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

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

官家所言的德安人是誰?

那就是夏竦。

就是那個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

夏竦與韓琦也曾一併鎮守過西邊,主持過對西夏的戰事。

王韶面對官家的詢問,直承道:“回稟陛下,臣與夏文莊一般也是德安人士,之前路經夏文莊的神道碑。”

王韶當即取出奏策奉上。

宦官取過獻給官家。

但官家沒有當場看過。

開玩笑,皇帝的時間十分寶貴,兩制以上大臣進呈的奏疏都看不完,又何況是王韶的策論。

自宋朝與西夏開戰以來,沿邊和朝中的官員,甚至在野士人進呈的平邊之策,其紙張裝滿一個大殿也是綽綽有餘了。

官家將王韶的奏策放在一旁,章越看了也是心道,王韶給點力啊,你若是在官家面前奏對不利,不是說明自己給皇帝推薦了一個庸人嗎?

官家道:“路經夏文莊的墓……你不是一直在西邊麼?何時回得老家。”

王韶道:“回稟陛下,德安有夏文莊公衣冠墓,但夏文莊公卻葬在許州。”

官家點點頭,當即翻開王韶寫得平戎策道:“你與朕說一說……”

王韶當即道:“啓稟陛下,臣以爲西夏可以攻取,議和遂意非長久之策。”

“但國家欲平西賊,莫若先以威令制服河湟兩州,欲制服河湟兩州,莫若先以恩信招撫沿邊諸族。”

“而招撫沿邊諸族,所以威服唃氏也;吐蕃人重血緣,這唃氏乃德贊之後,只要能威服唃氏,所以脅制河西也。臣請陛下誠能擇通材明敏之士、周知其情者,令往來出入於其間……”

王韶一面說着,官家一面看着對方的策文。

章越看着官家臉色並不舒展,眉頭反是微微皺起頓時心道,壞了,王韶哪裡犯忌諱了。

但見官家這時已放下王韶的策文言道:“朕看過夏文莊所寫的平邊事十策,卿之十策與夏文莊之文如出一轍,貌似竊之……”

王韶聞言不由一呆。

而官家看王韶這表情有些失了耐性,將王韶的策文直接丟給章越。

章越當場瞪了王韶一眼心道,好啊,伱這平戎十策之前給我掖着藏着,怕自己偷看了竊取你的功勞,若是早給我看了,還會有這事?

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

而王韶攝於帝王之威,早已是不敢出一詞。要知道領導訓斥下屬的時候,千萬不能當場辯解,否則有理也變的沒理。

章越拿起王韶的十策讀了起來心道,王韶若失敗,自己也跟着被牽連,看看有無補救之法。

宋朝人上疏時都喜歡湊一個十字。

比如夏竦的平邊事十策,張方平的平戎十事,還有大名鼎鼎的範答手詔條陳十事。

這樣涉及國家大戰略的策論,常常都是取一個十的數。

章越一目十行讀了王韶之文暗道了一句,幸好有我在場。

章越定了神然後道:“陛下,夏文莊的策論,臣也曾讀之,其中有和戎三策,分別是吐蕃與西夏有世仇,吐蕃首領唃廝囉數敗李元昊,故而可以聯絡吐蕃與西夏人征戰。”

“次者沿邊部族首領,授以漢官職名,加以控制。”

“再次招熟蕃爲兵士,輔以訓練。”

章越心道,還好自己有個讀書系統,但凡看過的文章都能夠背下,否則等到拿出夏竦原文與王韶的平戎策比對時,王韶早都涼透了。

官家當然也看過夏竦的平邊事十策,不過官家看得肯定與自己不同,只是一個大概印象,但論細節肯定沒有章越記得這麼清楚。

但平心而論王韶的平戎十策與夏竦的平邊事十策確實十分接近。

不過說兩個德安人,老鄉抄襲老鄉有些過,比較準確地說來王韶確實借鑑了夏竦的想法。

官家聽了章越之言,再看王韶這篇平戎十策確實與夏竦的文章有些出入,但什麼出入自己又說不出來。

王韶這時候不敢說話,章越只好道:“陛下,論術者不過趨於下成,唯有論道者方能把握要害。”

章越這話的意思,就是核心思想。

章越爲何認爲張方平不如王安石。因爲張方平有辦法,但卻沒有道。

但王安石變法,他幾項措施最後都指向了同一個內容,不論辦法結果是如何,但你的核心邏輯是說得通,是一以貫之的。

故而君王聽臣子奏事的時候,不要看辦法,無論陰謀陽謀大家想的都差不了多少,最要緊彙總各個辦法最後提煉成的核心邏輯。

王韶聞言一震,章越是一言點醒了他。

他自負這一番幾千字洋洋灑灑的平戎策一上,頃刻之間官家就會對他大用。

若是沒有章越這幾句話,他仕途差點就當場終結了。

果真朝中無人莫做官啊!

經章越提醒王韶整理思路言道:“啓稟陛下,夏文莊公的平邊事十策,是和吐蕃制西夏,制服西夏爲主,和吐蕃爲輔。”

“但臣以爲以如今國力,若要擊敗西夏則爲遠實難,急切爲之不易。不如轉而先合併吐蕃爲上,近者可以斷西夏一臂,中者可使西夏不敢入寇,遠者可以制西夏,甚至滅國!”

章越見官家眉頭舒展,顯然王韶是把握到自己的意思。

夏竦治邊是慶曆以前,當時宋朝對自己的國力還普遍自信,認爲舉國之力還搞不定你一個西夏。

故而夏竦獻策是聯合吐蕃滅了西夏,和戎是手段,平戎是目的。

但如今西夏的軍力已經可以硬撼宋朝,直接滅了西夏是不現實的事情。

故而戰略方針也必須調整。

官家道:“王卿之策與夏文莊不同的,在於和吐蕃爲近,平西夏則爲遠。”

王韶道:“啓稟陛下,臣所言之策並非是和睦的和,而合併八方的合!”

“如何合?”

王韶道:“臣於古渭三年,對於青唐沿邊蕃部深有所知,知其弱小諸部,分散離居,不相統一,雖看起微弱不足用,但若將之合併,均其志趣,合其心力,鼓勵其與漢人雜居,募番人爲兵,如此遲早爲吾之邊臣,此爲合併也。”

“另外對於吐蕃大族,朝廷則不可強求,但朝廷可授之以官,允許其與本朝市易,但必須使他使用漢法,漸同漢俗,此爲合法也。”

“而吐蕃諸部篤信佛法,平日百姓家居都是板屋,唯獨以瓦屋禮佛。我觀吐蕃城中,佛舍居半,人好誦經,皆不好爭鬥。我等平定吐蕃若興殺戮則爲次之,不如使京師之中通曉佛法的僧人前往吐蕃招撫各部,同時在邊地興建廟宇,此爲合俗也。”

官家聞言目光一亮道:“合併,合法,合俗,好,好,好!”

聽官家之言,王韶章越都是大喜。

章越也暗暗捏了一把汗,官家豈是好忽悠的,你沒兩把刷子想要說動他,談何容易。

王韶三策,分別是弱小的合併,強大的授官,但最要緊的還是文化同化。

說是平戎,其實就是和戎,其中比夏竦當然所提的和戎,方法具體了不知多少,而且非常符合儒家懷柔遠人的思想。

官家看着王韶建言,又道:“其中平戎三策,和戎七策,若是朝廷不派兵大軍屯駐古渭,和戎之策也無從談起。”

王韶此刻已得到了官家初步的信任,大了膽子道:“古渭便是渭州,臣在此已經營數年,服了蕃人數萬,若朝廷要以此爲本經營河西,必須屯墾。”

“而從渭源至秦州,良田不耕者萬頃,臣請陛下置市易司,頗籠商賈之利,取其贏以治田。”

官家聽了覺得這個辦法可以,但又擔心地問:“這要用多少錢?”

官家如今一聽錢字就有些虛,都是司馬光,呂公著等大臣們整日在耳邊嘀咕的後遺症。

王韶道:“不費朝廷一文錢!”

官家又驚又喜心想,還有這種好事?

王韶道:“臣之前與章正言商量過了,可以使陝西轉運司借臣十萬席鹽鈔,再在此設市易司,臣以市易所鹽鈔與蕃民及漢商市易。”

市易所的成立,那麼內地商人必然會源源不斷地抵達古渭與番人交易。

市易所只有一種貨幣那就是鹽鈔,接受這一點的吐蕃人和商人才可以市貿。薛向用鹽鈔向西夏買馬,但除了馬匹以外,西夏拒絕在其他貨物上使用鹽鈔。

但吐蕃遠沒有西夏強大,必然接受宋朝的條件。

這事歷史上王韶幹過,他將益州的交子務合併到市易所裡,想要在古渭開印鈔機,將交子作爲貨幣在市易所裡購買吐蕃人的貨物。

但此事如何後來沒有記載,但仔細一想肯定是失敗了連宋朝人都不用的交子,吐蕃人會用?人家也不傻啊。

故而只有能穩定抵抗通貨膨脹的鹽鈔才靠譜。

章越的理想就是讓每個吐蕃百姓都能用上大宋的鹽鈔。

打打殺殺多沒意思,大家一起坐下來賺真金白銀不香嗎?

王韶說了足足半日方纔離去,外面的宦官們不住提醒官家超過接見的時間了,該見下一個大臣了,但官家都叫他們推了。

王韶離去時,官家歡喜之情溢於言表對章越言道:“這王韶真可謂難得一見的邊才,朕今日可謂得人,這呂惠卿,王韶都是卿之所薦。”

“卿真有知人之明!”

章越聽了心底嘿嘿笑了兩聲,面上卻道:“此皆託陛下洪福,凡開國中興之主,皆有良臣名將不遠萬里來輔弼!臣實不敢居功!”

官家畢竟年輕,聽了章越的馬屁,頓時龍顏大悅!

(本章完)

第71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628章 章卿幾歲?第385章 說辭第977章 耶律淳到此一遊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948章 第三人第191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456章 王韶第280章 喜事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242章 玉簪第799章 加官晉爵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567章 論王安石第408章 改變第1046章 睥睨衆官第954章 萬古江河第327章 奏對第482章 大腿第138章 見面第166章 青花瓷第267章 念頭第229章 吳府(感謝樂樂笑笑妮妮書友成爲本第369章 路線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183章 二三事第51章 小溪西流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296章 期集二第50章 行卷第459章 反擊(第一更)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163章 恩惠第460章 彈劾任守忠(第二更)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914章 安排第524章 省元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329章 封還第922章 鎖院第891章 出班直言第461章 同年小聚(第一更)第391章 仁君第111章 江賊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第727章 回京?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662章 出兵第265章 滋味(感謝藍胖子669盟主)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920章 執政第682章 封賞第462章 臺諫(第二更)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226章 盡心第150章 相贈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988章 參知政事(兩更合一更)第327章 奏對第323章 強幹第497章 無名之輩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396章 新君(感謝加十塊錢牛肉麪書友成爲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499章 西北大捷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453章 撕破臉第524章 省元第814章 閱兵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870章 交換第49章 推薦(第二更)第295章 期集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401章 新差遣第428章 出差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259章 朋友圈第524章 省元第816章 銘記第258章 真話第684章 滿嘴流油第112章 未道再見(感謝propheta書友的盟主第776章 正副之爭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267章 念頭第245章 無心插柳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317章 考後第2章 押司上門第516章 面君第60章 上架感言
第71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628章 章卿幾歲?第385章 說辭第977章 耶律淳到此一遊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948章 第三人第191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456章 王韶第280章 喜事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242章 玉簪第799章 加官晉爵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567章 論王安石第408章 改變第1046章 睥睨衆官第954章 萬古江河第327章 奏對第482章 大腿第138章 見面第166章 青花瓷第267章 念頭第229章 吳府(感謝樂樂笑笑妮妮書友成爲本第369章 路線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183章 二三事第51章 小溪西流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296章 期集二第50章 行卷第459章 反擊(第一更)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163章 恩惠第460章 彈劾任守忠(第二更)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914章 安排第524章 省元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329章 封還第922章 鎖院第891章 出班直言第461章 同年小聚(第一更)第391章 仁君第111章 江賊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第727章 回京?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662章 出兵第265章 滋味(感謝藍胖子669盟主)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920章 執政第682章 封賞第462章 臺諫(第二更)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226章 盡心第150章 相贈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988章 參知政事(兩更合一更)第327章 奏對第323章 強幹第497章 無名之輩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396章 新君(感謝加十塊錢牛肉麪書友成爲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499章 西北大捷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453章 撕破臉第524章 省元第814章 閱兵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870章 交換第49章 推薦(第二更)第295章 期集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401章 新差遣第428章 出差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259章 朋友圈第524章 省元第816章 銘記第258章 真話第684章 滿嘴流油第112章 未道再見(感謝propheta書友的盟主第776章 正副之爭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267章 念頭第245章 無心插柳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317章 考後第2章 押司上門第516章 面君第60章 上架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