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知人之難

第534章 知人之難

欲尋富國強兵之道,成了官家念念不忘之事。

自嵬名山兄弟投降之後,官家更是堅定了決心。

汴京又起大雨。

官員們不約而同都想到了治平二年時那場大雨,開封府,都水監各路人馬都被調動起來,於各地查缺補漏。

不過對於朝堂而言,伴隨着大雨的隆隆雷鳴電閃,預示着一場變革正要展開。

因爲官家越過中書樞密院指揮西夏戰局,爲了讓種諤襲取綏州,官家撥錢六十萬以成其事。

司馬光上奏此例一開,本朝與西夏戰事再無休止。

果真如司馬光所言,種諤襲取綏州之後,西夏人迅速作了報復,李諒祚設計誘殺了宋朝知保安軍楊定。

楊定曾作爲朝廷的使臣與西夏接洽,與李諒祚約定歸還被劫掠至西夏的熟戶。李諒祚還讓楊定向皇帝進貢了刀劍和金銀。楊定回朝後只獻給了皇帝刀劍,卻不見金銀。

楊定說可以用計刺殺李諒祚,皇帝大喜就讓他知保安軍。結果襲取綏州的事一出,李諒祚認爲宋朝沒有議和的誠意,便以會議的名義召楊定前來,然後殺之。

官家聞之大怒欲興兵報復,爲邵亢等大臣反對。衆大臣們言,天下財力匱乏,未宜輕言兵事,還請朝廷對四方以招撫爲主。

官家不得已停止了對西夏用兵的打算,同時下詔求官員直言,英宗皇帝在水淹開封城後,曾下旨求直言過一次。

如今官家下詔求直言,是讓天下官員哪怕你是一名不入流的小官都可以上疏給皇帝,而且言者無忌,要說什麼都行,哪怕你直指朝弊大罵也無妨。

這樣的詔書竟已經是官家登基半年多以來第三次下詔求直言了,這新郎官要入洞房都沒見過這麼猴急的,但天下都知道官家急迫到什麼程度。

除了下詔外,官家同時實行轉對之制,所謂轉對之制就是除了待制的官員外,每一名朝官都可以入起居與官家奏對。

還下召求身邊近臣各舉邊才一人。

確實官家如此心切,實令司馬光等大臣憂心不已,卻也讓不少官員看到了一條進身之階。

這日京師遭遇地震。

整個皇宮宮殿搖搖欲墜,兩宮太后皆受到了驚嚇。

數日後,官家於殿內召重臣議事。

官家問曾公亮道:“地震之事,可是上天要朕警惕什麼?”

曾公亮奏道:“陛下,臣讀甘石星經其中有云,天裂或地動,皆氣有餘,陽不足也。地動陰有餘,天裂陽不足。”

“這地震想必是陰氣有餘之故。”

在旁的章越聽了不由拜服,曾公亮也太能扯了。

官家向曾公亮問道:“那何爲陰呢?”

曾公亮道:“臣爲君之陰,子爲父之陰,婦爲夫之陰,夷狄者中國之陰,陛下皆當戒之。”

官家聽了思索半響,然後道:“不錯,夷狄者中國之陰。”

衆大臣們面面相覷,曾公亮給了一個很空泛的回答,沒料到官家居然對號入座了,這腦補的水平。

不過章越想來也是沒錯,相比較漢唐或歷史上任何一個強盛的政權,宋朝幾代君王的皇權交接都顯得無比平穩順暢絲滑。

大臣,皇子,皇后太后等歷朝歷代對於皇權構成的威脅,如今都處在一個可以控制的範圍內。

但對外部的威脅,還沒有太好的辦法。

正當這時一個冷測測的聲音道:“陛下,如今大臣中有小人,小人之黨盛也,此乃地動給陛下的預警。”

說話的人乃吳奎。

章越心道,娘得,什麼叫小人黨,又是慶曆時,君子黨小人黨的一套嗎?整天搞黨爭有完沒完,現在國家的問題是這個嗎?

不僅章越,連官家也露出不高興的神色。

吳奎說完,一旁王陶出班道:“臣附議,陛下求治心切,進人太速,以至於一些小人以聖寵眷顧,得以側近左右,矇蔽聖聽。”

“陛下應聽取上天降下的警告,將左右的小人通通驅逐出朝堂去,流放至嶺南崖山這樣的地方過一輩子。”

章越聽了王陶的話心底反而不氣,習慣了,此人在天子面前講自己壞話不是一兩次了。

吳奎,王陶先後說完,肯定少不了科代表司馬光。

司馬光當然是支持吳奎,王陶的意見言道:“陛下,前些日子,富鄭公上疏言,君王本無職事,唯有辨別君子,小人而已。”

“朝廷那麼多官員,那麼多職位,陛下豈能一一安排分辯安排而去……如今陛下欲求富國強兵之道,下詔求言,開通言路頗具明君之風,然而廣採百官所言,所得既多,那麼其中有哪裡言語是真切,哪裡言語是包藏禍心,實難分辨。”

“有些奸計似堂堂正正之謀,有些大奸大惡之徒偏偏一副忠臣的樣子,還請陛下仔細分辨。”

聽了三位官員進言,官家終於忍不住了言道:“幾位卿家,如今的當務之急是辨別君子小人嗎?”

“先帝可謂明辨君子小人,但朕登基後見朝廷賬面如今赤字如此,覆國只在旦夕之間。朕爲了節儉將先帝喪葬之費及登基之後對百官禁軍的恩賞,都減作只及當年先帝登基時的三分之一。”

“但即便如此國庫依舊空虛,朝廷處處舉步維艱,一個綏州不敢收復也罷了,如今朝廷的使臣被殺了還要朕忍氣吞聲?”

司馬光等官員退至一旁。

這時候翰林學士承旨張方平出班道:“陛下,臣曾出任三司使,爲國家打理過財政。臣以爲國家要想長治久安,最要緊的不是在仁德,而是在一個財字,只要國庫充裕,朝廷與百官自也有信心,蠻夷也不敢輕中國。”

官家眼睛一亮,張方平這話說得好啊。

張方平是大臣裡善於省錢的,在操辦英宗皇帝的喪事上,張方平這裡砍一點那邊省一點,既辦得非常體面,費用又只是原先預算的三分之一。

就這一件事,官家覺得張方平可以重用。

官家心想若張方平可以用,自己爲何要去召王安石呢?他問道:“那麼張卿有何策充盈國庫?”

張方平侃侃而談道:“臣以爲在於節流,臣當年初任三司使時,疏通汴河,整頓漕運,卸任之時,積攢了三年可用之糧,六年足用之馬料……”

“臣第二次任三司使時,京中之糧只餘一年半,馬料只夠一年之用。臣又用了不到一年功夫,京城便有了五年存糧……”

張方平大談的是當初自己兩任三司使的政績。

章越聽過張方平不少風聞,對他的才幹也是有所知的。

張方平確實是能臣,而且他爲當時古今主理財政的官員中少有重視數據。

一般來說,一般官員主國計,只會圍繞開源節流兩方面模糊來處理。

張方平不同,他檢討財政,將這一年財政收入支出數據與前一年相比,不僅這一項上,還與太祖,太宗,真宗時的數據再作一個比較,得出一個精確結論來。

在三司使任上,他又明確三司統計制度,每年統計一次,每三年將收入支出多餘減少的部分羅列出。

張方平於朝堂上大談特談,這些年朝堂收支的數據。

那一串串的數字聽了所有人都蒙了,要知道朝臣們論起背書的功夫那是誰也不服誰,但說到將毫無規律的數字都記在腦子裡的本事,那還真沒有。

但張方平卻可以。

爲什麼?

因爲張方平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傳說中的讀書不看第二遍。

如今連章越都對張方平的本事表示佩服得五體投地,真不愧是幹吏。沒料到除了王安石,朝中還有張方平這樣的能吏。

張方平說完得意地退到一旁。

這一次殿議也便作散了。

官家與章越,修起居注的邵亢同退至便殿時。

內侍稟告司馬光復求見。

官家即在便殿見了司馬光。

司馬光入殿後向官家奏道:“陛下,方纔殿上所言句句是臣肺腑之言,陛下御極之初,不可暴露人主之好惡,喜好什麼,厭惡什麼,切不可給百官與臣僚知曉。”

“若是知曉了,便有官員們來迎合,以謀圖在仕途上投機取巧,如今國家便會生亂事。陛下所爲在於靜默如淵,如蒼天對待萬事萬物一般,不以好惡以相待,視蒼生爲平等。”

“這時候官員的賢愚忠奸即可一目瞭然,陛下再行以賞罰之道,如今天下自然安定。”

官家聞司馬光這一番肺腑之言不由感動,方纔司馬光在朝堂上所言,令他不悅,如今他知道對方真的是謀國之人。

官家頗爲感動地道:“朕果真沒有看錯卿家,這番話朕記下來。朕有意用張方平爲參知政事,卿家以爲如何?”

司馬光立即道:“張方平此人乃奸邪貪婪之人,陛下切不可用之。”

官家一聽立即就不高興道:“怎麼朕要用一個人,下面就行反對之事,這不是朝廷的美事。”

司馬光據理力爭道:“不,臣以爲這正是朝廷的美事,知人之事,就算堯舜也是難爲之,何況陛下剛登基,如何能識別奸邪?若是臣沉默不言,陛下如何知之?”

官家氣道:“朕不是三歲孩童,奸邪自可辨之。”

官家與司馬光再度不歡而散。

司馬光走後,官家氣呼呼地看向章越問道:“卿之前薦王安石,但他不願來京,朕如今欲改用張方平,你以爲此人可用嗎?”

(本章完)

第954章 萬古江河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708章 成事第664章 首戰告捷第1015章 進退又何妨(兩更合一更)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第333章 人情第493章 公用錢第744章 左右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24章 章氏族學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678章 凱旋第93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494章 國士待之第24章 章氏族學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245章 無心插柳第809章 度之第287章 唱名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30章 用六第333章 人情第627章 三舍人第626章 狀元必出寒門第649章 辭君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524章 省元第553章 棋逢對手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191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20章 桂花茶和雞蛋第670章 將帥分歧第527章 新舊交替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591章 薦人第193章 價值第637章 夫妻第437章 章越射虎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408章 改變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1004章 天下拜託章公了第776章 正副之爭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248章 展望第172章 成例第775章 入岷州第655章 箭在弦上(第二更)第492章 除裳第937章 呂惠卿罷相第553章 棋逢對手第417章 求教第389章 皇后與宦官第90章 策問第288章 賜對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68章 三字詩作者(第三更)第575章 臣附議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369章 路線第512章 不可用之第881章 共識第207章 不累心第242章 玉簪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383章 此事非章度之不可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378章 消息第639章 功勞第414章 入股第234章 蔡襄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94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856章 回府第733章 獨樂園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680章 官家的心情第145章 期限第853章 委屈你出山助朕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424章 婚姻第564章 熙寧二年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57章 神童詩第124章 打車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
第954章 萬古江河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708章 成事第664章 首戰告捷第1015章 進退又何妨(兩更合一更)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第333章 人情第493章 公用錢第744章 左右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24章 章氏族學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678章 凱旋第93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494章 國士待之第24章 章氏族學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245章 無心插柳第809章 度之第287章 唱名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30章 用六第333章 人情第627章 三舍人第626章 狀元必出寒門第649章 辭君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524章 省元第553章 棋逢對手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191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20章 桂花茶和雞蛋第670章 將帥分歧第527章 新舊交替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591章 薦人第193章 價值第637章 夫妻第437章 章越射虎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408章 改變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1004章 天下拜託章公了第776章 正副之爭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248章 展望第172章 成例第775章 入岷州第655章 箭在弦上(第二更)第492章 除裳第937章 呂惠卿罷相第553章 棋逢對手第417章 求教第389章 皇后與宦官第90章 策問第288章 賜對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68章 三字詩作者(第三更)第575章 臣附議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369章 路線第512章 不可用之第881章 共識第207章 不累心第242章 玉簪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383章 此事非章度之不可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378章 消息第639章 功勞第414章 入股第234章 蔡襄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94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856章 回府第733章 獨樂園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680章 官家的心情第145章 期限第853章 委屈你出山助朕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424章 婚姻第564章 熙寧二年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57章 神童詩第124章 打車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