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

一番君臣相見的戲碼就此誕生,伏泉想來,如果自己能夠名列青史的話,估計會流川所謂的“志才選君”的故事吧。

之後,三人又是觥籌交錯,暢談天下,不過他們在暢談,隔壁雅間同樣也在交談,討論天下諸事。

初時,三人並未留心隔壁的言語,只是依舊交談,只是隨着隔壁的言語越加深入,他們的的話語卻是越少,眼神也是愈發凝重。

其中,以伏泉眼色最重,至於原因,卻是因爲兩人此番所討論的卻是伏泉向皇甫嵩進言,將戰後所俘之黃巾蛾賊,全部徙邊塞外,擴土屯田的事情。

自從前番伏泉諫言以後,皇甫嵩便與他一起具名上書朝廷,以前番所俘太平道餘孽過多的理由,希望朝廷對那些被人挑撥的愚民網開一面。畢竟,黃巾蛾賊中,以不知太平道張角真實面目的愚民百姓最多,如果一味將他們連坐處死的話,也是有傷天和,倒不如本着建設國家的精神,弄到塞外屯田移民的好。

兩人裡面,一人說得不多,聽其言語,應該對於屯田沒有太多深入研究,所言優劣都是隨着這幾年塞外屯田後,早已被皇甫嵩等人發現的優劣點。當然,令伏泉三人重視的當然不是此人所談,讓他們重視的卻是另一人所說,其與剛纔那人所談完全不同。

щшш☢ TTKΛN☢ c o

那人所談的卻是當下社會言論所沒有注意到的點,比如,屯田之策真的可行的話,不僅在塞外,還可以在西域,甚至在西域更西的地方實行;比如,擴土移民後,可以爲國家增加不少合法的官員崗位;比如,將塞外化爲中原,中國就將再無北方胡族大敵了……

這些論點,正是吸引三人,甚至令伏泉最爲注意的,因爲這些都是伏泉所沒想到或者說他忽略的。畢竟,伏泉對於屯田的認識,還是後世總結的一些經驗教訓,至於其中更深入的成果,他也沒有深刻清楚,現在那個人能夠如此深入明瞭的說了出來,實在是不得不讓他注意,有那麼一瞬間,伏泉都想知道對方是不是和他一樣是穿越而來的。

不過,最終伏泉還是確信對方只是自己總結出來的這些論點而已,因爲他的話裡,明顯對於他所提出的論點,沒有充分合理的解釋依據。只能說,對他而言這些東西僅僅只是猜想而已,然而,最可怕的是,他的那些猜想,都十分接近現實。

半響以後,隔壁雅間兩人應該是談性已至,或者說對於屯田,因爲沒有太多參考依據,所以結束了那番對話。不過,正當伏泉準備命兵卒,請來二人一敘時,卻突然聽到隔壁傳來高唱辭賦的聲音,想來是那兩人換了話題,轉而討論辭賦了。

這一次,原先那討論屯田,論點不足的男人,卻是突然雄起,直接就是朗誦了一首,連伏泉都有些驚歎的辭賦。

只聽那人高喝道:“我出東門遊,邂逅承清塵。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與我期何所?乃期東山隅。日旰兮不來,穀風吹我襦。遠望無所見,涕泣起踟躕。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陽。日中兮不來,飄風吹我裳。逍遙莫誰睹,望君愁我腸。與我期何所?乃期西山隅。日夕兮不來,躑躅長嘆息。遠望涼風至,俯仰正衣服。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日暮兮不來,悽風吹我襟。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愛身以何爲,惜我華色時。中情既款款,然後克密期。褰衣躡茂草,謂君不我欺。廁此醜陋質,徙倚無所之。自傷失所欲,淚下如連絲。”

詩賦唱完,雅間內一片寂靜,究其原因,卻是這詩賦作得極好。它用第一人稱的口吻,來敘寫愛情的歡悅和失戀的痛苦,運用鋪彩摛文的手法來刻畫女主人公豐富的感情活動。全詩可分爲三個層次,首先是追憶初識的光景;然後是回憶熱戀時的情景;最後是抒寫被棄的景況,完全令人聽完,不由得沉浸詩中女人那爲愛癡情的感情中去。

“妙哉!妙哉!”戲志才灑脫之極的大讚道:“未想今日竟聞此等佳作,真幸甚也!”說完,拿起手中耳杯,一杯美酒便已開懷而盡,喝完之後依舊是一副陶醉表情,顯然十分高興。

伏泉同樣如此,本來對於兩人好奇不已的他,聽了這詩賦後,又不由產生愛才之意,有着招攬了戲志才之後,再去招攬二人的想法。

不過,心裡面,伏泉也知道,自己所想可能是妄想而已,至於原因,當然就是在這酒肆。畢竟,這酒樓可是潁川郡郡治陽翟縣城裡最好的酒肆,普通之人顯然根本來不了這裡消費的,而那兩人又是在酒肆的雅間裡用餐,顯然家境起碼在中人之家以上,而以他們所展現的額才學來看,最有可能的是此二人出身士族,這很顯然不是眼下正是外朝士人眼中釘的伏泉暫時可以招攬來的。

未幾,只聽得隔壁屋內,傳來幾聲伏泉所派兵卒,和隔壁的兩人對話的聲音,是那兵卒誠懇請二人來隔壁一敘。很快,片刻之後,便聽到兩人應允的聲音,又過了一小會,隨着腳步聲傳來,伏泉的雅間裡很快便進來二人。

只是,那二人進來之後,在雅間裡的五人,除了戲志才以外,卻皆是詫異不已,紛紛直視己方朋友,暗道不會這麼巧吧!

他們之所以詫異的原因,自然是因爲此刻所見之人,他們相互間都有所認識,而那兩個進入伏泉雅間的傢伙,也算伏泉熟人,因爲他們正是伏泉前番在郡署府酒宴裡,認識的繁欽和棗祗二人。

這兩人分別出自陽翟縣城的繁氏和棗氏,一個叫繁欽,另一個人叫棗祗,俱是高冠儒服打扮。令人年紀其實不大,應該都是剛剛及冠不久,穿着各自儒服,倒是頗有幾分帥氣的模樣,也算得上是才貌兼備了。

伏泉望見,兩人見自己十分驚訝,當然,在見到戲志才後,他們更是有些驚訝,至於徐福,大概是存在感弱了些,繁欽和棗祗二人卻自動無視。

“今日於酒肆飲酒,初聞隔壁有大才之士相談,孤甚喜之,便令人相招爾等。未想卻是汝二人,真乃幸甚!來,孤先飲一杯,多些二位來此!”未免氣氛便的尷尬,伏泉率先舉起手中耳杯,對那兩人敬酒道。

“謝平寇妙贊!”對面兩人,在伏泉說完後相視一眼,隨後齊齊行禮應聲道,不過他們眼中,卻是明顯有幾分後悔,大概如果知道這雅間是誰在此飲酒的話,估計他們就不會再來了。

問詢之後,伏泉此得知,原來剛纔那令人感同身受的詩賦,卻是繁欽所作,詩賦名爲《定情詩》。

“定情!定情!”伏泉喃喃自語,然後大笑道:“果然是‘定情之詩賦’也,此番來陽翟,便聞休伯以文才機辯,得名於汝潁之間,長於書記,尤善爲詩賦,汝潁年青士子皆不敢與爾相比,今日見之,果真有詩賦大才也!”

休伯,卻是繁欽表字,伏泉說着恭維話,但卻並沒有對繁欽,有太多的招攬意願,畢竟,深刻知道天下即將不穩的伏泉,是不可能喜歡這些只在詩賦上小有所成,卻不能發揮出實際能力的人。這類人,除非和平年代,能靠着自己才學,在朝堂上投機,否則,他們的仕途明顯會不順,甚至有可能來一出昔日爲天才,今日卻只爲刀筆吏的事實。

“謝平寇妙贊!昔日平寇少時,亦作佳作無數,吾不及也!”繁欽笑着迴應,當然笑容也有些虛假,她雖然在感謝,其實心裡也是鬆了一口氣,幸好沒有被伏泉看上。否則,伏泉如果學習他對鍾繇那樣,對自己進行半人生逼迫妥協的話,他還真不知道如何應對。

隨後,恭維過繁欽後,伏泉這纔看向另一人,既然繁欽不是他的目標,那麼這棗祗,顯然就是伏泉的目標了。

“適才聽聞棗君所言屯田之事,感觸頗深,不知棗兄所言屯田諸般利弊,乃何人所傳?”伏泉試探問道,雖然來陽翟時,也知道棗祗在陽翟縣城內有不小名氣,但毫無疑問,多問情況並不是壞事。

“回稟平寇,吾所言皆乃平日所思,嘗於北方遊人,聽聞平寇所授屯田良策,心中甚喜,便時常鑽研,故有此等言論。若有不實之處,望平寇勿怪。”棗祗回道,言語之中,卻有幾分恭敬,伏泉想來,大概是因爲自己所提的屯田策略吧,畢竟看這人神色,應該是十分喜歡自己所提到的良法。

“棗君真大才也,屯田之策,剖析之深,世所罕見,孤甚服之!”伏泉感慨道,不止是他,就是戲志才和徐福看向他目光都有所不同。

只是,伏泉注意到,戲志纔看棗祗目光裡,雖有敬意,但卻有不少敵視,細細想之,伏泉覺得大概是寒門士人對於士族中人的一種不可描述的感覺吧。

想到這裡,伏泉不由感慨,真不知道這戲志才後來投靠曹操時,是如何與潁川士人集團相處的。明明對對方有說不清的恨意,卻甘願由潁川士人引薦,明明有智略大才,施展才華卻不能爲君主獨記,實在有些窩囊。

或許當時,眼看漢末羣雄爭霸,亂世開啓,知道再不得人賞識,自己就得一輩子碌碌無爲,這纔在同爲潁川的名人士人荀彧的介紹下,認識曹操,並且被曹操的識人之法打動,即使他的功勞可能會讓他最不喜歡的士人得利,最終爲了自己,也有各方面原因,戲志才甘爲曹操所用。

不過,現在自己招攬了戲志才,以後看來就沒有曹操什麼事了。真爲自己那拐彎親戚曹操難過,只是,想到曹操那得天獨厚的宗族人才,伏泉心中也就不難過,同時,他的心裡,又加深了一種想法,那就是要繼續收攏其他人才,反正這是穩賠不賺的買賣。

嗯,潁川郡內,還有哪些寒門士人可以拿下呢?還是得多招攬幾個,削弱敵人,從現在做起!

想到這裡,伏泉思緒飄散,陡然間,他突然想到了什麼,然後看着棗祗,暗道不會這麼巧吧?這棗祗不會是最早向曹操提出屯田的哪一位吧?還是曹操最困難時,那位給曹操集結糧食的大功臣,屯田鼻祖嗎?

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六百一十三章 從此無羌唯有漢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四百四十四章 僕從兵比職業兵好使第三百八十八章 荊揚大亂解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二百一十五章 起死回生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三百八十一章 吳起之才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爲漢興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駕崩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五百二十四章 今日便受此之辱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四百二十五章 淳于瓊第六百六十七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雨挾風雷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義建威爲誰有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出聖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六百七十章 平烏桓掃剿黑山賊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東虎戰武聖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二百六十六章 甘寧終現身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五百零七章 萬戶陽都侯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三百七十章 激戰事急唯行險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歲無戰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六百三十三章 晉陽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一百八十四章 皇子劉崇莫名出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四十章 事畢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二百八十五章 卞縈嬌媚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
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六百一十三章 從此無羌唯有漢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四百四十四章 僕從兵比職業兵好使第三百八十八章 荊揚大亂解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二百一十五章 起死回生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三百八十一章 吳起之才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爲漢興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六百四十六章 天子駕崩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五百二十四章 今日便受此之辱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四百二十五章 淳于瓊第六百六十七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雨挾風雷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義建威爲誰有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出聖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六百七十章 平烏桓掃剿黑山賊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東虎戰武聖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二百六十六章 甘寧終現身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五百零七章 萬戶陽都侯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後夾擊可破漢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三百七十章 激戰事急唯行險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六百三十二章 今歲無戰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六百三十三章 晉陽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一百八十四章 皇子劉崇莫名出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四十章 事畢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二百八十五章 卞縈嬌媚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