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

氣壯山河志不移

——吳煥先

深山密林是我房,沙灘石板是我牀。儘管敵人逞兇狂,堅決鬥爭不投降。赤膽忠心爲工農,氣壯山河志不移。何懼今日艱難苦,堅持鬥爭定勝利!

——吳煥先

吳煥先(1907~1935),生於湖北黃安縣(今屬河南省新縣)。1926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農民運動,領導了著名的黃麻起義。1930年,吳煥先擔任中共黃陂縣委書記、鄂豫皖特委委員。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開始長征後,他留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堅持革命鬥爭,並重建了紅二十五軍。1934年東,吳煥先率部長征,於次年5月抵達陝南。1935年8月21日,吳煥先犧牲於甘肅涇水河畔,年僅28歲。

由“孩子王”變爲“改革世道的帶頭人”

剛從火線上下來的徐海東突然接到報告,吳煥先政委受了重傷。他立即跑向四坡村。離村老遠,他就聽見一陣陣沉痛的哭聲。徐海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奪門跑進屋裡,只見吳煥先靜靜地躺在那裡,像過度疲勞,沉沉地睡着了,那雙常帶着微笑的娃娃臉,失去了往日的紅潤和笑容,好像還在擔心是否打退了敵人的進攻。“煥先!”徐海東握着那雙冰冷僵硬的手,大聲呼喊,“煥先!政委!煥先……”

一位年輕紅軍將才的英年早逝,不禁讓人想起他富有傳奇色彩的戎馬一生……

吳煥先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家裡除了田產,還經營着一個小雜貨鋪。雖然家裡上上下下加起來有十餘口人,可全家人仍然過着悠閒富足的日子。家境的寬裕並沒有使吳煥先成爲一名紈絝子弟,而是自小就萌發了投身革命的信仰。

童年時代的吳煥先聰穎過人、刻苦好學,深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1923年,他考入湖北麻城職業學校就讀。在校期間,他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並積極參與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北洋軍閥反動統治的革命活動。第一學期完後的寒假,吳煥先回老家過年。在祭祀祖先的案桌上,他擺上了馬克思的畫像。他的父親對他這種叛逆乖張的行爲大爲震怒,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這是敬祖宗的地方,豈容你胡來?”吳煥先斬釘截鐵地回答道:“這張畫像上的人是革命的先祖,照他的理論和辦法,就能創造一個新的社會來!”1925年,是吳煥先在湖北麻城職業學校上學的最後一年。在這一年,他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立志成爲一個投身革命、堅信馬列主義的有志青年。

畢業後,吳煥先回到家鄉,一邊幫助家裡幹活,一邊積極進行革命宣傳。他在村裡的牆壁上貼上了馬克思、列寧的畫像,掛上了自己畫的中國地圖,還向貧苦農民進行武裝保衛祖國的思想教育。面對村裡一些人的不理解和斥責,吳煥先沒有退縮,反而把村子裡的青壯年組織起來,編成一個隊伍,利用晚上時間進行軍事操練。同時,他還教青壯年們唱《戰爭歌》、《國恥歌》等革命歌曲,激發他們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熱情。

“五卅運動”後,吳煥先在戴克敏、戴季倫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了武漢工人運動研究所的學習。結業後,吳煥先仍舊回到家鄉箭河一帶從事革命事業。

吳煥先回到家鄉後,村子人都說他好像變了個人似的。他剃光了頭髮,穿起了破長衫,腳上蹬着草鞋,走街串巷,深入貧苦百姓家,宣傳革命道理。雖然這些革命道理還不能爲人們所理解,但大家聽了之後覺得心裡無比的暢快。1926年,吳煥先先後吸收了一批先進青年成爲共產黨員,並建立了箭河地區的第一個黨小組。新黨員入黨宣誓後,被吳煥先派到箭河周邊的村莊開展工作,擴大黨的隊伍。第二年春天,箭河地區的第一個黨支部在吳煥先的領導下誕生了。

在建立黨組織的同時,吳煥先還建立了農民協會。箭河地區第一農民協會成立大會上,吳煥先發表了這樣一番感人肺腑的演講。他說,今天參加農會成立大會的都是窮苦人家,也都是我們信得過的人。我們一年到頭累死累活地幹,卻吃不飽穿不暖,過着奴隸般的生活。現在,我們組織農會,其目的是實現“耕者有其田”。大家以自願的形式加入農會,大會不強加干涉。吳煥先的這番話語得到了貧苦農民的拍手稱讚,當即就有五十多名窮苦農民報名參加農會。

隨着箭河各地區農會的相繼成立,吳煥先帶領窮苦人民與地主剝削階級展開了反抗鬥爭。他們的鬥爭雖然給地主階級以沉重打擊,卻也遭到了地方反動武裝的仇視。爲了打擊報復,反動勢力把鬥爭矛頭對準了吳煥先的家人。吳煥先的房屋被他們燒燬,家裡五位親人命喪黃泉。血的事實讓吳煥先徹底清醒了!他意識到,反抗剝削階級僅靠農會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建立農民自己的革命武裝。

在吳煥先的帶領下,箭河地區辦起革命的紅學,建立起農民武裝隊伍。通過“三堂紅學”的開展,箭河地區的農民運動和武裝鬥爭有機地結合起來,推動了箭河一帶的革命發展形勢。

此時的吳煥先在村裡人的心目中,已不再是當年的“孩子王”,儼然成爲一個“改革世道”的帶頭人了。

領導黃麻起義

1927年,大革命在蔣介石、汪精衛等人的公開叛變後一度陷入低潮。國民黨反動派開始屠殺大批共產黨人和革命羣衆。

當時,整個黃安地區的革命浪潮十分高漲,自然也成爲國民黨反動派清剿的對象之一。恰在這時,中共黨內右傾投降主義佔了上風,“停止六個月,不準活動”的指示在各個革命地區迅速傳開。箭河地區自然也不例外。吳煥先卻堅決反對這一指示,堅定依靠農民武裝鬥爭奪取勝利的信心。在他的堅持下,箭河地區的農會繼續開展着反封建鬥爭。

8月中旬,中共黃安縣委召開會議,傳達“八七會議”的精神,宣佈中共湖北省委制定的暴動計劃。吳煥先作爲箭河地區的革命領路人蔘加了這次會議。會上,吳煥先聽取了“八七會議”的精神後,表示堅決擁護中共湖北省委制定的暴動計劃。

爲了貫徹“八七會議”的精神,爲了確保黃安、麻城兩地的武裝暴動順利進行,中共湖北省委派來了兩位“專員”——王志仁、吳光浩來做指導。他們兩人到達黃安後,成立了鄂東特委,改組了黃安縣委,由王志仁擔任縣委書記、吳煥先擔任縣委組織部長。

黃麻起義爆發前,中共鄂東特委在黃安召開了兩縣黨員會議。會上再次傳達了省委

的指示精神,討論並制定了暴動計劃。武裝暴動以黃、麻兩縣的農民自衛軍和農民武裝隊伍爲主要力量,攻克黃安城,並建立工農政權和工農革命隊伍。會上還產生了這次暴動的總指揮部,吳煥先是領導者之一。

會議結束後,吳煥先火速返回箭河。他一邊派人深入周邊各村,廣泛宣傳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道理;一邊又把箭河地區的農民武裝隊伍組織起來進行操練。一時間,整個箭河地區處處洋溢着革命的新面貌。

11月13日,黃麻起義浩浩蕩蕩地展開了。吳煥先領導的箭河地區的武裝部隊是攻打黃安城的主力部隊。他們這支隊伍的主攻對象是黃安城的北門。在吳煥先的英勇帶領下,起義隊伍順利攻克北門,涌進城內,直搗反動軍閥的老巢,釋放了監獄裡關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隊伍。起義隊伍站在城牆上,高聲呼喊着:“我們是農民起義軍,是共產黨領導的隊伍!”一時間,整個黃安城喊聲沖天,紅旗飄揚。戰鬥結束後,黃安城迎來了新生,人們無不歡欣鼓舞。18日,黃安工農革命政府和工農革命軍鄂東軍正式成立。

黃麻起義是黨在大革命失敗後在鄂豫皖地區開展的一次力挽狂瀾的革命舉動。這次起義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鼓舞了鄂豫皖邊界地區的革命鬥爭,爲共產黨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貢獻,更爲鄂豫皖邊界地區的革命史添上了光彩的一筆。同樣,吳煥先成爲鄂豫皖邊界地區鬥爭史上一個璀璨的“明珠”。

堅持老區鬥爭

黃麻起義後不久,鄂東軍主力部隊離開黃安到南鄉開展工作。國民黨反動派勾結地方土匪趁機對防守力量薄弱的黃安縣城發動進攻。最終,黃安縣城因寡不敵衆而再次落入反動勢力的手中。黃安失守後,反動派瘋狂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羣衆,整個黃安城再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1927年12月下旬,鄂東軍主力部隊奉鄂東黨組織的命令避敵鋒芒,由吳光浩帶領轉移到黃陂木蘭山一帶進行遊擊戰爭,一小部分隊伍由吳煥先帶領繼續在老區堅持鬥爭。留在箭河地區的武裝隊伍,在吳煥先的組織下化整爲零,分散在老林深山中打游擊。不過,這一小隊抵禦力量終究擰不過反動派這條“大腿”,箭河地區很快失守了。吳煥先也成爲國民黨反動派首要緝拿的對象之一。

12月底,吳煥先遭反革命分子吳先美的告密而被困於四角曹門村。當時,反動派架起機槍,逼村裡的老百姓交出吳煥先。大夥面對陰森森的槍口,始終三緘其口。敵人見老百姓們不合作,氣得胡亂綁走了幾名百姓,還惡狠狠地下了最後通牒,說:三天之內不把吳煥先交出來,就要血洗四角曹門村。等敵人走後,鄉親們趕緊帶着食物和水在西山上找到了躲避起來的吳煥先等幾名共產黨員。吳煥先聽說敵人在村子裡抓人和放話的事情後氣憤無比,堅持要回去救人,表示不想連累鄉親們。大夥勸他不要冒險,堅決不同意他下山。最後,吳煥先表示一定要想個法子讓敵人自動放人。

幾天後,村子裡貼滿了大大小小的標語。這些標語讓吳先美的家裡人慌了手腳,趕緊託關係讓反動派釋放了幾名老鄉。這些標語上寫的什麼呢?爲何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原來,標語上這樣寫道:吳先美和反動派勾結,誣告窮苦百姓,殘害忠良,罪大惡極,已經被我們處決。如果再有像吳先美這樣的人,我們同樣不會輕饒。你們不把鄉親們從反動派中救出,就會得到相同的下場。

敵人沒有抓到人自然是不會輕易放棄。他們爲了能抓到吳煥先,強令村裡的百姓帶路搜山。領路的鄉親們爲了保護吳煥先,總是用各種辦法提前通知他,好讓他躲避敵人的抓捕。一次,敵人即將搜到吳煥先藏身的山洞,若是不及時通知他的話恐怕凶多吉少。該怎麼辦纔好呢?當時的情況是距離太近,弄不好反而讓敵人有所察覺。思來想去,領路的老鄉突然高聲大喊:“好你個吳煥先,看你今天往哪跑,逮着你非殺你不可!”吳煥先在山洞聽到老鄉的喊聲,知道敵人逼近了,遂趕緊轉移了。敵人再次撲了個空。

敵人見這招行不通又心生一計。他們派重兵把西山團團圍住,並封鎖了上山下山的所有道路,企圖將吳煥先困在深山中餓死。然而,村子裡的百姓總有辦法將糧食和水送到吳煥先的手中,使敵人的陰謀無法得逞。面對敵人的瘋狂搜捕,吳煥先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下,用昂揚的鬥志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最終取得了勝利。

1928年春,吳煥先轉移到柴山堡一帶從事革命活動,並在那裡建立了黨支部,爲以後開闢柴山堡革命根據地打下了組織基礎。

4月初,蔣桂戰爭爆發,鄂豫邊區的敵人力量大大削弱。鄂東軍主力趁機重返老區,留在老區堅持鬥爭的吳煥先帶領地方武裝隊伍積極配合鄂東軍的軍事行動。6月,鄂豫邊區的黨組織決定開闢柴山堡革命根據地,爲工農革命軍創建一個穩固的立足點。會後,吳煥先前往柴山堡,爲根據地的建立提前做了許多準備工作。

柴山堡革命根據地建立後,吳煥先率領地方武裝隊伍配合工農革命軍消滅了柴山堡一帶的反動勢力,鞏固了鄂豫邊區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柴山堡革命根據地是開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良好起點。

重建紅二十五軍

1932年6月,由於張國燾的錯誤軍事思想導致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反“圍剿”遭受失敗。10月,張國燾驚慌失措地帶領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鄂豫皖蘇區,越過平漢鐵路向西轉移。留在根據地的部分紅軍和地方武裝隊伍一時間羣龍無首,陷入了分散鬥爭的狀態。此時,蔣介石的重兵對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鄂豫皖邊區進行着反覆“清剿”。

在如此嚴峻的情勢下,鄂豫皖蘇區急需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急需一支戰鬥力超強的革命隊伍。危急關頭,留在根據地堅持鬥爭的吳煥先挺身而出,向鄂豫皖省委建議將蘇區分散的革命隊伍迅速聚攏取來,重建紅二十五軍。11月29日,鄂豫皖省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接受吳煥先的建議,重建紅二十五軍,並任命吳煥先爲軍長,負責組建工作。

吳煥先臨危受命,毫未辜負鄂豫皖省委領導對他的信任和器重,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組建了紅二十五軍。重組的紅二十五軍共七千人,下轄兩個師、五個團、兩個特務營。紅二十五軍的重建,初步結束了紅四方面軍離開後的革命隊伍分散遊離的局面,並開始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鬥爭的新時期。

紅二

十五軍建立後,吳煥先將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傾注在了部隊的建設上。他一邊擴充兵力,籌集軍需,積蓄革命力量;一邊抓緊時間對革命戰士進行思想教育和軍事訓練。他常號召大家說: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我們絕不能丟掉!戰則存,不戰則亡,我們一定要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1933年春,吳煥先得到一個情報:蔣介石正派三十五師進佔郭家河。吳煥先找到鄂豫皖省委領導,反映了這一敵情,並認真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兵力情況,決定趁敵三十五師還未站穩腳跟之前,殺他個出其不意。鄂豫皖省委同意他的建議後,要求紅二十五軍速戰速決。

根據省委的指示,吳煥先率領紅二十五軍從新集以南的野雞籠出發,猛地向敵人發動攻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後,紅二十五軍全殲敵人,還繳獲了不少槍支彈藥。這次戰鬥是紅二十五軍重建後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紅二十五軍在鄂豫皖蘇區的鬥爭取得相繼勝利後,革命根據地的形勢趨於好轉。

1933年7月,蔣介石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反“圍剿”。爲避敵鋒芒,紅二十五軍在吳煥先的帶領下向皖西地區轉移。沒想到,敵人的火力過猛,阻斷了紅二十五軍戰略轉移的道路,紅二十五軍只好又折回來。在通過黃麻公路時,紅二十五軍被敵人前後截斷,分成兩支隊伍。吳煥先帶領的先頭部分通過了公路,而徐海東帶領的後續部隊則被阻於路東。紅二十五軍被分割在鄂東北和皖西兩地,鬥爭局面更加危險,處境更爲艱難。

在鄂東北地區堅持鬥爭的日子裡,吳煥先常常深入到戰士們當中,爲他們講解當前的鬥爭形勢、革命的故事,鼓勵他們永葆鬥志。同時,他關心着每一個普通戰士,深得大家的愛戴。別看他平時不苟言笑,但做起思想工作起來卻也通俗易通,令人印象深刻。久而久之,戰士們漸漸發覺,他們的軍長還有幽默的一面。

在反“圍剿”戰鬥中,傷病員日益增多。一些配有馬匹的營以上的幹部紛紛把馬讓給傷病員或者用來馱東西,不過仍有個別幹部沒有覺悟,自顧自地騎馬前進。這樣的行爲讓戰士們議論紛紛,整個隊伍逐漸呈現出一種悲觀低沉的狀態。針對這一情況,吳煥先決定在部隊裡開展一次“尊幹愛兵”的教育活動。他召集營以上的幹部召開會議,告誡大家說:“戰勝敵人、完成北上任務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要保證這一任務的完成,大家緊密團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官兵團結。大家作爲幹部,就應該愛護戰士、關心傷病員。一定要記住,無論什麼時候,幹部都不要當脫離羣衆的‘騎馬大王’!”

1934年4月16日,吳煥先率領的部隊和徐海東率領的部隊會合,紅二十五軍再次合爲一體。

血花飛濺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命令紅二十五軍進行戰略轉移,並由中央根據地派來的程子華擔任軍長,原軍長吳煥先擔任政治委員,徐海東擔任副軍長。

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發佈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出發宣言》。全軍兩千九百多人在程子華、吳煥先的帶領下從羅山何家衝出發向西挺進,踏上了漫漫長征路。第二天,紅二十五軍越過平漢鐵路後,一路受到沿途民團的阻擊。這些阻擊戰雖然沒有造成部隊大的傷亡,但嚴重耽擱了部隊的行軍進度。身爲政委的吳煥先決定不和民團發生大的衝突,而以抗日先遣隊的名義與之談判,希望他們能借路給紅軍,並保證秋毫不犯。經過吳煥先的耐心勸說,民團停止了對紅二十五軍的騷擾。紅二十五軍順利通過,大大縮短了行軍路程,減少了兵力損失。

11月底,紅二十五軍行進到方城縣獨樹鎮附近,準備從七裡崗通過許南公路,進入河南西部的伏牛山區。不幸的是,紅二十五軍遭遇寒流,戰士們衣着單薄,個個凍得連槍栓都拉不開。更爲嚴峻的是,敵人的騎兵團已先一步到達,封鎖了許南公路,並將紅二十五軍包圍了起來。個別幹部在關鍵時刻經受不住考驗,居然自顧自地逃命去了,還擾亂了軍心、折損了鬥志。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吳煥先身先士卒,一手端槍,一手執刀,站在許南公路上大聲吶喊道:“大家別慌,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一定要衝上去頂住敵人,決不能退縮!”隨後,他高聲喊道:“共產黨員隨我來!”說完,他便帶着戰士們與敵人展開了激戰。經過半天的血戰,紅二十五軍從敵人的包圍圈中突圍出來,繞過許南公路,順利進入伏牛山區。戰鬥結束後,吳煥先對部隊進行了一次思想整頓,嚴懲了意志薄弱者,獎勵了作戰英勇的戰士們。這次思想整頓後,紅二十五軍的紀律更加嚴明、向心力更加強大。

12月初,紅二十五軍在軍長程子華和政委吳煥先的帶領下,多次打退敵人的圍追堵截,順利地進入陝南地區。在艱難的行軍途中,吳煥先對部隊工作盡職盡責、一絲不苟:除了研究鬥爭形勢、勘察地形、研究作戰方案,還關心部隊裡每個將士的思想工作、生活狀況等。就是因爲吳煥先耐心的思想工作,使部隊保持着一致的行動和高昂的鬥志。

紅一、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的消息傳來後,紅二十五軍決定繼續長征,西進甘肅牽制敵人,以策應中央紅軍北上。西進甘肅途中,吳煥先教育隊伍遵紀守法,沿途搞好軍民關係。紅二十五軍嚴明的紀律感染了當地羣衆,擴大了紅軍在邊區的影響力。

1935年8月21日,紅二十五軍冒雨渡過涇河,準備與陝北紅軍會合。誰知,渡河渡到一半,因雨勢過大而導致山洪暴發、河水猛漲。這時,軍部直屬部隊和後衛軍團被阻隔在涇河北岸,一時無法渡河。更爲糟糕的是,敵人冒着大雨趕到涇川,企圖消滅紅二十五軍的後衛部隊。在渡河無望又有追兵的危急情況下,吳煥先沉着冷靜,高聲吶喊着:“同志們,決不能讓敵人逼近涇河,壓住敵人就是勝利!”戰士們在吳煥先的帶領下,冒着瓢潑大雨,踩在泥濘的路上,一次次衝鋒,終於搶佔了制高點,“腰斬”了敵人。然而,也是在這次激烈的戰鬥中,吳煥先不幸中彈身亡。紅二十五軍的戰士們懷着悲憤的心情,與敵人血戰五個小時,終於殲滅了進犯的敵人,爲政委吳煥先報了仇。

吳煥先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之一,也是早期紅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他在鄂豫皖邊區的革命鬥爭和北上抗日的長征過程中,做出了顯著的革命貢獻。

(本章完)

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赤旗高舉——趙博生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情報大王——錢壯飛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赤旗高舉——趙博生萬古長青——古柏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萬古長青——古柏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版權信息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赤旗高舉——趙博生版權信息版權信息情報大王——錢壯飛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井岡驍將——伍中豪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赤旗高舉——趙博生赤旗高舉——趙博生赤旗高舉——趙博生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版權信息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赤旗高舉——趙博生井岡驍將——伍中豪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赤旗高舉——趙博生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萬古長青——古柏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赤旗高舉——趙博生版權信息情報大王——錢壯飛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萬古長青——古柏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萬古長青——古柏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版權信息井岡驍將——伍中豪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赤旗高舉——趙博生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
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革命的英雄,黨的楷模——周逸羣赤旗高舉——趙博生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情報大王——錢壯飛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赤旗高舉——趙博生萬古長青——古柏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萬古長青——古柏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版權信息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赤旗高舉——趙博生版權信息版權信息情報大王——錢壯飛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井岡驍將——伍中豪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赤旗高舉——趙博生赤旗高舉——趙博生赤旗高舉——趙博生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版權信息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赤旗高舉——趙博生井岡驍將——伍中豪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赤旗高舉——趙博生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萬古長青——古柏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赤旗高舉——趙博生版權信息情報大王——錢壯飛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鮮爲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許繼慎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萬古長青——古柏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萬古長青——古柏獻身革命的“叛逆少爺”——胡少海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版權信息井岡驍將——伍中豪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赤旗高舉——趙博生氣壯山河志不移——吳煥先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尋淮洲紅軍第一位總參謀長——朱雲卿血染紅星獎章——毛澤覃遵義城下灑熱血——鄧萍紅旗閃耀處,鬚髮自堂堂——王爾琢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爲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劉志丹鮮血灑在通往井岡山的道路上——盧德銘願作革命一新兵——何挺穎毛澤東心中的“關雲長”——張子清英名彪炳史冊——曠繼勳爲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樹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