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那一睜眼的微笑

七月十五是爲中元節,佛教又稱盂蘭盆節。這一日天剛微微亮,藍夫人打頭乘轎,攜管家婆周馮氏以下十餘人,夾帶着大寶、周無憂等幾個孩子,趕往安慶府城外七裡的古萬佛寺。

佛家傳言,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餓鬼道,吃食入口,即化烈火,飢苦不已。目連僧爲救母親,求於佛,佛授《盂蘭盆經》,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解其母之苦。是以每年七月十五,各佛寺均辦盂蘭盆會,以勵信衆孝順父母、追悼先祖。

明初官員待遇十分苛刻,除了薪俸低廉之外,還沒多少休息日,一年除了幾個重要節假日可得休三日,其餘均要坐堂。周府尊抽不出工夫來寺廟上香佈施,藍夫人便有替夫君親來之意。

沿江徐行大半個時辰,天『色』漸漸放亮。江流湍急、相互激『蕩』之聲也似隨着天光一般,慢慢撲至衆人耳前。雖時逢酷暑,炎熱『逼』人,但江畔青草灌木鬱鬱蔥蔥,綠柳蒼松繁盛茂密,間雜着鳥鳴蟬唱,只看得周無憂心情舒暢,胸中也似涼靜了許多。一路上便有三三兩兩行人也是去往古萬佛寺燒香的,見了這一行車馬的架勢,知道非官即貴,都自動避讓道旁,是以一行頗順。

遠見前方江畔高地上青翠坐擁之間,好大一片紅黃相連的殿宇,引路的家人叫道:“前方即是了!”又行片刻,來到山門前,衆人下了車馬,早被提前得知消息的知客僧迎了進去。?? 鴻隙3

穿過一進前院,江流奔鳴之聲頓時消匿,擡頭望見正中大殿上的“大雄寶殿”四個淦金大字,那威嚴的氣勢隨着殿前嫋嫋香薰撲面而來,衆人都是精神一振。

古萬佛寺住持圓覺僧剛將知府大人女眷送至後堂用齋,聞聽同知家眷到了,忙囑咐首座師弟代自己在後堂相陪,匆匆趕至大雄寶殿,和知客交換完眼『色』,來到藍夫人面前,合什唱了個喏。

藍夫人回禮,道:“大師不必客氣,自去忙。妾身來此,欲敬禪禮佛半日,求先祖佑家人平安。大師只需遣知客一二隨侍便是。”

她雖說的謙遜,圓覺僧卻不肯託大。雖因皇帝曾爲出家人的緣故,對佛事甚爲尊崇,各地寺廟地位甚高,僧人也爲官員禮敬,但身在轄地,畢竟許多俗務需靠父母官保駕,否則一衆僧人齋飯也吃不踏實。

他迎來送往也極爲老道,當下呵呵一笑,道:“夫人這是說哪裡話,尊客既來敝寺,老衲自當相陪。”

藍夫人微微一笑,也不多說,轉過身來對着佛像,便徐徐拜了下去,起身後接過圓覺遞來的三支燃香『插』入香爐中。隨後便是依次序上香。先是大女和大寶,然後是周馮氏和周無憂,接下來周奴家的和周老實、周小武,最後纔是幾個丫鬟和長隨。雖則後面上香的都是周家使喚僕人,但圓覺僧依然本着佛前衆生平等的律則,均親自一一指點上香。

周無憂趺坐蒲團之上,禮敬三寶。大雄寶殿堂上三尊佛像,正中是中央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左右分別立着東方琉璃光世界『藥』師佛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隨着殿中僧人喃喃的經文梵音和“咄咄咄咄”的清脆木魚聲,周無憂三叩已畢,直起身來,凝視釋迦牟尼佛像。

圓覺僧親敲銅磬,“叮嚀”一聲,周無憂頓覺渾身一激靈,釋迦牟尼佛像眼睛突然睜開了一般,掃了過來,這一眼,似洞穿了周無憂的前世今生,然後微笑、閉眼。周無憂立時心神失守,只覺天旋地轉,卻又茫茫然然。

說來玄妙,其實也就一剎那,回神再瞧佛像,佛像卻無任何變化,耳畔也仍是僧衆念禪的梵音,圓覺僧一擊之下的磬聲依然『蕩』漾,未曾散去。

周無憂茫然中接過圓覺僧遞來的三支燃香,木木然『插』入香爐,後退,跟在衆人身後,隨圓覺僧觀覽大殿中的佛像,聽圓覺僧解說圖像故事。一路下來,懵懵懂懂,魂不守舍。

一旁周馮氏關心兒子,見周無憂臉『色』不對,問了兩句,周無憂搖搖頭,推說沒事,回頭看向三座大佛佛像,心中驚疑不定。

自家不知自家事,周無憂一出生在這個世界的那一刻,其實心中堅定的唯物主義世界觀便已發生了變化,他一直努力想用唯物的科學觀念解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神奇的事件,最終只能歸於自己認知不足,在感嘆“科學真奇妙”的同時,心裡的唯物世界其實早已悄然塌方了一角。

剛纔是幻覺麼?一定是吧。必然是的!也許昨天夢太多,沒睡好?周無憂默默給自己打氣,妄圖回覆和重建固有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但剛纔經歷的一剎那太真實、太厚重,那釋迦牟尼佛像眼神中洞悉一切的神明、脣畔智珠在握的微微一笑,深深的刻在了周無憂的心中,揮之不去。

一行人直到中午齋飯後才離開古萬佛寺,離開前,藍夫人給寺里布施了鈔五十貫。此時正是大明定鼎之初,交鈔在朝廷的強推之下,尚未貶值太多。五十貫頂的上闔寺僧衆一月的支應了。也是周家有田畝產業,否則以周府尊那少的可憐的薪俸,這就是半年的收入。

故此圓覺僧親自送別藍夫人一行至寺外,一一向衆人合什,連不到六歲的周無憂都禮敬有加,那光頭上顫抖的雙眉似乎也歡喜得更開了些。

回到周府,闔府上下都在管家周全的帶領下忙碌起來,在院中準備起祖壇和一應用具。因周家宗祠不在安慶府,祖壇上只是擺了周府尊一系先祖牌位,牌位都是上好的檀香木刻制而成,漆得亮堂堂的。祖壇四周擺放着一盤盤面桃子和黍谷,這是晚間準備用來放焰口的。焚香也準備齊全,都三支一束的擺在一旁的香案之上,到了晚間要『插』在門前土地上,這是布田,象徵五穀豐登。此外,僕『婦』們還在扎着一盞盞紙燈,夜裡要順着城中的河道點亮漂起來。

周無憂對這一切都絲毫不予掛懷,徑直回到自己房中。關上門,躺在牀上,眼睛睜得大大的,腦海中往事紛至杳來。直到母親周馮氏喚自己出屋,參加完各項儀式,便又要回屋。周馮氏擔憂的將兒子叫住,問道:“二子,身體不適?”

“母親不須掛念,孩兒身體好着呢。”周無憂試圖微笑,卻被周馮氏看出微笑之後的勉強。伸手『摸』了『摸』周無憂的額頭,不見發燙,便道:“許是今天累着了。晚上便早點睡吧,不須看書了,耽誤一天課業也沒甚打緊。”?? 鴻隙3

周無憂應了一聲,轉身要走,卻被大女拖住:“二子,和我們去放燈!”周無憂本不想去,抵不住幾個孩子嘻嘻哈哈的打趣,看到母親也一副鼓勵的樣子,只得強打精神,陪着他們去河邊放燈。

皖河從安慶城中穿過,向東匯入長江。沿河商鋪飯館鱗次櫛比,是城中最繁華熱鬧之地,也是放燈的主要河道。天『色』已黑,許多人家都來到河邊,你放幾盞,我放幾盞,聚少成多,終於匯成一條流淌的燈河。

周老實和周小武連忙將幾隻紙燈點燃,大女和大寶小心翼翼的捧着,在河邊探下身子,輕輕放了下去。抹過臘的紙底並未進水,隨着河水的流向,逐漸加入了燈河之中。

大女他們在河邊開心的叫着,雀躍不已。望着那些在水面上漂浮的晶瑩光亮,周無憂卻感到從未有過的沮喪。他終於知道,自己的世界崩塌了。

第7節 赤陽峰煉器第7節 一切均可討價還價第7節 緊張的對峙第1節 太極初建功第3節 三清觀的工分制第11節 遭遇烏龜流第4節 虔公和虔婆第8節 內功初成第5節 叢林七日遊第7節 叢林遊獵第8節 周副掌門第6節 “貢院五號”落成第11節 門閂等於板磚第5節 太極傳人第7節 嗜睡的三吉道人第8節 春夜料峭中第2節 彈指一揮間第5節 秋狩序曲第1節 百花門弟子的晉升問題第7節 有人拿錢砸哥第13節 兩代大師兄的微笑第10節 金丹秀士第8節 趙恆的猜想第2節 夜空下那一尊美輪美奐的雕像第3節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10節 柳師叔的滿面紅光第10節 兩儀微塵步法第6節 武學內家心法第3節 繼續以武會友第4節 苦癟的先天大圓滿高手第6節 上院部諸事第11節 憤怒的犀牛第12節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2節 甲五第7節 叢林,再遇叢林第10節 指名道姓的事務第7節 嗜睡的三吉道人第2節 三清觀一日遊第11節 又一個本家師兄第5節 初見陣法第4節 絕境第1節 太極初建功第3節 又是金師叔第2節 周無憂越獄事件的風波第1節 崑崙第5節 和尚道衍第2節 莫嫌穿林打葉聲第5節 違章建築和自尋煩惱第10節 陳老頭很風趣第7節 叢林遊獵第5節 和尚道衍第1節 百花門弟子的晉升問題第3節 新的世界,新的人生第10節 趙小姐的酒量第1節 生死之間第7節 有人拿錢砸哥第4節 保護傘散了第7節 月光如水第7節 嗜睡的三吉道人第5節 低頭?不低頭?第7節 前龍虎山真傳弟子第10節 金丹秀士第4節 工分制帶來的煩惱第1節 以武會友第5節 叢林七日遊第9節 手足六陽經第5節 和尚道衍第3節 體驗茶壺人生第1節 豪門福利第7節 緊張的對峙第7節 亡命奔波第2節 周姥姥進大觀園第5節 忽悠的藝術第1節 周氏施工隊第1節 金光峰的雪第12節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1節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第6節 新流派的開山鼻祖第1節 成長的煩惱第2節 周姥姥進大觀園第2節 莫嫌穿林打葉聲第3節 繼續以武會友第5節 忽悠的藝術第3節 兩條道路的選擇第3節 頂你個肺的賊老天第6節 新流派的開山鼻祖第2節 種羣滅絕者第11節 周無憂的蝴蝶小翅第4節 一種淡淡的憂傷第4節 道上的劫匪第3節 往事如煙第7節 陶子文的月夜追蹤第3節 那一睜眼的微笑第1節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第7節 八卦乾元總決第1節 靈崖山的煩惱第1節 成長的煩惱第1節 成長的煩惱第10節 子欲養而親不待
第7節 赤陽峰煉器第7節 一切均可討價還價第7節 緊張的對峙第1節 太極初建功第3節 三清觀的工分制第11節 遭遇烏龜流第4節 虔公和虔婆第8節 內功初成第5節 叢林七日遊第7節 叢林遊獵第8節 周副掌門第6節 “貢院五號”落成第11節 門閂等於板磚第5節 太極傳人第7節 嗜睡的三吉道人第8節 春夜料峭中第2節 彈指一揮間第5節 秋狩序曲第1節 百花門弟子的晉升問題第7節 有人拿錢砸哥第13節 兩代大師兄的微笑第10節 金丹秀士第8節 趙恆的猜想第2節 夜空下那一尊美輪美奐的雕像第3節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10節 柳師叔的滿面紅光第10節 兩儀微塵步法第6節 武學內家心法第3節 繼續以武會友第4節 苦癟的先天大圓滿高手第6節 上院部諸事第11節 憤怒的犀牛第12節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2節 甲五第7節 叢林,再遇叢林第10節 指名道姓的事務第7節 嗜睡的三吉道人第2節 三清觀一日遊第11節 又一個本家師兄第5節 初見陣法第4節 絕境第1節 太極初建功第3節 又是金師叔第2節 周無憂越獄事件的風波第1節 崑崙第5節 和尚道衍第2節 莫嫌穿林打葉聲第5節 違章建築和自尋煩惱第10節 陳老頭很風趣第7節 叢林遊獵第5節 和尚道衍第1節 百花門弟子的晉升問題第3節 新的世界,新的人生第10節 趙小姐的酒量第1節 生死之間第7節 有人拿錢砸哥第4節 保護傘散了第7節 月光如水第7節 嗜睡的三吉道人第5節 低頭?不低頭?第7節 前龍虎山真傳弟子第10節 金丹秀士第4節 工分制帶來的煩惱第1節 以武會友第5節 叢林七日遊第9節 手足六陽經第5節 和尚道衍第3節 體驗茶壺人生第1節 豪門福利第7節 緊張的對峙第7節 亡命奔波第2節 周姥姥進大觀園第5節 忽悠的藝術第1節 周氏施工隊第1節 金光峰的雪第12節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1節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第6節 新流派的開山鼻祖第1節 成長的煩惱第2節 周姥姥進大觀園第2節 莫嫌穿林打葉聲第3節 繼續以武會友第5節 忽悠的藝術第3節 兩條道路的選擇第3節 頂你個肺的賊老天第6節 新流派的開山鼻祖第2節 種羣滅絕者第11節 周無憂的蝴蝶小翅第4節 一種淡淡的憂傷第4節 道上的劫匪第3節 往事如煙第7節 陶子文的月夜追蹤第3節 那一睜眼的微笑第1節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第7節 八卦乾元總決第1節 靈崖山的煩惱第1節 成長的煩惱第1節 成長的煩惱第10節 子欲養而親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