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

隆慶八年春二月,漢陽城,上十萬民夫正在熱火朝天地幹活。修繕城牆宮屋,開挖溝渠,鋪設街道,整個漢陽城變成了一個大工地,沒有一處不人頭涌動,沒有一處不喧鬧繁忙。

倒是被臨時徵辟爲王宮的“自在園”顯得寂靜。這原本是高麗名相金在亨修建的園子,幾經轉手,後來成了大興君的住處。漢陽經過幾次戰火刀兵,王宮都被燒了大半,唯獨這裡保存得比較完整,便成了監國的德真郡主的行在。

此時的她坐在垂簾後面,雖然盛裝穿戴,但明顯看得出來,身子不是方便。劉玄就坐在她的旁邊。垂簾外面,坐着李公亮、孫傳嗣、徐天德等人。

“南輝忠等人護着李沢之子李豁,已經被圍在了小白山倉泉洞。他們現在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樊春霆、李續斌、姜忠源和樸壬勇率領一萬兩千人馬,把他們團團圍住,正緩緩推進,想必是插翅難飛。”李公亮先稟告道。

“這麼久都熬過來了,也不差這麼一哆嗦。務必要穩住,不能讓他們跑了。”劉玄開口道,“南輝忠等人落網,也就意味着僞王李沢餘孽成編制的負隅頑抗,已經沒有了。餘下我們就是要清理流毒和暗藏的餘孽,防止李沢餘黨、被清除的兩班等勢力死灰復燃。”

衆人應了一聲,又繼續稟告各自手頭上的事情。

“按照規劃,朝-鮮會建設三個港口,南浦、熊津和東萊,目前已經募集了三十萬民夫,正在修建碼頭,鋪築道路,預計要兩到三年才能完成。這些前期投入,都是由昭明商社、富國銀行聯手墊付的,詳細的度支報表已經列出,請大人與監國細覽。”

事情一項項往下說。

“朝-鮮改制正在大力推廣,道、州、縣,以及衛軍和備軍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手。已經開了兩次考試,文武合在一起的恩科科舉,錄取了士子一千一百九十五人,包括國朝嶺東、關東籍士子一百二十九人。分別開設了麻浦文科、恩平武科兩個講讀班,分批對這些中舉的朝-鮮舉人們進行培訓。”

兩浙的秀才講讀班效果那麼好,肯定是要發揚光大。再說了這裡是朝-鮮,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劉玄說了算,自然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還有衛軍的口田,官吏的職田,和百姓的丁田,正在各州縣一一分配。”孫傳嗣稟告道。

這是自然的事情,劉玄率領的援徵軍是外來的,跟原高麗兩班貴族沒有太多關係。德真郡主的班底又完全是劉玄幫忙建立起來的,不是寒門子弟,就是世家孽子,反正跟原貴族勢力不親,反而有間隙的那種。所以清洗起來是毫不留情。

高麗互相攻伐了十幾年,中上層貴族已經被幹掉了一大波。這次援徵,又藉着撥亂反正的理由,把最後一批苟延殘喘的貴族世家們給清洗乾淨,可以說真的是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騰出位置了,自然要大肆犒賞擁戴之衆。德真郡主以監國名義分三次大肆犒賞。首先是以丁田的名義,在一府六道各州縣給平民青壯,按丁口數量授田。

接着是以衛軍、備軍軍士的口糧田名義又分了一波田地。再然後以文武官吏的職田分了一波田。

在目前的朝-鮮,田地是一切的根基,收攏官吏和軍士們人心最好的手段就是授田。劉玄知道,這種分田只能是權宜之計,不是長久之計。過個幾十上百年,還是會出問題的,尤其是朝-鮮這種山多地少的國家,問題會更嚴重。慢慢地,權貴們會瘋狂地聚斂田地,瘋狂地盤剝百姓,朝廷和地方不斷拉鋸着,直到打破收入平衡,便有中興名臣出來裱糊一番,裱糊不好就改天換地。

永遠不要小看人性的貪婪,不管他是窮人還是富人。如果不用把槍頂着他的腦門,權貴和資本家會掏光你口袋裡的最後一塊銅板。如果他還給你留了些,不是他大慈大悲,而是他比較有遠見,想把你養肥了明年再來掏口袋。

劉玄清楚這一切,但他還是支持德真郡主這樣做。因爲現在當務之急是先把基本盤鞏固好,以後的事情再慢慢調整。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藥方,所以也不會有永遠有效的施政方略和舉措。朝-鮮對劉玄而言,是一塊試驗田,他小心地發佈着每一條舉措,觀察着軍民的反應。現在他手裡握着十來萬援徵軍,也不怕誰敢炸刺。

稟告一項,劉玄與德真郡主一一點評了一番,同時大家也各抒己見,好好討論了一番。

過了一個多時辰,緊要事都談完了,劉玄扶德真郡主起身,把她攙扶到後屋,交給侍女們,然後又轉了回來。

“我剛剛接到消息,聖上吐血了。”劉玄坐下來後低聲道。

李公亮等人互相看了一眼,神情都變得凝重起來。

“爲何聖上還不早立儲君?”李公亮皺着眉頭道,“廣平王算得上是衆望所歸,可是聖上遲遲未給他進親王爵,加五軍大都督職,名不正言不順啊。”

“聖上的性子太自負了,總是認爲自己的病會好起來。只是他的身子時好時壞。好的時候可以上朝,壞的時候卻連牀都下不了,一直反反覆覆。”

“這是什麼原因?”孫傳嗣遲疑地問道。

“我問了恩師和周師叔等人,聖上性子太急了。他的病靜養兩三個月就會大好,可他卻總是靜不下來,每日裡不批覆奏章就睡不着覺。勞心勞神,如何好得了?而且我聽到消息,說聖上爲了早日康復,悄悄用了虎狼之藥。當時好了,沒多久又壞了。所以一直反覆,還越來越壞。”

“仁廟先皇在的時候,還能讓聖上耐得住性子,現在,只怕沒有人能勸得住他了。”

“是啊,聖上這個性子,唉。不過聽說這次吐血之後,聖上也有些怕了,決定靜下心來修養,軍政事務託付給了閣院。只是每天叫德貴妃給他念念奏章和閣院的批覆,有時候只是遞張紙條出來。”劉玄搖着頭說道。

“這樣也好,聖上能下定決心修養是件好事。他身系社稷,只有身子養好了,那些牛鬼蛇神纔會安靜下來。”

“重明說得沒錯。京師現在亂得很,各路人馬鬧得有點不像話。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待在朝-鮮,等聖上身子好了再回去。我已經叫夫人帶着岳母、大舅子媳婦等一大家子,先去遼陽住段時間。都成親這麼久了,連夫家都沒去過,總不像話。”

“大人說得沒錯。這個時候去遼陽,正是合適的時候。”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在泮獻功求伊祜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十八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一)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只當遠引過平生第十八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十八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一)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猶嫌五更雞鳴早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四)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五十七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二)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二百一十九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一)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四十五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二)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在泮獻功求伊祜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十八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一)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只當遠引過平生第十八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十八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一)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一百九十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二)第二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猶嫌五更雞鳴早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四)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二)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五十七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二)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二百一十九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一)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四十五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二)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十六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