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千頭萬緒

從八月初十開始,晉省齊軍南下,接管之前由陝軍控制的土地。

八月十五當天齊軍進入太原,八月二十之前齊軍控制整個太原府,與此同時第一支齊軍戰鬥羣進入陝省,在陝軍的配合下控制米脂、綏德。

八月底之前齊軍接管汾州府、遼州府,並且進入平陽府。一支從冀省來的新特遣隊順應齊軍大敗周軍的戰場形勢,沿黃河進入豫省,控制了豫省在黃河以北的彰德、衛輝、懷慶三府以及開封府一角,並且從這裡進入晉省潞安、澤州、沁州三府。

九月初,徐世楊親自帥兵進入陝省,經渭南府抵達長安,這座曾經代表漢文明無上輝煌的歷史名城。

在城下,徐世楊下馬步行入城,以示對華夏列祖列宗偉大功績的尊崇。

就在長安城內,徐世楊以齊王世子的身份接受了陝省世侯們的正式效忠。

隨即陝省世侯軍開始改編爲齊軍,而正牌的齊軍部隊繼續前進,在月底前完成了對陝省的控制。

至此,齊國實際上已經實控齊、冀、晉、陝、遼五省全部以及豫省三府之地,從土地面積上來說,齊國實際上已經實控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傳統漢地。

控制山陝後,徐世楊立刻開始針對兩省的基礎普查工作。

普查的重點內容在於人口、目前現存耕地面積、各地特色產品、礦藏和主要經濟支柱等問題。

由於山陝人口普遍多餘齊國其他省份,因此普查過後就會開始移民工作,爲了移民不至於引起民衆的大規模反彈,徐世楊認爲這次的移民必須配合更好的補償條件並樹立相應的榜樣。

在樹立榜樣方面,陝省世侯自然是最好的目標。

在長安,徐世楊親自與六大陝省世侯家族的代表進行會談,會談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徐世楊不沒收陝省世侯的土地和家產,而是採取更加溫和的財產置換手段。

陝省六大世侯中,左、楊兩家將整體遷徙到遼東;丁、賀兩家將遷徙到冀省;郭家遷徙到齊省;折家暫時留在陝省,但等齊國開始向西擴張,對付党項人的時候,折家要按相同的條件向西面新的省份遷徙。

遷徙後,他們的土地根據當地地價獲得相應的置換,但各家族都要按戶分散居住。陝省人民欠下世侯的債務由齊國戶部和刑部進行聯合清理,其中合理的部分齊國銀行支付糧票兌換接管。

所有人口則都要理清戶籍,按照戰爭開始前徐世楊與左、折兩家達成的初步協議,各家應該可以保持百人左右的自衛力量,現在分散居住,這一點已經不可執行了,因此齊國政府決定給予一定的補償:即授予每個遷徙的家族各一百個外族奴隸。

至於這些奴隸在分家的時候如何分配,由他們家族自己決定。

分家後,爲了避免串聯,各家族在兩代人,五十年內不允許重新閤家——大戶只准分家不準閤家,這也算某種程度上的推恩令吧。

對於山陝的普通民衆,徐世楊打算採取加大補償力度吸引主動移民的策略。

首先是銀行從世侯手中接管的賬務,這是一大筆錢,不可能由齊國政府替民衆償還,也不可能一筆勾銷,只不過是齊國按照更合理的利率接管而已,民衆仍要把本金和利息償還給銀行。

但若是民衆自願移民,齊國政府願意以齊省、冀省、遼省三地的富裕程度,給予移民債務清償優惠。

如果一個山陝貧民願意移民到遼省,那麼這個平民的所有債務基本就可以抵消了,然後他在銀行貸款購買農具種子和第一年的口糧,在遼省開荒種地,用不了幾年就可以掙出一份屬於自己的家當。

屋舍、田產、婆娘娃子都不在話下。

如果移民只願意去相對較爲富裕的齊省,那麼他的大部分債務還得保留,而且齊國未開荒的土地相對較少,新移民想當個安穩的自耕農基本已經不可能。

不過齊省是徐家起家之地,工業發達,工廠衆多,新移民參加工廠職業技能培訓,就能在工廠找一份報酬豐厚的工作,這樣的話,花上幾年時間償清債務倒也不是特別困難。

若是隻想着留在家鄉,那麼債務相對只會減輕很小一部分——主要是驢打滾的超基準利息部分,但基本債務本金和合理部分的利息仍然是要償還的。

這就會給個人的生活造成比較大的壓力,本鄉生活的人仍然要揹負幾十年都償還不清的債務繼續窮困潦倒的生活,而齊國不斷推陳出新的工業品,他們就很難享受到了。

那些曾經爲晉省世侯家族工作過的管家、家丁、門客以及罪不至死的晉省世侯旁系子孫,一律強制遷徙。

罪名最輕的那些人有機會按平民籍在異地過上平穩的生活,罪名稍重些的就得被貶爲庶民了。

至於八大世侯本人和他們的成年的嫡子嫡孫,將在泉城被刑部審訊後處決,齊國對他們唯一的仁慈,就是不會酷刑處決,一般是判處絞刑,給他們留個全屍而已。

徐世楊希望通過以上這一系列手段,在五年內從山陝兩省向外移民八十萬戶,四百萬人口左右,以加強齊國對人煙稀少的地區的實際控制力度。

當然,山陝本地的經濟恢復計劃也要立刻提上日程。

這兩省都有大型煤田,而且靠近蒙兀,比較適合就近發展煤炭工業和毛紡織工業。

還有最基礎的農業也得儘快提升單產,這需要大量配套的水利設施、肥料補充和大牲口支持。

與此同時,安全問題也十分重要,陝省西面就是党項人的領土,南面與大周控制下的川省交界,西南方是吐蕃和部分橫山蕃的聚集地,北方則是蒙兀人的草原,除了東方是齊國本土外,幾乎三面受敵。

因此兩省起碼各需要一個野戰師常年駐紮,兩省的預備役和民兵體系也需要儘快建立起來。

即使最近幾年齊國沒有從這裡打出去的計劃,守住的本錢總是得有的,若是還讓兩省民衆年年秋天擔心異族掠奪,那麼齊國與世侯之間又有什麼不同?

工作千頭萬緒,一切都需要仔細考慮,然後義無反顧的執行。

第157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分目標第139章 新式武器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633章 暴秦3第341章 要變天了第205章 節度使的命令第507章 各方1第654章 南北1第207章 和親隊伍出發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165章 主戰派第43章 塢堡民兵第666章 暴秦6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56章 破寨3第627章 海外王第571章 百戶第116章 塢堡血戰6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202章 團結第212章 清仗田畝第563章 遼北攻略1第41章 矛盾第562章 北行記2第376章 工廠第327章 旅順1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735章 矛盾第644章 秦軍第574章 北行記6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638章 孩子們第719章 糧食第525章 抱怨第567章 根絕完顏第121章 徐家重組1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177章 紀律第16章 買賣第105章 背叛第500章 春天7第433章 仙釀第331章 政策第572章 北行記4第682章 尾聲第117章 勝利第205章 節度使的命令第386章 滅蝗3第611章 平夏戰爭3第646章 賈時飛的野心第521章 晉省1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242章 進軍1第607章 內外有別第231章 天下1第441章 齊第738章 陰謀2第120章 逼迫第73章 內訌與速度第537章 等待第92章 新軍第二次擴充第238章 工廠2第121章 徐家重組1第289章 勝利1第79章 暢快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458章 生女真的窘境第215章 祝家莊2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174章 人市第68章 趙琳的努力第339章 退路第71章 徐世柳第522章 五里驛第100章 備戰2第6章 勝利第467章 美泉宮第479章 絕望第434章 齊王第522章 五里驛第30章 望理解並配合第424章 要贏了第140章 登瀛洲第270章 反擊1第144章 福船第182章 網絡第337章 狼煙第482章 籌備大戰1第531章 少年兵2第454章 向北航行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271章 反擊2第127章 新軍訓練第330章 佔領第333章 金州2
第157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分目標第139章 新式武器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633章 暴秦3第341章 要變天了第205章 節度使的命令第507章 各方1第654章 南北1第207章 和親隊伍出發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165章 主戰派第43章 塢堡民兵第666章 暴秦6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56章 破寨3第627章 海外王第571章 百戶第116章 塢堡血戰6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202章 團結第212章 清仗田畝第563章 遼北攻略1第41章 矛盾第562章 北行記2第376章 工廠第327章 旅順1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735章 矛盾第644章 秦軍第574章 北行記6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638章 孩子們第719章 糧食第525章 抱怨第567章 根絕完顏第121章 徐家重組1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177章 紀律第16章 買賣第105章 背叛第500章 春天7第433章 仙釀第331章 政策第572章 北行記4第682章 尾聲第117章 勝利第205章 節度使的命令第386章 滅蝗3第611章 平夏戰爭3第646章 賈時飛的野心第521章 晉省1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242章 進軍1第607章 內外有別第231章 天下1第441章 齊第738章 陰謀2第120章 逼迫第73章 內訌與速度第537章 等待第92章 新軍第二次擴充第238章 工廠2第121章 徐家重組1第289章 勝利1第79章 暢快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458章 生女真的窘境第215章 祝家莊2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174章 人市第68章 趙琳的努力第339章 退路第71章 徐世柳第522章 五里驛第100章 備戰2第6章 勝利第467章 美泉宮第479章 絕望第434章 齊王第522章 五里驛第30章 望理解並配合第424章 要贏了第140章 登瀛洲第270章 反擊1第144章 福船第182章 網絡第337章 狼煙第482章 籌備大戰1第531章 少年兵2第454章 向北航行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271章 反擊2第127章 新軍訓練第330章 佔領第333章 金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