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許都之戰(下)

當靖軍剛一接近到甕城底下的時候,城牆上的魏軍掀開了氈布,露出一個個黑森森的炮口,那炮口比水桶還要粗,緊接着,甕城上就響起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炮口噴射出數尺長的火焰,黑乎乎的鐵球被拋射出來。

大炮!

所有的人都吃了一驚,曹操竟然也擁有了火炮,而且是那種超大口徑的火炮,比靖軍擁有的紅衣大炮的口徑還要大,拋射出來的鐵球是實心彈,雖然比不上開花彈的威力大,但一顆實心彈也足以打穿靖軍一個縱隊。

靖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傷亡慘重,被迫暫停了進攻,後撤回營。

劉澤接到稟報,不禁是暗暗吃了一驚,曹操竟然也製造了火炮,太出乎意料了。看來自己還是低估了古人的山寨,曹操在下邳吃了火炮的虧,自然要一門心思地研製這種威力超強的武器。曹操手下人才濟濟,能工巧匠數不勝數,真如果有樣品的話,山寨克隆一個火炮出來自然也不是什麼難事。

關鍵是劉澤不知道自己的造炮技術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對於火炮的製造和保存,在靖軍之中一直是被列爲絕密等級的,所有的工匠和技術資料,都有着嚴格的保密措施,曹魏方面如果想竊取的話,絕不是件容易的事。

劉澤想到了幾年前錦鷹衛曾提供的一個報告,曹軍在下邳運出過體積龐大的物品。雖然車輛被覆蓋的很嚴實,但從車轍上看出,所運之物必定很沉重。結合後來曹操調將作大匠鄭渾及數百名匠師到許都附近的紫雲山。錦鷹衛分析報告說,曹操肯定在研製什麼秘密武器。只不過曹軍對紫雲山的防備甚嚴,錦鷹衛也無法滲透進去探查詳情。

現在看來,曹操果然是在紫雲山造大炮了,這個鄭渾果然是個天才。只是讓劉澤費解的是,當初曹軍從徐州運出去的究竟是什麼東西,當年徐州撤離之時。所有的城防火炮全部被運到了武昌,絕不會遺留下一件來。

不過現在再探究原因已經是於事無補。就現在掌握的情況,曹操在許都東西兩座甕城——不,應該是叫炮臺上,佈署了近七八十門大炮。這些大炮的口徑和射程,都是遠超過青銅炮的,甚至比紅衣大炮還是大,唯一就差距就是,曹軍並沒有掌握開花彈的技術,這些大炮只能發射實心彈和霰彈。看來鄭渾在研製在火炮時,在開花彈的技術上,還是遭遇了瓶頸。不過即便如此,這些大炮的威力還是相當地驚人的。

曹軍的炮臺造得十分的堅固。單憑步兵的力量根本就不足以攻克,而打掉這兩座炮臺,是攻克許都所必須的。與曹操的決戰已經進行到了最後的時刻,劉澤絕對沒有半途而廢的打算。

仗打到這份上,計謀詭術已經不再起什麼作用了,雙方拼的,就是真正的實力。

青銅炮pk鑄鐵炮,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火器交鋒。劉澤的青銅炮體積小重量輕。但擁着開花彈這個殺器,對炮臺上的曹軍火炮還是有致命的殺傷力。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青銅炮的射程不及鑄鐵炮遠。青銅炮想要命中炮臺,就必須進入到鑄鐵炮的射程之內,而鑄鐵炮的實心彈同樣是威力驚人,一旦被命中,青銅炮直接就化爲了一堆廢銅。

雙方的炮戰,從一開始就進行地十分地慘烈,雙方都集中了火力,想先聲奪人,炮臺上下,炮火連天,硝煙瀰漫,爆炸聲震耳欲聾。

青銅炮的命中率高,幾乎每一炮都擊中了目標,但鑄鐵炮又厚又重,想要炸燬它也並不是件是容易的事,反倒是炮臺上魏兵炮手的傷亡很大。鑄鐵炮的命中率不高,但擊毀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一旦被擊中,絕無倖免。

炮戰持續進行着,雙方完全是在拼消耗,一開始雙方都是火力全開,戰況空前激烈,打了幾天之後,雙方的火炮都有不同程度的損耗,火力自然沒有初時猛烈。曹軍的鑄鐵炮自損也是非常嚴重的,工藝上的先天缺陷,讓鑄鐵炮炸膛頻頻,光是炸膛自損的,竟然佔到了曹軍火炮的損耗的三分之一左右,炮戰持續下去,形勢對於魏軍來說,越發地不利了。

靖軍這邊的青銅炮的損耗也是極大,畢竟魏軍的實心彈既沉又猛,只要被其擊中,無有不破,但靖軍炮兵沒有退縮半步,最前沿的火炮被摧毀後,後備的火炮立刻就頂上去,一個信念在支持着所有炮兵官兵,那怕是戰到最後一人一炮,也絕不後退。

炮戰進行的同時,靖軍的步騎也沒有閒着,對許都外圍的陣地進行了大規橫地攻擊。

魏軍在許都的周圍,雲集了八十餘萬的軍隊,如此龐大數目的軍隊,自然也不可能全部龜縮到許都城內,在外圍的各個據點,都有大量的魏兵駐守,其中就不乏魏軍的步軍精銳——虎衛軍。

雙方百萬兵力級別的大對決,其慘烈程度已不足以用驚天動地來形容了,雙方都擺出了決死一戰的架式,許多據點都是幾度易守,許都城下,屍枕相藉,血流成河,這些鮮血流淌下來,很快又結成冰,遍地都是磣人的黑紫色冰碴。

戰況陷入了膠着之中,廝殺一直在持續着,沒有人知道這場戰役何時結束,會以怎樣的方式結束。殺戮!無窮無盡、無休無止的殺戮……

相比於許都的血腥廝殺,上黨這邊則是要平靜的多。

張任兵取太原之後,大軍揮師南下,對上黨的魏軍形成了合圍之勢,但上黨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張任雖然是陳兵於上黨郡外,但暫時也沒有破敵良策。

徐晃憑險據守,任憑張任百般挑戰,死活就是不出戰,靖軍每日在寨外破口大罵,污言穢語不絕於耳,徐晃充耳不聞,不理不睬。

雖然徐晃沉得住氣,但卻惹惱了一人。

不是旁人,正是河東副都督夏侯尚。

夏侯惇負傷回鄴城之後,徐晃代行河東都督一職,隨後曹操正式任命徐晃爲河東都督,全權負責上黨防務,同時派夏侯尚到上黨來,做徐晃的副手。

夏侯尚是夏侯淵的侄子,年輕氣盛,頗有勇略,在曹氏年輕一輩之中,算得上是出萃撥翠的人物,夏侯尚和曹丕的關係相當親密,此次被曹操任命爲河東副都督,也是由於曹丕的舉薦。

李通的人馬也被調到了上黨,魏軍在上黨集結了近十五萬的大軍,對於靖軍的強勢進攻姿態,徐晃採用了穩守不戰的策略,這讓年輕氣盛的夏侯尚很是不滿。在他看來,魏軍並沒有處於兵力上的劣勢,理應主動出擊,奪回晉陽都沒有太大的問題,徐晃一昧地死守不戰,豈不是長別人志氣,滅自家威風嗎?

“這個老傢伙,真是好不中用了,魏王竟然派他來當河東都督,真是窩囊透頂!”夏侯尚對徐晃腹誹不已,極度鄙視。他曾三番幾次地向徐晃請戰,要求領一支人馬,出寨與靖軍決戰,但徐晃始終不同意,說的急了,徐晃便以都督的頭銜鎮壓住了他。夏侯尚氣忿之極,漸漸對徐晃是懷恨在心。

徐晃拒不出戰,但也不時帶兵巡視各寨,這一日,卻在矇頭山寨與張任不期而遇。)

第362章 絕望南岸第112章 天籟之音第671章 兵出子午第445章 如此特使第154章 應敵之策第237章 林海交印第369章 秋狩郊遊第71章 粗茶淡飯第386章 半渡而擊第168章 加官晉爵第590章 重返徐州第421章 一念之間第624章 一渡涪水第453章 臣有一計第551章 疫病來襲第621章 藤甲覆滅第415章 暗起殺心第94章 呂氏春秋第322章 用心良苦第351章 殘月之夜(上)第84章 守孝百日第196章 華服公子第332章 三讓徐州第358章 笮融出逃第284章 瞞天過海第185章 攻心爲上第510章 輕取襄陽第425章 軍銜制度第551章 疫病來襲第677章 匈奴詭計第133章 行雲流水第119章 當局者迷第548章 以退爲進第98章 平生之志第308章 文津渡口第523章 緊急召見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301章 刀斬顏良第432章 主公三思第239章 酸棗大營第675章 擴軍備戰第236章 國相來訪第396章 陳宮出謀第254章 頤氣指使第580章 曹賊奸詐第619章 藤甲奇兵第45章 巧取豪奪第552章 神醫華陀第549章 柴桑要塞第378章 貂蟬敬酒第674章 長安大火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388章 夜襲徐州(上)第656章 滅門慘禍第458章 江東來使第255章 以血續命第544章 三生有幸第664章 烈火洪水第460章 欺人太甚第611章 另闢蹊徑第273章 劫牢反獄第248章 血染五社第512章 探親江東第286章 退婚風波第261章 東點軍校第118章 刀聖揚威第18章 生意本錢第73章 軍法三章第362章 絕望南岸第505章 訪賢隆中第431章 鳩佔鵲巢第109章 八步成詩第532章 只欠東風第229章 玩物喪志第178章 聲東擊西第269章 禁械法令第684章 水淹樊城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498章 強渡漢水第600章 刮骨療毒第100章 軟玉溫香第360章 挾持人質第636章 包了餃子第191章 班師回朝第348章 應對之策第101章 阮瑀元瑜第5章 公孫世家第355章 補個洞房第143章 打掃戰場第269章 禁械法令第3章 重見人煙第412章 坐井觀天第101章 阮瑀元瑜第388章 夜襲徐州(上)第93章 轘轅舍粥第98章 平生之志第623章 蜀將張任第490章 黃祖授首第344章 風尖浪口第9章 柳城信燈
第362章 絕望南岸第112章 天籟之音第671章 兵出子午第445章 如此特使第154章 應敵之策第237章 林海交印第369章 秋狩郊遊第71章 粗茶淡飯第386章 半渡而擊第168章 加官晉爵第590章 重返徐州第421章 一念之間第624章 一渡涪水第453章 臣有一計第551章 疫病來襲第621章 藤甲覆滅第415章 暗起殺心第94章 呂氏春秋第322章 用心良苦第351章 殘月之夜(上)第84章 守孝百日第196章 華服公子第332章 三讓徐州第358章 笮融出逃第284章 瞞天過海第185章 攻心爲上第510章 輕取襄陽第425章 軍銜制度第551章 疫病來襲第677章 匈奴詭計第133章 行雲流水第119章 當局者迷第548章 以退爲進第98章 平生之志第308章 文津渡口第523章 緊急召見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301章 刀斬顏良第432章 主公三思第239章 酸棗大營第675章 擴軍備戰第236章 國相來訪第396章 陳宮出謀第254章 頤氣指使第580章 曹賊奸詐第619章 藤甲奇兵第45章 巧取豪奪第552章 神醫華陀第549章 柴桑要塞第378章 貂蟬敬酒第674章 長安大火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388章 夜襲徐州(上)第656章 滅門慘禍第458章 江東來使第255章 以血續命第544章 三生有幸第664章 烈火洪水第460章 欺人太甚第611章 另闢蹊徑第273章 劫牢反獄第248章 血染五社第512章 探親江東第286章 退婚風波第261章 東點軍校第118章 刀聖揚威第18章 生意本錢第73章 軍法三章第362章 絕望南岸第505章 訪賢隆中第431章 鳩佔鵲巢第109章 八步成詩第532章 只欠東風第229章 玩物喪志第178章 聲東擊西第269章 禁械法令第684章 水淹樊城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498章 強渡漢水第600章 刮骨療毒第100章 軟玉溫香第360章 挾持人質第636章 包了餃子第191章 班師回朝第348章 應對之策第101章 阮瑀元瑜第5章 公孫世家第355章 補個洞房第143章 打掃戰場第269章 禁械法令第3章 重見人煙第412章 坐井觀天第101章 阮瑀元瑜第388章 夜襲徐州(上)第93章 轘轅舍粥第98章 平生之志第623章 蜀將張任第490章 黃祖授首第344章 風尖浪口第9章 柳城信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