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琅琊諸葛

管亥兩萬兵馬寇掠北海,城破之際,不想卻殺出一隊奇兵,爲首小將左右衝突,賊軍陣腳大亂,竟硬生生被幾千兵馬殺退。

在劇縣城樓上親眼目睹了這一幕的孔融、王修無不震驚,賊軍退去後,孔融趕緊命令開城相迎。

孔融親自來到城門,小將見狀,趕緊下馬拜見孔融道:“東萊太史慈見過文舉大人!”孔融字文舉,太史慈字子義。

原來這員驍將便是東萊太史慈!孔融對這個名字可不陌生。早幾年這太史慈是東萊郡奏曹史,當時東萊郡和青州府之間因事產生了介隙糾紛,青州府顛倒是非,太史慈親身前往洛陽有司奏報,因此得罪了青州官吏,避禍遼東。

孔融聽說了太史慈的義舉,十分稱讚,於是遣人數次問候太史慈的母親,並奉送贈禮作爲致意,這才讓太史慈家得以度日。

太史慈自遼東回到東萊,恰好遇上孔融求救於周邊郡縣。於是太史慈說服東萊郡守,帶着三千東萊兵,星夜奔往北海援救孔融。正好遇見武安國與管亥廝殺,因此便救了武安國,解了北海之圍。

孔融一直都之聽說過太史慈,卻沒有見過他,今日一見,心中感慨,果然是忠勇非常,義薄雲天。

“快快請起!原來你就是子義啊!孔融久聞義士大名,今日子義可是解了北海大難了!孔某代全郡父老謝過了!”孔融激動的說道。

“國相言重了!太史慈避禍遼東,承蒙國相厚恩,才使得我母得以安穩度日。如今北海有難,太史慈豈能坐視不理?”

“好!好!好!英雄出少年,有子義來此,北海無憂矣!”孔融挽着太史慈的手,言語頗爲激動的說道。

武安國已經被包紮好了,不愧是武將,忍常人所難忍,手腕被人斬斷,武安國不顧傷痛,來到城門,見正遇上太史慈拜見孔融,這才知道救自己的驍將,就是國相口中的東萊義士。

“義士救命之恩,武安國無以爲報!”武安國跪謝道。

“將軍請起!將軍不避艱險,誓死捍衛北海,太史慈由衷欽佩。聽聞將軍乃武安君後人,果真有名將風範!”太史慈扶起武安國道。

武安國聽了太史慈的誇讚心裡既是欣慰,但望着自己已經斷了的手腕,又無奈嘆息,武安國揚起斷腕對孔融說道:

“國相大人!經此一戰,末將恐怕不能再領北海兵事了!殘廢之人,難當大任。依我看子義有勇有謀,忠義無雙,國相大人不如託以北海兵事,你看如何?”

孔融、王修、太史慈三人望着武安國,都不忍感嘆,一個武將沒了手腕,跟老虎沒了牙齒無異。當此危難之時,武安國首先考慮的並不是自己,反而是這北海安危,衆人亦都感概武安國之胸襟。

孔融知道武安國的真心實意,仍不免惋惜道:“將軍護我北海多年,對我孔融也是勤敬有加,孔融此時若棄將軍,豈非不義之人?”

“國相愛民如子,御下有方,北海之人莫不誠服!武安國又怎能以一己之私而廢公事,請國相切勿猶疑!”武安國再三說道。

孔融聽罷,望着太史慈說道:“既然武安將軍再三辭讓,子義權且領北海兵事,不知意下如何?”

太史慈也對武安國敬佩不已,但看這北海確實缺少統兵帶將之人,始救之,終棄之,亦爲不義,大丈夫受命危難,不避險阻,若再推辭,那就顯得矯情了。於是,太史慈對孔融回話道:

“既然如此,太史慈就暫且爲文舉大人領兵禦敵!待剿滅亂賊後,太史慈即當交還兵事,回鄉奉養老母。”

衆人見太史慈答應下來,都鬆了一口氣,有太史慈坐鎮,那管亥絕不敢再輕易來犯。

再說北海孔融的求救書信傳到琅琊國,郡國境內,無不震動。那眭固、管亥既然已經開始寇掠北海,那攻進琅琊也將是旦夕之間的事情。於是郡國內世家大族,一時間都惶恐不安,有的已經開始準備舉家遷徙。

琅琊國境內,有一縣,名曰陽都。這陽都縣也有一個望族,這便是琅琊諸葛氏!這一支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當過司隸校尉,傳到近世,其後人諸葛珪曾任職泰山郡丞,正是眼下眭固、管亥盤踞的泰山郡。

諸葛珪死於漢靈帝中平四年,留下三個兒子,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幼子諸葛均。諸葛珪死時,三子都還年幼,於是其弟諸葛玄便代替兄長照顧家小。

孔融的求救書信傳來,諸葛玄也是惶恐不安,不知該如何是好。當此之時,諸葛玄有一好友張仲景正在府上做客。這個張仲景是荊州人,後世人稱之爲“張長沙”便是,其著作《傷寒雜病論》被後世奉爲醫學經典,其人也被稱爲“醫聖”。

張仲景見諸葛玄坐立不安,便問其因何事煩惱。諸葛玄把情況細說給張仲景聽,張仲景建議道:“依我看,兄臺不如舉家隨我遷往荊州,暫避禍端。”

“不可!”門外走進諸葛三兄弟,老大諸葛瑾時年二十二歲,諸葛亮十二歲,諸葛均八歲。

“哦,是子瑜賢侄啊!你爲何說不可?”張仲景問諸葛瑾道。

“琅琊是我諸葛家祖業所在,吾家世居此地。泰山賊寇侵擾州郡,諸葛家豈能坐視不理?若舉家逃遷,不免有失君子之風。”諸葛瑾道。

“瑾兒說得有道理!先祖也是漢室忠臣,亡兄亦爲泰山郡丞,若我就此逃離,非君子所爲。不如散盡家財,召集義兵,相助於孔北海,若能僥倖翦滅賊寇,也不愧對列祖列宗!”諸葛玄凜然道。

“兄既有心殺賊,我自無話可說。可琅琊旦夕不保,諸葛氏安危也不能不顧啊。”張仲景勸說道。

“這……”諸葛玄即使自己不怕死,卻也不得不考慮諸葛家的香火,這可是大事。

“叔父!亮兒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十二歲的諸葛亮說道。

“你說!有什麼想法你就說出來。”諸葛亮的聰穎一直都被諸葛玄看在眼裡,這小子從小心思出奇。

“諸葛家若想要香火旺盛,那便不能作一處安排,應當讓諸葛子嗣分散各地,如此便可保全。”

其實諸葛亮這種想法,就是今天的“雞蛋別放在一個籃子”的思維。諸葛亮一說,諸葛玄當即明白了其中意思。

第八百四十一章 錯失邛都第二百五十章 冀亭伏兵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拙劣伎倆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精疲力竭第八百七十四章 祝融認父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三十三章 劉徵平亂長安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張英敗退第五百五十二章 兩相對峙第一百八十三章 雲霧谷中第三百零一章 設百工所第四百零五章 板楯勇士第七百一十三章 黃權口風第九百五十章 魯肅過境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知進知退第一百七十四章 兩難處境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孔明斷言第六百六十三章 再無荊軍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宜陽桑谷第八百八十二章 一降一逃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魯陽之會第一百零三章 議封漢王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曹操戰書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馬岱脫險第九百一十五章 何喜之有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格殺勿論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賀齊敗退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張嶷脫險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一臂之力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陸左都督第三百六十一章 似是故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冢虎出山第三十章 段煨仗義釋徐榮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放棄郭淮第六百六十四章 入主夷陵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郃圈套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小小幼麟第六十四章 李儒設計雀鼠谷第七百零九章 五重煙幕第五百二十七章 雲祿說兄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收押二公第五百七十七章 風雨如晦第二百八十章 兩種心思第七百七十二章 漢王不答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遠攻近戰第三十一章 賈詡劫段殺胡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發南中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得償所願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郭淮困馬第六百七十七章 荀攸主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拙劣伎倆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朱桓出兵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無顏殘喘第七百四十二章 逆賊合流第一百六十四章 家破人亡第八百五十四章 拉人入夥第七百八十八章 捷報遲來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異之使第五十五章 獻金請降第二十四章 士孫瑞臨死間李肅第五百二十六章 周羣諫言第八百三十八章 冬逢憤怒第一百零八章 再退強敵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東吳有變第三百四十一章 漢昌急報第九百四十五章 廬江兵亂第五十八章 戰呂布二將受阻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函谷告急第七百六十一章 武陽烈婦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馬超闖門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城孤郡第五百八十三章 兵臨長安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相會陸口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生擒焦張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孫權探病第九百六十章 英雄之辯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夜闖寢宮第六百零三章 我不負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用與不用第四十章 坐而論道第九百八十八章 斬殺陳勤第五百九十四章 又見玉板第六百零一章 四田之法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何以爲憂第四百六十章 關中實情第一百五十二章 劉豹中伏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前路抉擇第六百七十四章 升帳點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李肅毒計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聯手殺出第四百五十九章 周舒遺物第六百零八章 烏合之衆第九百章 刺客流言第二百三十八章 陳氏父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兩難處境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長安收網第二百五十六章 既縱且殺第六百七十章 諸葛對策
第八百四十一章 錯失邛都第二百五十章 冀亭伏兵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拙劣伎倆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精疲力竭第八百七十四章 祝融認父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三十三章 劉徵平亂長安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張英敗退第五百五十二章 兩相對峙第一百八十三章 雲霧谷中第三百零一章 設百工所第四百零五章 板楯勇士第七百一十三章 黃權口風第九百五十章 魯肅過境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知進知退第一百七十四章 兩難處境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孔明斷言第六百六十三章 再無荊軍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宜陽桑谷第八百八十二章 一降一逃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魯陽之會第一百零三章 議封漢王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曹操戰書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馬岱脫險第九百一十五章 何喜之有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格殺勿論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賀齊敗退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張嶷脫險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一臂之力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陸左都督第三百六十一章 似是故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冢虎出山第三十章 段煨仗義釋徐榮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放棄郭淮第六百六十四章 入主夷陵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郃圈套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小小幼麟第六十四章 李儒設計雀鼠谷第七百零九章 五重煙幕第五百二十七章 雲祿說兄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收押二公第五百七十七章 風雨如晦第二百八十章 兩種心思第七百七十二章 漢王不答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遠攻近戰第三十一章 賈詡劫段殺胡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發南中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得償所願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郭淮困馬第六百七十七章 荀攸主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拙劣伎倆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朱桓出兵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無顏殘喘第七百四十二章 逆賊合流第一百六十四章 家破人亡第八百五十四章 拉人入夥第七百八十八章 捷報遲來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異之使第五十五章 獻金請降第二十四章 士孫瑞臨死間李肅第五百二十六章 周羣諫言第八百三十八章 冬逢憤怒第一百零八章 再退強敵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東吳有變第三百四十一章 漢昌急報第九百四十五章 廬江兵亂第五十八章 戰呂布二將受阻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函谷告急第七百六十一章 武陽烈婦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馬超闖門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城孤郡第五百八十三章 兵臨長安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相會陸口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生擒焦張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孫權探病第九百六十章 英雄之辯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夜闖寢宮第六百零三章 我不負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用與不用第四十章 坐而論道第九百八十八章 斬殺陳勤第五百九十四章 又見玉板第六百零一章 四田之法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何以爲憂第四百六十章 關中實情第一百五十二章 劉豹中伏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前路抉擇第六百七十四章 升帳點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李肅毒計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聯手殺出第四百五十九章 周舒遺物第六百零八章 烏合之衆第九百章 刺客流言第二百三十八章 陳氏父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兩難處境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長安收網第二百五十六章 既縱且殺第六百七十章 諸葛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