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解圍

熙寧六年,汴京城中的上元夜。

整個城市燈火如晝。

宣德門外立起了巨大的鰲山。數十萬盞的燈樓,映襯着月華煞是好看。

京中百姓皆擠往宣德門處觀燈。

這一日皇家照例是要與百姓同樂的。

官家御座臨軒目睹此盛景,同時作爲孝道也請了兩宮太后至朵樓觀燈。

太后觀燈自少不了大臣女眷相陪。

十七娘自不例外。當初郊祀時十七娘辭了誥命,而在去年章越第二次任經略使之際,高太后親自下旨賜了十七娘的誥命。

今日觀燈曹太后身子不適沒有到,高太后一人在朵樓上,誥命夫人們競相登樓向太后祝賀。

十七娘穿着誥命夫人的品服走在臺階上,能登臺拜賀太后的夫人有幾人似十七娘這個年紀。

章直聽了心道,這些都是官家從哪裡聽來的傳聞啊。

李太君拍了拍十七娘的手道:“你做得對,出嫁以後必須事事以夫君爲重,特別是外面的事咱們不可多一句嘴。”

雖未入待制,但這番恩遇也是千古少有的。

正待這時,一名內侍匆忙奔來向章直道:“章侍講,陛下宣你商量西北軍事。”

章直不由感慨身爲一國之君,衣食奉給都是極簡,不好遊玩不好女色,爲了國家大事連每天練習半個時辰的書法字畫都戒了。

十七娘輕輕點點頭道:“有的。她找了我兩趟,每次來只是哭卻不說話。”

這就是上位者的苦惱,不是他不知道真相,而是消息來源太多,他不知道哪個是真相。

官家聽了神采奕奕,卻無方纔患得患失之情,而一旁的章直也是聽了揚眉吐氣。

章直微微點頭道:“是啊,雖不該如此,但關心則亂。你說家叔此番吉凶如何?”

吳充道:“啓稟陛下,河州之事皆委給章越,則陛下在數千裡之外不易再有所指揮,將權柄下放給邊將才是制勝之道。”

李太君笑着道:“就是太文氣了些,哪裡及的太后能文能武。”

入夜後高太后興盡而退,十七娘攙扶着李太君下了城樓。

內宦笑道:“章侍講也是不錯了。”

聽聞十七娘有這待遇,一旁的命婦們都好生羨慕。

等章直抵至御殿時,官家氣色早已是不同,樞密使吳充,蔡挺正給官家奏事。

章直的話稍稍令官家釋然,但他仍在輿圖邊踱步了一陣,一臉的擔憂。

“終於下決斷了!”

章直道:“回稟陛下,章越與文相公並無不和,再說兩家都還是姻親,斷然不至於如此。此事在章越給陛下的奏疏已寫得明白了,鬼章木徵二人在河州左近埋伏了重兵,放着河州城故意不打,正等着我軍去救。”

十七娘坐着馬車回到家中,下人稟告說十五娘又來尋她,但坐了一會聽得文家請她回家這才走了。

李太君對十七娘道:“是了,十五她有沒有找你?”

……

內宦笑了笑道:“章侍講寬心,我再予你一碗新茶。”

李太君看着四處無人言道:“如今滿朝皆看着西北,西北皆看着你夫君,所以太后這才器重你,讓你坐在身邊,這是官家的恩典。不過咱們必須要懂得謙退。你今日便做得很好,不落人口舌。”

頓了頓李太君道:“你放心,十五娘那邊我去與她說……”

“我軍盡焚番軍諸帳後,章越遂引一萬兵趁大雪出寧河寨,不過一日趕至河州城。賊不敢抵潰去,河州之圍立解!”

一旁的命婦們都聽了進去,彼此欣賞地向十七娘點點頭。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朕不再下旨就是,”官家連連點頭,甚是激動道:“自章越出兵河州以來,朕沒一夜可以睡得舒坦,今日可以稍稍睡一個好覺了。”

內侍們皆喜氣洋洋地道:“陛下今日就早些歇息吧。”

官家道:“甚好,甚好,幸虧章越持重謹慎,沒有貿然進兵,不似朕一心只能解河州之圍。如今番軍一退,解河州城之圍,城中的數千軍民都可以活命了。務必叮囑章越窮寇莫追,不要因小勝而大意,立即擬旨至軍中告誡。”

章直只能告退。

章直嘆道:“但盼家叔逢凶化吉吧。”

章直重重地擊掌當即往御殿趕去,等內宦端着新沏好的茶走出時,章直早就走得沒影了。

一旁內宦給章直沏了一盞茶笑道:“侍講又擔心令叔在西北的事吧。”

……

站在一旁的章直如今剛升作了同修起居注兼寶文閣侍講。

內宦笑道:“此話我可不敢多說,不過當初我天章閣侍奉令叔的時候,他遇事那份靜氣可勝過你多了。”

這樣的官家確實是好官家了,但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國事,以至於這患得患失之心未免也是太過分了。

十七娘在旁賠笑,處處小心謹慎。

十七娘道:“談不上爲難,姐姐她也是深明大義,這戰場上的事我婦人家不懂,所以也不敢多問。”

一旁李太君亦笑道:“太后不嫌她手笨,便讓她侍奉好了。”

高太后笑着道:“果真是深明大義,來,在我身旁設座,陪我一併觀燈。”

官家看着西北的地圖,那河州局勢正是他日夜牽掛着。

之前官家更改前命,將熙河路事又重新委給章越,除了王安石,吳充的勸諫,也有章直的一份進言的功勞在其中。

章直道:“陛下,譬如攻打河州譬如伐木,此木若粗壯,則不可先伐當中,但從兩邊橫削,最後伐其當中,如此可以一戰而定。”

但十七娘卻辭道:“臣妾豈敢有這等福分,能站在一旁爲太后侍奉便是。”

十七娘登樓向太后道賀時,高太后笑着對一旁陪宴的李太君道:“果真是知書達理,我真的好羨慕你有這般的女兒。”

十七娘道:“女兒自幼承孃的教誨,知道處處小心的道理。”

能坐在太后左右觀燈的都是如李太君這般宰執的夫人。太后在此爲十七娘破例設座,可見對她的重視。

“母親……”

章直心想我都是這般,也難怪天子懷這等心情。

“如今章越派出二姚,郝進,韓存寶等分別攻打南山,結川一線蕃部,一旦克敵成功,河州旦夕可下,若引兵直趨河州,萬一中伏則滿盤皆輸了。”

章直起身急問道:“可是西北軍情怎麼了?”

官家知道章越確實有來信給他解釋過,不過他還是不由得多想。

對十七娘而言十五娘不說話比說話還更令人難過。

生怕被臣子所騙,自古君王多疑敏感也是從這裡來的。

次日在御殿之中。

章直失笑道:“我如何比得上家叔。”

但見吳充言道:“啓稟陛下,章越屯兵寧河寨後,分遣諸將入南山,破布沁巴勒等隨鬼章作亂等族,斬首千級,河州之賊知党項援兵斷絕,又恐斷了南山歸道,先後拔寨而逃。”

“但三郎他是明白事理的人,又與文六郎君交情這般好,若是他不救河州城,必然是有他的道理在。我若是多問了,怕是……怕是令三郎不喜,可將心比心……”

這名內侍道:“好像章經略相公,從寧河寨出兵了!”

高太后看着十七娘欣然地笑道:“好一個大家閨秀。”

蔡挺亦道:“高遵裕在會州也有捷報送至……”

看着官家如釋重負的樣子,衆人也是高興。

官家又問道:“但章越已率大軍進駐寧河寨一個月餘,便是爬也爬至河州城了,爲何至今仍是遲遲不動?是否下一道詔令,催其攻打河州城?”

官家對章直問道:“外面有傳聞說章越與文相公不和,故而不救河州,要害死文及甫此事可有?”

十七娘低下頭道:“太后過譽了。臣妾之夫早年失怙恃,是兄嫂將他養成,供他讀書科舉,纔有了今日報答太后陛下的機會。故而臣妾事夫之兄嫂,亦如事夫之父母,不過盡人的本分就是。”

一旁的誥命夫人紛紛相互言語,待提到對方是章龍圖的娘子,衆人都是露出釋然和羨慕之意來。

高太后笑着對十七娘道:“聽說你能孝敬兄嫂,這麼多年了也不分家,我聽了甚是高興。你的夫君爲朝廷分憂,了卻君王之事,如今率師伐國身在萬里之外,你在京師替他孝敬兄嫂,盡妻子之責,這纔是真正的相夫教子。”

章直回到天章閣,也是忍不住想書信一封給章越問他在西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可第三道金牌聖旨攔住後,官家就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

然而事情到這裡沒有結束,官家下了第二道金牌聖旨後,又覺得有點後悔,正要下第三道金牌聖旨補充說明點什麼,結果給章直一把攔住了。

李太君心底一揪嘆道:“他文相公如今反對西北用兵,是不替他家的六郎君說話,倒是他的兒媳婦求到你章家這裡來,令你很爲難吧!”

李太君道:“十五她是關心則亂,但事後便會明白過來,你莫要擔心。我的兩個女婿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會分彼此親疏,這件事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官家點點頭道:“可以,派人告訴太后,太皇太后就說河州之圍已解……”

“是。”

官家打了個呵欠走了數步道:“若河州有什麼軍情送到,哪怕是半夜,也要告訴朕!”

說到這裡,官家又深深地看向了殿中西北圖中的河州。

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673章 大戰第403章 鈔鹽法第465章 同年們的力量第130章 齋長第569章 夜談第311章 進卷排名第235章 結識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159章 上奏第543章 百年無事扎子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202章 給他第1025章 一之(兩更合一更)第422章 豪爽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454章 歐陽修父子第93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984章 耶律宏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397章 三衙第313章 秘閣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234章 蔡襄第10章 望族第371章 經筵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第840章 誰對誰錯第45章 圈套第164章 俯視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36章 不學有術請假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520章 重聚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722章 穩內安外第816章 銘記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335章 選房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653章 西軍將門第911章 故鄉第61章 二哥中進士了(求訂閱)第711章 將兵法第1051章 王半山第267章 念頭第70章 趙押司之死第753章 心腹之患第232章 搏擊長空第172章 成例第220章 開掛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759章 登門第484章 翁婿聯手第292章 贈花第710章 幕下第958章 校閱諸軍第165章 信約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773章 異化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60章 上架感言第8章 三字經第192章 賠罪第156章 客人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140章 李氏的眼光第1041章 司馬光來訪第818章 便商貿第787章 解圍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請假第401章 新差遣第350章 大婚第163章 恩惠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第146章 學詩第75章 他日見之不晚第530章 商議第975章 熙河大戰第51章 小溪西流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813章 問題第379章 心底話第671章 直撲要害第636章 知制誥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494章 國士待之
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673章 大戰第403章 鈔鹽法第465章 同年們的力量第130章 齋長第569章 夜談第311章 進卷排名第235章 結識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159章 上奏第543章 百年無事扎子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202章 給他第1025章 一之(兩更合一更)第422章 豪爽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454章 歐陽修父子第93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984章 耶律宏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397章 三衙第313章 秘閣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234章 蔡襄第10章 望族第371章 經筵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第840章 誰對誰錯第45章 圈套第164章 俯視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36章 不學有術請假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520章 重聚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722章 穩內安外第816章 銘記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335章 選房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653章 西軍將門第911章 故鄉第61章 二哥中進士了(求訂閱)第711章 將兵法第1051章 王半山第267章 念頭第70章 趙押司之死第753章 心腹之患第232章 搏擊長空第172章 成例第220章 開掛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759章 登門第484章 翁婿聯手第292章 贈花第710章 幕下第958章 校閱諸軍第165章 信約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773章 異化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60章 上架感言第8章 三字經第192章 賠罪第156章 客人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140章 李氏的眼光第1041章 司馬光來訪第818章 便商貿第787章 解圍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請假第401章 新差遣第350章 大婚第163章 恩惠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第146章 學詩第75章 他日見之不晚第530章 商議第975章 熙河大戰第51章 小溪西流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813章 問題第379章 心底話第671章 直撲要害第636章 知制誥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494章 國士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