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神醫華陀

很快就來到了關卡前,劉澤打眼一瞧,和守關卡士兵發生爭執的是一名年約五旬的老者,方巾闊服,臂挽青囊,鬚髮皆現花白之色,雙鬢沾滿風塵,面容清瘦但卻顯得幹練精明,雙目炯炯有神,神采矍爍,看其裝束,顯然是一名醫匠。

劉澤上前,含笑地施禮道:“先生一片拳拳醫者仁心,倒是令在下好生敬佩,敢問先生名諱?”

那醫匠打量了下劉澤,劉澤此番乃是微服巡視,並不曾穿着諸侯王的冕服,也沒有身着甲冑,不過一身蜀錦的服飾依然從裡到外透着富貴氣息,更何況劉澤本身那雍容的氣度就算是身着微服也暗顯王者之氣。不過顯然那醫匠也是見過場面的人,並沒有被劉澤的富貴氣質所驚駭,只是微微地一怔,旋即又恢復常態,淡淡地道:“尊駕謬讚了,在下華陀,救死扶傷乃醫者本分,鄙人也不過盡心微薄之力而已,何足掛齒。看尊駕模樣,似乎是此間主事之人,懇請尊駕行個方便,容華某過去,也好救治病人,不甚感激。”

華陀?劉澤微微一怔,想不到此人便是三國時期神龍不見首尾的神醫華陀。華陀是沛國譙縣人,和曹操是老鄉,不過華陀卻是無心仕途,一昧鑽研醫術而幾近成癡,行醫遍遊天下,足跡踏遍九州,與張機、董奉並稱爲“建安三神醫”,如果說張仲景是內科方面的醫聖,華陀可謂是外科的鼻祖。劉澤早已是久慕其名,只是無機緣相見,想不到今日在竟陵竟然意外地遇到了華陀,倒讓劉澤不禁是喜出望外。

三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謀臣名將,真正缺乏的卻是象馬鈞這樣的頂尖發明家、華陀張仲景這樣的頂級醫生,張仲景精通擅長內科,固然是不可多得的醫學人才,但劉澤的軍中,更缺乏象華陀這樣的外科聖手,當年劉澤巧施妙計。留住了張機。今日見到華陀,思賢若渴,便動了留住華陀的心思。

“想不到先生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神醫華元化,失敬失敬。先生懸壺濟世。德藝雙馨。就算是扁鵲重生。恐怕也難以望先生之項背。”劉澤拱手施禮說道。

華陀卻不爲所動,冷眼打瞧了一下劉澤,道:“尊駕何人?”

潘鳳見華陀如此輕慢無禮。沉聲喝道:“大膽!此乃靖王殿下,當今天子皇叔,你竟敢如此無禮,該當何罪?”

華陀似乎有些驚訝,但卻也沒有到誠惶誠恐的地步,揖禮道:“草民不知王駕至此,還乞恕罪。”

劉澤揮退潘鳳,道:“先生不必多禮。”

華陀道:“既然靖王在此,在下懇請靖王允許華某通行,前往疫區爲患者診治,救病如救火,若不得半分耽擱。”

劉澤微微一笑,道:“此次瘟疫橫行,來勢洶猛,故而本王才下令隔絕道路,以防止疫病蔓延,本王素知先生大才,有妙手回春之能,但此番瘧瘴非同小可,先生此去可有治病良方?”

華陀不禁遲疑了一下,象瘧疾這樣的急性傳染病,的確沒有什麼特效藥可以有效地控制,否則每次的瘧疾大爆發就不會死那麼多的人了,不過華陀作爲這個時代的頂級醫者,自然不可能坐視瘟疫橫行而不管。

“華某不才,雖無確切把握,但也願儘自己的微薄之力,以解萬民之疾苦。”

劉澤道:“澤深知先生遊方天下不辭辛苦濟世救民,精神可嘉,澤也深爲敬佩。但天下億萬之民,有染沉苛重疾者可謂是遍佈四海,以先生一己之力,就算是再生出三頭六臂來,也未必能救得過來。”

華陀道:“華某也自知能力有限,故而才遍遊天下,只盼能多救得一人是一人,至於能力之外的,華某也只能引以爲撼了。”

劉澤呵呵一笑道:“澤倒是有一法,先生何不廣開醫學堂,培養衆多良醫弟子,傳承先生衣鉢,濟世救人,孔聖人有弟子三千,儒道才得以廣播天下,先生何不如此行效,讓醫道傳揚天下,彼時何愁天下患者不治?”

華陀搖搖頭道:“靖王之見華某不是沒有想過,只是醫術之奧妙博大精深,華某從醫幾十年,也未敢說精擅此道,廣收弟子雖易,但能出良醫卻是不易。何況天下學子以仕途爲先,學而優擇仕,醫者本是賤業,又有幾人願意從之,就算收得一些弟子,倘若學業不精,豈不是庸醫誤人。故而如此多年以來,華某所收弟子,也不過只有樊阿、吳普等廖廖數人而已,各人資質有限,非是華某藏拙不輕易授徒,只是不願人間多些庸醫害人。”

劉澤道:“華先生所慮亦是常理,但豈不聞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天下醫匠若皆如先生這般精通醫術,何患萬民之疾?但天下再大,也沒有幾人能與先生可以比肩,可萬民之疾,還需得醫匠去治。澤以爲每個人能力有限,卻不妨礙他在某個領域內有專長,一個醫者,或許他並不擅長諸科雜病,但他卻擅長治療婦科,或許他不精通內科鍼灸,卻擅長外科手術,如果綜合一些精通各科的醫者,將他們集合在一起,專門成立一所醫館,分科診治,揚其所長避其所短,不是可以將先生的醫術一樣能發揚光大嗎?”

劉澤所提出來分科診治的構想,完全是現代醫院的雛型,在後世的醫院之中,很難找出一個全科型樣樣精通的大夫來,但這絲毫不妨礙專科大夫成爲專家,反倒是那些內外婦兒樣樣能治的大夫都是些不入流的鄉村野醫。建立醫館和醫學院,這本來就是劉澤的構想,這幾年張機也一直從事着這樣的工作,劉澤此時更爲迫切需要華陀這樣的頂級外科人才的加盟。

華陀陷入了沉思,劉澤這個全新而大膽的想法倒是讓他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多年以來的故有思路一下子就完全改變過來,似乎也不太現實,所以華陀還是拒絕了劉澤的提議。(未完待續。。)

第596章 橫渡長江第680章 窮途末路第477章 官渡開戰第338章 米市風波第620章 火槍逞威第504章 臥龍在野第197章 太僕袁逢第160章 人公將軍第655章 陣斬夏侯第156章 千里躍進第168章 加官晉爵第322章 用心良苦第333章 坐領徐州第22章 峽江平渡第315章 破竹之勢第462章 三個老婆第324章 初至小沛第106章 才女昭姬第343章 左拉右攏第213章 平原國相第423章 水落石出第236章 國相來訪第330章 羊脂凝玉第581章 華費小道第113章 月蝕之夜第496章 糧草有毒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373章 奸細風波第684章 水淹樊城第596章 橫渡長江第246章 將帥失和第395章 高順被擒第391章 回師郯城第447章 倚老賣老第547章 敗訊傳來第652章 到底降誰第121章 父母之命第333章 坐領徐州第309章 重頭再來第511章 平定荊州第696章 美女使者第625章 強攻德陽第524章 在劫難逃第575章 君山養病第335章 屯田之法第541章 惱羞成怒第131章 酒醉迷情第608章 秦淮條約第76章 陳留張邈第93章 轘轅舍粥第409章 紅顏禍水第418章 王庶同罪第127章 衛家公子第121章 父母之命第656章 滅門慘禍第193章 錢莊議事第598章 暗香浮動第73章 軍法三章第272章 天牢重地第603章 峰迴路轉第521章 龐統來訪第151章 打殘右翼第403章 勸降陳宮第182章 單騎闖營第136章 揭榜投軍第569章 冤頭債主第424章 重組新軍第126章 一擲千金第433章 黯然而別第514章 周瑜決斷第7章 節外生枝第326章 賈詡進言第339章 福源米莊第324章 初至小沛第357章 金蟬脫殼第305章 火燒平原第594章 彭蠡水戰(中)第693章 徐晃之死第93章 轘轅舍粥第649章 葭萌險關第265章 人工呼吸第18章 生意本錢第158章 調虎離山第402章 呂布殞命第264章 刺客來襲第104章 魚與熊掌第137章 初舉孝廉第182章 單騎闖營第469章 覲見陛下第529章 蔡氏詐降第475章 孫策遇刺第283章 歸途渺茫第119章 當局者迷第399章 衆叛親離第480章 隔岸觀火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340章 破釜沉舟第3章 重見人煙第548章 以退爲進
第596章 橫渡長江第680章 窮途末路第477章 官渡開戰第338章 米市風波第620章 火槍逞威第504章 臥龍在野第197章 太僕袁逢第160章 人公將軍第655章 陣斬夏侯第156章 千里躍進第168章 加官晉爵第322章 用心良苦第333章 坐領徐州第22章 峽江平渡第315章 破竹之勢第462章 三個老婆第324章 初至小沛第106章 才女昭姬第343章 左拉右攏第213章 平原國相第423章 水落石出第236章 國相來訪第330章 羊脂凝玉第581章 華費小道第113章 月蝕之夜第496章 糧草有毒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373章 奸細風波第684章 水淹樊城第596章 橫渡長江第246章 將帥失和第395章 高順被擒第391章 回師郯城第447章 倚老賣老第547章 敗訊傳來第652章 到底降誰第121章 父母之命第333章 坐領徐州第309章 重頭再來第511章 平定荊州第696章 美女使者第625章 強攻德陽第524章 在劫難逃第575章 君山養病第335章 屯田之法第541章 惱羞成怒第131章 酒醉迷情第608章 秦淮條約第76章 陳留張邈第93章 轘轅舍粥第409章 紅顏禍水第418章 王庶同罪第127章 衛家公子第121章 父母之命第656章 滅門慘禍第193章 錢莊議事第598章 暗香浮動第73章 軍法三章第272章 天牢重地第603章 峰迴路轉第521章 龐統來訪第151章 打殘右翼第403章 勸降陳宮第182章 單騎闖營第136章 揭榜投軍第569章 冤頭債主第424章 重組新軍第126章 一擲千金第433章 黯然而別第514章 周瑜決斷第7章 節外生枝第326章 賈詡進言第339章 福源米莊第324章 初至小沛第357章 金蟬脫殼第305章 火燒平原第594章 彭蠡水戰(中)第693章 徐晃之死第93章 轘轅舍粥第649章 葭萌險關第265章 人工呼吸第18章 生意本錢第158章 調虎離山第402章 呂布殞命第264章 刺客來襲第104章 魚與熊掌第137章 初舉孝廉第182章 單騎闖營第469章 覲見陛下第529章 蔡氏詐降第475章 孫策遇刺第283章 歸途渺茫第119章 當局者迷第399章 衆叛親離第480章 隔岸觀火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340章 破釜沉舟第3章 重見人煙第548章 以退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