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熟狀

看着司農寺一夜之內拿出的免役法詳細條例,章越也是感慨此法實在是來之不易。

戶房學習公事蘇轍看過條例後則眉頭緊鎖,章越看了蘇轍的表情道:“子由,可有什麼不妥?”

蘇轍道:“大參,轍與兄長皆以爲役法,還是以給田募役法爲上。”

章越聞言啞然失笑道:“子由,你可是昏了頭,此法可是呂吉甫所倡啊!”

衆所周知,呂惠卿與蘇轍是死對頭。

蘇轍道:“子由知道一件事,不可因人廢言,更不可因人廢法。”

章越聞言暗暗點頭,蘇軾蘇轍兄弟乃真‘無主見派’。他們常常越過立場而講事實,所以被新黨和舊黨都噴得很慘。

難怪王安石說他們治學沒有‘要’,只是戰國縱橫家之道。

另一個時空歷史上,蘇轍尚好一些,但蘇軾對免役法態度只能說是搖擺不定,元豐八年十二月上疏《論給田募役狀》,表示支持給田募役法。

元祐元年五月上疏《乞罷詳定役法札子》,他當時是不願意制定役法,對於募役法和差役法都不持贊成態度。

之後蘇軾提筆罵呂惠卿時,將對方推行募役法之事列爲罪狀,表明了反對募役法態度。

可是元祐元年十二月,司馬光死後,蘇軾便變成要求恢復免役法了,還拉上了弟弟蘇轍。

蘇軾這一系列的迷之操作,簡直把人看懵圈了。短短一年內,你對役法的態度居然變了多次。放在今天定將蘇軾的奏疏全部詳定成扎,搞個合訂本,且看今日的蘇軾是怎麼推翻昨日的蘇軾。

章越對蘇轍道:“子瞻言地方推行給田募役法之便的書信,我已收到了。”

“子瞻言給田募役法有五利。“

”行免役法每募一名,省得一名僱錢,役錢可以大減。若行差役法,每募一名,省得一名色役,農民自寬,其利一也。”

“應募之民,正與弓手無異,舉家衣食,出於官田,平時犯法,不敢逃亡,其利二也。”

“今者穀賤傷農,農民賣田,常苦不售。若官與買,則田穀皆重,農可小紓,其利三也。”

“錢積於官,常苦幣重,若散以買田,則貨幣稍均,其利四也。”

“此法既行,民享其利,乃官家取寬剩錢之義,其利五也。”

見章越道出蘇軾奏疏中主要所言,蘇轍大喜。

其實蘇軾一開始說得很明白了,給田募役法是可以作爲募役法和差役法的補充,無論實行哪等役法都可以配合使用。

給田募役法就是官府向民間買田,然後用官田僱傭人來服役。章越開拓熙河路時,也是問當地蕃人地方買田,然後給漢民或蕃人屯墾,他們就要作爲弓手服兵役。

而朝廷用募役錢向民間買田,既可以防止農民賤價賣田,同時也可以將朝廷積蓄在府庫裡的錢財用出去,解決錢荒的問題。

蘇軾分析非常透徹,但有沒有可行性呢?

是有的南宋時王安石青苗法被廢除,地方改行社倉法。

而役法呢?南宋役法各地既有僱役,也有差役,但義役法被大力推廣。

所謂義役法,就是一個村,一個鄉全體要應役之人拿錢共同買下役田,然後將田租作爲役錢僱人應役。

這與社倉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由民間自發形成的,而不是朝廷指派的。

這與呂惠卿,蘇軾提倡的給田募役法有一脈相承的關係。可知這二人都是非常有才幹的。

因此蘇軾,蘇轍的提議絕對是有道理的,可謂一片爲民的拳拳之心。其實蘇軾兄弟都是就事論事,論政治能力是強過一根筋到底的司馬光。

蘇轍繼續道:“兄長當初知密州時,朝廷下給田募役法,兄長在州中用免役寬剩錢買田僱民應役,百姓覺得非常便利,但之後官家罷給田募役法,兄長甚是惋惜,如今還請大參能夠採納,若在條例中補充一則,則天下百姓都會感激大參的。”

章越聽了蘇轍之言道:“令兄之言確實正道,但朝廷等着用免役法爲西北軍費之出,若是用役錢買田,則軍費便少了。”

“何況官家在熙寧八年方罷了免役法,如今重新提倡,陛下顏面上不好看。”

蘇轍聞言頓時露出失望之意問道:“大參命轍修【孟子正義】本意不正是爲了【利民】嗎?”

“爲何大參所爲卻與初衷相違背呢?敢問大參如何正心,正名呢?”

章越道:“子由,大丈夫若要經緯天下,在【想到】和【得到】二者之間,還有一個詞叫【做到】!”

“任何人一開始並非完全是對的,故我治事只有一則,先幹了再說,從不求全。”

蘇轍聞言道:“可是大參,用役錢買田確不費多少錢,可以循序漸進,每年都買一些,其利綿綿不盡。”

“大參費了那麼多氣力,卻不得全功,我實有不甘。”蘇轍再三請求章越在條例下加上一條,可以在州縣試行給田募役法,作爲免役法的補充,但章越還是沒有答應的。

蘇轍失望至極告辭而去。

章越看了蘇轍離去背影亦是默然片刻自言自語道,蘇轍還是怪我不肯堅持。

最後章越將司農寺所修條例拿給韓絳看過,然後問道:“丞相,是否擬作熟狀?”

將司農寺條例起草成爲熟狀,然後中書相公們依次花押,最後面呈官家預覽。可是一旦官家有所不滿,將熟狀打回重擬,對於兩相兩參威信則是一個打擊。

一個是當面取旨,一個是擬作熟狀是一個爲難的抉擇。

韓絳道:“陛下於免役法意不甚堅,若擬作熟狀,怕是官家心有不快。”

章越道:“正是如此纔要擬作熟狀,以表條例細則不可更改!”

“度之啊,如此便沒有餘地了,改動役法這麼大的事,官家不可能一點異議都沒有,”韓絳猶豫再三,還是不能堅持道,“這已是最後一關了,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在這一步功虧一簣。”

章越道:“丞相,我仔細看過了,其中並沒有惹得陛下不快的地方。”

“更何況這些細則已是權衡再三,官家從中改動任何一處都是不便。”

韓絳看向條例細則,確實這裡已是經過內部數度博弈,其中沒有一點操作的空間留給天子了。

韓絳道:“既是如此,在言辭上稍作潤色,再給王相,元參看過。”

章越將條例文字潤色了一番後,讓蔡京拿給王珪,元絳二人看過。

王珪當然是一如既往地沒意見。元絳也沒有反對,畢竟之前都已經議論過了。但他卻道:“條例細則是如此,但更動役法茲事體大,不當面取旨再擬嗎?”

蔡京則笑了笑道:“這都是按照陛下授意所擬,之前在殿上已是熟議過的。”

元絳道:“大事當面取旨,小事則擬熟狀,元長也是熟吏了,連這都不知嗎?”

眼見元絳貶稱他爲胥吏,不由令蔡京大恨。蔡京身爲中書檢正,雖是伺候相公們的,但也是正兒八經的官,卻給元絳貶低爲吏。

蔡京低着頭道:“元相看過無差錯,就呈丞相押字了。”

元絳道:“你是吩咐元某辦事嗎?”

成爲中書檢正後只有蔡京給人臉色看,哪有別人給他臉色看

“卑職不敢!”

蔡京垂下頭,元絳最後還是押字將熟狀丟還給蔡京。

蔡京將各個宰相畫押的熟狀交還給章越,並將元絳方纔言語之事添油加醋了一番稟告章越,顯是對元絳是懷恨在心。

章越心想,元絳此人始終懷着異心,此後必定生患。

不過章越眼下沒有動元絳的意思,眼下他有更重要的事道:“且由着他吧。”

中書兩相兩參都花押後,章越卻沒有直接呈送官家,而是一連足足等了五日。

直到一日朝政之事商議妥當後,官家對章越問道:“役法條例細則聽說司農寺已經擬定,爲何不見卿奏來?”

章越立即道:“啓稟陛下,確實已擬作熟狀,但這些日子都在議夏國犯境之事,臣想過幾日再呈陛下。”

韓絳聞言看向章越心道,好小子又耍花招。

官家失笑道:“也不差這些功夫!命人從中書取來就是。”

不久熟狀取來,官家審視熟狀上役法條例,章越在旁道:“募役法改革後的免役法,其意就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既是便民,朝廷又有所入。先從陝西,浙江推行,若無礙,則推行至天下!”

官家聽了沒什麼反應。

但他仔細一想就會知道什麼叫從募役法改爲免役法,不就是沈括那差役僱役並行的一套嗎?沈括當初因差僱並行被罷了三司使之位,如今重提此事,容易令官家想起不高興的記憶。

所以章越從頭到尾都稱作免役法,沒提一字差僱並行,小心翼翼地繞開了官家不快的點。

不過眼前官家最關心的當然是募役法改爲免役法後,少了多少錢。

一看收入從一千八百萬貫減至九百萬貫後,官家心底就不樂意了,但看到盈餘仍有三百萬貫以上時,又好受了一些。

不過官家還是一陣陣肉疼啊,但免去的役錢,其實都是朕的錢啊!

想到這裡,官家又心生生反悔之意,但一看中書即已擬成熟狀,駁之就是怕傷了相公們的面子。

第221章 考場夜雨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850章 仰仗章公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454章 歐陽修父子第308章 心流第301章 瓊林宴第400章 賜緋與魚袋第786章 收復河州城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710章 幕下第943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第882章 政事堂第462章 臺諫(第二更)第921章 賢相否第668章 福將第814章 閱兵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627章 三舍人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547章 比喻第774章 喂餅第270章 閨閣議論第135章 答案第621章 任用之道第60章 上架感言第194章 看人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439章 蔡襄的難處第249章 關撲第445章 霸道第172章 成例第627章 三舍人第638章 出身第242章 玉簪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177章 賺錢第568章 帝王心術第417章 求教第76章 飯堂第627章 三舍人第252章 風雪第724章 深入險地第91章 釋懷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741章 叔侄第675章 擂鼓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105章 離別第764章 價碼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759章 登門第18章 女同學第914章 安排第276章 殿試第925章 問政第657章 西北行第498章 離開第280章 喜事第18章 女同學第51章 小溪西流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649章 辭君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645章 奪三職第551章 分歧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123章 章府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968章 何爲百年運第808章 書信第47章 論文第816章 銘記第784章 復仇第817章 市易所第1034章 重開天章閣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863章 宰執以下第一人第618章 鵷鶵 鴟和腐鼠第864章 上日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406章 商人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第629章 商議第747章 人選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556章 便這麼定了第345章 韓絳第23章 回家第877章 章呂分歧第929章 拉攏第975章 熙河大戰第570章 變法的序幕(兩更合一更)第553章 棋逢對手
第221章 考場夜雨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850章 仰仗章公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454章 歐陽修父子第308章 心流第301章 瓊林宴第400章 賜緋與魚袋第786章 收復河州城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710章 幕下第943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第882章 政事堂第462章 臺諫(第二更)第921章 賢相否第668章 福將第814章 閱兵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627章 三舍人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547章 比喻第774章 喂餅第270章 閨閣議論第135章 答案第621章 任用之道第60章 上架感言第194章 看人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439章 蔡襄的難處第249章 關撲第445章 霸道第172章 成例第627章 三舍人第638章 出身第242章 玉簪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177章 賺錢第568章 帝王心術第417章 求教第76章 飯堂第627章 三舍人第252章 風雪第724章 深入險地第91章 釋懷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741章 叔侄第675章 擂鼓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105章 離別第764章 價碼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759章 登門第18章 女同學第914章 安排第276章 殿試第925章 問政第657章 西北行第498章 離開第280章 喜事第18章 女同學第51章 小溪西流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649章 辭君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645章 奪三職第551章 分歧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123章 章府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968章 何爲百年運第808章 書信第47章 論文第816章 銘記第784章 復仇第817章 市易所第1034章 重開天章閣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863章 宰執以下第一人第618章 鵷鶵 鴟和腐鼠第864章 上日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406章 商人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第629章 商議第747章 人選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556章 便這麼定了第345章 韓絳第23章 回家第877章 章呂分歧第929章 拉攏第975章 熙河大戰第570章 變法的序幕(兩更合一更)第553章 棋逢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