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驍將——伍中豪

井岡驍將

——伍中豪

男兒沙場百戰死,壯士馬革裹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處處是青山。

——伍中豪

伍中豪(1903~1930),名昭茀,湖南衡陽耒陽市區伍家村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秋收起義重要領導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與領導人之一,開闢了贛南根據地、閩西根據地,歷任紅四軍第3縱隊司令、紅四軍前委委員、紅12軍軍長、紅20軍軍長、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與林彪、黃公略一起被稱爲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的“三驍將”。1930年10月在江西安福犧牲。

堅定地走革命之路

在幾位從井岡山走過來老將軍的回憶錄中,都曾提起井岡山革命時期的艱苦鬥爭,提到一位當時的紅軍高級將領。他犧牲時正值風華正茂,令人覺得無限惋惜。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譚震林曾說:倘若他不被反動派殺害,一定是和林彪平起起坐的元帥。聶榮臻元帥、葉劍英元帥曾說:如果他不犧牲,毛澤東主席也絕對不會如此器重林彪,更不會讓他當自己的接班人。

這位重要的紅軍早期將領叫伍中豪,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紅十二軍軍長伍中豪,與林彪、黃公略一起被稱爲井岡山斗爭時期朱毛紅軍的“三驍將”。朱德曾有意自己進軍委後讓其接任紅一方面軍總指揮之職,但不幸的是,伍中豪在追趕隊伍時被江西安福縣民團襲擊犧牲。

伍中豪,又名昭福,1903年出生在耒陽市城南伍家村,1920年考入北京大學文學院,受李大釗的直接影響走上革命道路,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伍中豪志向非凡,一身正氣。時任北大文科代理學長的胡適,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文章反對新文化運動,還跑到故宮向宣統皇帝磕頭稱臣。伍中豪奮筆疾書,痛斥胡適是“用改良主義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用革命手段解放中國社會政治問題。是資產階級用利祿收買了的可憐的應聲蟲,是封建主義的賢臣,是帝國主義的奴才!”

1924年春,伍中豪與劉泰、陳芬等組建了中共耒陽黨支部,並發展了大批黨員。在伍中豪的影響下,其妻段鳳翔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擔任縣女界聯合會會長。

1925年5月,經黨組織批准,伍中豪考入黃埔軍校,成爲黃埔第四期步兵科學員。畢業後,被派往廣東農運講習所任軍事教官,並在廣東結識了毛澤東。

1926年7月,伍中豪參加了北伐,進入湖南後,受黨指派,在耒陽組建工農自衛軍總隊,促進了耒陽工農運動的蓬勃開展。

1927年4月,蔣介石發運“四一二”反革命政變,5月,許克祥在湖南軍閥何鍵的支持下發動“馬日事變”,中國共產黨在陳獨秀“右傾”錯誤路線的領導下,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受到了殘酷鎮壓。《湖南民報》刊出通緝伍中豪的命令,伍中豪不得不四處躲藏。6月,伍中豪隻身潛入武漢尋找黨組織,後經盧德銘介紹,留在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任十連連長。

7月30日,警衛團團部召開連長以上幹部緊急會議。會議開得極其秘密、短暫而又古怪,團長盧德銘只宣佈三條紀律就散了會。這三條紀律是:一、晚飯後,以連爲單位整裝待命;二、停止外出、會客、通訊;三、命令不作解釋,也不準詢問。

晚上9點,警衛團全體官兵突然接到命令:朝長江跑步前進,迅速登上停泊在長江中的一艘大輪船。10點鐘,團部下達秘密通知,這時大家才知道,武漢政府已經叛變革命,革命到了危急關頭,警衛團奉上級指示,立即開赴南昌,與二十四師會合,舉行起義。由於敵強我弱,“八一”南昌起義失敗,警衛團轉移到湘贛邊界的江西修水山口鎮,與二十軍獨立團會合。

兩個團會合不久,毛澤東來到部隊,傳達了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宣佈秋收起義計劃,同時將部隊改編爲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伍中豪任第三團副團長兼三營營長。

1927年9月11日,暴動的時刻到了,毛澤東指揮第三團高舉鐮刀斧頭的紅旗,在銅鼓舉行武裝起義,縣城周圍農民手持梭鏢、大刀、扁擔、木棒,紛紛趕來爲工農革命軍助威。起義後,第三團分三路向白沙進軍。伍中豪率三營爲前鋒,對白沙守敵發起猛烈進攻,經過一番激

烈戰鬥,守敵向瀏陽潰逃。白沙是銅鼓去瀏陽的必經之道,攻下白沙,毛澤東非常高興,親自到三營慰問,稱讚三營“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起義初期,工農革命軍連獲勝利,震動了全國,在湘贛邊的遼闊地區,武裝暴動的烈火熊熊燃燒起來。

由於國民黨正規軍集中優勢兵力反攻,起義部隊損失慘重,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由原來的五千人銳減到只剩下一千五百餘人。

部隊被失敗的陰霾籠罩着,士氣非常低落。加上給養困難,餘灑度、蘇先駿這些不堅定分子不斷向指戰員吹冷風,在戰士中散佈悲觀情緒,逃亡現象時有發生。但伍中豪始終支持毛澤東,團結大多數指戰員,耐心做戰士們的思想工作。

部隊決定在三灣進行改編。一天早晨,毛澤東站在鍾家祠堂門口楓樹坪的一個土坎上對部隊講話,申明不願意跟自己走的站到右邊去,有願意跟自己走的站到左邊來。伍中豪毫不猶豫地站到毛澤東一邊。

三灣改編後,部隊由一個師緊縮爲一個團,團以下暫編兩個營,伍中豪任三營副營長,跟毛澤東上了井岡山。

毛澤東的第一愛將

1927年10月11日,工農革命軍向遂川發展,籌集供給,在大汾遭到靖衛團肖家壁匪部的襲擊,突圍中,張子清、伍中豪率領的三營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被敵分割,失去聯繫。張子清、伍中豪只得率領三營在桂東的崇山峻嶺之間與敵周旋。1927年11月,朱德率部到達贛南崇義,聽說有一支毛澤東的部隊就在附近,非常高興,要陳毅前去探聽情況。

陳毅化裝成老百姓,在鵝形圩找到了張子清與伍中豪。通過朱德的關係,張子清與伍中豪帶領三營在範石生的十六軍隱蔽休整。

11月25日,張子清與伍中豪率三營向井岡山挺進,恰遇湘敵吳尚部第八軍一個團猛撲茶陵縣城,與工農革命軍第一營激戰。伍中豪立即指揮三營投入戰鬥,從敵後**一刀,裡外夾擊敵人,黃昏時分打退了敵人的進攻,解了一營的圍。

由於團長陳浩、副團長韓莊劍、參謀長徐庶叛變革命,下令將茶陵城東河面上通往井岡山的浮橋拆了,藉口無法過河,企圖改變行軍路線,把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帶往湘南投靠國民黨十三軍方鼎英。伍中豪發現情況異常,立即與張子清、何挺穎交換意見,一起去質問陳浩,雙方發生激烈爭議,部隊在通往桂東與酃縣的三岔路口停下來。情況非常危險,毛澤東聞訊,急忙趕至茶陵湖口,截住了部隊,逮捕了陳浩等三人。第二天,升任張子清爲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團長,伍中豪爲副團長兼任三營營長。

1928年1月,井岡山大雪紛飛,部隊供給極端困難,爲了籌集物資和聲援萬安的農民暴動,毛澤東決定攻打遂川。1月4日,伍中豪率領三營打前陣突襲大坑,一舉端掉了遂川肖家壁靖衛團的老巢,順利佔領遂川縣城。

1928年2月中旬,贛敵二十七師乘工農革命軍後方空虛之機,出動一個營在靖衛團的配合下搶佔了寧岡新城。寧岡東部的新城,既是寧岡縣城,也是井岡山的北大門,敵人佔領新城,對井岡山構成嚴重威脅。毛澤東聞訊,立即率一團趕回茅坪,於2月18日,悄悄將新城包圍,利用晨霧發起突襲。伍中豪率三營攻打南門和北門,敵人此時還以爲工農革命軍主力仍在遂川,毫無戒備,大搖大擺開出南門操練。伍中豪指揮埋伏在南門的八、九連一齊開火,當場擊斃擊傷40餘敵。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敵人抱頭鼠竄,逃回城內緊閉城門,憑藉牢固的城牆負隅頑抗。當時工農革命軍還沒有大炮等重型武器,攻城用的是土辦法。九連戰士在羅榮桓的帶領下,冒着槍林彈雨,順着竹梯往城牆上爬。眼看戰士們接近牆垛,又被敵人猛烈的火力壓了下來。伍中豪大怒,將手往後一伸,警衛員知道他的習慣,趕快將酒壺遞過去。伍中豪接過酒壺,一仰脖子把酒全倒了下去,然後猛虎般竄上梯子,閃電似的衝上城牆。敵人尚未見到如此勇猛之人,嚇得腿杆子打戰,兩手發抖。就在敵人驚慌之際,伍中豪接連扔出幾顆手榴彈,大喊:“衝啊!”戰士們蜂擁而上,一舉拿下了南城門。城門一破,敵人慌做一團,紛紛舉槍投降。這次戰鬥,斃敵300多,生俘100多,敵營長王國楨、靖衛團團長李樹滋均被擊斃,同時活捉縣長張開陽。

5月4日,朱毛在寧岡礱市勝利會師,宣佈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

軍(不久改爲中國紅軍第四軍)。伍中豪任第四軍十一師三十一團副團長兼三營營長。

朱毛井岡會師,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敵人惶惶不可終日,蔣介石接連電令湘粵贛三省軍閥“剋日會剿”井岡山。湖南軍閥吳尚帶三個團,從西面向寧岡進犯;綽號“兩隻羊”的江西國民黨軍第九師楊池生、第二十七師楊如軒率五個團,從東面向永新撲來,企圖把紅軍扼殺在搖籃裡。

紅軍決定避強就弱,主動出擊,在龍源口附近的新老七溪嶺迎擊敵人。毛澤東和伍中豪率三十一團三營,在永新龍田、潞江一帶擔任阻敵和牽制任務。

6月23日,恰逢端午佳節,龍源口戰鬥打響了。新、老七溪嶺上空,槍聲如麻,彈雨紛飛,硝煙滾滾,殺聲震天。

經過激烈戰鬥,紅軍打垮江西“兩隻羊”,取得龍源口大捷。伍中豪率三營擊潰敵七二九團一個營,並乘勝追至永新縣城。

7月中旬,紅四軍二十八、二十九團遠離根據地去攻打郴州,贛敵11個團進犯永新。當時,留守永新的只有三十一團一個團。爲了保衛紅色政權,毛澤東將三十一團分散,組成南北中三路行動委員會。伍中豪率一、七、八連爲北路行動委員會,在小屋嶺、虛皇嶺、高東嶺一帶抗敵。他們發動羣衆堅壁清野,把糧食、牲畜、用具藏匿起來,把水源堵死,把河水弄髒,把大小道挖斷,把空村、空城留給敵人。男的按軍事組織編成4個赤暴團,6000餘人,配合正規部隊,白天到山頭上揮動紅旗、梭鏢,晚上滿山遍野舉火把、燃篝火,時而西邊喊殺聲不斷,時而東邊槍聲爆起,時而組織小部隊偷襲敵人駐地,敵人惶惶不可終日,龜縮縣城不敢亂動。就這樣,把贛敵11個團困在永新達25天之久。

朱德攻打郴州受挫,二十九團潰散,毛澤東聞訊,立即和伍中豪率領三營連夜趕往湘南接應朱德部隊,朱德非常感動。9月13日,伍中豪又指揮三營與二十八團在遂川黃垇伏擊追兵劉士毅部第七師5個營,俘敵官兵200餘人,繳槍250支,並攻佔遂川縣城。

9月底,贛敵周渾元旅第二十七團進犯茅坪,紅軍大部隊外出遊擊,只剩下三營和團部。伍中豪以“出兵要奇,衝鋒要猛,追敵要快”的戰術突發襲擊,打得敵人暈頭轉向,措手不及,倉皇北逃,伍中豪又指揮三營乘勝收復寧岡全境。

從此,伍中豪驍將的聲譽遍播井岡,威震敵膽。

出師未捷身先死

1928年冬,井岡山迎來了一場大雪,困守在井岡山的數千名紅軍面臨飢寒和缺醫少藥的嚴峻考驗。而恰在這時,國民黨又兵分五路向井岡山發動進攻。總前委緊急召開柏露會議,決定紅軍主力出擊贛南閩西。柏露會議後,伍中豪任三十一團團長。1929年1月14日,他率領三十一團跟着毛澤東和朱德踏上了新的征程。敵人沿途圍追堵截,紅軍險象環生,伍中豪率領全團戰士血戰大柏地,解放汀州,然後三打龍巖,橫掃上杭,克永豐、取於都、戰河壩,開闢中央蘇區屢立奇功。紅四軍在汀州改編爲三個縱隊,伍中豪擔任3縱隊司令員,並被選爲總前委委員。後3縱隊擴編爲紅一軍團第十二軍,伍中豪任軍長,後又調任二十一軍軍長,被選爲閩西軍事委員會委員。

伍中豪身經百戰,最後積勞成疾。1930年,李立三企圖實現自己“飲馬長江,會師武漢”的構想,命令紅軍攻打長沙。毛澤東出發前,親臨醫院看望伍中豪。

由於敵人力量過於強大,紅軍屢攻長沙不下,毛澤東於8月19日、8月24日兩次寫信,要伍中豪組織三萬人馬急赴前線支援。伍中豪接到毛澤東的信,心急火燎,立即四處聯絡,催促各縣獨立團迅速集中。一天黃昏,伍中豪帶着警衛排途經安福城郊,突遭敵人伏擊,不幸被害。

聽到伍中豪犧牲的消息,紅12軍全體官兵失聲痛哭。毛澤東紅着眼眶,咬着一條毛巾,豆大的淚珠直往下滴,幾天沒有出門,這是堅毅的毛澤東從未有過的。性格暴烈的紅三軍團長彭德懷紅着雙眼,抄起駁殼槍親自率領5000多名紅軍,把安福縣靖衛團團圍住,並一舉殲滅,還將殺害伍中豪的兇手羅漢苟活捉,押赴到伍中豪遇害的亮家山。彭德懷監斬,紅12軍政委譚震林操刀,只聽到彭德旱雷般的吼聲震天響,譚震林手起刀落,羅漢苟人頭落地,紅20軍軍長曾炳春雙手捧起羅漢苟的污血,灑在伍中豪的墓穴裡……

(本章完)

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赤旗高舉——趙博生版權信息赤旗高舉——趙博生井岡驍將——伍中豪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赤旗高舉——趙博生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情報大王——錢壯飛版權信息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赤旗高舉——趙博生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情報大王——錢壯飛版權信息萬古長青——古柏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情報大王——錢壯飛井岡驍將——伍中豪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萬古長青——古柏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赤旗高舉——趙博生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萬古長青——古柏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萬古長青——古柏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萬古長青——古柏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版權信息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版權信息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萬古長青——古柏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赤旗高舉——趙博生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版權信息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
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赤旗高舉——趙博生版權信息赤旗高舉——趙博生井岡驍將——伍中豪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赤旗高舉——趙博生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情報大王——錢壯飛版權信息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赤旗高舉——趙博生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情報大王——錢壯飛版權信息萬古長青——古柏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情報大王——錢壯飛井岡驍將——伍中豪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萬古長青——古柏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赤旗高舉——趙博生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萬古長青——古柏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萬古長青——古柏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萬古長青——古柏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版權信息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版權信息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萬古長青——古柏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赤旗高舉——趙博生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版權信息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