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入朝相爭

熙寧六年至熙寧七年初的大旱,確實是對宋朝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這大旱覆蓋範圍之廣,也是罕見。

北盡塞表,東被海涯,南躍江淮,西至川蜀這麼大的地域,幾乎沒什麼雨雪,井泉溪澗都乾涸了,冬麥春麥幾乎無收,百姓都呈失望之狀。

從兩宮太后,再到司馬光,韓維,以及鄭俠這樣的卑官都反對了新法。

官家動搖了,所以對新法產生了不信任之感,但同時又放不下新法帶來的好處。與此同時西北大捷,河湟所奪取的七州一軍,儘管每年要消耗去數百萬貫的財政支持,但確實實實在在的擴大了版圖。

罷了王安石,不是爲了廢除新法,而是緩一緩新法。

韓絳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爲什麼他能復相。

王安石舉薦是其一,同時讓他繼續推行新法,纔是官家真正的意思。

官家對自己還是信任的,否則不會授予昭文相(歷史上是史館相)之職,這意味着哪怕王安石有朝一日復相了,也是位居於韓絳之下。

士爲知己者死,有天子這份心意足矣。

韓絳與幕客,子侄商量後,決定接受詔令。

韓絳出面與送旨前來的勾當御藥院劉有方道自己願接替王安石爲相,同時表達自己願進京後先見王安石請教他的變法之事如何繼續?

韓絳的意思就是以王安石馬首是瞻。

劉有方一聽韓絳之言心想,對方真不愧經歷幾十年宦海的人物。韓絳素有‘傳法沙門’之說,與呂惠卿的‘護法善神’可謂一左一右。

劉有方稱必會轉告天子後離去。

接着左右皆向韓絳道賀。

這時一名幕客道:“韓公此番進京若要有所成就,必須倚重呂吉甫,若是如此便不可與吳樞密,章度之太親近。”

韓絳略有所思,這心腹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韓絳此番進京爲昭文相,那麼擺在他眼前的有兩個選擇。

一個就是他之前向劉守有表達進京向天子轉達的意思,是繼承王安石衣鉢繼續堅定不移地變法。

既然繼承王安石衣鉢,那麼必須完全用他當初變法那一套,如此交好呂惠卿就非常必要。因呂惠卿是變法的二號人物,背後代表着整個支持王安石變法的基本盤。

走這條路就是真正的‘傳法沙門’。

第二條選擇就是堅持自己原先的政見。

對新法進行適當修補,緩和變法帶來的朝堂之間新舊兩黨的對立,官府與民之間的矛盾衝突。

當然還有完全放棄變法,這些不在考慮之內。

另一名幕客則道:“王相公又豈是真心推舉韓公,若真託付之新法就不會又推薦呂吉甫任參知政事。”

“王相公薦韓公,是因眼下呂吉甫威望不足,待二三年此人可是要易韓公入相,甚至王相公自己回朝復相。”

衆人都點了點頭。

又一人道:“這呂吉甫爲人如何?天下皆知,此人絕不可信。”

原先那名支持呂惠卿的幕客則道:“如今兩制中章惇知制誥兼直學士院,鄧潤甫知制誥,還有鄧綰,張璪,舒亶身爲臺諫,把持言路,還有天下多少郡守,監守都是這些年王相公一手提拔上來的。”

“這一次天子下詔求言,你看天下郡守,監守是支持變法的多?還是反對變法的多?除了司馬學士與滕知州,這一月內挽留王相公的奏疏,足足有上百封之多。”

此人幾句話下,其餘幕客都一時無語。韓家是宰相之後,而且兄弟八人八進士,若論底蘊除了呂家,沒有第二個家族的政治勢力比得過。

可是……

一人則道:“章度之也深得天子信任,又有熙河大功,手下也有不少人,他要支持韓公未必會輸呂。”

韓絳則想了許多,他想到自己判大名府時,蘇軾曾贈自己一首詩。

詩中雲,功名意不已,數與危機會,田園不早定,歸宿終安在之語。

wωw ⊕Tтkǎ n ⊕¢○

蘇軾的意思是,讓韓絳趁早回家種田,不要在摻合變法的事,否則晚節不保。

韓絳對左右道:“我入朝並非爲爭權而去,若呂吉甫真能治理好這個天下,我將宰相之位讓他又有何妨。”

“但度之,吾之心腹,衝卿,吾之弟兄,又豈能背之。縱使晚節不保,但我等爲官爲身後事慮,不爲後半生謀。”

……

而在此刻身在熙河的章越已是接到入京的詔令。

熙河路的兵馬暫由李憲統領。

與此同時,鄭俠上疏,王安石辭相,文彥博辭樞密使的消息已是傳至熙河。

此刻幕僚皆望章越,讓他速速入京爭一爭權位。

要知道王安石罷相,文彥博辭樞密使後,中書與樞府都會出缺,人事劇烈變法之際,你的人必須立即在京師,在天子看得到你的地方。

若是遲了一步進京,大家都瓜分完了,你再進京什麼都吃不上。

但章越卻好整以暇,安頓好熙河大小之事,見過黃頭回鶻等使者後,這才決定動身回京。

旁人都爲了章越焦急非常,但對方就是不急不忙,甚至連壓縮時間表的意思也沒有。

而這時候消息傳來,韓絳已取代了王安石爲相,吳充取代了文彥博爲樞密使,呂惠卿拜參知政事。

天子還特意下了一道聖旨,中書中韓絳居第一,呂惠卿居第二。

也就說成爲翰林學士不過兩個月的呂惠卿,一舉躍過了馮京,王珪兩位參知,一下子成爲中書省中排名第二的宰相。

馮京也就算了。

可憐王珪是王安石同年,都一把年紀了還要遭此羞辱。

呂惠卿拜相時,各等傳言也滿天飛。

比如宣麻之日,京中起了大風霾,黃土都落一寸厚。

還有一條流傳甚廣就是,在洛陽閒居的富弼與邵雍有一段對話。

富弼有一天愁容不展,邵雍見了就問。富弼說,先生你知道我在煩惱啥嗎?

邵雍說,是不是王安石罷相,呂惠卿參政,你擔心呂惠卿兇暴過於王安石乎?

富弼嘆道,沒錯,就是這樣。

蘇轍見呂惠卿這等小人都出任宰執了,一天實在忍不住跑來見章越問道:“大帥,呂惠卿都任參知,你欲幾時動身入京?”

章越見蘇轍如此着急成這般,不由好笑。

“子由,欲我與呂吉甫爭乎?”

蘇轍一愣。

章越心想,天下似蘇轍這麼想的人怕是不少吧。

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175章 談話和心跡第103章 珍惜第36章 不學有術第226章 盡心第455章 人才第773章 異化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422章 豪爽第219章 入場第780章 下岷州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745章 嫉妒第360章 章越授予何職?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783章 老趙家的傳統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256章 審卷第51章 小溪西流第621章 任用之道第263章 真相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414章 入股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170章 家宴第1015章 進退又何妨(兩更合一更)第799章 加官晉爵第991章 太后與官家(兩更合一更)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476章 不作官了單章第1043章 良知(兩更合一更)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375章 我把官家說暈了第235章 結識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1054章 韓絳辭相第921章 賢相否第770章 玉帶第358章 岳父的一席話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718章 班底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717章 朕不是漢元帝第530章 商議第18章 女同學第956章 韓琦身後第7章 翻案第173章 傳頌第157章 識人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992章 親事與政事(兩更合一更)第455章 人才第129章 新舍友第770章 玉帶第718章 班底第488章 澤國第920章 執政第492章 除裳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190章 再辭第423章 章越的用人之道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649章 辭君第177章 賺錢第792章 決戰第589章 替手之爭第25章 君子厚德載物第570章 變法的序幕(兩更合一更)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149章 外室第894章 分化第864章 上日第117章 大學之大義第904章 王安石的推薦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346章 參加婚事第801章 保舉第881章 共識第13章 求學第280章 喜事第968章 何爲百年運第172章 成例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1046章 睥睨衆官第530章 商議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936章 蔡確的書房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
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175章 談話和心跡第103章 珍惜第36章 不學有術第226章 盡心第455章 人才第773章 異化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422章 豪爽第219章 入場第780章 下岷州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745章 嫉妒第360章 章越授予何職?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783章 老趙家的傳統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256章 審卷第51章 小溪西流第621章 任用之道第263章 真相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414章 入股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170章 家宴第1015章 進退又何妨(兩更合一更)第799章 加官晉爵第991章 太后與官家(兩更合一更)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476章 不作官了單章第1043章 良知(兩更合一更)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375章 我把官家說暈了第235章 結識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1054章 韓絳辭相第921章 賢相否第770章 玉帶第358章 岳父的一席話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718章 班底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717章 朕不是漢元帝第530章 商議第18章 女同學第956章 韓琦身後第7章 翻案第173章 傳頌第157章 識人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992章 親事與政事(兩更合一更)第455章 人才第129章 新舍友第770章 玉帶第718章 班底第488章 澤國第920章 執政第492章 除裳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190章 再辭第423章 章越的用人之道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649章 辭君第177章 賺錢第792章 決戰第589章 替手之爭第25章 君子厚德載物第570章 變法的序幕(兩更合一更)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149章 外室第894章 分化第864章 上日第117章 大學之大義第904章 王安石的推薦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346章 參加婚事第801章 保舉第881章 共識第13章 求學第280章 喜事第968章 何爲百年運第172章 成例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1046章 睥睨衆官第530章 商議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936章 蔡確的書房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