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

看着曹節痛哭,劉宏心疼不已,畢竟自己年少即位以來,可信任之人不多,其多與宦官親近,視他們如家人,十分信任他們。這也是他後來能被他人所左右,活在宦官的矇蔽之中的主要原因。

兩方後來爭執不下,曹節因痛失其弟,大罵伏完教侄不力。伏完雖是書生,然此事關伏泉生死,加之曹節辱罵,辱及家族名聲,漢人重氣節,怎容他猖狂,是以據理力爭,兩方言語激烈,就差在殿中大打出手,令得劉宏頭疼不已,

“卿莫哭了,此事還需查清才行,但檀奴殺人不容爭辯,令河南尹即刻查清此事。若真爲檀奴復仇而殺,再做他議。”劉宏拍板決定,不做他論。

“諾。”伏完聽後心中一喜,隨即退下,皇帝此言,已是明瞭,伏泉真是復仇而殺曹破石便有法可救也。

曹節聽後又是痛苦不已,大嚎道:“陛下,此子殺我大漢重臣,怎可如此輕懲?”他希望憑這熟悉手段改變劉宏心意,然而事與願違,劉宏聽了伏完之言,心中已對曹節有所不滿,深有恨意,根本不聽其言。

河南尹官署,皇帝明旨已經發出,接到朝廷命令的羊陟立案後,便立即審案。漢代審案是有一套的司法程序,這多虧於法家之功,畢竟西漢初,秦末戰亂遺存下來的百家還很興盛,並未是後來武帝時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情形,著名的張蒼、賈誼、晁錯等人皆是法家出身。

官署大堂裡,曹節所指派的告劾人已在堂前,伏泉望之,心中驚奇,因爲其乃熟人,正是那日從河南尹官署裡撈走綁架他的人。“告劾”是漢代訴訟不可缺少的部分,亦是開始,一詞有兩層意思。自訴告發曰“告”,即如後世由原告直接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公訴曰“劾”,是指由監察官吏和行政官吏立案追究,漢朝的監察官吏都有“查舉非法”,“舉劾”犯罪的職責。

由河南尹法曹宣讀《漢律》,又詢問那灰袍告劾人是否辯告,即證不言情之辯告,意爲告知其在法定期間有變更先前陳述之權。

羊陟道:“訴人趙操,汝告曹破石無故被伏泉所殺,可願改乎?”訴者,告也,即控訴、告發、控告對方的,訴人便是原告。

趙操!這名字一聽就讓伏泉愣了半響,看向那灰袍男人心裡不自覺哆嗦,趙操趙操,不就是找操嗎?

“明府,操不改也。此子兇性異常,殘忍無道,餘懇請明府必重懲其也,若如是,則漢室威信何存?曹將軍國之重臣,縱豈能隨意革殺??”

“此事容後再議,訟人伏泉,汝認罪乎?”訟者,爭也,即是與原告相爭之人。

“泉認罪,然吾刺死此賊並非無故,蓋因曹破石辱罵吾伯父爲豚犬,餘自由習讀《孝經》,怎能容忍此賊猖狂,便出劍刺殺。敢問明府,餘所爲錯乎?”

羊陟立刻回道:“未錯矣,然汝父見辱,此乃人情所恥。可若爲孝子,需知忿必慮難,動不累親,汝今背親逞怒,白日殺人,赦若非義,刑若不忍,將如之何?”羊陟當然不能說伏泉報仇是對的,雖然這是現在社會的風氣使然,廣泛存在對復仇者的同情和支持,但此事已得劉宏重視,羊陟只知劉宏要徹查,不知其有意保全伏泉,是以審判接照《漢律》而審,違法犯罪必究,以顯其清正之名。

伏泉道:“明府何以言此?吾非逞怒而殺人,卻是爲忠義耳,敢問明府,不忠逆賊可言殺之?”

“賊子,休得胡言。曹將軍乃越騎校尉,漢之重臣,豈爲逆賊?何言殺之?”趙操聽得伏泉竟然帶偏話題,曹破石一事還未如何言語,他竟然成了逆賊,不由怒喝道。

羊陟對其大喝:“此乃公堂,未令汝言,休得呱噪。”隨後又問伏泉道:“汝何出此言?”

“敢問明府,臣子罵君主爲豚犬,是爲逆賊乎?”

“必是也。”羊陟立即道,東漢儒學興盛,受“親親尊尊”的儒家思想指導下,忠孝看得極重,臣子罵主,不是逆臣還能是何?

“既如此,曹破石必逆賊也。”

“何也?”

“其辱陛下爲豚犬。”

羊陟眼露詫異,暗道這郎君爲何胡言,曹破石何有此言,不過其知道其人必有解釋,便問曰:“此何言也?”

“吾四世祖晨公尚高平公主,伯父尚先帝長女陽安長公主,其賊辱吾伯父,則吾祖晨公亦被辱也,而豚犬交合者必爲豚犬,則高平、陽安公主皆豚犬也,生豚犬者亦豚犬也,按其所言,諸位先帝皆豚犬也,何論陛下?在公,其賊大逆不道,辱及陛下,如非逆賊更有何言?餘爲朝廷所賜童子郎,豈能任其言辱陛下?在私,陛下乃吾姨父,完公乃吾伯父,其賊言辱,《春秋》之義,臣不討賊非臣,子不復仇非子也,吾若不提三尺之劍手刃此賊,有何面目苟且於世?”伏泉大喝,滿堂皆驚,就連堂旁記錄案情的刀筆小吏寫到一半,亦不知該如何寫也,擡頭望向羊陟,示意如何應對,記與不記。

羊陟此時也是大驚,好在他混跡官場多年,面目從容,還能保持鎮定。的確,按伏泉所言,曹破石辱罵伏完,按其皇戚身份推理,皇帝也是被罵豬狗,辱罵皇帝者爲逆賊有何不對?試問古今,臣下頂撞皇帝的多如牛毛,但敢辱罵皇帝者,皆爲逆賊也。

堂前安靜,但有人卻不能安靜,趙操未想身邊的伏泉嘴角如此伶俐,三言兩語便把此事說成爲其代朝廷斬殺逆賊,這還得了?想到自己來時所得曹節親信之言,知道必須要讓伏泉贖罪,未加思索便道:“豎子休得猖狂,曹將軍辱汝伯父,乃汝一口之言,誰人可證?更論曹將軍乃大漢重臣,豈會辱及陛下,汝要再逞口舌之利。”

“既如此,昨日之事已有法曹差役四處尋訪,便聽其訴說。”羊陟亦不想多做糾纏,直接喊了調查之人前來佐證。

未幾,一黑袍小吏上前,與羊陟行禮後言道:“明府,昨日吾四處走訪,潘俊家四周鄉鄰皆言聽聞有人大喊‘伏子全一豚犬耳也’。”

“胡言,曹將軍怎有此言?定是這豎子差人假喊而已。”趙操知道,若要治伏泉之罪,現在必須要證明曹破石辱罵伏完的事是假的,是以未加思索便喊道。

“吾未胡言,潘俊鄉鄰有數人可作證。”

一語說出,趙操目瞪口呆,不知該作何言語。

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二百三十四章 舍私而取公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二百九十九章 人各有志 出處異趣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曉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八十六章 遇賊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八十二章 皆爲漢軍埋骨之地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歲無戰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二百一十五章 起死回生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三百九十三章 鮮卑內亂第三章 鄭颯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一百章 青青子衿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雨挾風雷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六章 瘟疫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復隴西第十四章 考校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六百三十三章 晉陽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討賊板楯蠻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能力也能混成高官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征前夕事茫茫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二百六十四章 將此獠拉出去斬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
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二百三十四章 舍私而取公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二百九十九章 人各有志 出處異趣第一百八十二章 唯有死人知曉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八十六章 遇賊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八十二章 皆爲漢軍埋骨之地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歲無戰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二百一十五章 起死回生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三百九十三章 鮮卑內亂第三章 鄭颯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一百章 青青子衿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雨挾風雷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六章 瘟疫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復隴西第十四章 考校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六百三十三章 晉陽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討賊板楯蠻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能力也能混成高官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征前夕事茫茫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二百六十四章 將此獠拉出去斬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