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

隆慶二年二月中,北方大雪初融,正是冬去春來之時。京師以東的北直隸遵化縣谷鋪驛,這裡是遼東地區通往京師的要道。自從前周神武太宗皇帝奮起,滅契丹收復關東諸地,經過數百年開化,關東已經是大秦帝國的富庶之地,遵化也隨之繁華起來。

在驛站門口,是一家飯鋪,已經坐着了二三十人,都是來往的商人走夫。

從東邊來了五人,穿着青色勁服,佩刀挎弓。座下的馬匹都是高大雄壯的呼倫馬,而且一人兩馬,一看就是從關東過來的。

在衆人的注視下,五人策馬走到了驛站的門口,先後下馬。這時跑出一位驛卒,陪着笑臉對來人問道:“幾位爺是要住店?”

“沒錯。”打頭的一人二十歲左右,高五尺六寸,身材魁偉,面貌清癯,顴骨稍高,一臉淺淺的絡腮鬍,開口答道,“來一間上房,兩間平房。”

“請問幾位爺的官照?”

打頭男子從懷裡掏出一張紙來,遞了過去。驛卒接過一看,原來是遼陽順天府開出的官憑,說有遼陽府懷東縣生員劉玄,入國子監學,攜隨從四人,往京師。還有劉玄的相貌特徵,年十六歲,高五尺五寸,面白無鬚云云。

驛卒臉上的笑容更盛,官照驗證了他的猜測,來者必是遼東官宦子弟。

一頓忙碌後,馬匹被牽到後院安置,三人跟着去房間放置行李,餘下兩人也找到一張空桌子坐了下來,招呼夥計上飯菜。

寂靜一會的飯鋪又開始熱鬧起來,在吃飯的衆人又開始各自說着傳聞。

“聽說前些日子,關東有‘野胡’從長白山下來,襲擾建衛、吉河等城?”有商賈問道,“哪位爺是從遼東過來的,還請說說,情況到底如何?”

“何止‘野胡’,東邊高麗國的邊軍屢屢犯境合蘭、熙州等地。”

“啊,這可如何是好?我等還要去遼東收貨,現在如何去的?”

“哈哈,早就安平了。東寧鎮兵馬統制劉循義劉大人,已經遣兵馬平胡禦敵,斬首數百顆,這會捷報怕是早就到京師了。”說的這人應該剛從遼東那邊過來的。

“該不會是殺良冒功吧?”有人低聲問道。

剛坐下來的兩人中有一人,十七八歲,闊背蜂腰,長着一雙猿臂,站着恍如不動鐵塔,坐着宛如潛伏猛獸。聞言頓時滿臉忿忿,正要起身,卻被旁邊那十五六歲的男子給按住了。

“他處軍鎮會不會殺良冒功,謊報軍情,我不知道。但是東寧鎮的劉大人是絕對不會了。他這些年轉駐泰寧軍、東寧鎮等軍鎮,一直鎮守遼東,軍功顯赫,犯不着爲了些許微功去殺良冒功。再說了,遼東地界上還有順天府尹、諸州諸軍的知州知軍,還有巡道御史,那麼多雙眼睛盯着,劉大人怎麼可能去謊報軍情。”

“那是,那是。”

“聽說劉大人數代軍將傳家,九邊軍鎮有數的名將?”

“沒錯。聽說劉大人的祖父就是前周的兵馬指揮使,跟隨太祖打過天下的,其父更是太祖駕前十六虎將之一。聽說啊,”說到這裡,那人壓低了聲音,“論起來,劉大人也是皇親國戚。”

說話的那是那關東來的商販。

“切,這有什麼稀奇的。這滿京城,有多少皇親國戚,在城裡隨便遇到高車錦轎,都跟皇家粘點關係。”說話的是見多識廣的老京師人。

支着耳朵傾聽的衆人不約而同地哦了一聲,一臉的釋然,說的沒錯。不過這位劉大人跟皇家的關係不管到底怎麼算,對於他們這些普通老百姓而言,都是大人物。

很快,有一人回來了,正是剛纔跟驛卒交涉的二十多歲男子,坐在同伴旁邊,低聲道:“公子,房間都安置好了,國勝和友德留在房間裡。”

“好,”那十五六歲的領頭人點點頭,“大家趕緊吃飯吧。”

過了兩天,五人來到了京師朝陽門外,這裡直接連着京東最重要的轉運要津-通州,也是京師九門中最繁華的城門之一。一條筆直大道,從這裡延伸向東,一直通到通州漕運碼頭。五人站在路邊,只見車水馬龍,川流不息,人聲鼎沸,熙熙攘攘,關東苦寒之地絕對看不到的繁華景象。

“天德,豫春,國勝,友德。大傢伙把兵刃弓箭都收起來了,這裡是天子腳下,小心點。”十五六歲的男子叮囑四位隨從。

正在抻着脖子看風景的四人,聞聲解下腰間佩刀,松下弓弦,用裹布包好,塞到行李中。

五人隨着人流車龍慢慢向朝陽門走去,隊伍很長,一直延伸到了東嶽廟。緩緩走了一刻鐘,終於到了朝陽門跟前。門前站着幾十個兵丁,穿着藍色棉甲,戴着勇字盔,正對分成幾路的人車檢查和收稅。

最右邊一路,專過大車,一過就是幾輛十幾輛,共同點就是每輛車上插着一面旗子,上面有寫“裕盛號”的,也有寫“咸亨號”的,各種商行旗號。軍士們只是默然站在那裡觀看,等大車過去,會有一管事模樣的人上前,跟稅官低聲私語幾句,往稅箱裡塞進去幾吊錢,領了幾張憑證紙,拱拱手便進門追車去了。

最左邊一路也是進馬車,不過都是帷幔圍着的廂車,趕車的車伕或是跟車的管事,遞過去一塊腰牌或是官照。旁邊站着的軍官眼力很好,只是匆匆一眼,就知道這些人該交多少稅錢。一般越是趾高氣昂的,往稅箱裡丟的銅錢就越少。

中間兩三路則是人走的。多是普通的商販走夫,被軍士們來回盤查,都堵在那裡,又不時地在車伕吆喝聲中避讓兩邊的馬車。他們就像海面上泛起的白色浪花,一會被捲到這邊,一會被擠到那邊,時不時有幾枚銅錢被丟進稅箱,咚咚亂響的聲音被行過的馬車聲和沸騰的人聲給蓋住了。

五人跟着向前,走的是最左邊的通道。

檢查的軍官一看就是未入流的小旗,他盯着五人牽着的十匹好馬,眼睛裡全是嫉妒羨慕恨。

那二十歲的男子又站了出來,遞過去一面腰牌。

“奉國?”小旗左右瞄了一眼,搖晃着頭,拖着聲音問道:“是哪家府上?我怎麼沒聽說過啊。”老鼠一樣的眼珠子在亂轉,直勾勾地盯着後面的那十匹馬。

二十歲男子臉色一冷,正要發作,衝上來一人,一腳就把小旗踢開。摔了個狗啃屎的小旗勃然大怒,剛擡起頭,看見是頂頭上司,旗把總,心頭的憤怒就跟三九天炎日下的薄雪,頓時就化爲烏有了,趴在地上不敢動彈了。

“奉國將軍府的少將軍也敢攔?你活膩味了?算你是西王府管事保薦來的又怎麼樣?人家可不是什麼空殼子公侯將軍,奉國將軍現在可是遼東黑水第一軍鎮的統制,官拜鎮夷將軍,就是你那硬攀上的妹夫來,也是磕頭請安的份。”

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一百七十四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六)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二)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五十五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二)第三十二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一)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三十二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一)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三)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吳大案終判定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
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一百七十四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六)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二)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五十五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二)第三十二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一)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三十二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一)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四百三十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三)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三百零四章 身向人間閱事多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吳大案終判定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