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兩面夾攻(兩更合一更)

崇政殿下。

章越與許將,李承之等數名官員說話。

沈括被罷三司使,改由另一位新黨大將李承之接替。李承之是由天子欽點之官員。在臺階的另一旁蔡確,熊本二人儘管沒有議事,但靜靜地聽着章越與李承之的對話。

沈括一去,如今新黨大舉反攻。

李承之與章越道:“章大參,役法不可變!募役法當初是下官與丞相提出,正如當初丞相變法之意,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爲生事。”

“這募役法取錢雖多,但也是爲天下理財,不爲徵利。”

章越將笏插在腰間,側身負手聽着李承之言語。

衆所周知的是,募役法是韓絳,章越提出,王安石採納後,經過李承之的修訂,在地方大力推行。

所以李承之是參與募役法的另一個大將,並因此得到了王安石舉薦,得到了官家的召見。當時官家破格提拔李承之爲京官,並對他說:“朕即位以來,不輕與人改秩,今以命汝,異恩也。”

之後李承之爲察訪使寫了《役書》二十篇,爲募役法背書。

沈括因要改動役法被罷,改爲堅持役法的李承之爲三司使,今日便聯同的熊本,蔡確一起向章越反對起了役法。

章越當然知道官家在有意爲之。

如今司農寺,三司都站在了支持募役法的一邊。這讓章越如何改革役法。

天下都知道徵收‘下戶免役錢’不妥,但新黨爲了‘正確’而‘正確’死不肯改。

面對李承之喋喋不休的陳情,章越最後輕飄飄地道了一句‘曉得了’,納在袖中的拳頭最後鬆了開來。

“如此大參自便了!”

李承之作了個揖。他碰了個硬釘子後,憤憤不平地離去,一旁蔡確,熊本皆是跟上。

章越上了臺階數步,這時許將從一旁前來對章越道:“相公,馮樞相下劄子至審官西院,對今日院務多有評議,下官不知何處得罪了馮樞相。”

許將如今判審官西院,審官西院當初是韓絳設立,分去了樞密院六十多項事務,特別是對低級武臣的銓選之權。

但偏偏在這個時候,馮京向自己發難。

章越猜到自己從出兵熙河路出兵的意圖,觸動了舊黨的神經,對於一貫主張休兵止戈的富弼翁婿而言,自己此舉也令他們不滿。

馮京的反擊,也恰恰是一種表達,如今對許將的審官西院挑刺,也是落井下石。

一旦局勢不利,在三司使之後,章越連審官西院這個要害之地也要丟了。

如今是新黨,舊黨左右夾攻啊。

章越不知爲何想起王雱當初勸自己的話,章越你如今站哪一邊?

新黨變法,舊黨保守,你兩頭不靠,想要怎麼辦?

新黨舊黨是兩種立場,只要待在立場裡,你一時不利,但永遠輸得徹底。

就好似股票,你天天喊漲或天天喊跌都行,反正遲早都有對的一天。但你要隨時上下,就真要有兩把刷子了,搞得不好,兩邊人都要罵你。

所以這就是爲什麼說,不要輕易越過立場言事實。

而如今新一任中書韓絳,章越就在改革役法上得罪了新黨,在出兵西夏上得罪了舊黨。

章越想到這裡走進崇政殿中。

殿上章越見到了馮京,馮京笑着向章越點點頭,章越與他寒暄了幾句,然後道:“許衝元(許將)之事勞動樞相……”

馮京笑容隱去,然後道:“大參,我們議後再談此事。”

章越點點頭。

這時候薛向緩緩入殿來。

薛向作爲新任樞密副使,抵京後病了一場,上個月這才正式加入崇政殿殿議和政事堂參議之中。

章越作爲參知政事,除了殿議和堂議兩項權力外。

真正抓在手裡的是理財政之事及部分武官銓選之權,比如中書戶房檢正蔡京,三司使沈括,審官西院許將……

當然這些都是具體的事,再大一些的還是要與宰相們商量得來。

在韓絳出任丞相後,一改王安石任相時大權獨攬的規矩,讓中書五房一切文字往來都先給參政看過。

章越,元絳二位參政的權力大增。

當然中書最要緊的人事權,如中書堂除,審官東院,流內銓都被韓絳,王珪緊緊抓在手中,但如今元絳,章越都有一定建議權。

特別是對於交引監,熙河路的官員任命上,章越話語權頗重。

這都是相公們博弈之後的默契,一等不落文字的規矩。

譬如調走种師道出任熙河路副經略使,爲了按住呂惠卿,章越又舉薦種諤出任爲鄜延路兵馬都總管,總之不讓呂惠卿得意。

這與當初在樞密副使時的權力,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別說薛向,甚至連樞密使馮京的權力都不如章越現在。

不過如今新黨,舊黨都一起動自己的權柄了,他們要動自己。

任何【國是】之爭,落到實處就會變爲權力之爭。

今日兩府御前合議。

官家落座後,馮京率先發難道:“陛下,出兵邈川城之事,中書未經與樞密院商議,而向地方下省劄。臣以爲此舉破壞祖宗之制!”

章越則出班道:“此乃小事。中書經畫邊事,特別是熙河事,都有先例可依。”

沒錯,章越說的是王安石時故事。當初經略熙河時,章越都是寫札子與他商量,從沒有與在任樞密使文彥博商量過。

“這是三年前,熙河路兵事連連,故而中書才相機爲之,如今邊事皆經兩府合議爲之。”

章越道:“馮樞相,我說過了此乃小事,攻打區區一個小城,尚不值得在御前合議。”

熙寧二年時,天子繞過兩府下中旨指揮種諤,此事遭到所有人反對。而在此事上,章越以中書的名義,繞開樞密府讓章楶出兵,至少從流程上更合規。

不過引起馮京的憤怒也是情理之中。

馮京道:“陛下,邈川並非小城,而是青唐僅次於青唐城的大城。”

“邈川城在崇山峻嶺之中,行軍道路多經由峭壁,曲折難行,甚至不允並騎,而城周長七裡,城牆高厚,兵多將廣。去年探明,邈川城中有六萬,部族二十八之多。”

“中書貿然指使熙河路兵馬以輕兵冒險深入重地,一旦失敗,即遭全軍覆沒之危。臣不知中書如何有此勇氣膽略謀事。不經由廟算,將國家大事視若兒戲。”

章越雙手持笏,振振有詞地道:“陛下,邈川城於河州,蘭州,青唐,西夏四方之間。一旦攻取此城,可扼湟水,制西夏蘭州上游!”

馮京則道:“若早知如此,當初又何必將湟州割讓給阿里骨。如今阿里骨並無反跡,卻貿然出兵,將本朝仁義誠信之名,又置於何地?”

章越斥道:“此鼠目寸光之言,邈川城本爲亞然一族溫納支郢成、溫溪心的部族所有,但之後阿里骨暗中聯合西夏國相樑乙埋驅逐二人,奪了邈川城。”

“溫納支郢成、溫溪心二人一貫親附陛下,年年進貢,熙寧六年七年時,臣平河洲洮州二人皆助糧助兵。阿里骨據湟州後大肆驅逐二人部族。阿里骨雖無反跡,怎能坐視他如此坐大。一旦時日長久,阿里骨一統青唐,邈川,其勢大難制。”

“還請陛下三思!”

官家道:“溫納支郢成、溫溪心二人確實恭順,朕以溫納支郢成爲會州團練使,溫溪心爲西頭供奉官,其部族上下皆一併賞授官職。”

誰都看得出,官家對章越攻取邈川城是支持的。

馮京也停了話語,但矛頭已是擲出。

官場便似一個鯊魚池子,沈括被罷三司使後,李承之,馮京皆如聞得腥味的鯊魚一般撲來。

一旦邈川城攻取失利……

章越回到中書後,疾步入內。

左右堂吏,堂後官見着了章越,紛紛急着彎腰行禮。

章越視若不見步入視事廳後,小吏小心翼翼地端起茶湯,顫顫巍巍地不知是否端入。

正好蔡京來到視事廳向章越奏事,接過茶湯責道:“怕成這個樣子,怎麼辦事。”

“是!”

小吏離開後,蔡京步入視事廳中,見到沉着一張臉的章越心道,難怪小吏怕成這般。

官位到了宰執,已是位極人臣,小官小吏尋常見之已是戰戰兢兢,一般場合下不怒已是自威。

如今章越沒有好臉色,整個視事廳哪個不避之不及,生怕觸了黴頭。

蔡京端着茶湯上前道:“相公,你要我尋的李承之把柄已是拿到了!”章越回看蔡京一眼道了個字:“好!”

蔡京道:“熙寧六年,李承之之長子李在青州醉酒之後,策馬過市,當街撞死一市井婦人。其子被青州官府抓拿後三日即放出,沒有任何刑責!”

“下官已是命人從青州調來此案的卷宗文書,另外此事苦主也已經派人安置到妥當地方。”

蔡京將卷宗給章越奉上,章越翻開後冷笑道:“此真是膽大包天,目無朝綱!此子如今何在?”

蔡京道:“正在李承之府內!”

章越道:“你拿我的帖子去知會開封府拿人!有違命隱匿者,皆以包庇之罪論處!”

蔡確,馮京二人自己還顧着往日情面,至於李承之今日居然敢反對自己……自己可不怕人說什麼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小人報仇從早到晚。

“是。”

“回來!你拿着卷宗去李承之府上,好生勸一勸!”

……

湟州。

臕哥城,位於邈川城以東的巴金嶺上,此堡北眺黃河,四面皆是天塹,道路蜿蜒曲折,地勢易守難攻。

此堡由蕃將多羅巴駐守。多羅巴有三個兒子分別名爲阿令結,廝鐸麻令,阿蒙。

此三子皆有萬夫不當之勇。

溫溪心叔侄被阿里骨趕出邈川城後,作爲當地蕃部的首領多羅巴便投靠了阿里骨。

這日已是除夕之後,湟州上下風雪連天。

多羅巴喝了幾碗青稞酒後,正欲摟着兩名本族女子下榻,這時候聽得外頭有異響。

多羅巴甚是警覺,當即推開左右女子,當即走到瞭望窗旁提起掛在牆上的火把朝城下照去!

但見是一隊長長的騾隊正於山巔前行。

“原來是從河州至邈川的商隊!”

多羅巴笑了笑。

自宋朝在河洲設市易所後,宋使李憲與青唐各蕃人首領歃血爲盟,約法三章。

一、不得攻擊兩國商隊。

二、得到通行令的商隊可以在對方國內暢通無阻。

三、不得僞裝作商隊行走私,藏匿犯人違背契約之事。

李憲與衆蕃部首領歃血爲盟,還一起用丟石頭的方式砸死了一蕃女爲約定,當時多羅巴也在場。

這些年來各個蕃部與宋朝貿易得到了大量的好處,蕃部首領們通過貿易都賺得是盆滿鉢滿。

不少青唐蕃部首領就是乾的就是二道販子活,他們將於闐,回鶻,西夏的貨物買來,再賣給宋朝。

或者從宋朝這邊的貨物買來再賣給予闐,回鶻,西夏。

蕃部首領在商隊中都有股份。

“是去邈川城的。”

多羅巴當即沒有阻攔,對城頭上把守的三子阿蒙道:“放這些人進來吧!再問一問有無酒水?”

城頭上的阿蒙盤問了一番也覺得挺正常,從河州至邈川的商隊本就是兩三日一趟,領頭的商人也是常往來的熟人,今日遇了大雪比以往遲了入城也是可以理解。

就是這支商隊的人數比好像比平日多了三成。

但阿蒙沒有太在意。

而城下的這支商隊中一名年輕男子目光如鷹,此人名叫王贍,乃王君萬之子。

王君萬在熙河屢立戰功,但頗爲貪財,私下向商人借貸數萬與蕃部貿易,結果爲轉運副使孫迥所糾稟告給章越。

章越聞之大怒,自己在熙河時三令五申,熙河路兵馬一律不許經商,王君萬明知故犯壞他律令。

加之王君萬在熙河時就一直與王韶走得近,記性甚好的章越一下子想起舊賬。

正所謂新仇舊恨一起算,當即章越將王君萬予以重處連貶三級,從兵馬副總管直接擼到了州鈐轄。

王贍因父之事也受到牽連,本來王君萬積功官蔭王贍,結果這待遇也被章越抹去。

王贍落難,但王厚作爲王贍的發小卻拉了他一把,還將他舉薦給了章楶。章楶一見王贍覺得是個將才,讓他在軍中替父恕罪。

這一次章楶雪夜襲湟州,欲一雪前罪的王贍自告奮勇充作先鋒隱藏在隊中。

眼見臕哥城的城門緩緩打開,王贍與手下數名死士當即潛入城中。

一旁裹着羊襖的蕃兵咧着嘴向商隊露出了笑臉,甚是熱情。還有一名蕃兵將背上羊皮袋親手遞給了王贍給他做了一個喝的手勢,讓他喝點烈酒驅一驅風寒。

望着熱情好客的蕃人,王贍一手接過了羊皮袋,另一手中一翻亮出了鋒銳的短刃。

頃刻之間,血光一閃。

把守城門的蕃兵都被割王贍率領的死士割破了喉嚨,而站在城頭上的阿蒙心覺有異,朝城下望去時,寒夜中不知從哪射出一箭來正中了他的眼窩。

……

李承之的府上,蔡京足足被晾了兩個時辰。

蔡京也是笑了,自己身爲中書檢正戶房公事,即便是去宰相家裡拜訪,對方也絕不敢讓自己等這麼久。

許久後,蔡京方纔見到了李承之。

“見過計相!”蔡京雖說等了這麼久,但絲毫慍色也沒有。

李承之道:“元長,這麼遲了,我還要歇息,有什麼話直說。”

蔡京笑道:“計相說話如此直白,可知蔡某是代誰來的嗎?”

李承之譏笑道:“除了章相公,李某不知與元長還有什麼瓜葛。”

蔡京道:“計相看不起在下。但我常聽章公說,新黨之中可謂人才濟濟,計相是他最欣賞的一位。”

李承之道:“真有此說嗎?我可當不起。”

蔡京將卷宗遞給李承之道:“還請計相看過。”

方纔還是一臉傲然的李承之已是勃然色變。蔡京道:“這一家人竟吃了豹子膽居然上京打算敲登聞鼓。”

“章相公聞之此事後,特意讓我將這一家人截下,並從青州調來了此案的卷宗。”

李承之聞之後立即氣勢全消道:“那真的謝過章公了,以後我一定好生管教犬子。”

“我李承之感激不盡。”

蔡京笑道:“他讓我上門一趟告訴計相,他已是攔下了此事。這一家人他已經是給照料好了。”

“我與他們談過了,人死如燈滅,再計較也是沒用,故而打發了一大筆錢財,夠他們下半生衣食無憂就是。”

“計相,你看這並不算什麼大事!”

李承之沉吟了半晌,然後道:“章公要我給他辦什麼?”

蔡京道:“無須辦什麼,只是結交個朋友!如今章公主理財,計相主財政,大家都在一條船上方能相得益彰。”

李承之沉吟片刻,看了一眼手中的卷宗還給了蔡京。他深吸了一口氣似下了某種決斷道:“役法之事乃丞相畢生心血,李某深受丞相大恩大德,於此是半步也不可讓的!元長,你不懂,大丈夫蒙人恩德,當剖析肝膽以獻之。此役法比李某的全家老小的性命還重。”

“只要我李承之在,役法一個字也改不得!”

蔡京聞言作色。

李承之黯然道:“元長,我意已決,明日我便縛犬子往開封府領罪!此事乃我管教不嚴,早該食其罪了!真是悔不當初!悔不當初!”

蔡京聞言看向李承之拱手道:“計相真是令蔡某佩服之至!那便開封府見!”

 

第962章 遼宋談判交鋒第419章 變革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115章 饅頭不錯第192章 賠罪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215章 夏雨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183章 二三事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496章 修齊治平(兩更合一更)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797章 受賀第177章 賺錢第930章 表態第865章 會食第369章 路線第1051章 王半山第850章 仰仗章公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376章 好朋友第520章 重聚第923章 九百一十五章沙堤第50章 行卷第814章 閱兵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983章 刺殺第500章 山居第139章第312章 良人第987章 盜書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482章 大腿第675章 擂鼓第432章 又見故人明日更新第35章 真傳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739章 賜宴明日更新第137章 府元第177章 賺錢第845章 相互試探第334章 二事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657章 西北行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890章 國是第272章 逛逛第406章 商人第215章 夏雨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920章 執政第810章 六轡在手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764章 價碼第233章 弊案第83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628章 章卿幾歲?第118章 真先生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764章 價碼第200章 此時此景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534章 知人之難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196章 村夫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431章 入潼關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101章 熟人第694章 首戰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776章 正副之爭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921章 賢相否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586章 籌碼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793章 打吧(兩更合一更)第675章 擂鼓第272章 逛逛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400章 賜緋與魚袋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574章 王安石辭參第445章 霸道
第962章 遼宋談判交鋒第419章 變革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115章 饅頭不錯第192章 賠罪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215章 夏雨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183章 二三事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496章 修齊治平(兩更合一更)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797章 受賀第177章 賺錢第930章 表態第865章 會食第369章 路線第1051章 王半山第850章 仰仗章公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376章 好朋友第520章 重聚第923章 九百一十五章沙堤第50章 行卷第814章 閱兵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983章 刺殺第500章 山居第139章第312章 良人第987章 盜書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482章 大腿第675章 擂鼓第432章 又見故人明日更新第35章 真傳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739章 賜宴明日更新第137章 府元第177章 賺錢第845章 相互試探第334章 二事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657章 西北行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890章 國是第272章 逛逛第406章 商人第215章 夏雨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920章 執政第810章 六轡在手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764章 價碼第233章 弊案第83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628章 章卿幾歲?第118章 真先生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764章 價碼第200章 此時此景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534章 知人之難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196章 村夫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431章 入潼關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101章 熟人第694章 首戰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776章 正副之爭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921章 賢相否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586章 籌碼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793章 打吧(兩更合一更)第675章 擂鼓第272章 逛逛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400章 賜緋與魚袋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574章 王安石辭參第445章 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