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

越州山陰縣徐家別院,現在是兩浙沿海道巡察御史行轅。在裡院書房裡,坐着劉玄、李公亮和潘籍。他這位越州諸暨縣知縣,打着拜謁巡察御史,聽候問話的名義從諸暨縣來到這越州州府山陰縣。

“淳之,你做了數月知縣,想必頗有心得了,說說吧。”劉玄笑着開口道,“還有你諸暨縣隔着婺州、嚴州,多少知道些那兩州的訊息,且一併說給我們聽聽,我現在只是巡察沿海道,浙西情況有些不明。”

潘籍難得地露出凝重之色,搖頭嘆息道:“積弊沉痾,觸目驚心啊。”

“諸暨縣四周羣山環抱,一江縱貫其中。東西部爲低山河谷盆地,北部爲湖畈河網平原,還算富庶。只是世家和鄉紳們互相勾連,上下其手。縣裡的良田只怕十之六七已經落在他們之手了。而那些山林,只要是茶山和礦山,都難逃他們之手。更可恨的是這些山嶺出茶出礦,或可燒窯成瓷,日進斗金,縣裡戶房的名冊裡卻標註着荒山禿嶺。我曾經想查辦一兩處以抓典型,主簿、書辦、師爺要不危言聳聽、暗加威脅,要不消極怠工、搪塞敷衍。我身邊只有那麼幾個可用之人,掰碎了也不夠覆在整個縣衙上,根本沒法跟合衙的蛇鼠相鬥,只得偃旗息鼓,暗暗收集證據,待機再發。”

潘籍一邊說着一邊拿出一疊文捲來。

劉玄接過,只是粗粗掃了一眼,便放到了一邊,繼續傾聽潘籍的話。

“諸暨西邊的婺州、睦州,還有更西的衢州、處州,是爲浙西四州。山高林密,人稠田少。我聽那邊的商旅說起過,那四州的土地山林吞併更是肆無忌憚。礦山茶林、水田良地,無不被世家和鄉紳暗中侵吞。數十萬百姓,或投身爲佃戶、或賣身爲礦工,困苦煎熬。更有不少逃入山中,嘯聚山林,結寨自保。”

說到這裡,潘籍語氣變低,神情更爲凝重,他湊過身來,繼續說道:“更有各種邪教,流傳鄉野,蠱惑人心。其中最盛的是那白蓮教。”

“白蓮教?”劉玄眉頭一皺,“淳之可曾細探過?”

“有。諸暨縣也有人信,我叫人暗中打探了一番。這白蓮教出自佛門淨土宗,相傳前晉年間淨土宗始祖釋慧遠在廬山東林寺與劉遺民等人,結白蓮社共同唸佛。後人以此爲念,結社拜佛,先是稱之白蓮社或蓮社,盛行於江南等地。前周偏安江南年間,南直隸蘇州有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繪《圓融四土三觀選佛圖》,制《白蓮晨朝懺儀》,崇奉阿彌陀佛,宣揚唸佛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戒,以期往生西方淨土,立名爲白蓮宗,或白蓮教。”

“前周與室韋相爭年間,地方不靖,白蓮教趁勢而起,席捲全國,分爲金禪、無爲、龍華、悟空、還源、圓頓、弘陽、彌勒、淨空、大成、三陽、混源等數十派別,在前週末年成爲民亂主力。國朝定鼎後,白蓮教列爲異端邪教,加以禁斥。但還有在暗中流傳,其中兩派最盛,北方別支稱之爲彌勒教,或香教。信奉彌勒佛,其寶卷稱‘釋迦佛衰謝,彌勒佛當持世’。”

“南方一支自詡爲白蓮教正朔,改信奉‘無生老母’。它吸取了前魏隋大乘教教義、西域拜火摩尼教教義,宣稱世有明暗兩宗,青陽、紅陽、白陽三際,所以又叫兩宗教。按他們教義,青陽際由燃燈佛執掌的初際,無天地,有明暗。明系聰明智慧,暗系呆癡愚蠢;紅陽際由釋迎牟尼佛執掌,是爲中際,黑暗佔上風,壓制了光明,形成‘大患’,是謂‘恐怖大劫’,這時彌勒佛就要降生了,經過雙方殊死搏殺,最後光明驅走了黑暗;白陽際是由彌勒佛執掌的後際,明暗各複本位,明歸大明,暗歸極暗。而無生老母是上天無生無滅的古佛,她要度化塵世的兒女返歸天界,免遭劫難,便降下燃燈佛、釋迎牟尼佛、彌勒佛下凡救世。教衆需每日誦唸此教寶卷的‘真空家鄉,無生老母’八字真言,即可得救入天界。”

“浙西四州山民們拜的就是白蓮教,據說有信徒民衆十數萬,尊卑有序,等級森嚴,按六十四卦分六十四路,每路有香民、香主、案主、壇主、先鋒、堂主、使者、執教、掌教。四州山民迫於盤剝,往往是閤家投教,以求活命。”

“源於佛門淨土宗?”劉玄臉色也變得無比凝重起來,“我在溫州耳聞過白蓮教在浙西盛行,只是沒有了解得這麼清楚,不知道它居然源於佛門。”

“四郎,重明,怎麼了?”潘籍詫異地問道。

李公亮把永嘉奇案說了一遍,提到了主犯是僧人云月,卻是在臺州楓樹嶺被疑似倭人的賊子給劫跑了。

“有神力的僧人?應該是武僧吧,四郎懷疑這個雲月跟兩宗教有關聯?”潘籍問道。

“是的。這個雲月應該有武藝,這點我和天德他們都看出來了。只是這僧人甚是醒目,看出我們幾人也有武藝,就沒敢出手了,所以一時看不出底細來路。原本我懷疑他跟倭人有關聯,不僅是疑似倭人劫走了他,更因爲他的口音和一些生活習性有些怪異。現在又牽扯到兩宗教,這就更撲朔迷離了。”

“對了淳之,這兩宗教教首情況如何,有什麼最新舉動,你可有探知?”

“四郎,這兩宗教教首是爲掌教,自稱無生老母駕前的降三世明王轉世,行蹤隱秘,只聞得在婺衢睦三州交界處活動,真實姓名、相貌身形,一概不知。至於兩宗教有什麼最新舉動?此教教衆多是夜聚曉散,行徑詭秘,外人實難知悉他們的舉動。”

“這樣啊。淳之,回去後你多派人潛入婺州等地,探知兩宗教動向。我總覺着這夥子妖人跟沿海的倭亂有關聯。”

“好的,四郎。等我找何老將軍再借調些人,回去就安排妥當。”

“四郎,既如此,我們就只能繼續查辦行省甲字監獄那四位重刑犯了,看能不能從他們身上挖出來些線索來。只是從目前看,典獄司那邊,還有案發州縣都有了準備,漏洞都補上了。我們只有那四賊子的口供,又無其它實證,一時半會無從下手啊。”李公亮皺着眉頭說道。

“他們掩飾他們的,我們繼續弄我們的。我彈劾兩浙陸師兵備荒嬉,防務廢弛的摺子,還有給恩師的書信已經六百里加急發出去了。”

“四郎,會不會有人狗膽包天,在驛站截了你的奏章和書信呢?”潘籍擔心地問道。

“淳之所慮極是,我也擔心這點,所以託了何世叔,將我的奏章和書信先用快船送到揚州,再發六百里加急。”

“四郎心裡有數就好。”

這時孫傳嗣進來了,稟告道:“大人,臬臺移交的十五件異案,有十三件被我斷清楚了,只是有兩件實在斷不明白,只能請大人出手了。”

******

新上架,諸位書友多多捧場支持!

第八十九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四)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三)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五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一)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五)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六十六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三)第九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二)第五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一)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白玉堂前春解舞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賈玉誠意救甄玉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吳大案終判定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
第八十九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四)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三)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五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一)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五)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六十六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三)第九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二)第五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一)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白玉堂前春解舞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賈玉誠意救甄玉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三)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吳大案終判定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