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

血染紅星獎章

——毛澤覃

歷史前進的車輪是阻擋不住的,堅持鬥爭,渡過難關,最後勝利就會到來。

——毛澤覃

毛澤覃(1905~1935),湖南湘潭縣韶山人, 1923 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他參加南昌起義,同年冬被派往井岡山與毛澤東聯絡。1930年1月,他任紅6軍(後改稱爲紅3軍)政治部主任,曾代理軍政治委員,同年10月任中共吉安縣委書記、紅軍駐吉安辦事處主任,1932年任中共蘇區中央局秘書長。由於卓有戰功,毛澤覃曾獲一枚二級紅星獎章。1935年4月26日,他在江西瑞金紅林山區被國民黨軍包圍,爲掩護游擊隊員脫險,英勇犧牲。

光明的革命路

韶山,是湖南省湘潭縣境內的一個偏僻山衝。這裡奇峰矗立,清溪迴流,萬木競翠,百花爭芳。毛澤覃就出生於這個美麗的山衝。

毛澤覃8歲進私塾讀書,13歲從韶山來到長沙“一師”附小學習,大哥毛澤東成了他的監護人。在哥哥的關照下,毛澤覃成績很出色。畢業後,毛澤覃進入長沙私立協均中學讀書。這時,毛澤東已與楊開慧結婚,他常向小弟灌輸馬克思主義,並借些政治書籍給他看。1922年秋冬之交,毛澤東安排毛澤覃和毛澤民一起到湖南自修大學附設補習學校參加學習。那時毛澤東擔任中央湘區區委書記,和楊開慧住在湘區區委機關——清水塘22號。毛澤覃和幾個同學也住在那裡。

爲了組織青年學生閱讀進步書刊,發展和擴大青年團組織,毛澤東在長沙都正街蔣德里創辦了“湖南青年圖書館”。楊開慧是圖書館的負責人。毛澤覃是其中的重要骨幹。他負責油印宣傳資料,不間斷地把革命書刊和宣傳品分發給長沙各行業工會和學校,有些還要秘密郵寄到外省去。

1923年“二七”慘案發生後,全國各地的工人運動暫時陷入低潮。中共湘區委員會決定派遣一些黨、團員,分赴安源、水口山等地,加強工人運動的領導。毛澤覃被派往湖南常寧水口山鉛鋅礦。他以教員身份爲掩護,秘密從事青年團的領導工作。他按照哥哥毛澤東的指示,深入到敲砂棚、機器間和礦井裡,一邊勞動,一邊調查研究。平時,他經常組織青年工人開展業餘體育活動,在工人俱樂部門外的廣場上打手球。很快,他就和一羣青年工人成了朋友,把他們緊緊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這年10月,毛澤覃通過實際鬥爭的考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5年2月,毛氏三兄弟在家鄉韶山建立黨支部,辦農民夜校,並秘密組織農民協會。毛氏三兄弟的活動引起了當地土豪劣紳的嫉恨,他們向湖南省長趙恆惕告了密。這年8月28日,趙恆惕簽發了一封急速逮捕毛澤東的密令,送到湘潭縣長辦公室。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三兄弟商量後決定去長沙,後又來到了廣州。

1927年6月,國共兩黨合作全面破裂。“馬日事變”後,湖南省委遭受嚴重打擊,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以毛澤東爲書記的新的湖南省委。這時,已在武漢的毛澤東把兩個弟弟找來,說:“和平的日子不多了,我們三兄弟在一起的日子也不多了。”隨後談了自己對今後的想法,兄弟三人便分頭展開革命工作。毛澤民根據大哥的意見,回湖南準備秋收暴動。毛澤東則到湘贛邊界發動秋收起義。毛澤覃也離開武漢,前往南昌。

8月1日凌晨,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所掌握和影響的國民革命軍武裝兩萬多人,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毛澤覃隨

葉挺的“鐵軍”參加了起義,他英勇作戰,在戰鬥中經受了歷練。可以說,在毛氏三兄弟中,毛澤覃是走向革命武裝鬥爭的第一人。南昌起義後,毛澤覃隨“鐵軍”一路轉戰,使他快速地成長起來。

重要的聯絡人

1927年8月3日,中共中央制定了《關於湘、鄂、粵、贛四省農民暴動大綱》,就發動農民秋收暴動、開展羣衆武裝鬥爭、進行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政權等問題做出了明確指示。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正式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領導,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不久,毛澤東被派往湘贛邊界,擔任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書記,領導了秋收起義。部隊經過三灣改編和古城會議,於10月27日到達茨坪,把革命的紅旗插上了井岡山。

毛澤覃隨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餘部,艱苦轉戰於閩粵贛湘邊區。10月底,部隊到達江西信豐時,第一次聽到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的消息。朱德和陳毅異常高興,立即決定派毛澤覃上井岡山,與毛澤東取得聯繫。

毛澤覃身穿一套國民黨正規軍軍官的服裝,帶着證件,化名覃澤,順利地通過反動派的一道道關卡,來到茶陵坑口。毛澤覃首先找地方上的一些當權人物打交道,當時住在坑口的僞團長羅克少,聞報國民黨正規軍的一位長官來到這裡,立即率領一班土豪、劣紳出來迎接。他看了毛澤覃的證件,又聽毛澤覃講話的口氣很硬,不敢怠慢,命令設宴招待。毛澤覃機警地和敵人周旋一番,打聽到有井岡山的一個連駐紮在這裡,便找到該連的駐地,連長陳伯鈞瞭解到這位擁有“特殊身份”的人物與毛委員的關係和他所負的使命後,立即派人把他護送到井岡山,去見毛澤東。

馬上就要見到日夜思念的大哥毛澤東,毛澤覃心中不免有些激動。他來到寧岡茅坪,走進毛澤東的辦公室,正遇上時任毛澤東秘書的賀子珍。賀子珍望見擡腳進屋的毛澤覃,脫口喊道:“毛委員。”“我是毛澤東的三弟。”毛澤覃作了自我介紹。“你們兄弟長得太像了。”賀子珍笑道。

毛澤東回來後,聽取了毛澤覃介紹南昌起義餘部的詳細情況及朱德、陳毅派他上井岡山聯繫的具體意向。毛澤東揮手說:“告訴朱軍長,就上山吧。不然的話,我們也放心不下。”毛澤東同意毛澤覃留在井岡山工作,決定派專人與朱德、陳毅的部隊聯繫,以便兩支起義軍聯合起來。

11月上旬,張子清、伍中豪帶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一團第三營走下井岡山,在江西崇義上堡,與南昌起義軍會合;12月,第二團黨代表何長工從井岡山下山,同湖南省委、湘南特委取得聯繫,尋找南昌起義餘部,在廣東韶關的犁鋪頭找到了朱德。朱德向何長工詳細詢問了井岡山的地形、羣衆基礎、物產等情況。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隊伍會師,成爲南昌起義餘部裡每個人心中的希望。

1928年1月,朱德和陳毅率部由廣東北江進入湘南地區,在中共湘南特委和當地農軍的配合下,發動了湘南起義,並先後佔領了郴州、耒陽、永興、資興等縣城。起義軍擴大到8000多人,創造了一片大好形勢。然而,湘南起義部隊佔據湘南,控制了貫通南北的重要通道——湘粵大道,對各派軍閥構成了極大威脅。3月,粵、桂、湘軍閥混戰剛剛結束,軍閥之間取得了暫時的妥協,立刻勾結起來,以七個師的兵力,對起義軍進行“協剿”。朱德、陳毅爲了保存軍力,避免在不利的條件下同敵人決戰,果斷決定起義軍撤出湘南,向井岡山地區轉移。毛澤東得知湘南起義軍正向湘贛邊界轉移的消息後,決定兵分兩路去迎接朱德

、陳毅部上山。毛澤東還派毛澤覃帶着一個特務連趕到郴州,同朱德、陳毅領導的部隊取得聯繫。

3月29日,朱德率領部隊完成了轉移的準備,在耒陽驁山廟整裝待發。在毛澤覃帶領的特務連的接應下,朱德、王爾琢率領的起義軍主力,經安仁、茶陵到達酃縣的沔渡。正在郴州的陳毅,接到朱德向井岡山轉移的通知後,立即率領湘南特委機關、各縣縣委機關和起義軍部分主力,經鯉魚江木根橋,到達資興縣城,同何長工、袁文才、王佐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二團會合。

4月6日,毛澤東率第一團由桂東向汝城進發,以牽制敵軍,掩護湘南起義軍轉移,陳毅率領的部隊與朱德率領的主力部隊在酃縣的沔渡匯合後,一起從沔渡經睦村到達井岡山下的寧岡礱市。4月下旬,毛澤東率隊返回礱市,兩支部隊勝利會師。這次歷史性的會師,成爲歷史上光輝的一頁,象徵着人民軍隊進入一個新紀元。毛澤覃是井岡山會師的重要聯絡人,在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鬥爭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悲壯的烈士魂

1928年春,毛澤東決定派毛澤覃去寧岡縣大隴區的橋林鄉開展農民運動。橋林鄉包括橋林村至黃洋界一條延綿十里的狹長走廊,雖然散落着三十幾個村莊,總人口卻只有三百多人。搞好橋林鄉的工作,儼如在井岡山根據地建立起一座堅固的西北大門。毛澤覃奉命帶着兩名武裝幹部來到橋林鄉,深入到貧苦農民之中,挨家挨戶地搞調查研究、開座談會、講黨課、宣傳革命道理。毛澤覃把整個橋林鄉的農民組織起來打土豪分田地,並在鬥爭中考察和培養積極分子,吸收先進的、有覺悟的、勇敢的貧苦農民入黨。僅一個月的工夫,他就在橋林鄉建立起寧岡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並親自擔任黨支部書記。這個黨支部,在土地革命和鞏固鄉村政權的鬥爭中,成爲井岡山根據地的一面旗幟。

經過革命大熔爐的磨鍊,毛澤覃很快成長爲紅軍優秀的指揮員。他參加了保衛井岡山的戰鬥,參加了中央蘇區的五次反“圍剿”鬥爭。因戰功卓著,1933年8月1日,他榮獲中央軍委頒發的一枚二等紅星獎章。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毛澤覃留下來堅持游擊戰爭,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率部轉戰於閩贛邊界的崇山峻嶺。1935年4月25日,他所帶領的紅軍獨立師被打散後,便率領部分游擊隊員翻山越嶺,來到瑞金縣黃鱔口一個名叫紅林的大山之中。高山上有個名叫黃田坑的小村子,在一位好心老鄉的帶領下,毛澤覃和紅軍戰士夜宿在村後一個僻靜的小屋裡。

第二天清晨,山中突然響起一陣槍聲。原來敵軍在叛徒的帶領下,正向房屋包抄過來。毛澤覃機警地衝到左邊門口,命令游擊隊員迅速從後門撤往山上,他自己則端起槍向撲來的敵人猛烈掃射。敵人以小丘、叢林作掩護,從四面逼近毛澤覃。一陣槍彈飛過來,毛澤覃右腿一陣劇痛,鮮血染紅了草地。他迅速從口袋裡摸出那枚自己珍藏的紅星獎章,這是蘇維埃中央爲表彰他卓越功績而頒發的。毛澤覃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不能讓獎章落在敵人手裡!”他把獎章丟在小溪邊的雜草中,咬緊牙,忍着劇痛,繼續朝敵人射擊,不料從右後側又打來一槍,子彈穿進他的胸膛……

未滿30歲的毛澤覃,在掩護戰友突圍的戰鬥中英勇犧牲。

如今,烈士犧牲的地方——瑞金縣紅林山區原安治公社現已改名爲澤覃公社,原紅林大隊現改名爲澤覃大隊,那間小屋,常有人來瞻仰緬懷。人們還在毛澤覃犧牲的小溪邊尋找到了那枚珍貴的獎章。那枚曾染着斑斑血跡的紅星獎章,是毛澤覃烈士光輝一生的象徵。

(本章完)

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赤旗高舉——趙博生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萬古長青——古柏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井岡驍將——伍中豪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萬古長青——古柏赤旗高舉——趙博生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井岡驍將——伍中豪赤旗高舉——趙博生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井岡驍將——伍中豪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赤旗高舉——趙博生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赤旗高舉——趙博生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情報大王——錢壯飛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赤旗高舉——趙博生情報大王——錢壯飛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情報大王——錢壯飛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井岡驍將——伍中豪
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赤旗高舉——趙博生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萬古長青——古柏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井岡驍將——伍中豪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萬古長青——古柏赤旗高舉——趙博生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井岡驍將——伍中豪赤旗高舉——趙博生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井岡驍將——伍中豪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赤旗高舉——趙博生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赤旗高舉——趙博生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情報大王——錢壯飛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赤旗高舉——趙博生情報大王——錢壯飛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情報大王——錢壯飛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井岡驍將——伍中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