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七章 挑唆之罪

謝遷以前在三位閣臣中屬於能說會道的那個,體察上意很有一套,他的表現,讓另外幾名重臣對他更是佩服。

謝遷並不是神,他能猜到事情跟太子有關,並非是他能掐會算,而是之前靳貴告病假時曾去他府上拜訪過,將沈溪臨別之前對他的交待,以及幾次贈送書籍和小玩意兒進宮的事都和盤托出。

這是靳貴爲求自保,想借助謝遷的力量。

衆所周知,謝遷跟沈溪有姻親關係,此事眼看就要東窗事發,靳貴求助無門,去見謝遷純屬被逼無奈。

謝遷得知之後,這才知道張氏兄弟是被冤枉了,原來說本、皮影戲這些小玩意兒都是沈溪人在東南三省,遠隔千山萬水送到京城來的。

謝遷一邊罵沈溪胡鬧,心裡卻在想:“你小子可以啊,明白經營好跟太子關係的重要性,人在嶺南,居然跟太子打成一片,現在我當你的靠山,你大樹底下好乘涼,指不定將來太子登基,小老兒我還要指望你小子給我撐腰?”

朱祐樘怒道:“朕也是對太子疏於管教,方令他荒廢學業,每日只想玩樂,咳咳……今日在他睡榻之下發現這封信,你們看看!還有如此不像話之事?”

說着,朱祐樘“啪”地一聲把一封信拍在面前的桌案上,讓在場的五名大臣嚇了一大跳。

秉筆太監蕭敬將信恭恭敬敬拿起來,送到首輔劉健手上,劉健看過之後,臉上多了幾分慍色,隨即信依次傳過李東陽、馬文升、謝遷和劉大夏之手,這下幾名重臣終於知道皇帝爲何如此生氣。

因爲事情不是太子一個人瞎胡鬧,還跟另一人有關,此人正是皇帝之前親自委命的東南三省的提督軍務、右副都御史沈溪。

天下荒誕之事莫過於此,太子居然要離家出走,還提前寫信通知沈溪,準備離開京城“投奔”他?!

幾名大臣意識到,皇帝現在肯定是把沈溪當成始作俑者,這會兒把他們叫來,定然是要給教唆太子離宮的沈溪定罪。

三位內閣大學士都是皇帝的恩師兼謀士,馬文升管的是吏部,專門負責用人,劉大夏是兵部尚書對東南沿海的盜匪局勢有所瞭解,這說明皇帝雖然生氣,但還是沒有失去理智,就算要給沈溪定罪也要先聽聽各方面的意見。

謝遷這會兒已經替沈溪捏了一把汗。

如今來的人中就差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的人了,這至少是一個好的信號……皇帝現在只是考慮要不要把沈溪革職,而沒考慮把沈溪下獄的問題。但誰又知道,皇帝是否已在暗中調動廠衛的人去廣東拿人?

天子在氣頭上,衆人皆都不敢隨便言語,劉健作爲在場之人中最德高望重者,行禮請示道:“不知陛下屬意如何?”

朱祐樘惱怒道:“朕要先聽聽衆位卿家之意。”

李東陽道:“太子年後虛歲已十四,出閣講學已有六年,如今當知書守禮,爲人臣之表率。然東宮講學官沈溪,有負皇恩,挑唆太子出宮往廣東,置太子於險地,令大明朝國祚有危,罪不容赦。但念起年少無知,陛下便將其革職拿問,同時着令東宮衆講學官加緊督導太子學業,方爲正途!”

李東陽完全是在盛怒之下說出的這番話,年初時武俠小說的事本來他想大做文章,讓皇帝對太子的學業多加督導,結果皇帝自己也迷上了武俠小說,再加上傳言中是張氏外戚送的小說進宮,連李東陽都不能與張氏外戚正面相鬥,事情便不了了之。

如今太子又鬧出失蹤和準備南下投奔沈溪的事,而沈溪在他眼中就是個善於耍小聰明的後生,便不由想對沈溪加以懲戒。

柿子還是要揀軟的捏。

要說李東陽算得上是個豁達之人,但他也是非常容易記仇之人。

沈溪在弘治十二年殿試中刻意改變筆跡,最後令衆殿試閱卷官無法判斷筆跡,以至於讓沈溪撿了個狀元回去,此事令李東陽耿耿於懷。

兩年前李東陽長子生病,謝遷找了沈溪幫忙診病和用藥,雖然令他兒子病情暫時有所好轉,但其後卻在他猶豫間用藥斷斷續續,終於久病不愈而死,他不檢討自己的優柔寡斷,反而覺得沈溪的藥有問題。

謝遷這兩年在朝中呼風喚雨,李東陽跟謝遷是好友,謝遷總在他面前誇讚沈溪能幹,這讓李東陽覺得謝遷有任人唯親的嫌疑,加之他自身萌生退意,爲了防止老友對後生重用,因而不遺餘力對沈溪打壓。

正好發生太子要出宮投奔沈溪的事,李東陽怒從心頭起,不顧跟沈溪身份和地位的懸殊,毫不留情對沈溪一番踩損。

其餘幾名大臣中,謝遷雖然覺得沈溪胡鬧,但他完全是幫親不幫理,這就是謝遷的任性,別說現在沒證據說太子出宮是沈溪挑唆的,就算能證明,謝遷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孫女婿吃虧。

至於馬文升和劉大夏都很愛惜沈溪的才華和能力,而劉大夏更是覺得對沈溪於西北一戰中有功而不能受賞封爵而慚愧,這會兒也跟馬文升一樣想幫沈溪,但插不上話。

至於劉健,跟沈溪沒有任何利益關係,相對做事更公允一些。但劉健一向對皇室忠心耿耿,而李東陽說的這番話在大原則上是沒有錯的,所以劉健傾向於支持李東陽,要對沈溪治罪。

李東陽的話,讓朱祐樘點頭,朱祐樘生平最看重的就是兒子,沈溪以前教給太子玩鬧,站在君主的角度上,他原諒了沈溪的行爲,但這次太子離宮要去投奔沈溪,卻是他怎麼都不能容忍的。

www✿ ttκΛ n✿ C 〇

朱祐樘道:“東宮講學官,定是恪盡職守人師之楷模,沈諭德此舉,實在是有負朕對他的信任!”

旁邊的蕭敬趕緊低聲提醒朱祐樘:“陛下,是沈庶子。”

皇帝把大臣的官職說錯是很不成體統的事情,而朱祐樘以前也提醒過太監,如果他有什麼原則上的錯誤,司禮監太監應立即出言糾正。

蕭敬這一說,朱祐樘才意識到,沈溪從翰林修撰、詹事府右中允、右諭德,再到右庶子,升官之速前所未見,以右庶子出任右副都御史外調東南平匪,好像沈溪如此“膽大妄爲”敢挑唆他兒子出宮,是他縱容出來的。

朱祐樘面有羞惱之色,道:“諸位卿家,還有何意見?”

馬文升出來道:“陛下,沈庶子入東宮講學以來,一直勤勤懇懇,在詹事府、吏部的考評中成績也是名列前茅,如今在東南沿海平匪也功績卓著,如此來……定罪,怕是不妥。還請陛下三思。”

朱祐樘是個喜歡聽別人意見,又經常會被別人意見所左右的君王,這是個兼聽則明的君王。

他仔細一想,可不是,沈溪的官是他給提升的不假,可問題是沈溪每次升官秉承的都是有功必賞的原則。

沈溪官升得快,他還刻意壓過,以沈溪在泉州、榆林衛和廣東的所獲戰功,即便把沈溪調回京城擔任六部侍郎也不爲過,大功沒受賞,小過就要受罰治罪,以後誰還會盡心給朝廷做事?

劉大夏見皇帝遲疑,趕緊站出來幫沈溪說話:“陛下,東南年初曾有公函到京,大軍平匪定於三月起行,如今想必沈庶子正在粵北一帶蕩平匪寇,此時臨陣易帥,恐三軍生變!”

朱祐樘一聽,心裡更矛盾了。

現在沈溪不再只是個手無權柄的東宮講官,而是握着東南三省兵權的封疆大吏,先不說沈溪被撤換後是否敢造反,就說如今沈溪正在帶兵平匪,臨時撤換主帥,誰又能擔當如此大任?提前籌劃兩年、調動大批錢糧物資的剿匪之事就不了了之?

朱祐樘心想:“朕也是一時義憤,要治沈溪的罪,現在想來,卻又不能治罪。可之前的話也說出口了,李大學士和劉大學士都站在朕這邊,如何下臺階纔好?”

朱祐樘這會兒已經意識到暫時不能撤換沈溪,一來是沈溪功勞大過錯小,治罪完全是小題大做;二來是沈溪正領兵平匪,暫時撤換不得。

正在爲難之際,朱祐樘看了眼謝遷,這纔想到,一向尤侃侃的謝遷這會兒可沒說話。朱祐樘道:“謝卿家,你一向足智多謀,此事你有何看法?”

謝遷此刻是最不適合說話的,因爲他跟沈溪有姻親關係,朝中大臣事關己身時都懂得避忌。

不過皇帝親自問詢,謝遷不能不說,在皇帝和同僚目視下,他遲疑地道:“陛下,老臣與沈溪小兒乃是……姻親,怕是出言不妥。”

經過謝遷這一說,皇帝纔想起來有這麼回事,只有沈溪的親家爺爺纔可以直呼“沈溪小兒”,也是因爲謝遷如今是沈溪的長輩。

朱祐樘微微點頭:“事關國祚,你但說無妨。”

“是,陛下。”

謝遷面色很猶豫,最後爲難地說道,“陛下,並非老臣非要爲沈溪說話,但……太子出宮遠赴閩粵找尋舊師,老臣有所不解……沈溪小兒遠在閩粵,可曾知曉?”

朱祐樘一想,這話有道理。

兒子要去投奔沈溪是一廂情願,如今找到的是兒子寫給沈溪的信,沈溪可沒寫封信來說,太子你別在皇宮待着,到我這裡來我罩着你。

別說沒找到,沈溪身爲人臣,寫這種信是找死。就算是對沈溪有意見的李東陽,也不覺得沈溪會傻到寫這種信的地步。

謝遷續道:“沈溪曾爲太子之師,太子平日頑劣,或因與沈溪年歲相仿而投緣……太子久居宮中,年歲漸長,想見識宮外,這也是仁君之典範。太子念及舊師,這不恰恰說明沈溪在教導太子之上,並無過錯?”

第八三八章 案外有案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二六四一章 案歸原主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一八二二章 視察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一四二章 來自京城的謝家千金第一九二七章 密議除瑾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極好的第二三〇三章 針對第二〇〇五章 以權換利第九五七章 挑唆之罪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掛帥第一五九八章 代溝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二六四章 私會敗露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二六二三章 謝幕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規模第二五一〇章 暗潮第九十八章 火鍋宴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三〇八章 上兵伐謀(求月票)第一六六三章 歷史軌跡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一二九九章 奉旨出宮第八十二章 小城武俠熱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九七二章 千鈞一髮第一一七三章 潛移默化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七六六章 最期冀的人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二二七七章 選拔第一一六五章 血戰(下)第四十七章 姐妹一家親第九三九章 沈溪很重要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一九五三章 各有所圖第五一五章 年少壯志未酬(第三更)第一四二章 來自京城的謝家千金第一七三九章 國策第一六五章 逆水行舟(求訂閱和月票)第六八六章 大明才俊第一人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一二三二章 先行聯絡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三八〇章 自負的江櫟唯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一一六七章 反轉:大爆炸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八〇七章 新婚燕爾(第五更)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二五二一章 只需一戰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二二四四章 做主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一三七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六七八章 兄妹相認第一二五六章 凶多吉少第三四四章 失敬第九一二章 升官發財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一二六五章 有樣學樣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二五五五章 有實力不怕挑戰第八十章 火爆中的困境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一五七三章 肆無忌憚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三四三章 謝老兒不上朝第一五九三章 何必當初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一四八章 勝利
第八三八章 案外有案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二六四一章 案歸原主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一八二二章 視察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一四二章 來自京城的謝家千金第一九二七章 密議除瑾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極好的第二三〇三章 針對第二〇〇五章 以權換利第九五七章 挑唆之罪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掛帥第一五九八章 代溝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二六四章 私會敗露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二六二三章 謝幕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規模第二五一〇章 暗潮第九十八章 火鍋宴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三〇八章 上兵伐謀(求月票)第一六六三章 歷史軌跡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一二九九章 奉旨出宮第八十二章 小城武俠熱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九七二章 千鈞一髮第一一七三章 潛移默化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七六六章 最期冀的人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二二七七章 選拔第一一六五章 血戰(下)第四十七章 姐妹一家親第九三九章 沈溪很重要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一九五三章 各有所圖第五一五章 年少壯志未酬(第三更)第一四二章 來自京城的謝家千金第一七三九章 國策第一六五章 逆水行舟(求訂閱和月票)第六八六章 大明才俊第一人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一二三二章 先行聯絡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三八〇章 自負的江櫟唯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一一六七章 反轉:大爆炸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八〇七章 新婚燕爾(第五更)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二五二一章 只需一戰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二二四四章 做主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一三七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六七八章 兄妹相認第一二五六章 凶多吉少第三四四章 失敬第九一二章 升官發財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一二六五章 有樣學樣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二五五五章 有實力不怕挑戰第八十章 火爆中的困境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一五七三章 肆無忌憚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三四三章 謝老兒不上朝第一五九三章 何必當初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一四八章 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