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永寧侯到了!

第914章 永寧侯到了!

晉陽長公主府,閣樓之上——

冬日午後靜謐的日光,透過窗櫺上的玻璃照耀在室內,恍若爲一對璧人披上了一層金色紗衣,而麗人光潔如玉的額頭以及漸漸雍美、豐麗的玉容,更好似蒙上一層聖潔和母性的光輝。

賈珩與晉陽長公主依偎着說話,不覺時間飛快。

見着麗人抿脣,賈珩起得身來,從小几上提起一個茶壺斟了兩杯茶,遞將過去。

晉陽長公主接過茶盅,輕輕抿了一口茶,柳葉細眉之下,鳳眸瑩瑩地看向那少年,嗔怪道:“你在南邊兒一個又一個,你家裡那位也該有着孩子了。”

仔細想想那秦氏也有些……可憐,自家夫君在外間孩子都有了三個,自己懵然不知不說,膝下還無子嗣傍身,這正妻不當也罷。

賈珩輕聲說道:“我回家裡時候,可能也就這一二月了罷。”

不採取任何措施,兩個年輕人,身子又沒有什麼毛病,有孩子是必然現象。

晉陽長公主柔聲說道:“膝下總是沒有孩子,也不是法子,將來可有的爭執呢,就那個甄晴,她不是往你府裡送了兩個妹妹,你等着吧,將來爭端不少。”

那個秦氏沒有孩子,一個女人沒有孩子傍身,將來的處境可想而知。

賈珩神色不自然,說道:“咱們先不說這個了。”

晉陽長公主柳葉細眉之下,溫婉鳳眸見着一絲好笑,說道:“怎麼不說這個了?你現在知道不好意思了?”

賈珩攬過麗人的香肩,低聲說道:“我回京時候……她也就這一兩個月了。”

他倒不是不好意思,而是和晉陽談論可卿,總有些怪怪的,他在神京時候,與可卿的相處日子只多不少,如一日三餐般,誰還會把每天一日三餐吃了什麼大書特書?

晉陽長公主柔聲道:“那也好,那甄家的事兒,將來你是準備怎麼處置?”

賈珩沉吟道:“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甄晴那邊兒我會盯着一些。”

現在晉陽儼然以正宮自居,開始給他出謀劃策。

其實與甄晴的第一階段博弈,以他的全勝而告終,但第二階段博弈剛剛開始,等磨盤有了孩子以後,正如晉陽所言,會更加複雜。

晉陽長公主想了想,瑩潤美眸中帶着幾許關切之色,柔聲說道:“你在江南還是要小心再小心纔是,儘量少一些來往纔是,縱然來往也不要單獨待得時間長了,引人懷疑。”

賈珩點了點頭,道:“我這邊兒倒是沒什麼,但她們兩個正在孕中,有時候也沒有法子,不過我會注意的。”

他倒是想着來往少一些,但甄晴肯定心態爆炸,他只能尋正事來作爲藉口。

“你心頭有數就好。”晉陽長公主輕聲說道。

兩人說着話,憐雪提着一個食盒,進得閣樓,柔聲道:“公主殿下,銀耳蓮子羹好了。”

說着,端上一個碗碟,遞送過來。

賈珩接過一個玉碗,拿起湯匙輕輕攪動着銀耳蓮子羹,在圈圈漣漪中熱氣散開,目光溫煦地看向麗人,說道:“晉陽,你也吃點兒吧。”

晉陽長公主膩哼一聲,道:“本宮自己來就好了,等本宮老的動不了,你再餵食不遲,嗯,那個時候你說不得又嫌棄本宮不好看,去尋哪個小姑娘去了。”

賈珩遞過去,面色微微一頓,柔聲道:“瞧你說的,哪個小姑娘有你生的好。”

晉陽長公主端起玉碗,拿起湯匙,小口食用着,美眸不時凝睇而望,看向對面的少年,心頭涌起一股溫馨和安寧。

哪怕只是他陪在身邊兒,讓她看着他,就已然心滿意足了。

待晉陽長公主吃罷飯,賈珩接過玉碗,放在一旁的小几上,問道:“你過年不回去,宮裡太后那邊兒會不會催着你回去過年?”

晉陽長公主拿着手帕擦了擦嘴,柔聲道:“沒什麼,以往年年過年都陪着她老人家,現在偶爾一次不回去都沒什麼,本宮先前打發了憐雪送過去一些物件還有金陵的特產送過去了。”

賈珩想了想,道:“我在這兒要不要買點兒禮物遞送過去?”

晉陽長公主瞥了一眼少年,羞嗔道:“你買什麼禮物?”

賈珩笑了笑,說道:“我還沒想好,晉陽你覺得送什麼纔好?”

“太后這些年信佛,不過什麼金銀玉器,就別送了。”晉陽長公主想了想,柔聲說道:“母后這些年一直想求一卷雞鳴寺的高僧大德抄寫的《般若經》,本宮前不久去雞鳴寺敬獻三千兩香油錢,玄明大師已經答應爲母后抄寫一卷,你拿着送過去吧。”

賈珩:“……”

“那是你送的,我再想別的禮物吧。”賈珩握住麗人的纖纖柔荑,輕聲說着,忽而問道:“你怎麼想着去雞鳴寺了?”

晉陽長公主嗔白了一眼賈珩,柔聲道:“這不是有孩子了嗎,想要去求個心安,求一個法器,將來給孩子帶着。”

說着,起得身來,從枕頭下取出一個做工細膩的檀木麝香手串兒,遞了過去,道:“誦經開光過的。”

賈珩拿着手串,輕聲道:“這個手串品相不錯,不過給小孩兒戴,會不會不太好?”

晉陽長公主道:“那等他週歲的時候戴。”

賈珩道:“我是說,小孩子接觸這些佛道禪機的東西,別是耳濡目染,移了性情,將來再想着出家就不好了。”

晉陽也是頭一次當母親,這些事情不是太懂。

麗人聞言,倒是有些被嚇到,玉容現出一絲遲疑,連忙道:“那還是算了,本宮替他戴上就好了。”

賈珩笑了笑,看向那眉眼中現出一絲害怕的麗人,心頭也有些感慨。

晉陽以往何時現出這般惶懼的神色,那怕只是一閃而逝?

只能說,親生的就是親生的。

晉陽長公主明麗玉容上現出笑意,問道:“對了,孩子取什麼名字,你想好了沒有?”

賈珩笑了笑,道:“我還沒想好呢,等確定了男女再起吧。”

晉陽長公主橫了少年一眼,道:“那時候就晚了,你這幾個月趕緊想想,男孩兒叫什麼,女孩兒叫什麼都想想。”

賈珩輕輕應了一聲,然後攬過麗人的香肩。

而午後溫馨而靜謐的時光,就在兩人低聲細語的依偎相處中漸漸流逝。

……

……

翌日上午

金陵城中開始流傳着謠言,國子監內的監生在金陵城的酒樓中聚集飲酒,羣情激憤,向着寧國府所在的寧榮街匯聚,打算向着寧國府的賈珩討要說法。

這一切變故,自然爲密切盯着國子監的錦衣府探事察知,一邊派出大量錦衣緹騎,在寧榮街外列成警戒隊伍,一邊兒以快馬前往晉陽長公主府報信。

賈珩這正在與晉陽長公主下着五子棋,聞聽女官來報,將棋子放在木盒中,道:“我去寧榮街看看。”

晉陽長公主目光帶着幾許關切,柔聲道:“路上小心。”

賈珩點了點頭,然後出了閣樓,看向那錦衣府衛,問道:“你已經通知李府了嗎?”

“回都督,李百戶已經派人通知了。”那錦衣校尉拱手道。

賈珩吩咐道:“不得讓他們接近寧國府前,錦衣緹騎維持秩序,控制人流,不得出現亂子。”

而此刻就在寧榮街的街口,南京國子監的數百監生摩肩接踵,聚成一團,在幾個青年書生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向着寧榮街而去,與錦衣府的校尉和將校對峙。

着飛魚服、懸繡春刀的錦衣府衛,神色凜冽,目光冰冷,舉着連鞘的繡春刀,周身散發着一股生人勿進的氣息,還真的唬住了一衆士子。

而就在這時,幾個出身江南省太平府的士子,簇擁着一個高高瘦瘦,麪皮白淨的青年,近得人流之前。

青年名楊舟,迴轉身來,對着一衆國子監的監生,振臂疾呼道:“諸位同年,不要怕這些天子鷹犬,江南分省,化爲北方,將來的科舉、錢糧是不是還要輸送幾百石給朝廷,必須讓永寧侯給個說法。”

“必須給個說法!”

“給個說法!”

“每年自江南輸送粟米至關中高達數百萬石,大漢南北諸省,尤以江南賦稅爲重,而這次分割江南之地,分明是還要對我南人進行打壓!”楊舟高聲說道。

而隨着楊舟的出言煽動,在場士子紛紛舉臂響應。

街道盡頭的客棧二樓,包廂之中——

方曠一襲落拓青衫,負手而立,隔着窗扉眺望向聚集而來的士子,對着一旁王過、阮寅等人說着,說道:“王兄,阮兄,你說這永寧侯出來不出來?”

阮寅冷聲道:“永寧侯爲一介武夫,向來以天子爪牙自居,如今竟用錦衣府校尉爲自家看門護院,行僭越大逆之舉,你看下面那些拿刀動槍的錦衣府衛,正在威嚇江南士子,簡直喪心病狂。”

“他可威嚇不了,這些監生都是將來的官員,背後都是兩江、東南等地的官宦子弟,而這些錦衣將校也是南京人氏。”王過眉頭微皺,目光幽晦莫名,輕聲道。

這和普通學生還不一樣,南京國子監的監生是官員預備役,代表着整個南方的士林輿論,背後的同年、座師在整個江南之地,早已編織了一張關係大網。

杜鼎卻將眉頭微微皺起,心底不由涌起一股狐疑,問道:“子野,你說這錦衣府是不是早早派了府衛,在此嚴陣以待?”

而方曠一時未明其意,而就在這時,下方又起了新的變化,只見不遠處的街口處來了一頂四人擡的青呢小轎,轎身傾斜,簾子擡起。

從轎中走出一個氣度儼然,面容儒雅的中年官員。

正是前國子監祭酒方堯春。

王過臉上縈着一抹喜色,說道:“子野,世伯來了。”

方曠也沒有再去看杜鼎面上籠起的凝重之色,而是來到窗戶之前,循着王過所指方向,瞧見那落轎而下的方堯春。

只見方堯春在長隨的陪同下來到人羣之前,本就形象極佳的面容上見着“師長”般的慈祥,高聲說道:“諸位同學,稍安勿躁,老夫方堯春,諸位同學爲何在此聚集?”

因爲方堯春曾爲南京國子監祭酒,在國子監舉行的各種典禮和考試中早就爲監生認識。

因爲是前不久被處置,餘澤尚在,現在出來,自是讓原本吵吵鬧鬧的士子停下了喧鬧之聲。

“祭酒來了。”其中一個監生高聲說道。

有一個麪皮黝黑的士人,問道:“方祭酒,江南分省,朝廷對科舉是怎麼個說法?這朝廷主持的分省,是不是要打壓我們南方士人?”

七嘴八舌之聲在四周次第而起。

方堯春連忙道:“諸位同學之憂切心情,老夫可以理解,這次分省是朝廷念及多衙至江南一地,疊牀架屋,政令多出,這才新劃一省,並不是爲了打壓南方士人?不知道這位同學是從何聽來的這些傳聞?”

“方祭酒,政令多出,也未必要新劃一省啊。”一個身穿錦衫的士子說道。

一個士子又道:“是啊,朝廷撤銷一些衙司,釐定權責,這也能解決弊病。”

楊舟身邊的邵象先,開口說道:“是啊,原本我等都是江南人氏,現在卻分爲安徽、江蘇,原本的同鄉、宗族之情因名分有別而親情淡薄,這是什麼道理?”

“我看這就是朝廷見我江南士人抱團,這纔想出這種分化的手段。”一個士子冷幽幽,試圖挑起人羣的情緒。

楊舟拱手說道:“方祭酒,你是天下名士,可向朝廷上疏,江南不再分省,我等江南之人故土難分。”

“是啊,不再分省。”

一時間,羣起響應,漸漸有形成輿論喧譁之勢。

方堯春見着眼前情況有些失控,心頭隱隱有些生懼,連忙道:“諸位同學,江南分省是朝廷國策,這是聖上和內閣的閣臣定下的經國大計,必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爲我江南考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南分疆劃省的聖旨中,是韓癀親自操刀寫的文辭,細數合省之弊,廣列分省之利,以其浙黨魁首、南方士人的身份,無疑更切中時弊,更能平息京中科道暗流涌動的輿論之勢。

而就在這時,兩江總督沈邡在大批衙役、兵丁的護衛下,坐着一頂深藍色的轎子來到街口,挑開簾子,看向聚集一團的士子,原本正要吩咐着落轎。

忽而看見方堯春的轎子以及正在理論的幾人,面色“刷”的陰沉了下來。

這個方堯春是怎麼回事兒?這是過來鼓動士子鬧事的嗎?

簡直豈有此理!

白思行在轎子外快步跟着,見着那在人羣中“慷慨陳詞”的方堯春,道:“東翁,是國子監前祭酒方堯春,方大人。”

沈邡冷聲道:“先落轎。”

轎子隨之落下。

而隨着兩江總督衙門的兵丁,以及打着王命旗牌的衙役,陸陸續續進入衆人的視線,正在鬧事的監生,紛紛投以打量目光。

“沈大人來了,讓沈大人給我們做主。”士子面上見着喜色,紛紛說道。

也不是其中一個是不是沈邡的仰慕者,道:“制臺大人來了,青天就有了。”

隨着士子紛紛喊着,兩江總督沈邡在一衆幕僚和衙役的陪同下,來到衆人面前,喝問道:“怎麼回事兒?”

一衆士子都看向楊舟以及方堯春。

楊舟先鄭重拱手一禮,旋即,朗聲說道:“制臺大人來的正好,我安徽省的士子,這一分出去,在整個江南省的科考之試,如之奈何?”

“是啊,沈大人,這分省百害無一利,能不能不分。”一個士子高聲喊道。

剎那間,就有六七個國子監監生高聲附和着。

其實,這些國子監監生的擔憂不無道理,如果分開之後,江南分而治之爲兩省,不管是錢糧還是科舉名額,都要有所變動,誰知這變動是好是壞?

沈邡面容嚴肅,不怒自威,相比方堯春的“親和”,周身一股封疆大吏的氣度和威嚴無聲散逸出去,道:“江南分省爲國策大計,朝廷諸位公卿決定的事兒,豈可改易?”

說着,轉眸看向一旁的國子監祭酒方堯春,沉喝道:“方大人緣何在此?難道也要與這些士子裹挾一起鬧事?”

方堯春:“……”

他過來是勸着士子顧全大局,怎麼到了沈邡嘴裡,就成了他要裹挾士子想要鬧事?

這簡直是污衊!

方堯春爭辯說道:“沈大人,下官……”

但不等方堯春多言,就被沈邡強硬地截斷了話頭,沉聲道:“方大人爲國子監祭酒,也是飽讀聖賢之書之輩,不想着約束在場士子,卻在此煽動監生的情緒,試圖衝擊欽差行轅所在,置朝廷體面於何地?”

幾乎不用賈珩出來訓斥,作爲自導自演的沈邡,對半路殺出來“搶戲”的方堯春,已經狠狠訓斥了起來。

“沈大人,我,我……”方堯春臉色變幻,目中見着一抹驚恐,對上那一雙冰冷的眼神,張嘴結舌,有些無言以對。

楊舟接過話頭,拱手說道:“制臺大人,且聽楊某一言?”

“你又是何人?在此煽動此地士子,妄議中樞大政,衝擊欽差行轅,背後是何人指使於你?”沈邡呵斥說着,對着隨從說道:“左右,打下他的青衿,給我拿下此獠,押送至衙門。”

楊舟聞言,面色倏變,道:“大人,我江南士子原爲一體……”

然後不由楊舟分說,幾個凶神惡煞的衙役,已經近前,將楊舟頭上的青衿打落,反剪着胳膊。

楊舟口中怒罵不止。

而此舉自然激發了軒然大波,讓一些士子開始鬧騰起來。

有一些士子說道:“沈大人,爲何要拿下楊兄?”

而其他的士子也紛紛附和質問着。

沈邡作爲兩江總督,在衙門向來說一不二,冷聲道:“爾等爲國家,受國家祿米供養,朝政自有聖上和閣部共議,如此不識大體,妄議中樞大政,衝擊欽差行轅,本官爲兩江總督,又爲江南士人,自要爲兩江的士人正名,以免有人玷辱江南士人風骨!”

這番回答之語可謂義正言辭,但卻無法服衆,故而一衆士子當中就反對之音響起,躁動之勢不減反增。

這些士子有不少都是江南官場,乃至南京六部的官宦子弟,自然比尋常百姓少了幾分敬畏感。

“沈大人,你要邀媚於上,不進忠諫之言也就罷了,還在此彈壓我等,究竟是誰玷辱江南士子的風骨?”這時,一個青年士子義憤填膺說道。

沈邡沒有控得住場,反而引起了一衆國子監監生的激烈反彈。

而另外一個士子卻譏笑道:“沈大人先前因江南大營水師大敗,爲朝廷革職留用,此刻膽戰心驚,早已一心侍上,不敢直言犯諫。”

此言一出,在場監生臉色就古怪了起來,雖然大多數人不敢附和此言,但這麼多人羣總有一兩個膽大的,發出幾聲竊笑。

而這笑聲卻是如此的刺耳。

沈邡一張儒雅面容幾是青紅交錯,顯然一下子被戳中了痛腳,勃然大怒道:“混賬,放肆!”

縱然是宮裡的至尊,在大漢這麼多官吏當中,士林當中都不乏陰陽人說怪話,何況是兩江總督?

要不說城裡面反賊多?

其實這就是威信受損之後,一些怪音自然就會出現。

白思行臉色也不好看,目光如鷹隼,尋找着人羣中究竟是何人剛剛在說話,但急切之間哪裡尋得到?

好在沈邡養氣功夫不錯,並未氣的發瘋,當場下令拿人。

但心頭對這些士子,心頭暗暗打定主意,回頭定要嚴厲處置幾個,除去功名,以儆效尤!

而就在氣氛不尷不尬的對峙之時,遠處的青石板路之上傳來急促而細碎的馬蹄聲,大隊飛魚服、配繡春刀的錦衣緹騎如潮水一般簇擁着黑紅行蟒蟒服的少年武勳,不疾不徐地快馬而來。

衆人不由循聲望去,就連沈邡也轉眸看向那一身玄色披風,腰按天子劍,馬鞍端坐的少年武侯。

永寧侯到了!

(本章完)

第929章 蒙古戰事啓第707章 賈珩:不過,會好好補償她的……第768章 甄晴:太子太保,這可是教習東宮…第259章 都有畫面了第38章 不過讀書 習武四字而已第1221章 宋皇后:尤其是這一路而來的荒唐,第857章 王夫人:寶玉還是得讀書做官!第975章 鳳姐:萬一再欺負她了怎麼辦?第1373章 賈珩:稍安勿躁,攻城非一日之功……第109章 腹心之言第125章 如喪考妣的寶玉第488章 賈珩:統統拿下!第639章 賈珩:隱忍不發,秋後算賬第90章 面聖之前第640章 賈珩:總不能空口白牙……第713章 甄晴:他就是想着一直佔她的便宜!第1424章 賈珩:女真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求第764章 賈珩:本官爲軍機大臣,與聞樞密,莫非還閱覽不得?第896章 生則同衾,死則共穴第1309章 鳳姐:這個冤家終於應允給她一個孩別等,沒寫完第336章 元春:珩弟,我沒事兒的……第1261章 賈珩:就說本官知道了。(求月票!第250章 我來找林妹妹第954章 謝再義:以多擊少,以逸待勞,如何第758章 陳瀟:等你以後…再說這話不遲第1185章 賈珩:他並無其他奢求,讓李小紈第434章 微胖界的天花板第711章 黛玉:究竟誰先起的頭兒?第290章 來人,送客!第771章 沈邡:佞幸之臣當道……第597章 鳳姐: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第1085章 宋皇后:那小狐狸,又打贏了一場勝第753章 永寧伯接旨!第740章 甄雪:好事多磨吧……第1503章 宋皇后:不許走!第940章 宣府風雲第324章 悵然若失的寶釵第12章 臨江仙第1393章 賈珩:一切都有勞魏王殿下操持了……第1287章 賈珩:在之後,就是馬踏江戶,永久第141章 三國出版,名動神京第1258章 崇平帝:內閣擬旨,加封衛國公賈珩第750章 崇平帝:這個蠢材!第1410章 都怪那賈珩小兒!第908章 甄晴:孩子生下來,可就是你的長子第616章 元春:我……我剛剛說了的第359章 聖眷正隆,君臣不疑第244章 好心提醒第667章 如事不可爲,可謀藩司之任……第155章 不怕壞,就怕蠢第1056章 崇平帝:內閣擬旨,速召衛國公回京第1286章 賈珩:殿下,出兵時機到了(求月票第375章 薛姨媽:怎麼不行了?第934章 殺一鎮總兵,如同殺雞!第1346章 崇平帝:孩子是子鈺的吧?第675章 賈珩:這個毒婦,說誰是狗呢?第776章 宋皇后:臣妾爲陛下賀!第831章 楚王遇刺第147章 有珩在,不言珍第740章 甄雪:好事多磨吧……第901章 李紈:她真真是魔怔了(求月票!)第680章 賈珩:……沒見先前都已經對他陰陽第961章 太上皇:蒼天佑漢第1488章 咸寧:她真是怕了先生了。第413章 寶玉纔多大,怎麼就……這般浮浪?第936章 賈珩:明明可以直接搶,他還要給錢第1018章 襲人:她和紫鵑是一樣的?說兩句吧第789章 陳瀟:異想天開罷了第431章 元春:珩哥哥……第1327章 九五之尊的大位,誰不想要?第716章 賈珩:看來,這個多鐸武勇不在他之第111章 大老爺,宮裡天使又來了……第637章 十里樓臺,萬家燈火,揚州自古繁華第234章 勸探春第501章 門庭若市的榮國府第1533章 難道是國之將亡,亂象紛呈?第1376章 鰲拜:賈珩小兒,納命來!第1408章 賈珩: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寧遠! (三更求月票!)第1228章 尤氏:她倒是來的有些多餘了第30章 賈珩一進榮國府第951章 陳瀟:北平受襲,神京勢必譁然(求第1188章 宋皇后:看她不收拾他!第713章 甄晴:他就是想着一直佔她的便宜!第1187章 宋皇后:而且那小狐狸還敢第1091章 賈珩:他這個爹當的第1092章 崇平帝:時至今日,青海蒙古大體平第892章 蕭牆之禍,在所難免(求月票!)第793章 寶釵:只是這…終究是別人家的第1501章 賈珩:娘娘,還請節哀順變。第692章 秦可卿:她也沒有什麼可怕的……第627章 崇平帝:賈子鈺在河南坐鎮,應是無第1192章 賈珩:他今個兒就將事情辦了第831章 楚王遇刺第780章 賈珩:觀母姥之笑顏兮?第1304章 就喜歡看她空歡喜是吧?(求月票!第183章 錦衣府第1331章 賈珩:娘娘,大慈恩寺到了(求月票第1106章 賈珩:一同押送京師!(月底,求月
第929章 蒙古戰事啓第707章 賈珩:不過,會好好補償她的……第768章 甄晴:太子太保,這可是教習東宮…第259章 都有畫面了第38章 不過讀書 習武四字而已第1221章 宋皇后:尤其是這一路而來的荒唐,第857章 王夫人:寶玉還是得讀書做官!第975章 鳳姐:萬一再欺負她了怎麼辦?第1373章 賈珩:稍安勿躁,攻城非一日之功……第109章 腹心之言第125章 如喪考妣的寶玉第488章 賈珩:統統拿下!第639章 賈珩:隱忍不發,秋後算賬第90章 面聖之前第640章 賈珩:總不能空口白牙……第713章 甄晴:他就是想着一直佔她的便宜!第1424章 賈珩:女真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求第764章 賈珩:本官爲軍機大臣,與聞樞密,莫非還閱覽不得?第896章 生則同衾,死則共穴第1309章 鳳姐:這個冤家終於應允給她一個孩別等,沒寫完第336章 元春:珩弟,我沒事兒的……第1261章 賈珩:就說本官知道了。(求月票!第250章 我來找林妹妹第954章 謝再義:以多擊少,以逸待勞,如何第758章 陳瀟:等你以後…再說這話不遲第1185章 賈珩:他並無其他奢求,讓李小紈第434章 微胖界的天花板第711章 黛玉:究竟誰先起的頭兒?第290章 來人,送客!第771章 沈邡:佞幸之臣當道……第597章 鳳姐: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第1085章 宋皇后:那小狐狸,又打贏了一場勝第753章 永寧伯接旨!第740章 甄雪:好事多磨吧……第1503章 宋皇后:不許走!第940章 宣府風雲第324章 悵然若失的寶釵第12章 臨江仙第1393章 賈珩:一切都有勞魏王殿下操持了……第1287章 賈珩:在之後,就是馬踏江戶,永久第141章 三國出版,名動神京第1258章 崇平帝:內閣擬旨,加封衛國公賈珩第750章 崇平帝:這個蠢材!第1410章 都怪那賈珩小兒!第908章 甄晴:孩子生下來,可就是你的長子第616章 元春:我……我剛剛說了的第359章 聖眷正隆,君臣不疑第244章 好心提醒第667章 如事不可爲,可謀藩司之任……第155章 不怕壞,就怕蠢第1056章 崇平帝:內閣擬旨,速召衛國公回京第1286章 賈珩:殿下,出兵時機到了(求月票第375章 薛姨媽:怎麼不行了?第934章 殺一鎮總兵,如同殺雞!第1346章 崇平帝:孩子是子鈺的吧?第675章 賈珩:這個毒婦,說誰是狗呢?第776章 宋皇后:臣妾爲陛下賀!第831章 楚王遇刺第147章 有珩在,不言珍第740章 甄雪:好事多磨吧……第901章 李紈:她真真是魔怔了(求月票!)第680章 賈珩:……沒見先前都已經對他陰陽第961章 太上皇:蒼天佑漢第1488章 咸寧:她真是怕了先生了。第413章 寶玉纔多大,怎麼就……這般浮浪?第936章 賈珩:明明可以直接搶,他還要給錢第1018章 襲人:她和紫鵑是一樣的?說兩句吧第789章 陳瀟:異想天開罷了第431章 元春:珩哥哥……第1327章 九五之尊的大位,誰不想要?第716章 賈珩:看來,這個多鐸武勇不在他之第111章 大老爺,宮裡天使又來了……第637章 十里樓臺,萬家燈火,揚州自古繁華第234章 勸探春第501章 門庭若市的榮國府第1533章 難道是國之將亡,亂象紛呈?第1376章 鰲拜:賈珩小兒,納命來!第1408章 賈珩: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寧遠! (三更求月票!)第1228章 尤氏:她倒是來的有些多餘了第30章 賈珩一進榮國府第951章 陳瀟:北平受襲,神京勢必譁然(求第1188章 宋皇后:看她不收拾他!第713章 甄晴:他就是想着一直佔她的便宜!第1187章 宋皇后:而且那小狐狸還敢第1091章 賈珩:他這個爹當的第1092章 崇平帝:時至今日,青海蒙古大體平第892章 蕭牆之禍,在所難免(求月票!)第793章 寶釵:只是這…終究是別人家的第1501章 賈珩:娘娘,還請節哀順變。第692章 秦可卿:她也沒有什麼可怕的……第627章 崇平帝:賈子鈺在河南坐鎮,應是無第1192章 賈珩:他今個兒就將事情辦了第831章 楚王遇刺第780章 賈珩:觀母姥之笑顏兮?第1304章 就喜歡看她空歡喜是吧?(求月票!第183章 錦衣府第1331章 賈珩:娘娘,大慈恩寺到了(求月票第1106章 賈珩:一同押送京師!(月底,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