋪子每月可入些錢財,另之前還託朋友看得起,畫了一樣圖紙得了千貫。”

楊氏問道:“什麼圖紙可得千貫?”

章越大致講了一遍,然後又道:“小侄湊巧從古書上得來,也不知成與不成,哪知對方看了一意要買下。”

楊氏聞言不由將信將疑,一張圖紙值一千貫,哪怕大宋最好的工匠不能如此吧。

真是那商賈傻,還是三郎確有這本事?

哪怕再不相信,楊氏都不會當麪點破或追問,而是道:“你既入了太學,即當一心一意讀書,日後中了進士,豈不更勝於你在汴京白得十間屋子?”

“大丈夫立身在世,爲錢財謀之終落了下成,當以光宗耀祖,封妻廕子爲先?”

章越垂首道:“二姨說得是。小侄以後一定安心於舉業,不敢再爲這些旁枝末節之事。”

楊氏臉色稍霽。

這徐媽媽道:“王牙人來了。”

對方見了楊氏立即行禮道:“啓稟夫人,方纔來時我已仔細聽過,此事包在小人身上,夫人將心放在肚裡,上上下下小人定給小郎君辦得熨貼。”

“只是熨貼?”楊氏道。

王牙人笑道:“小人明白,當年要不是夫人的大恩,還不知如今身在何處呢。咱們汴京牙人的牙錢,依着規矩是成三破二,這三給你去了,二也給你去了。要不是小人一家老小還指着小人吃飯,不然連衙門裡保費也給夫人貼了。”

章越不由瞠目結舌。他本爲這百分之五的牙錢心疼不已,哪知只是楊氏一句話的功夫。

楊氏淡淡地道:“就如此吧。這裡沒你的事了。”

王牙人笑着道:“小郎君,三日後小人在縣衙恭候你大駕。”

章越起身行禮道:“有勞了。”

“小郎君折煞我了,不敢當。小人不收牙錢壞行規的事,還請小郎君替小人周詳則個。”

王牙人滿臉是笑向楊氏,章越行禮後這才離去了。

楊氏放下茶盅問道:“一千一百貫,有無短得?”

“不短。”

章越本打算借錢的,如今省卻了牙錢,倒是不必了。

楊氏道:“那就好,你這屋子我看甚舊,需修葺才成。你不着急搬吧?”

章越道:“小侄住在太學,本打算得了房僦居他人,入些癡錢供平日開銷。”

楊氏點頭道:“這就好,二姨還道你,你買房是爲了金屋藏嬌。”

“金屋藏嬌?”章越愕然。

楊氏道:“就是養外室。”

章越連忙道:“二姨,你可誤會了我,三郎再如何膽大,也不敢不告之長輩,私自在外……在外……”

章越心道,老子上下兩輩子,都還是寶貴童男之身呢,怎可如此辱人清白,可難過了。

看章越有些委屈的樣子,楊氏一直存在的疑惑煙消雲散了,一旁的徐媽媽更是忍俊不禁。

楊氏笑道:“莫非三郎入太學以來,就沒女子看中麼?”

章越心道,那是必須的啊,但面上卻道:“三郎一心只讀聖賢書,雙耳不聞窗外事……”

楊氏一哂道:“這些話你就不必與我說了,我聽聞西京轉運使吳大漕曾兩度邀你過府?”

章越一愣道:“二姨你連這都知道。”

楊氏道:“你至汴京年餘,不曾來見我,難就不許我託旁人打聽你消息麼?”

“這……是三郎不是。”章越言道。

“堂叔之前瞞着我找你,怕是說了些不中聽的話,這才令你不願來尋我吧,此事我也不怪你。”

楊氏頓了頓道:“我來,只問你一句,若吳大漕相中你,有意讓你爲婿,你意下如何?”

“二姨,這不知從何說起,吳大漕確實讓我過府一趟,但從未提及婚事。不知二姨從何處誤聽來?”

楊氏道:“吳大漕擇婿哪有放在明面上言之的。但你與吳家非親非故能往兩趟,可知有兩三成吳家是看上了你。”

兩三成?機會這麼大麼?

章越如是想着,突然心底一凜問道:“二姨今日專程爲此事而來?”

“正是,”楊氏承認道:“我不瞞你,前些日子,吳大漕派書信與問你堂叔與惇哥兒仕途是否有無要借重之處,你堂叔賦閒在家,一直不得好差遣。至於惇哥兒,自己是有主意的人,我們也不敢爲他做主。

“我楊家與吳家雖有姻親,但平日少走動,已是淡了許多,不明不白上門的好處的,你堂叔已是推了。以吳家今時今日之地位,等閒還真攀不上,但二姨還不至於不要臉到拿你婚事,來討要吳傢什麼好處。”

章越暗道一聲慚愧。

“如今你是如何想的?“

章越道:“二姨,小侄還未想到婚配之事,小侄心覺吳家還不至於看上。吳家是何等門第,小侄又是什麼出身。吳大漕之女多少人求娶也不得,還不至於將女下嫁吧,小侄如實道出,也免得二姨空歡喜一場。”

一旁徐媽媽道:“三郎君,老奴這裡斗膽要說一句,吳大漕要嫁女,如何挑女婿是他的事。三郎在心底又何必替他作主呢?”

“老奴看來三郎君十四歲入了太學,又是如此品行端正,哪怕家裡沒人爲官,但也是多少女兒家想嫁的如意郎君,三郎君,實不該如此看輕自己。老奴說得是心底話,如有不對的地方,還望三郎君見諒纔是。”

章越被徐媽媽這麼一說,頓時沒了脾氣。

楊氏言道:“徐媽媽哪有不對,說得好纔是。三哥兒之前還覺得你有些曉事,如今則以爲不然。”

“那吳大漕是何人?他十七歲中進士,宦海浮沉二十年,貴爲封疆之臣。他能到此尊位,論識人看人,必有他的過人之處。朝廷都肯信他用他爲西京轉運使,牧一路之民,難不成你還信不過他,要教他如何挑女婿麼?”

“小侄不敢,但正如二姨所言,吳大漕如此大員,即便挑女婿,必是他的用意所在。小侄不明白……”

楊氏道:“吳家的姑娘我見過,人家雖有幾分傲氣,但也是知書達理,端莊大方,絕非是那等借妻家的權勢跋扈,臨於夫家之上的女子。何況……”

楊氏本想道人家還有國色,但想了想還是不說。

見章越不說話,楊氏道:“難不成你還道吳家圖你什麼?你看看不妨看看自己身上有什麼值得吳家好圖的?”

章越心道,圖什麼?當然圖我面目姣好耳。

楊氏道:“三哥兒,二姨推心置腹與你說一句,你莫要覺得二姨是勸你貪圖吳家的榮華富貴。”

“當然富貴這也是其一爾,但最重要是娶妻要看妻家。吳大漕爲官二十年,官風政聲都有不差,並屢屢直言進諫,平日交往的都是歐陽永叔,司馬君實,王介甫如此正直的大臣。他擔心爲他的女婿,他日會連累你的官聲麼?”

章越記得,之前張貴妃死,其喪事規模逾越了貴妃之禮。判太常寺的王洙讓屬吏用印紙來發布文書,不讓其同僚知道。結果吳充知道了,下移文於開封府懲治王洙屬吏之罪。

宋仁宗知道後大怒將吳充貶至高郵軍。

但是吳充日後是舊黨啊,還與文彥博,司馬光他們交好。這纔是自己猶豫的地方。

“至於正室吳大娘子,也是能明理之人。吳家姑娘雖是庶出,但待之甚厚,絲毫不遜於幾位嫡出的姐姐。能厚待庶出,幾個持家的大娘子能爲之,這點連二姨也遠遠自嘆不如。更要緊是吳家那姑娘,你若信得過二姨眼光,她日後定是你的良配。這樣好女子,是求也求不得的,錯過了,日後是要追悔莫及的。”

章越聽了楊氏這番話後,也不敢將那中進士再考慮婚事的話道出。

章越道:“二姨所言即是,是三郎見識短淺了。”

楊氏道:“你若是擔心錢財,大可不必,你婚事一切花銷,二姨都可替你張羅,絕不會讓你在人面前擡不起頭。”

“但若是你自己仍是覺得般配不了,就當二姨方纔的話都沒有說過,自己好自爲之。”

(本章完)

第373章 知經筵第318章 打壓第509章 皇太子第213章 行卷第94章 書樓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258章 真話第739章 賜宴第835章 兵臨城下第286章 東華門第516章 面君第488章 澤國第645章 奪三職第556章 便這麼定了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137章 府元第18章 女同學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446章 投名狀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822章 時代與變革第167章 相談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41章 守秘第780章 下岷州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523章 言事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498章 離開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131章 佩服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814章 閱兵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955章 憨叟第849章 潼關道第133章 託付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984章 耶律宏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406章 商人第699章 二將爭功第770章 玉帶第176章 階級第3章 和離第735章 想做的事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733章 獨樂園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155章 意思第52章 牧笛第84章 招攬人才第183章 二三事第329章 封還第292章 贈花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288章 賜對第387章 嘉祐八年單章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60章 上架感言第882章 政事堂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986章 交鋒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273章 論名第12章 一以貫之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請假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814章 閱兵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557章 透漏消息第569章 夜談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381章 定策之功第679章 報捷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812章 大略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276章 殿試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728章 推恩第787章 解圍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165章 信約第879章 殿議
第373章 知經筵第318章 打壓第509章 皇太子第213章 行卷第94章 書樓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258章 真話第739章 賜宴第835章 兵臨城下第286章 東華門第516章 面君第488章 澤國第645章 奪三職第556章 便這麼定了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137章 府元第18章 女同學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446章 投名狀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822章 時代與變革第167章 相談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41章 守秘第780章 下岷州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523章 言事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498章 離開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131章 佩服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814章 閱兵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955章 憨叟第849章 潼關道第133章 託付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984章 耶律宏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406章 商人第699章 二將爭功第770章 玉帶第176章 階級第3章 和離第735章 想做的事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733章 獨樂園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155章 意思第52章 牧笛第84章 招攬人才第183章 二三事第329章 封還第292章 贈花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288章 賜對第387章 嘉祐八年單章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60章 上架感言第882章 政事堂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986章 交鋒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273章 論名第12章 一以貫之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請假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814章 閱兵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557章 透漏消息第569章 夜談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381章 定策之功第679章 報捷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812章 大略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276章 殿試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728章 推恩第787章 解圍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165章 信約第879章 殿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