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

兩位故人陣前相逢,司馬懿倒想與徐晃寒暄幾句,徐晃擔心司馬懿有詐,是想要拖延時間,因此直言相問,不與司馬懿糾纏,豈料司馬懿竟然說自己是來與徐晃罷兵的!

這可讓徐晃很是不解了。

“仲達一向明智,今日爲何卻胡話連連?徐某爲何要罷兵,你又憑什麼要我罷兵?”徐晃冷眼道。

徐晃沒有給好臉色,司馬懿卻還是保持微笑。這微笑一點兒都不讓人覺得舒心,反倒是令人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就憑公明將軍與在下多年舊識,司馬懿不願與將軍你死我活。何不兩下罷兵,各退三十里,豈不甚好?”司馬懿越發顯得從容自信。

徐晃從他的臉上看不到一丁點兒害怕、恐懼或者擔心,似乎徐晃帶着的這數萬人馬,在司馬懿眼中根本不存在,隱隱約約更像是司馬懿在放過徐晃一般。

“哈哈哈哈!仲達大言不慚!我有兵馬數萬,莫說你眼下只有寥寥千數,便是十萬大軍擺在面前,我徐晃何懼你司馬仲達!”

徐晃一時猜不透司馬懿打的什麼主意,於是故作豪言,想要以此威嚇司馬懿,使其露出馬腳。然而司馬懿對徐晃的豪言壯語卻只是輕輕一笑,淡淡回話道:“在下知道將軍從不懼怕任何對手,不過將軍難道就不擔心壞了你家陛下的大局麼?將軍不會真的以爲我只有

這寥寥兩三千人吧?司馬懿既然奉命來此駐守,將軍莫非以爲我是孤身一人前來?”論心計,徐晃如何是司馬懿對手?徐晃還猜不透司馬懿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司馬懿已經將徐晃看的一清二楚。司馬懿知道,徐晃是個不怕死的人,可這不代表徐晃就什麼都不怕!司馬懿很清楚,與自己的性命相比,徐晃最害怕的是自己對不住劉徵的信任!因此,司馬懿才故意提及徐晃有可能會壞了劉徵的大局。這句話一出口,徐晃就必

然要三思了!其次,司馬懿也提醒了徐晃,自己是作爲援軍來此的。什麼是援軍?援軍當然是一支兵馬!換做任何人都會這麼想,只是誰也沒有料到,司馬懿竟然只帶了三百虎賁援軍

,就連守軍將領韓範、高蕃都想不到,徐晃又怎麼會想得到呢?

因此,當司馬懿提醒徐晃時,徐晃立刻便顧慮起來。

司馬懿到底帶了多少人馬?徐晃一無所知,由於司馬懿來的突然,徐晃這邊無法得到準確的探報。敵情不明,兵家大忌。眼前司馬懿如此鎮定,說了這麼會兒話,徐晃一直都在仔細觀察司馬懿,想要從司馬懿身上看出哪怕一絲的破綻,可司馬懿始終都表現的胸有成竹

,始終都從容不迫,似乎根本不擔心徐晃會揮軍殺過去。

“公明將軍是在猜測我有多少人馬麼?”司馬懿笑着問道。徐晃沒有回話,只是盯着司馬懿。說假話的人最害怕的就是被人盯着自己看,這樣的人一定會表現出不自在,哪怕一時故作鎮定,時間久了也會不敢直視,這就是心底發

虛的表現。

然而司馬懿始終都不曾躲閃,哪怕身體一個微小的動作,臉上一個一閃而過的微小的心虛的表現都沒有。

“虛張聲勢!仲達以爲能唬住徐某麼?”徐晃再施壓力,就等着司馬懿露出破綻。

論鬥勇,司馬懿不如徐晃,若論鬥智,徐晃那就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了。司馬懿一眼就看穿了徐晃的企圖,又怎會讓徐晃看穿自己!“公明將軍哪裡話!你我算是故友,也曾坦誠相交,今日你我故友重逢,司馬懿又怎忍相欺?且你我多年不見,甫一見面便刀兵相向,實在有失朋友之誼!將軍不如聽在下

一句話,今日你我暫且罷兵,各退三十里,既成全了舊日情誼,也免傷了和氣。至於日後是戰是和,待將軍查明細情之後再決定不遲。”徐晃自思身負重擔,是伐魏四路大軍之一,權且不說是否能夠率先攻入河北之地,若是遭了埋伏損兵折將,反而讓司馬懿威脅了晉中腹地,壞了大局,那可就真的對不住

陛下的信任了!

此番劉徵四路伐魏,要的是步步爲營,步步緊逼。而且在出兵之前,劉徵就已經明確提醒了衆將,不可再犯當初洛陽之戰輕軍冒進的錯誤!

想到此處,徐晃又擡頭看了看司馬懿的身後。司馬懿身後人馬的確不多,不過兩三千人。再往遠處看去,徐晃眼睛卻是突然一亮。

遠處青石嶺上,隱隱約約,似有似無,以徐晃多年的經驗,當下便感覺有埋伏!再仔細觀瞧,果然!就在遠處青石嶺上一塊巨石背後,徐晃分明看到了一閃而過的人影!

必是有伏兵無疑!徐晃當下確認無誤,心裡已經有了定見!這司馬懿如此從容,敢跟自己面對面,若無後手,絕無可能!至於司馬懿是否是在虛張聲勢,徐晃雖然一時還無法確信,但至少

目前未能從司馬懿身上看到一絲的破綻,一丁點兒心虛。

與此同時,徐晃也不得不顧慮,這司馬懿能夠在百日之內爲曹操連取二州之地,無論智謀和用兵,必然也是出類拔萃!絕不可掉以輕心!

仔細思慮的一番之後,徐晃確實有意暫作退兵之計,不過有一點徐晃卻還不太明白。

“仲達既然早有準備,何不待徐某衝殺過去,好一舉擊潰徐某?如此豈不大功一件?”徐晃不禁問道。

司馬懿哈哈大笑道:“想不到公明將軍竟是如此看我司馬懿!”

徐晃也輕笑了一聲,“如若不然,我該如何看你?”司馬懿收起了笑容,十分鄭重的對徐晃說道:“將軍豈不知狡兔死走狗烹?我若擊潰了將軍,轉日便會被奪去兵權!這井陘只要有將軍一日,便有我司馬懿一日!將軍明白

在下的話了麼?”

司馬懿看起來是跟徐晃交心了,徐晃當然不會輕易相信,不過卻也並非完全不信司馬懿這番話。司馬懿百日之內爲曹操取下兗州、青州之事是天下皆知的。不過在取下二州之後,司馬懿旋即被曹操奪去了兵權,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當司馬懿對徐晃說出這番話時

,徐晃實際上是將信將疑的。的確,如司馬懿所言,只要徐晃在井陘虎視眈眈,曹操便必須要倚重司馬懿。而若是司馬懿一舉擊潰了徐晃,那麼司馬懿在這裡也就沒有了多少存在的價值。從這一點上

來說,司馬懿雖有伏兵,而不與徐晃開戰,也在情理之中。當然,旁人根本不知道二人在陣前說了些什麼話,只知道司馬懿一番言語,徐晃竟然真的退回了本陣,隨後下令大軍後撤。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父子較量第五百零六章 長安生變第二百三十章 以攻爲守第七百四十三章 馬忠故事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追回夫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吳班履約第三百九十八章 如視仇讎第五百六十二章 奪其兵權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七十三章 琅琊諸葛第一百二十二章 迷魂湯藥第八百七十五章 升帳論功第四百一十八章 求援江東第六百六十四章 入主夷陵第五百七十四章 拒而不納第六百六十七章 成都尚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擊其半渡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當真無悔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觸怒漢王第一百六十八章 傳告天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的絕戶第八百九十八章 七個同夥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馬超無怒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夫人出走第三百五十章 時局糾纏第三百六十章 試才從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障眼之法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二百章 外科手術第六百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程普掛印第一百五十六章 王師凱旋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觸怒漢王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吳母訓兒第五百七十四章 拒而不納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想到一處第八百三十四章 高定來降第四百七十三章 決意南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廣漢變局第二十九章 劉徵兵臨長安第五百七十二章 生擒張郃第一百七十二章 趁火打劫第一百四十四章 兩線追擊第八百九十四章 班師凱旋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呂蒙帶隊第四百零四章 有進無退第七十章 結連壽春第五百八十三章 兵臨長安第五百八十章 漆縣先潰第六百一十四章 蠻將驍勇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劉艾壽辰第八百零五章 糊塗雍闓第四百一十章 半途而廢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攆走邴原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四百二十五章 手足無措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一病不起第六百八十九章 徐庶論人第四十六章 壯士獻刀第一千三百章 龍馭賓天第六百零八章 烏合之衆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胡綜覆命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分軍定基第七百三十二章 金蘭之義第九百九十三章 麓山對語第四百一十九章 合擊江夏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火燒烏林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換將甘寧第二百九十九章 漢王勸農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九百七十五章 兩道檄文第六百七十七章 荀攸主事第五十章 徵而平之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洛陽使臣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馬岱調兵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蠱惑人心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龐統求情第六十七章 潁川三才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臣子本分第二百一十三章 入府議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守節之志第四百七十七章 曹操應對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生擒焦張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曹操戰書第三百六十七章 三才賀壽第一百零五章 兵分四路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張嶷來報第三百六十一章 似是故人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虎添翼第九百零一章 策封四人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九十一章 成都失和第七百八十六章 爭相赴險第一百四十章 白登之圍第八百五十章 辯證源流第四百三十六章 成都之誤第二百零六章 糜竺來訪第三百五十四章 獨見荀諶第八十二章 劉豹反戈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父子較量第五百零六章 長安生變第二百三十章 以攻爲守第七百四十三章 馬忠故事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追回夫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吳班履約第三百九十八章 如視仇讎第五百六十二章 奪其兵權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七十三章 琅琊諸葛第一百二十二章 迷魂湯藥第八百七十五章 升帳論功第四百一十八章 求援江東第六百六十四章 入主夷陵第五百七十四章 拒而不納第六百六十七章 成都尚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擊其半渡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當真無悔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觸怒漢王第一百六十八章 傳告天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的絕戶第八百九十八章 七個同夥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馬超無怒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夫人出走第三百五十章 時局糾纏第三百六十章 試才從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障眼之法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二百章 外科手術第六百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程普掛印第一百五十六章 王師凱旋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觸怒漢王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吳母訓兒第五百七十四章 拒而不納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想到一處第八百三十四章 高定來降第四百七十三章 決意南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廣漢變局第二十九章 劉徵兵臨長安第五百七十二章 生擒張郃第一百七十二章 趁火打劫第一百四十四章 兩線追擊第八百九十四章 班師凱旋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呂蒙帶隊第四百零四章 有進無退第七十章 結連壽春第五百八十三章 兵臨長安第五百八十章 漆縣先潰第六百一十四章 蠻將驍勇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劉艾壽辰第八百零五章 糊塗雍闓第四百一十章 半途而廢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攆走邴原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四百二十五章 手足無措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一病不起第六百八十九章 徐庶論人第四十六章 壯士獻刀第一千三百章 龍馭賓天第六百零八章 烏合之衆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胡綜覆命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分軍定基第七百三十二章 金蘭之義第九百九十三章 麓山對語第四百一十九章 合擊江夏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火燒烏林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換將甘寧第二百九十九章 漢王勸農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九百七十五章 兩道檄文第六百七十七章 荀攸主事第五十章 徵而平之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洛陽使臣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馬岱調兵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蠱惑人心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龐統求情第六十七章 潁川三才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臣子本分第二百一十三章 入府議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守節之志第四百七十七章 曹操應對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生擒焦張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曹操戰書第三百六十七章 三才賀壽第一百零五章 兵分四路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張嶷來報第三百六十一章 似是故人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虎添翼第九百零一章 策封四人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九十一章 成都失和第七百八十六章 爭相赴險第一百四十章 白登之圍第八百五十章 辯證源流第四百三十六章 成都之誤第二百零六章 糜竺來訪第三百五十四章 獨見荀諶第八十二章 劉豹反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