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殺牛分肉

章越聽得韓絳言下之意,似有歸隱的想法。他當即放下酒盅道:“丞相,以後還是要靠你來主持大局。”

韓絳擺了擺手嘆道:“度之,老夫如今雖官居相位,但你說老夫能登此位,有幾分歸於人謀乎?又有幾分歸於時運乎?”

章越心底笑了,韓絳能居此位,當然最大的提前是有個好爹前宰相韓億,外加七個進士出身的好兄弟,其中還有韓維,韓縝等出類拔萃之才,另外朝堂自上而下多少人都是他韓家昔日的門生故吏。

韓絳道:“要能成事者,我說說兩位宰相,一位是李斯,看到了倉鼠與廁鼠之別,人之賢與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也。”

章越聽了韓絳之言,心底佩服對方看得是極通透。

廁所裡的老鼠瘦不拉幾的,看見人驚慌失措而逃,而倉庫裡的老鼠肚皮渾圓,看見人也不怕招搖過市。

李斯悟出這個道理,人的智力和道德其實都差不多,成就如何?主要看你身處的平臺是什麼。

好比是帝王氣,這要麼是與生俱來的,要麼是到了那個位子後久而久之有的,沒必要去學。

除非是‘我,秦始皇,打錢’那等。

章越舉杯與韓絳對飲一盞,韓絳又道:“還有一位宰相便是本朝呂文穆(呂蒙正),他在寒窯賦寫到,餘曰:非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章越從韓絳的話裡悟出第二個意思,除了人的成功除了平臺,也要講時運二字。

韓絳嘆道:“吾能有今日之位,方知李斯和呂文穆所言不虛,豈敢說自己有什麼過人之處!”

章越暗歎,自己何嘗沒有暗中鄙視過韓絳,但想想人家這心態,自己是萬萬不如。

人嘛難免將成功的一切都歸於主觀因素。

韓絳果真有功成身退的意思,而免役法對章越而言只是小目標而已。

章越道:“丞相所言即是,我能有今日也全賴丞相和岳丈的提攜。這不禁令我想起劉邦,人說漢初多才傑,但說到底不過是沛縣一地的人才罷了。”

當然還有後世的朱元璋,明朝開國也不過是鳳陽的老部下而已。

“無論是打天下,還是治天下,一個縣的人才足矣!並非人才無用,而是天下大多的人才,不得其用罷了。”

韓絳點點頭道:“度之所言極是。”

二人邊說邊吃酒,韓絳臨軒眺望,汴京風景一覽眼底。

身居高樓,大風颳得舉樽而飲的韓絳鬍子袖子飄飛,彷彿神仙中人一般。

韓絳眯着眼睛道:“度之,從熙寧二年拜相至今我心心念唸的所思,不過免役法一事而已,如今官家允了,我倒有幾分不真切之感,你看是否還會有反覆?”

章越起身,站在韓絳身旁。樊樓樓頂上的大風亦吹得他眼睛有幾分睜不開。

看着汴京羣樓匍匐身下,章越不知韓絳這麼說是不是以退爲進。

他仍道:“韓公,陛下是有爲之君,雖有操弄手段平衡朝局,但也是應有之事,他心底最要緊的還是治國安民。”

“他是不會將私心至於國事之上的。”

韓絳聽章越這麼說點點頭。

他是厚道之人,不願意皇權和相權衝突,要是他早有野心,當初不會甘願居王安石之下。

章越仍道:“今年陝西,兩浙從募役法改爲免役法,明年才全國各路全面推行免役法,一旦明年我找不到這六百萬貫錢,陛下怕是會收回成命。”

韓絳點頭道:“我想也是如此,否則今日陛下不會如此答允。那你要從何處找這六百萬貫呢?”

章越道:“我有些手段,但也不過爲朝廷籌個一兩百萬之數罷了。”

章越找黃履合計過,從汴京至洛陽,再從洛陽至長安的郵傳,今年內是可以快速上馬了。這三個城市是大宋最繁華,肯定是可以獲利的。而明年鋪開至陝西路也會是一條財源。

至於其他地方爲啥不鋪開?

好比你往不包郵區去包郵,那是要虧本的。辦事一定要水到渠成,而不是腦門子一熱。

韓絳也是焦頭爛額,章越說了明年要是找不到爲朝廷增加六百萬貫的法子,官家就會暫停免役法在全國的推行。

韓絳道:“我也替你想些法子,既不增民之苦,卻也能增國入。”

韓絳說了也很矛盾,那等【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辦法,又怎麼是隨隨便便找得到的。

章越頓了頓道:“不過六百萬貫事要等到明年,不是眼下要緊的。”

韓絳不由道:“還有什麼比六百萬貫更要緊的?”

換了旁人還不得着急如何爲朝廷開一條財源的事?但章越卻說不急。

章越道:“我下面要辦的便是孟子陪祀文廟之事。”

“哦?”韓絳聽章越之言,不由詫異。

陪祀文廟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章越對韓絳道:“丞相可記得,當年太祖皇帝將白起,吳起移除武廟十哲,還有孫臏、廉頗、韓信等一共二十三人,改加入灌嬰、周訪,秦瓊等二十三人之故?”

韓絳當然記得此事。

武廟本叫太公廟,是唐玄宗祭祀姜子牙的,以張良爲陪享,唐太宗建武廟的用意,就是向天下表達,尋姜子牙,張良之臣的意思。

從另一個意義講姜子牙與張良有師承關係。

之後唐肅宗封姜子牙爲武成王,從此武廟與文廟並立,之後武廟六十四將,祭祀六十四人。

但趙匡胤登基後,拜祭武廟時看到白起畫像時,以杖指白起道,白起殺降,不仁。

還有陶侃也被去掉,理由是他是寒門出身,而且還是少數民族(溪族)。

不僅白起,陶侃被去掉,趙匡胤又換了二十一人,另選二十三人補上。

趙匡胤挑選這二十三人的標準【功業始終無暇者】。

說白了,趙匡胤通過此舉來告誡天下,也是他下面的武將,這與【杯酒釋兵權】合併一讀就明白太祖皇帝的用意。

祭祀主要是給活着的人看的。

章越對韓絳道:“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一個是務虛,一個是務實。”

“變更役法是實,而陪祀乃虛,孟子之義在於【利民】,孔子之下繼道統者當爲孟子,而不是他人。”

就如同張良繼承了姜子牙的衣鉢,所以張良陪祀姜子牙。

而孔子以後,如今陪祀的分別是顏回和曾子,顏回是孔子弟子,卻沒有著作傳世。

而曾子則是《太學》和《孝經》的作者,唐朝推崇《孝經》,李隆基還親自爲孝經作注,所以曾子也成爲第二個陪祀。

此時孟子和子思還沒陪祀。

對章越而言,孟子陪祀後,就升格《孟子》爲亞經,而孟子爲《亞經》後,便可列入科舉範疇,將熙寧之【利國】更至元豐之【利民】。

章越不可能一蹴而就,陪祀到亞經,亞經到國策,顯然一個比一個難。

章越還是‘積小勝爲大勝’,先從簡單之事,小事辦起。從免役法到孟子陪祀,這都是一環扣着一環的。

王安石變法是開先河的,他以大氣力破了兼併,懲治了豪富之家,可是變法那麼大的成果,國家積攢了那麼多錢財,最後變法好處都沒有落在老百姓身上。

從熙寧後,老百姓一路越過越苦,越過越苦,這是立志變法的范仲淹,王安石所要看到的嗎?

不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是章越所痛心疾首的。

章越忍不住連續痛飲三杯,帶着酒意走到窗臺,一手持酒壺,一手持屋中飾劍,臨軒一指道:“昔桓公入洛,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便你我今日一般。”

韓絳聽章越突舉恆溫入洛之例。桓溫當年率軍攻入洛陽,從樓船上眺望中原,卻見滿目瘡痍,而眼下汴京卻是繁花似錦,哪裡可比。

章越滿是醉意地積蓄道:“桓公如我這般臨軒慨然道‘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王衍)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袁虎等人對道‘運自有廢興。豈必諸人之過?’”

“然而桓公懍然作色,顧謂四坐道‘諸君頗聞劉景升否?他有大牛重千斤,啖芻豆十倍於常牛。負重致遠,曾不若一羸牸。”

“魏武入荊州,烹以饗士卒,於時莫不稱快。”

“左右聞此無不大驚。”

說到這裡章越暢然大笑,手中長劍往長一指,韓絳幾時見得章越如此。

桓溫感慨中原被五胡亂華糟蹋,而袁虎卻道這都是命也,運也,不能怪王衍他們。但桓溫卻怒道,你們知道劉表嗎?他家裡有一頭牛吃得比十頭牛還多,但馱東西還不如一頭母牛馱得多。

曹操入了荊州後殺了這頭牛給士卒們吃,當時的人聽了沒有不叫好的。

章越酒意之下,有幾分站立不穩言道:“今日王安石殺牛,你我烹以饗天下,何不快哉?不可學王夷甫,爲後人笑爾。”

韓絳點了點頭道:“治天下者,當以民爲本!此方爲宰相。”

何謂【宰】也?

在春秋時,就是大夫家裡,每頓飯拿刀子分肉的人,誰吃的肉多,誰吃的肉少,就是宰乾的活。

無論是章越改役法,還是孟子正義,一切都是爲了【民本】。

所以變法的目的,就是好處要落到老百姓的頭上!

第44章 寒門貴子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91章 釋懷第506章 事功難第882章 政事堂第58章 考取第326章 入對第125章 改專業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796章 熙河大捷了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103章 珍惜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145章 期限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266章 燈火闌珊處第482章 大腿第160章 見面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第21章 師兄弟第710章 幕下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第869章 王安石的推舉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193章 價值第378章 消息第741章 叔侄第150章 相贈第179章 買房第871章 提攜第386章 入宮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586章 籌碼第736章 章質夫第252章 風雪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350章 大婚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83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689章 營田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97章 翻山越嶺第233章 弊案第602章 決定第296章 期集二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378章 消息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781章 河州兵敗第252章 風雪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244章 王安石第698章 名將是資源堆出來的(兩更合一更)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627章 三舍人第284章 論名第152章 相中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927章 想罵就罵第694章 首戰第265章 滋味(感謝藍胖子669盟主)第444章 風波第500章 山居第10章 望族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255章 筌與魚第146章 學詩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902章 廣施恩德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375章 我把官家說暈了第743章 資政殿論策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458章 得志之時第400章 賜緋與魚袋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564章 熙寧二年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694章 首戰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961章 宋軍操演第742章 諮以軍國事第333章 人情第88章 三日十一場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369章 路線第104章 醉漢第207章 不累心第887章 兄弟同院
第44章 寒門貴子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91章 釋懷第506章 事功難第882章 政事堂第58章 考取第326章 入對第125章 改專業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796章 熙河大捷了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103章 珍惜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145章 期限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266章 燈火闌珊處第482章 大腿第160章 見面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第21章 師兄弟第710章 幕下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第869章 王安石的推舉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193章 價值第378章 消息第741章 叔侄第150章 相贈第179章 買房第871章 提攜第386章 入宮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586章 籌碼第736章 章質夫第252章 風雪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350章 大婚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83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689章 營田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97章 翻山越嶺第233章 弊案第602章 決定第296章 期集二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378章 消息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781章 河州兵敗第252章 風雪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244章 王安石第698章 名將是資源堆出來的(兩更合一更)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627章 三舍人第284章 論名第152章 相中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927章 想罵就罵第694章 首戰第265章 滋味(感謝藍胖子669盟主)第444章 風波第500章 山居第10章 望族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255章 筌與魚第146章 學詩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902章 廣施恩德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375章 我把官家說暈了第743章 資政殿論策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458章 得志之時第400章 賜緋與魚袋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564章 熙寧二年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694章 首戰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961章 宋軍操演第742章 諮以軍國事第333章 人情第88章 三日十一場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369章 路線第104章 醉漢第207章 不累心第887章 兄弟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