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俗子胸襟誰識我?自有英雄

bookmark

“扁舟飛躍趁晴空,斜抹湖天夕陽紅,夜渡淺沙驚宿鳥,曉行柳岸雪花驄。”沒有扁舟,也非夕陽,等待在岸邊的當然也不是雪花驄,而是絕影。

洪澤湖純淨無暇,彷彿女媧補天石遺留世間的一塊碧玉,晶瑩剔透;又好似天空中飄落人間的一片輕盈的白雲,輕柔透明。

牽着絕影站在洪澤湖前,看着湖中越來越近的小舟,王黎朝正和趙雲談笑風生的甘寧點了點頭,又轉過頭看着一旁的大個子周倉會心一笑:“元福,你是說太史子義就在這舟中?”

“是的,主公!”周倉點了點頭答道,“屬下等人昨夜時分便已至下邳城中,然後根據白馬義從留下的暗號找到了甘將軍和文和先生他們的客棧。後來,我們發現主公的第一枚將軍令,文和先生便令麾下健兒們連夜撤出下邳城,趕至洪澤湖。

太史兄初來乍到,又覺得深蒙主公青睞,便主動留下來協助馬姑娘他們調兵遣將,並護衛元直和文和兩位先生的安全。而我和興霸兄則在主公放出第二枚將軍令的時候,帶了野子他們幾個前往九鏡塔。”

“那馬匹後綁樹幹和酒旗是你的主意?”

“不是,屬下愚鈍哪裡會想到這些法子,是我們在路過酒肆的時候,興霸兄徑直在那酒肆上取下的。興霸兄說這是什麼疑兵之計!”周倉憨厚的摸了摸額頭,靦腆的看着王黎。

果然不愧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水軍將才啊!王黎拍了拍甘寧的肩膀,目光已經轉向前面的小舟。

小舟緩緩的停靠在岸邊,賈詡、徐庶先後從船艙中走了出來,走在第三位的卻是一名偉岸昂藏,虎背熊腰的八尺男兒,赫然正是太史慈太史子義。

“恭喜主公再得一員良將!”

賈詡和徐庶二人登上岸來,和王黎寒暄了兩句,便將位置讓了出來。王黎一步邁到了太史慈身前,緊緊的握着太史慈的手朗聲長笑:“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子義便是王某斬長鯨的倚天劍,今日能得子義相助,王某之幸也!”

太史慈早也聽聞過王黎的傳聞,但傳聞終究是傳聞,這年頭掛羊頭賣狗肉之輩屢見不鮮。

但,直到他昨夜在下邳城和賈詡、徐庶以及甘寧等人一番長談,特別是聽到甘寧與王黎的不打不相識,徐庶與王黎的江邊對飲暢聊江山之後,他才知道王黎能夠獲得這番的成功絕非偶然,也才知道有些人註定就是世間的英雄。

不管是王黎對趙雲、盧植、至兒的情義,對甘寧、徐榮、樑興的胸襟,亦或是其孤身入荊、揚的膽略,還是佈局天下的眼光,都可說是世無匹敵!

哪裡像那個徒有虛名的劉繇劉正禮?

自己因其相召,千里迢迢投奔而去,卻因擔心老友許邵的笑話,一句輕飄飄的“你年尚輕,未可爲大將,只可在我左右聽命”便將自己打入了‘冷宮’。

年紀尚幼?特麼的,你見過快三十歲了還尚幼的人嗎!

太史慈聽着王黎那句跨海斬長鯨早已熱血沸騰,分開王黎的手掌,長拜於地:“東萊太史慈拜見主公!”

王黎哈哈一笑,一把扶起太史慈,在其手背微微用力按了按:“子義,我等軍中名爲上下分屬,實則兄弟骨肉,哪裡用得着那麼多的禮儀?”

太史慈與王黎見禮完畢,又與前方的趙雲打了打招呼,就被王黎拉到一旁:“子義,你隨我前往雒陽,從此與東萊將遠隔千里,伯母處你可安置好了?”

“主公但請放心,阿母已隨着管亥他們前往雒陽去了!”聽着王黎的話語,太史慈一身暖烘烘的,彷彿置身於冬日的暖陽之中。

王黎卻是哭笑不得,急忙拉住太史慈說道:“你且將那日的情況與我說上一說,元福這傢伙這一路上言語中竟然都沒有提及管亥,還真是藏得住氣,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學的這個壞習慣!”

太史慈微微一笑,解釋道:“承蒙主公青睞,那日屬下在北海城遇見元福兄弟和管帥,元福將主公的親筆信箋交於屬下。屬下原本也是跳脫的性情,自然心有所向,當下便入城與北海孔太守商量青州黃巾解散一事。

孔文舉正愁北海被圍一事,接到將軍的書信自然是喜不自禁,而管帥麾下的健兒又多是青州本地人士,也不願就此浪跡天涯。孔太守按主公之意,分發了一些路費和安置費用將青州黃巾就地解散,衆人皆大歡喜。

但,管帥麾下還有八百青壯願追隨管帥征戰沙場。因其人馬衆多,我等擔心一路南下沿途會有阻礙,便讓管帥帶着阿母他們連夜從青州濟南直奔平原郡,再從陽平、魏郡轉至司州。而屬下則和元福兄弟取道揚州曲阿。”

“曲阿?你去見過劉正禮了?”王黎擡起頭來看了太史慈一眼。

“去了!不過很可惜,那劉正禮眼中根本看不上我太史慈這一類的武夫!”太史慈搖了搖頭,臉上卻漸漸揚起一絲激憤,“我太史慈也算是瞎了這雙狗眼,當初因接到其書信,遂別師下山,不遠百里趕至揚州。

結果,那劉正禮信任的依舊是張英、樊能、陳橫等一衆心腹之人,言聽計從的也只是許邵、薛禮此類誇誇其談之輩。屬下的揚州之行不過是一番笑話罷了!”

王黎拍了拍太史慈,緩緩走開:“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成名當磨折。這世上總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是不常有的,子義,你又何須介懷劉正禮的那一雙昏眼?

不過,說實在話,對於此事來說,你雖然有些怨懟,但王某卻是萬分感謝劉正禮的,要不是他老眼昏花,不識人間真英雄,我又得到哪裡去撿你這麼一顆滄海明珠?”

滄海明珠?

太史慈苦笑一聲,卻驀地想起當日北海城下自己的疑惑,正欲追步上前,見徐庶已走到身邊,向他搖了搖頭笑道:“子義,還在想主公是從何知道你的是嗎?走吧,我們還得趕往秣陵。那些旁枝末節於大局並無關礙,還重要嗎?”

是啊,如今我也算是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從此腳踏鐵騎萬里揚沙,那些旁枝末節還重要嗎!

太史慈揚身長笑,接過野子手中的馬繮翻身上馬,雙腿微微一縱,如利箭一般飛向前方的隊伍。

……

不一日,衆人便已經來到了秣陵。

一帶江南新雨後,杏花深處秣陵關。秣陵,也就是後世的南京。當然,這座城市目前還不是什麼六朝古都,這座城市最先成爲江南的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在三國時期孫權遷都建業(南京)的時候纔開始的。

據說,在秦始皇一同六國之後東巡金陵邑,聽聞此處風水頗佳,有術士稱:“望氣者言,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遂更名爲秣陵,愣是將金陵邑活生生的貶爲“養草料(秣)的牧馬場”。

如今已是四月中旬,春天將近尾聲。秣陵身處秦淮河畔,自然是熱鬧非凡。

街道兩旁店肆林立,酒肆、茶館、魚鋪、作坊、青樓等建築順着街道向遠處延伸,青瓦紅磚,錯落有致。賣米的、藥材的、脂粉的、字畫的、古董的、以及屠狗宰羊、沽酒煮茶的,不一而足。

街上行人如織,車馬轔轔,身着短襦短褲的商販、深衣高冠的士子、各種服飾的行人顧客,接踵摩肩。一城繁華半城煙,裊裊炊煙挾裹着池畔的柳色,伴隨呀呀的吳儂軟語交織縈繞在這座古城。

“丹陽太守周尚見過前將軍!”衆人剛剛行至街面上,一羣頭戴冠帽,身穿淄衣的官員已經攔在了衆人身前,在一人的引領下遙遙下拜。

只見領頭那人年約四旬上下,戴高冠,着淄衣,雙眼深邃明亮波瀾不驚,頷下一縷山羊鬍頗顯精神,言語間容貌偉岸氣度雍容。

原來,這丹陽太守吳景當初迎接劉繇入揚州,不曾想劉繇入主揚州後翻臉不認人,竟然令張英、樊能和於糜等人率軍圍攻吳景、孫賁,逐吳景於歷陽,卻重新上表薦了周尚爲丹陽太守。

眼前此人正是周尚,當然,周尚在歷史上並不怎麼聞名。但是,他卻有一個非常出名甚至可以說家喻戶曉的侄兒,周瑜!

就是那個“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也就是那個在演義中被羅大大忽悠成“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周公瑾!

王黎親手扶起周尚,心中暗自凜然,面上卻不露聲色:“周太守乃一郡之主,爲陛下牧民一方宵衣旰食,極是辛苦。本將軍因私事微服自此,怎敢勞太守大駕親迎?”

“前將軍何必自謙,前將軍這些年來爲家國分憂,爲君父解懷,數年來戎馬倥傯,周某素來極爲敬佩。”周尚稽了一禮,右手略略一擡,讓出一條道來,“如今前將軍不遠千里,玉趾親移由長安至此,周某唯恐招待不週,又怎敢不前來迎接!前將軍,請!”

看着不遠處亭閣香榭中那道健碩的身軀,王黎疑慮漸去,豪情頓生,大手猛地往前一揮:“煩請太守帶路!”

第219章 反間第62章 焰紅飛雲浦,煙濁長社城第182章報仇使氣宮城裡,決策運籌彈指中第302章 名聲未必江山美第441章袁術之死第551章救兵第2章 賈府命案第225章 銀鉤賭坊第93章 烽火第465章牽招第355章 最後的掙扎(三)第308章 暗戰(二)第277章 至兒行蹤第402章兩封雞毛信第255章 定南陽第469章鏡圓第24章 破賊第212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208章 義士第408章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第434章撲朔迷離第169章 小丑背叛當殲夷第318章 江山面前,先了恩怨第533章瘋狂第462章定南第536章再戰飛鷹谷第145章 大漢朝的梃擊案第366章臘八粥第258章 星耀文亭山第254章 連環計(三)第57章 飲馬渡秋水第59章 半卷黃旗臨古城第296章 棄城第121章 忠誠共白日,勢利一飛塵第487章食言第53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172章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第221章 圍魏救趙第407章梟雄逃梟雄走,梟雄復又來第167章 夜下漢關第352章 戲耍李文優第269章 三軍未動,玄德先行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27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二)第303章 袁張議和第92章 涼州亂起第223章 反擊第549章劍神一笑第204章 攻心第90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朝中人第81章 太平有大道,黃巾非塗高第513章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第518章追擊第335章 雄鷹第332章 一頁信紙引發的血案第205章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第524章火燒新息第459章兄弟鬩於牆(四)第273章 閻象守懷遠,曹操掠陳地第522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430章重岡復嶺勢崔巍,一卒當關萬卒回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20章南下第6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未篡謙卑時第317章 局中局(四)第145章 大漢朝的梃擊案第316章 局中局(三)第299章 老友記第150章 一紙盟約成空話第400章舉世反王第469章鏡圓第345章 楚歌第26章 太平五門第73章 誰道英雄是白身第357章 最後的掙扎(五)第530章桃園夢斷第145章 大漢朝的梃擊案第469章鏡圓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52章 布子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5章 滅門之恨意難平第125章 小師妹第119章 當年九原飛將軍(二)第131章 風雨虎牢關(五)第39章 歲在甲子第445章中原角聲哀,烽火照高臺第156章 永安第327章 此花不發彼花開第398章鉅鹿決戰(十二)第283章 裂痕第432章燕趙悲歌第332章 一頁信紙引發的血案第11章 飲不盡的奸人血,殺不盡的仇人頭第164章 刺董第469章鏡圓第287章 老虎發威第95章 羌人的破綻第216章 那年春,我把白麪塗滿身
第219章 反間第62章 焰紅飛雲浦,煙濁長社城第182章報仇使氣宮城裡,決策運籌彈指中第302章 名聲未必江山美第441章袁術之死第551章救兵第2章 賈府命案第225章 銀鉤賭坊第93章 烽火第465章牽招第355章 最後的掙扎(三)第308章 暗戰(二)第277章 至兒行蹤第402章兩封雞毛信第255章 定南陽第469章鏡圓第24章 破賊第212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208章 義士第408章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第434章撲朔迷離第169章 小丑背叛當殲夷第318章 江山面前,先了恩怨第533章瘋狂第462章定南第536章再戰飛鷹谷第145章 大漢朝的梃擊案第366章臘八粥第258章 星耀文亭山第254章 連環計(三)第57章 飲馬渡秋水第59章 半卷黃旗臨古城第296章 棄城第121章 忠誠共白日,勢利一飛塵第487章食言第53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172章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第221章 圍魏救趙第407章梟雄逃梟雄走,梟雄復又來第167章 夜下漢關第352章 戲耍李文優第269章 三軍未動,玄德先行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27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二)第303章 袁張議和第92章 涼州亂起第223章 反擊第549章劍神一笑第204章 攻心第90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朝中人第81章 太平有大道,黃巾非塗高第513章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第518章追擊第335章 雄鷹第332章 一頁信紙引發的血案第205章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第524章火燒新息第459章兄弟鬩於牆(四)第273章 閻象守懷遠,曹操掠陳地第522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430章重岡復嶺勢崔巍,一卒當關萬卒回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20章南下第6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未篡謙卑時第317章 局中局(四)第145章 大漢朝的梃擊案第316章 局中局(三)第299章 老友記第150章 一紙盟約成空話第400章舉世反王第469章鏡圓第345章 楚歌第26章 太平五門第73章 誰道英雄是白身第357章 最後的掙扎(五)第530章桃園夢斷第145章 大漢朝的梃擊案第469章鏡圓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52章 布子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5章 滅門之恨意難平第125章 小師妹第119章 當年九原飛將軍(二)第131章 風雨虎牢關(五)第39章 歲在甲子第445章中原角聲哀,烽火照高臺第156章 永安第327章 此花不發彼花開第398章鉅鹿決戰(十二)第283章 裂痕第432章燕趙悲歌第332章 一頁信紙引發的血案第11章 飲不盡的奸人血,殺不盡的仇人頭第164章 刺董第469章鏡圓第287章 老虎發威第95章 羌人的破綻第216章 那年春,我把白麪塗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