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名將是資源堆出來的(兩更合一更)

第698章 名將是資源堆出來的(兩更合一更)

當日參與圍攻的各部都傷亡不小。

大帳裡各部首領都是耷拉着腦袋不說話,他們都不願參加這場對宋的戰爭,若不是因爲出征前都立過文法,盟過誓,他們如今早就打退堂鼓了。

而此刻木徵則是鐵青的臉,因爲他的弟弟巴氈抹胸口被宋軍的牀弩一箭對穿,當場就斃了命。

木徵看了一眼其弟巴氈抹的屍體,抽出腰刀來抹破手指頭,然後將鮮血一道一道地橫抹在額上。

各蕃部首領本之前都打算向木徵要求退兵,但木徵此舉皆不言語了。蕃部最重血親復仇,若生積怨,幾代人都不會釋懷,必要親手報復了對方爲止。

木徵此舉代表他與殺他弟弟的宋軍之間,只能有一個人活着。

木徵面色如血道:“阿里骨與黨項人看得也很久了吧,如今該他們出手了!”

木徵本意是不想讓董氈和党項人插手,他也有藉此展露實力的意思,將來才能在河湟之地與董氈,党項有分庭抗爭的一席之地。

如今木徵卻不得不拉下這個臉了。

而此刻宋軍營壘中是一片歡騰的景象,白日裡蕃部騎兵傷亡不小,但宋軍在營壘防禦下,又是以弓弩遠程禦敵,傷亡的卻是不多,只有張塞所部的廣銳軍鎮守的前鋒大營傷亡了二三十人而已。

到了夜裡,宋軍營壘燈火通明。

營壘已被修至了一丈多高,壕溝也挖了兩道,並且往木徵大帳又抵近了半里,徹底地修到了木徵眼皮子底下。木徵的士卒想要出營打水都在宋軍弓弩的射程下。

至於營壘通往城中之處,也是修了一道甬道。

章越連夜出城抵至軍中視察,但見士卒們士氣都非常的高昂,這讓他十分欣慰。

趁着兩方止戰,各營指揮都到中軍議事,大家都認爲蕃軍不堪一擊,幾個將領還放出明日取木徵首級的豪言壯語,甚至景思立也是有些輕敵。

章越卻認爲木徵雖不如党項,但好歹也是據守一方的雄主,不至於如此不堪一擊。但自己不懂軍事,就一切聽着景思立安排。

章越如今要作的事,就是在帳內先賞賜了今日立功的將士。章越出城時是直接提着一個籮筐的金銀來的,下面將領奏上來的有功士卒,章越二話不說當場就賞了。

章越就這麼從身後捧着籮筐的張恭手中,用手抓了一把金銀放在士卒的氈帽裡。

沒錯,咱們的打賞就是這麼粗獷,就是這麼霸氣。

最後章越親自再給對方敬一碗酒,每個立功的士卒見身爲郡守的章越親自給他們敬酒,一個個臉都是漲得通紅,渾身熱血往上上涌。

至於立下大功勞的,章越更是毫不猶豫,當場便給了官職。

沒錯,這是皇帝給他的權力,幾乎就如同經略使了。除了高遵裕,景思立這樣位列橫班,大使臣的將領,章越不好自行封賞,其餘自己都可以先封官,事後再向朝廷索要一紙任命即是。

這就是封疆大吏的權力。

其中五名立功的士卒,都是硬撼番軍甲騎連斬數人,其中一人更是連斬五六人的。

章越看着對方名叫馬奎,是一名二十多歲人高馬大的軍漢。章越當即親自端着碗酒捧給對方。此人連喝三碗,章越每敬一碗即對景思立等將領讚道:“真是好男兒啊!”

左右紛紛附和道:“好男兒!”

連喝三碗,馬奎喝得是面紅耳赤,章越笑道:“好漢怎麼不會喝酒呢?”

說完衆將士大笑。

章越道:“馬奎汝此番戰功卓著,軍職由甲頭升至正名軍將,任爲都頭!”

馬奎當即拜下道:“多謝郡守恩典!”

馬奎退出帳後,左右士卒都是向他道賀,而馬奎本人顧盼之間得意至極。

至於暫代指揮的張塞,章越道:“汝此番據敵有功,便由大將升作殿侍!”

兵變之後吳逵等廣銳軍的將領因爲都被朝廷問罪關押,故而才輪得到張塞以都頭的身份暫代指揮使之職,如今竟能升爲殿侍。

張塞哽咽道:“末將乃待罪之身……”

章越擺手道:“這話我可不愛聽,既我軍中何嘗有待罪之人。”

“是,末將知罪!”張塞說完,衆將便又是笑了。

一旁景思立道:“老哥在章龍圖下面使喚,別說今日殿侍,他日我等稱老哥一聲太尉也可使得。”

衆人都是笑道:“所言極是。”

宋朝稱呼便是如此,可以說不嚴謹,也可以說比較誇張。

種世衡當年也不過是從七品的染院使,但關西人皆稱他爲種太尉。

而殿侍是沒有品級的,距從九品的三班借職,還差了三階。

即便如此但都是花花轎子擡人,但聽着就是令人高興。

張塞雖知此生或許也沒可能讓人稱之太尉的一天,但是這個氣氛和這個場景下,他又怎麼不感慨萬千?

能得這一言語,俺這輩子值了。

“好好幹!”章越拍了拍張塞的肩膀。

賞不逾時,罰不遷列。

這是聖人的教誨,章越當然是堅決地貫徹。作爲帶兵的文官打仗可以不專業,但是賞罰之權與財政之權一定要牢牢把持在手中,如此才能真正讓這些驕兵悍將們歸心。

當然今日打了勝戰,還沒有處罰的機會,不過經章越賞賜之後,三軍將士士氣都非常高昂。

章越告誡了景思立幾句,讓他不可疏忽大意,同時命人連夜從城中給各營補充的箭矢及火藥毒煙,還補充了三百名精壯番軍弓手,其中兩百名都補充入了廣銳軍的前鋒營。

次日天還未明,番軍的號角聲即響徹在各營之間。

在秋風肅殺之間,木徵的番軍重整隊伍,比起昨日,董氈和党項的隊伍也是出現在木徵左右翼的陣中。

景思立全身荷甲,從剛搭好的望臺上看去,臉上神色嚴峻,並立即命士卒立即吃飯,還派人告知了章越。

章越則是立即加強了城防,如今廣銳軍和景思立的人馬都在城外,城內駐紮的只是番軍弓手而已,只有防守之力,很難談得上出城支援。

至於營內宋軍都是忙着吃飯,所幸這飯沒有煮得夾生,只是士卒們不得不蹲坐在營壘下。

眼見蕃部騎兵正在集結,不少士卒生怕來不及,都直接拿起茶湯澆在飯裡,就這麼噓噓地吃起。能在寒冷刺骨的秋末吃了上一頓熱茶飯,對於下面的大戰而言,可以生出不少氣力。

“娘得,這麼着急來送死,讓俺飯也吃得不安生!”

宋軍們邊大口大口地扒飯邊罵道。

寒風之中,大纛之下的木徵目光凜然,他當場拔劍向前對左右道:“今日我這裡的宋軍,血祭巴氈抹,以此來撫平我的哀傷!”

木徵這麼說,當然有足夠的底氣,兩日的進攻他覺得已經試探出宋軍虛實,今日他投入上萬番軍分三面投入了進攻。

不多時蕃部騎兵開始進攻,對此宋軍也不甘示弱,以弓弩還之。

戰至片刻,當蕃部推出了木梯,樓車,但抵至宋軍陣前時,前方營地開始噴出了長達十幾米火龍。

久與宋軍交戰的党項軍將領熟悉宋軍戰法,見此一幕驚道:“宋軍怎麼將猛火油櫃搬至營裡來了?”

原來宋軍西北城池堡寨都皆掘地做大池,縱橫丈餘,專門用來以蓄猛火油。

所謂猛火油就是石油,宋人將熟銅製成櫃,櫃有四腳,上有四個銅管,管上橫置唧筒,與油櫃相通。唧筒前部爲內裝引火藥的火樓,使用時便點燃火藥,使唧筒向油櫃施壓,然後噴射出猛火來。

這等猛火噴出長達五六丈之遠,蕃軍的木梯和樓車沾火即着,不少番人渾身是火地從樓車上摔下,而其餘沾着火油的番軍亦是渾身冒火地在地上打滾。

宋軍各營地前都是這般呼哧,呼哧的場景。

而除了猛火油櫃,宋軍還有飛火炮,蒺藜火球,霹靂火球,毒藥煙球等等火器。

所謂飛火炮,就是以拋石機方式,拋射蒺藜火球,霹靂火球,毒藥煙球等。

所謂蒺藜火球,霹靂火球就是竹管裝着火藥,碎瓷片和鐵片,以及鐵蒺藜等等。

番軍不時看見各式東西從宋軍陣中飛出,然後重重砸到地上,將附近的同族將士炸得渾身是血。

至於毒藥煙球更狠,內裝火藥及狼毒、巴豆、草烏頭、砒霜等毒物等等,爾後用外敷藥厚塗密封。使用時,先用燒紅的烙錐將球殼烙透,再用拋石機拋射至敵方爆裂,毒氣四散。

這對番軍騎兵特別有效,戰馬聞此氣體便作癲狂之狀……

這些火器番軍昨日早就見識過了,但今日宋軍顯然是早有準備一開始便用了出來。

此刻宋軍陣地好似開了堂會般,火藥爆炸聲此起彼伏,番軍挨着碰着無不掛彩,或似開了全堂水陸的道場,無數硝煙與毒煙隨着爆炸式捲起,附近番軍紛紛掩鼻咳嗽,四散而逃。

這些火器本是守城之用,當初章越爲了建渭源堡。身爲樞密使的岳父吳充不放心,故而命開封的南、北作坊和弓弩造箭院,優先供給秦鳳路。

秦鳳路的郭逵知道吳充的意思,又比其他各州堡寨優先供給章越。

以至於區區一個渭源堡,守城所用的猛火油櫃,飛火炮,蒺藜火球,霹靂火球,毒藥煙球等等火器堆積如山,最後連章越也搞不清楚自己城中到底藏有多少火器。

當然開拓河湟如今是官家心頭上最要緊的事,吳充,郭逵這程序走得一點錯也沒有,道理也是堂而皇之的。

如今火器這些都是章越的政治資源,而建功河湟就是他的政治資本。

如此火器就一口氣批發給木徵了。

見到宋軍火器全面發威,身在城樓觀戰的章越也不免興奮地拿起馬鞭向前一揮暴了一句粗口。

“打他孃的!”

本要大幹一票的木徵看見比昨日宋軍使用火器的頻率簡直昨日多十倍不止,不由目瞪口呆。

蓄勢一晚進攻的番軍將士,被宋軍火器炸得哭爹叫孃的。

但見宋軍營壘到處是四散奔走的番軍……木徵嘴脣都哆嗦了,這非戰之罪,是宋軍火器太厲害了啊。

而作爲董氈養子的阿里骨也是身經百戰的名將,此刻一顆蒺藜火球正在他面前不遠處炸開,兩名久經戰陣的蕃部勇士當場了了帳。

熟知宋軍底細的阿里骨不由罵道:“只是一個堡寨,哪裡來這麼多火器?這怕是把秦州城的軍械庫給搬空了吧!”

阿里骨不知道的是,秦州城的軍械庫是否被搬空無從知曉,但汴京城的軍械庫倒是真的被搬空了。

汴京城裡的軍械都歸於鹽鐵判官的‘胄案’所管,章越曾任過鹽鐵判官,吳充還曾是鹽鐵副使和三司使。

負責這條線的哪個官員,那個胥吏沒和章越,吳充二人打過交道呢?

這老上級要用你這點火器還怎麼了?這纔多大的事?你敢不給嗎?

至於一旁‘假打’的党項將領反是開始暗自慶幸,這麼多火器清空宋軍庫存吧,幸虧宋軍將領不識戰法,竟將他用在孱弱的青唐蕃部頭上,而不是我們党項人。

這時候砰了一聲巨響!

宋軍營壘自己也中了一發,原來宋軍將領太過貪心,一下子堆了太多火藥,結果一時不慎給自己引燃,反而炸死了十幾名操作飛火炮的宋軍。

章越見此一幕,不由心疼,倒不是可惜這些價值千金的火器,而是心疼自己的士卒。

戰到中午,木徵這邊進攻番軍可謂傷亡慘重。宋軍就是弓弩招呼,敵軍好容易要逼近營壘時,便使用各等火器炸出,然後番軍狼狽退後……

過了一陣番軍又來,宋軍先是弓弩射,然後火器炸,番軍再退……

正待章越,景思立都以爲木徵的番軍技止於此時,這時候戰局風雲突變。

原來阿里骨觀戰許久見宋軍各營都打得十分出色,唯獨殿後一營稍差,於是阿里骨便抱着嘗試一下的念頭,親率三百騎忽然繞過宋軍正面,突襲宋軍殿後營。

殿後營正是李夔負責把守。

因爲殿後營之前挨着宋軍城牆,可以依城而守,故而景思立沒有將精銳放在這裡。

但如今隨着宋軍又向木徵大帳抵近半里,殿後營防區一下子便擴大,如此空隙就露出來了。

阿里骨率軍猛攻殿後營,不過片刻李夔負責的殿後營便被阿里骨攻破了。

殿後營失守出乎戰場上所有人的意料,阿里骨也沒料到自己這麼隨便一試居然成功了。

宋軍其餘六座大營被番軍攻了三日都守住了,但殿後營不過守一刻即被攻破了。

殿後營一破,驚慌失措宋軍們在阿里骨騎兵的掩殺下爭先恐後地朝渭源堡逃去。他們堆在堡前想要逃入堡中,哭着喊着拍着城門,求放他們進去。

但堡中城門依舊緊閉,章越怒不可遏對城下的潰軍罵道:“李夔何在?我要以軍法斬了他頭。”

而殿後營被攻破的一刻,李夔本欲衝上去與阿里骨拼死一戰,但左右親隨都不肯,還卸了他的刀,強行簇擁着他往渭源堡的方向逃去。

李夔也想反抗掙扎,但怕死的念頭一瞬間涌了上來,全身上下一根指頭也動彈不得,就這麼被部下擁着朝城中逃去。

這時耳聽到城樓上章越念着他名字大罵。

李夔猛然驚醒,面上慚愧至極,如今自己跑了是死,不跑倒有一線生機。

想到這裡,李夔從左右中掙扎開來大聲道:“城門是不會開的,如今進退都是死,倒不如以死報效國家!”

城下的苦求開城門宋軍士卒眼見城中真的不開,又聽得李夔此言語也是恍然。

李夔拔出刀道:“隨我殺回去!”

當即李夔率領城門下的宋軍一併返身朝營中殺去,這時候得知殿後營失守,景思立的中軍及策應營都派出人馬救援。

加上李夔這時候翻身殺回,終於將阿里骨的人馬全部趕了出去。

“守住了,守住了!”

奪回殿後營的宋軍舉旗歡呼,而身在城頭上的章越也是鬆了一口氣。

至於本以爲戰局得到扭轉的木徵等蕃部首領眼見宋軍奪回了殿後營,也是士氣大沮,下面也是無心攻勢,最後收兵回營。

這一戰蕃軍各部傷亡達千餘人之多,儘管還有數千生力軍可以動用,不過蕃部各首領都無心再戰。

木徵也是徹底地被打掉了信心,次日便率軍撤退了。

兩日後,王韶率援軍出慶餘堡!

原來在郭逵嚴密防守下,樑乙埋無功而返,便令王韶率軍從通遠軍來救援渭源堡。

入城之後王韶知道章越在渭源堡大敗木徵後,便邀他一同進兵破臨洮城。

不過章越卻以部下傷亡太大的理由拒絕了。

王韶聽了面上露出爲難之色,但心底卻是喜開了花,於是獨自率軍追擊木徵去了。

景思立問道:“此番大戰我軍雖有傷亡,但軍力卻是無損,如今木徵軍心潰散,正是我軍一舉奪取臨洮城之機,龍圖何必如此謹慎呢?”

章越笑道:“不是謹慎,而是審時度勢。景兄啊,如今你我破了木徵,此番功勞過於耀眼,是誰也抹不去。何不分一些給旁人呢?功勞不可獨自佔盡,讓王子純也得些功勞不好嗎?還能落個順水人情。”

景思立聞此恍然。

(本章完)

第696章 出戰第798章 紀念第414章 入股第236章 如何辦第94章 書樓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267章 念頭第134章 辭賦與萬言書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985章 遼國震動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283章 平邊策請假第418章 董事會第716章 藉機生事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731章 佈置第488章 澤國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322章 題眼第354章 拜堂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679章 報捷第748章 補償第391章 仁君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1021章 兩面夾攻(兩更合一更)第919章 抑兼併不是破兼併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840章 誰對誰錯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1010章 面面俱到第156章 客人第135章 答案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47章 論文第109章 琴聲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638章 出身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180章 撞見請假第830章 平洮州之戰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486章 有想法的韓絳第29章 寓教於樂第253章 王珪第267章 念頭第326章 入對第411章 落幕或開始第997章 章家和吳家(兩更合一更)第177章 賺錢第87章 星河第28章 借書第490章 罪己詔第340章 價錢挺合適單章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735章 想做的事第131章 佩服第282章 上巳請假第925章 問政第207章 不累心第712章 庭參第411章 落幕或開始第317章 考後第374章 執經第168章 易否第639章 功勞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1041章 司馬光來訪第23章 回家第702章 收復熙州第898章 提條件第387章 嘉祐八年第377章 宮中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第449章 小人哉第958章 校閱諸軍第972章 戰爭威脅第378章 消息第255章 筌與魚第330章 文運昌盛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846章 還有機會嗎?第282章 上巳
第696章 出戰第798章 紀念第414章 入股第236章 如何辦第94章 書樓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267章 念頭第134章 辭賦與萬言書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985章 遼國震動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283章 平邊策請假第418章 董事會第716章 藉機生事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731章 佈置第488章 澤國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322章 題眼第354章 拜堂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679章 報捷第748章 補償第391章 仁君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1021章 兩面夾攻(兩更合一更)第919章 抑兼併不是破兼併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840章 誰對誰錯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1010章 面面俱到第156章 客人第135章 答案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47章 論文第109章 琴聲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638章 出身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180章 撞見請假第830章 平洮州之戰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486章 有想法的韓絳第29章 寓教於樂第253章 王珪第267章 念頭第326章 入對第411章 落幕或開始第997章 章家和吳家(兩更合一更)第177章 賺錢第87章 星河第28章 借書第490章 罪己詔第340章 價錢挺合適單章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735章 想做的事第131章 佩服第282章 上巳請假第925章 問政第207章 不累心第712章 庭參第411章 落幕或開始第317章 考後第374章 執經第168章 易否第639章 功勞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1041章 司馬光來訪第23章 回家第702章 收復熙州第898章 提條件第387章 嘉祐八年第377章 宮中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第449章 小人哉第958章 校閱諸軍第972章 戰爭威脅第378章 消息第255章 筌與魚第330章 文運昌盛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846章 還有機會嗎?第282章 上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