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章府家事

從大殿出來,章越見到政事堂的方向依舊是燈火通明。

之後章越上了早已安排好的馬車轉道回府。

還未至府,就見的街坊巷口不少百姓立在道旁張望,似乎在等候自己,但沒有確切的消息,等候的人又不是那麼多。

章越知道自己回府之後,還是有一番應酬,街坊鄰居還有各路拜訪的官員都要上門來。

章越知道是辭不得的,一旦辭了,旁人就覺得你如今身份地位高了,不把旁人放在眼底。

那等閒話就會出來,影響了你的名聲。

人際關係不是建立了就算了,還需要不斷投入精力去維護,有時候方方面面都要顧忌,一個不慎反惹人生怨。

所以到了這時候自己還是一刻不得清閒,一番應酬時絕對少了不少,該打點該維護的關係絕少不了。

到了京師便陷入這樣人際關係的漩渦之中,牽扯了大量精力,章越不免感嘆總是錦上添花的人太多太多,而雪中送炭的人少之又少。如今官拜三品,立下赫赫邊功雖說風光之極,這樣的生活未必是自己要的,自己這一趟回京只想安安靜靜地陪一陪家人而已。

在這裡章越突然有點羨慕章惇,發跡以後便可以那麼名正言順拋棄舊人,連兄弟也包含在內,如此省卻了很多在人際關係中的時間,可以集中精力在於事業上。

章越想到這裡對馬伕道:“走後門。”

馬伕一愣隨即也是會意過來。

章越回到府中不遠處便下了馬車,一身紫袍官帽也是早已脫下,還向馬伕借了一身常服。方纔自己路過時瞅了一眼正門前,但見幾十上百人在圍在那裡,其中還有不少的官員,若是自己走正門肯定是少不了一番糾纏的。

於是章越穿着一身不那麼合身的衣裳便這麼下了馬車。

一旁有數人打量了章越數眼,覺得甚是面生也沒說什麼。

章越就這麼走到了偷偷摸摸地走到了章府後門動手敲門,這時巷子裡不少人將目光投注不過來。

這時候後門開了一條縫,看門的老門子見到章越不由道:“是老……”

章越急忙截道:“沒錯,是我老陳,給你們家送帖子來了。”

這一句解釋下門外之人方纔釋疑。

章越趁機進了門,老門子關上門問道:“老爺,你這是作何?”

章越嘆道:“真是身不由己,沒一日是爲自己活着,你且把住門不要聲張我回府的事。”

老門子應了。

章越說完便往內宅走去。

兩年多未返回家中,這一草一木,一屋一設都是分外的熟悉令人親切。但也不是全然相同,擺設上有了一些變化。

兩年多過去了,章越回到這裡,這一刻體會到什麼是近鄉情更怯。

這一刻章越後悔,心想自己逞什麼能,非要去西北這樣的苦寒偏僻之地立什麼軍功,好好在家陪老婆孩子不好嗎?

或者去其他地方一任地方官,至少也可以將妻兒接到身邊來。

章越如是想着,心底不由有萬千感慨,走到內宅的門前時,卻見一名老嬤嬤開了門正好走出來。

“陳媽媽!”

章越道了一句,這名老嬤嬤正是當初隨十七娘陪嫁過來的老嬤嬤,在章家不知不覺已是渡過了十多年了。

這老嬤嬤見到章越不由失聲地叫了出來,然後連忙跪倒在地行禮道:“是老爺回來了,沒錯,是老爺回來了。”

陳媽媽說完眼中泛出淚水來,臉上喜不自勝。

章越也是感動道了句:“這些年我不在家,倒是難爲你幫着娘子上上下下操持這個家了。”

陳媽媽無兒無女,在章家服侍這麼多年,幾乎相當於章家的家人。人家也是盡心盡責,非常的盡心盡力。所以連十七娘章越都必須恭恭敬敬客客氣氣地待着人家。有時候牽涉都家事,章越和十七娘都要聽陳媽媽來主張。

陳媽媽淚水於睫,拉着章越的袖子道:“老爺總算回來了,主母好生想念着老爺。”

“家裡都安好?”

“安好,安好,家裡一切都好,就等老爺回府呢。”陳媽媽的眼淚不住往下掉。

章越點了點頭,當即舉步朝內宅裡。章越一路走着家裡的婢女老嬤見了無比避讓,欠身行禮。宅裡的故人見了章越都是歡喜,而新進來的新人見了則是有幾分恭敬兼畏懼地站在一旁行禮。

她們暗中打量這一家之主,在邊關手掌十萬大軍的老爺,看去也不過是青年男子而已,並沒有那麼望而生畏之感。

章越看見家中添了不少新面孔,一個個都那麼守規矩。他知道十七娘必費了不少心思調教。

治家和治軍是一樣的。

有人帶兵打戰最多將個一兩萬人馬就差不多了,但名將卻可以多多益善。

治家也是如此,一個家族幾百口人,還有那麼多的親戚,僅一個婆媳關係便難以處清楚,還有妯娌姑嫂等等更不用多提。

所以作爲主母平日管理本就不容易,更兼遇到大的節禮以及祭祀什麼的,如何治理的井井有條,都看自己的手腕本事如何。

章越知道自己這些年能在外面奔走,卻能夠後顧無憂,都是因爲家裡有一位賢內助替自己打理家事。

章越走到主宅,挑了簾入內,卻見十七娘與一名婦人正在炕上說話。這婦人正是十五娘。

十五娘見了章越忙是起身,章越退至一旁。

對方也是非常知機對十七娘道:“妹妹今日你們必有許多話要說,我就不打攪了,改日再來拜訪。”

說完十五娘便告退了,離開之際還對章越欠身施禮,章越亦是答禮。

十五娘走出門外,回頭看了一眼屋內。章越這一次回府不大張旗鼓,偷偷地從後門入內,便是想避開外人。

她與十七娘一直說話就是爲了等到見章越這一面。能在內宅見這一面遠勝過在外宅見的,所以這一面什麼不用說一句,但也是什麼都說了。

章越見了十五娘就知道她是繞不開的人,那麼文及甫也是。十五娘今日來了這一趟爲了幫夫君也是煞費了苦心,也比在門外等候見章越一面的人高明瞭無數。

等到十五娘走後,屋內只剩章越與十七娘二人。

夫妻二人相視半響,這才啊地一聲相擁在一起。

章越摟着妻子道:“娘子封侯拜相非我意,與你耳鬢廝磨方是所願。”

十七娘道:“官人如何說這般話語,如此我不是罪過甚大。”

夫妻二人細聊,說了沒兩句十七娘卻將這些日子自家離家後的帳目,以及家裡親戚人情往來的事一一告訴章越。

家中理財大權,章越向來交給妻子,自己從不過問的,但是十七娘卻主動將賬目交給自己查看。

其中不少親戚往來的事情,章越這些年身不在京中,自是十七娘幫着自己應酬。

章越如今在家鄉很有名聲,所以老家的親戚鄉里上京來投奔,借錢,贈盤纏什麼的這些都是少不了的。

幾乎每天都有上門來求助的人。

這倒不是章實替自己攬事,在當時是件很正常的事。

章越的族叔父章得象,擔任了宰相後,給家裡修了晝錦堂,免費供給自家的子弟讀書上學。章得象在京中建的寓所,也是免費供給上京趕考的同鄉同宗的子弟食宿,爲他們溫書應考提供方便。

再舉范仲淹的例子,他的範氏義莊也是一個成功的典範。

科舉讀書是很靠天賦的,自己的子弟就算砸進去再多的資源,也不一定有用,即便當了官還容易遭皇帝的忌憚。所以科舉世家都懂得扶持同宗同族,等到有一個人通過科舉作官發跡了,那麼就反過來回饋或者庇護家族。

所以隨着章越的官大了,家裡這兩年的開支也就多了,章越官至三品俸祿雖然不低,但說實話他平日作清官,僅憑俸祿還是不夠的。

這裡都需要十七娘來貼補一些,給多給少都要有一個規矩,同時還要照顧別人的自尊心,不能高高在上一副施捨你的樣子,如此幫人反而容易結出怨來。

一切的事都需要十七娘來主張操持,回了京她便給章越交待,怕章越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周的地方。

見十七娘非常認真的樣子,章越也不好說什麼。

而這時乳母和丫鬟將長子章亙和次子都一併抱了出來,章越呀地一聲即是揉了揉大兒,也是抱了抱小兒。

章越見了面就先問起章亙的功課來,十七娘見自己說的話章越漸漸不上心,也是停了不說,聽着章越詢問章亙的功課來。

章越見章亙知一答十心底暗暗高興,這都是妻子教導有方的緣故。

其實章越不希望兒子日後也作官,要他讀書上進是讓他有個寄託,若沒有個寄託,生長達官貴人家裡就容易出敗家子。

所以她對於長子章亙寄託尤重。

章越合上書對章亙道:“大哥兒,詩書耕讀爲我章家的傳家之本,你作爲家中的長子要作一個表率,以後才能教好弟弟妹妹們。”

章亙道:“爹爹,弟弟我是知道的,妹妹卻在哪裡?”

章越聞言咳了一聲道:“妹妹,很快也會有的。”

章越說完卻覺得腰間一痛,原來是被十七娘暗中掐了一下。

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903章 王安石復相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929章 拉攏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890章 國是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248章 展望第107章 見識第725章 獻土(兩更合一更)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1005章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兩更合一第798章 紀念請假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390章 圈套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282章 上巳第566章 蘇氏兄弟第444章 風波第705章 姐妹第273章 論名第742章 諮以軍國事第354章 拜堂第480章 好男兒要離家出走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795章 三道營牆第61章 二哥中進士了(求訂閱)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112章 未道再見(感謝propheta書友的盟主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992章 親事與政事(兩更合一更)第401章 新差遣第366章 先生第7章 翻案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284章 論名第1042章 論孟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551章 分歧第531章 我有人推薦給官家啊第374章 執經第22章 傭書第526章 光耀門楣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578章 齊道德第602章 決定第156章 客人第881章 共識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329章 封還第332章 雪泥鴻爪第895章 鬥爭第69章 來信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555章 朕要超擢章越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130章 齋長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309章 士別三日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303章 三元第808章 書信請假下第310章 青松第51章 小溪西流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29章 寓教於樂第881章 共識第326章 入對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146章 學詩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775章 入岷州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547章 比喻第853章 委屈你出山助朕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498章 離開第359章 試館職第710章 幕下第314章 六論第940章 御前爭論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502章 勢第252章 風雪
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903章 王安石復相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929章 拉攏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890章 國是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248章 展望第107章 見識第725章 獻土(兩更合一更)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1005章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兩更合一第798章 紀念請假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390章 圈套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282章 上巳第566章 蘇氏兄弟第444章 風波第705章 姐妹第273章 論名第742章 諮以軍國事第354章 拜堂第480章 好男兒要離家出走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795章 三道營牆第61章 二哥中進士了(求訂閱)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112章 未道再見(感謝propheta書友的盟主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992章 親事與政事(兩更合一更)第401章 新差遣第366章 先生第7章 翻案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284章 論名第1042章 論孟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551章 分歧第531章 我有人推薦給官家啊第374章 執經第22章 傭書第526章 光耀門楣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578章 齊道德第602章 決定第156章 客人第881章 共識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329章 封還第332章 雪泥鴻爪第895章 鬥爭第69章 來信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555章 朕要超擢章越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130章 齋長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309章 士別三日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303章 三元第808章 書信請假下第310章 青松第51章 小溪西流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29章 寓教於樂第881章 共識第326章 入對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146章 學詩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775章 入岷州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547章 比喻第853章 委屈你出山助朕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498章 離開第359章 試館職第710章 幕下第314章 六論第940章 御前爭論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502章 勢第252章 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