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守節之志

雍愷悻悻然將李恢攜衆逃跑的事情說了出來,雍茂聽了差點兒沒有背過氣去!

“兄長爲何不追?”

“我軍到達俞元時,李恢已經走了數日了,追也無益,賢弟不須聳人聽聞,區區李恢,爲兄何懼?跑了便跑了!”雍愷不以爲意的說道。雍茂只得嘆息一聲,繼而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但願李恢不會礙事!今既殺爨氏,又逐李氏,其餘諸姓,恐心中惶恐,懼而不敢言矣,兄長當多加安撫纔是,如若不然,患生於內,不待漢王兵馬殺來

,我等恐將自亂!”

這纔是雍愷這次一怒之下殺了爨習的後果,雍茂考慮的遠比雍愷深遠,雍愷對自己這個弟弟的見識還是比較深信的,於是問道:“賢弟有何良策,爲我安撫衆人?”

雍茂略加思索,而後說道:“既示以威,便安之以利!”

於是在雍茂的建議下,雍愷將從爨氏、李氏二族手中收得的田地產業等全部拿了出來,分別送與郡中焦、婁、孟、量、毛等大姓,由是,諸姓稍安。

安定了手下,除了的殺死爨習的善後事宜之後,接下來便是如何坐穩南中。

雍愷已經得報孟通兄弟堅守朱提、漢陽,扼住了自己北上的咽喉要道,於是便打算月後起兵,先拿下犍爲屬國再說。雍茂當場表示不同意,對雍愷道:“兄長既欲割據南中,先正其名,師出無名則事不成。今當尊奉朝廷,獨反漢王。那劉徵既然能夠割據蜀中,祭告行王制,兄長何不效之?但言劉徵假宗室之名,跋扈於外

,先責其不義,然後焚表以告許都,自立爲撫夷將軍,如此於外出師有名矣,於內可調和漢、夷,以爲己用!”

雍茂爲雍愷規劃了基本路線圖,雍愷聽了之後,深以爲然,於是當即準備祭天告祖,並傳書交州士燮,請其代爲上奏許都,然後自立將軍之位,並以此統帥南中之衆,又北發檄文,自辨正義。

雖然是掩耳盜鈴,但這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先佔據程序上的正義,其餘的便是成王敗寇了,勝利者說了算。雍茂爲自己兄長獻策正名之後,又否決了雍愷先出兵朱提的計劃,反而建議道:“如今我等已據有益州、牂牁、越嶲三郡,獨永昌不附!當先威服西南,安定後方,然後北圖,如期不然,則有拽踵之憂也!

江州劉徵這邊只知道南中叛亂,但實際上最西南的永昌郡其實並沒有叛亂,只是因爲雍愷等人益州、牂牁、越嶲三郡完全阻絕了消息,永昌郡孤懸於外,所有人都誤以爲永昌也跟着叛亂了。

漢之永昌郡,自今雲南大理、無量山,西南直至臨滄、保山以至於緬甸密支那。以《後漢書》載記,在“洛陽西七千二百六十里。八城,戶二十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七,口百八十九萬七千三百四十四。”

郡治所名曰不韋,即今雲南保山市隆陽區。

不韋之名,得之於昔秦丞相呂不韋。“初,秦徙呂不韋子弟宗族於蜀。漢武帝時,開西南夷,置郡縣,徙呂氏以充之,因曰不韋縣。”

呂不韋宗族子弟先是被流放到蜀中,後來被漢武帝又遷到了永昌,當時相當於是棄民,但恐怕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沒有想到,數百年後,呂不韋的後人卻出了個硬骨頭!

這塊硬骨頭正是現任永昌郡功曹呂凱慮季平!自音信阻隔之後,永昌與內地完全失去了聯繫,甚至連太守死了,也不得以任命,恰巧雍愷等人作亂南中,在南中各郡縣望風披靡,紛紛跟隨叛亂之時,呂凱站了出來,決意閉境相拒,又說動郡丞王伉,

同心抗敵。因此,永昌實際上還是沒有落入雍愷的手中。

呂凱與王伉在永昌恩信內著,在二人的帶領下,永昌郡民都紛紛立意以抗雍愷,由是雍愷始終不得擁據南中全境。雍茂對此如鯁在喉,永昌不附,對雍氏來說,始終是個隱患,畢竟南中四郡之中,永昌郡人口最多,也就意味着可以徵調的兵源最多,如今呂凱、王伉二人已經在郡中聚集起漢、濮、獠、越之衆萬餘人,

據博南以阻雍愷。因此在雍茂看來,當務之急,乃是先收服永昌,穩定後方,然後再計議北上之事。

雍愷不以爲意道:“永昌絕域於外,焉敢撓我?賢弟怕是多慮了!那王伉、呂凱據土自守,不過是圖利而已,但許其利,只需書信一封,其必獻表臣服!”

雍茂始終還是有擔憂,不過雍愷這麼說也未必沒有道理,於是雍茂便代雍愷書信一封,遣人先送往永昌,以觀其反應。

永昌這邊,呂凱、王伉但知南中叛亂,具體情勢卻並不甚瞭解,尤其是南中之北蜀中情事,二人是一無所知,因此也不敢輕舉妄動,只保境而已。

就在二人日夜憂心之時,雍愷的書信也已經送到,王伉打開來一看,正是雍愷的勸順之詞,其中不乏許以名位金銀利祿之事,要的就是永昌的歸附。

王伉詢問呂凱道:“雍愷來書,盡許利益,我等該如何回覆於他?”

呂凱傲然問道:“公喜金玉名位否?”

王伉微微笑道:“金玉名位,人之所好,君不愛乎?”

呂凱見王伉如此說話,不禁拂袖道:“既如此,公自表順雍愷便是!送表之日,某當血濺博南,不與逆賊爲伍也!”

呂凱志節之高,由此可見。

王伉見呂凱動怒,趕緊上前勸道:“季平勿怒,適才戲言耳!某世食漢祿,豈能與逆賊同流?祖宗清名,絕不敢負!願與公誓死抗賊,共保永昌!”說罷,便將雍愷送來的書信扔進了火盆之中!

呂凱這才緩和了顏色,對王伉拱手道:“某知王公必不爲金玉名位所屈也!如期不然,豈非呂某眼盲心瞽?

二人互明心跡,不禁相視大笑!

多事之秋,英雄之輩,凡不勝數,然而世人多隻矚目站在頂峰之人,卻不見有更多的英雄埋沒於青史之中!歷代史志,囿於篇幅,有所輕重,或長篇大論,或隻言片語。長篇大論之中,不乏雞鳴狗盜之徒,隻言片語之中,卻有守節忠貞之士!

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放棄下雉第八百一十一章 嚴密監視第二百二十七章 四敗曹洪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前路抉擇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不必心急第四百八十一章 搶先下手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襲擾糧船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心事重重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劉備意圖第八百三十三章 李恢出使第一百四十二章 君命不受第四百零三章 視死如歸第五百零二章 老奸巨猾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孤膽陸遜第九百六十五章 錦帆截江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追回夫人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漢王賀禮第六百七十三章 按並不戰第八百七十六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二十四章 兩份美味第九百五十三章 遠迎十里第九百二十一章 哀痛欲絕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歃血之盟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老成之言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董曹唱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李恢出使第七百六十九章 反軍鼠竄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讓出江夏第二百六十四章 冢虎出山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之桑榆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六百一十二章 用兵洈山第二百一十五章 初戰告捷第六百一十七章 漢王下馬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曹仁赴宴第七百九十六章 馳援漢陽第三百六十一章 似是故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婁圭不仁第一千零二十章 禮尚往來第七百五十四章 雒城危險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六十三章 求賢被拒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將有南謀第四百三十二章 杜微來歸第五百九十六章 問罪馬超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不得妄言第六百一十四章 蠻將驍勇第三百九十六章 驕兵小計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駙馬都尉第九百四十七章 藉機削權第五百六十八章 賞罰分明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孫權探病第五百二十六章 周羣諫言第九百三十六章 原因有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情到深處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爲義子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踏屍陣中第五百九十一章 二曹敘話第八百六十一章 收留祝融第九百五十三章 遠迎十里第九百二十四章 見面不識第五百五十五章 縱敵之由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曹植失言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遷往長安第八百零二章 丈夫求志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分軍定基第四百零四章 有進無退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繼子黃襲第十一章 漢中規劃第九百零一章 策封四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阿瞞大怒第六百零九章 吳巨請罪第八百七十四章 祝融認父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臣再遇第九十四章 驍騎將軍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下獄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將有南謀第二百四十章 再遇故人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曹操到來第三十章 段煨仗義釋徐榮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一劍封喉第三百六十二章 愛屋及烏第八百二十一章 失手被擒第一百三十章 劉虞再使第六百八十七章 建號之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沮授獻計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北取下邳第六百八十二章 送上門來第六百七十五章 秋汛如期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築城退守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形勢之論第八百三十五章 黃忠先行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人頭展覽第九百八十二章 垂釣春江第七百二十四章 鼓舞士氣第八百六十八章 兵敗山倒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心事重重第四百一十二章 借道武都第八百一十八章 蠻兵劫營
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放棄下雉第八百一十一章 嚴密監視第二百二十七章 四敗曹洪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前路抉擇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不必心急第四百八十一章 搶先下手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襲擾糧船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心事重重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曹仁派兵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劉備意圖第八百三十三章 李恢出使第一百四十二章 君命不受第四百零三章 視死如歸第五百零二章 老奸巨猾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孤膽陸遜第九百六十五章 錦帆截江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追回夫人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漢王賀禮第六百七十三章 按並不戰第八百七十六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二十四章 兩份美味第九百五十三章 遠迎十里第九百二十一章 哀痛欲絕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歃血之盟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老成之言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董曹唱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李恢出使第七百六十九章 反軍鼠竄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讓出江夏第二百六十四章 冢虎出山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之桑榆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六百一十二章 用兵洈山第二百一十五章 初戰告捷第六百一十七章 漢王下馬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曹仁赴宴第七百九十六章 馳援漢陽第三百六十一章 似是故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婁圭不仁第一千零二十章 禮尚往來第七百五十四章 雒城危險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六十三章 求賢被拒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將有南謀第四百三十二章 杜微來歸第五百九十六章 問罪馬超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不得妄言第六百一十四章 蠻將驍勇第三百九十六章 驕兵小計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駙馬都尉第九百四十七章 藉機削權第五百六十八章 賞罰分明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孫權探病第五百二十六章 周羣諫言第九百三十六章 原因有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情到深處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爲義子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踏屍陣中第五百九十一章 二曹敘話第八百六十一章 收留祝融第九百五十三章 遠迎十里第九百二十四章 見面不識第五百五十五章 縱敵之由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曹植失言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遷往長安第八百零二章 丈夫求志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分軍定基第四百零四章 有進無退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繼子黃襲第十一章 漢中規劃第九百零一章 策封四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阿瞞大怒第六百零九章 吳巨請罪第八百七十四章 祝融認父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臣再遇第九十四章 驍騎將軍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下獄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將有南謀第二百四十章 再遇故人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曹操到來第三十章 段煨仗義釋徐榮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一劍封喉第三百六十二章 愛屋及烏第八百二十一章 失手被擒第一百三十章 劉虞再使第六百八十七章 建號之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沮授獻計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北取下邳第六百八十二章 送上門來第六百七十五章 秋汛如期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築城退守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形勢之論第八百三十五章 黃忠先行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人頭展覽第九百八十二章 垂釣春江第七百二十四章 鼓舞士氣第八百六十八章 兵敗山倒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心事重重第四百一十二章 借道武都第八百一十八章 蠻兵劫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