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求醫(上)

(各位國慶快樂!)

大雨下了一夜,直到次日清晨,方纔停歇。小廟坍塌。李赤瞳三人丟了雨具,雨夜之中又不敢在荒山野嶺中亂闖,好不容易尋到處小山洞,苦捱了一晚。李赤瞳、陰螞蟻二人內功深湛,倒也沒事,只風無雙第二日起來,微感風寒,不停咳嗽,身上覺着冷。

三人想着練武之人體質健壯,都沒當回事,繼續西行。不料行到中午,風無雙病勢加重,發起燒來。三人身上帶着的傷藥,只能醫治金創外傷,卻治不得體內風邪。偏巧附近又全是山野,人影都難見到幾個,更莫提行醫的郎中。

李赤瞳心中焦急,截了幾根竹子,臨時做了付擔架,與陰螞蟻合力擡着風無雙,向西攢趕行程。原本兩日的路途,二人日夜不停,隔天大早,便到了那臨雲鎮地界。

小鎮地處邊陲,地方不大,依山而建,再向西便是莽莽雲嶺。雲嶺地處雲南西北,又稱大雪山,乃是瀾滄江與金沙江的分水嶺,山勢高峻,千林萬壑,積雪九峰,四時不融,但山下卻四季不分,六月如中秋,嚴冬雖雪,寒不浸膚。

李赤瞳二人擡着擔架,剛到鎮口,迎面碰上一隊送殯的人家,四名槓夫擡着口小棺材走在隊前,十數人舉着白幡、紙馬跟隨在後,當中一個四十來歲的婦人扶著靈柩,不斷哭嚎:「兒啊,兒啊~~!!」哀聲震天,一行人漸行漸遠。

陰螞蟻皺了下眉,嘟囔道:「媽的,真是晦氣。」說罷磕了磕腳後跟兒,意思是黴氣不會沾身。

李赤瞳心急如焚,那顧得上這些,入了鎮子,便四處打聽藥鋪在何處,連問了三個鎮民,最後那人才用嗑嗑巴巴的官話,說道:「向前……三個……街口,向東瞧……瞧就有了。」李赤瞳衝那人點了下頭,算是道謝。

他們依着那鎮民的指點,向前又行了三個街口,轉頭一瞧,果見東邊不遠處有間小藥鋪。二人大喜。哪知來到鋪前,卻見鋪門緊閉,門板上帖着張黃紙,紙上寫了幾個大字:「東主有事、本鋪暫休」

好不容易尋到間藥鋪,卻沒開張。李赤瞳氣往上衝,奔到門前,「蓬蓬蓬……」拍得門板山響,大喝道:「開門,快開門!」只聽鋪內腳步聲響,有人哇哇說了幾句土話,又沒了動靜。

李赤瞳不懂土語,也不知那人說些甚麼,手上不停,又狠敲了兩下,便聽鋪內那人嚷嚷起來,跟着門板響動,打鋪內躥出一人,指着門板上那張黃紙嗚哩哇啦一通吆喝。

李赤瞳也不答話,一把將那藥鋪夥計推搡在一邊,衝了進去。陰螞蟻單手提起擔架,帶着風無雙,也跟着入了鋪子。那夥計正要破口大罵,卻突然瞧見一個矮子單手提了付擔架,走進藥鋪,上面還躺着個漂亮小夥子。這矮子奇貌不揚,竟有這樣大的力氣。夥計暗中伸了下舌頭,乖乖閉了嘴。

藥鋪不大,前後三進的小院,前面開鋪,後院住人。前鋪這樣一鬧,驚動了後院之人。

只聽一聲咳嗽,從後堂走出一位老人,鬚髮皆白,年紀六十歲上下,眉頭深鎖,神色有些憔悴,似乎滿腹的心事。藥鋪夥計瞧見東主,忙迎了上去,急着稟告先前之事。李赤瞳也連忙解釋:「老伯,小子無意衝撞,只因……」

老人沉着臉,聽了幾句,驀地揮手止住二人,道:「不必再說了,先給這位小姑娘瞧病要緊。」李赤瞳聽得一楞,忽然道:「您……您看出來了。」老人手拈長鬚,微微一笑,道:「老夫今年五十有七,若是連這也瞧不出來,那可是白活了。」說罷摸了摸風無雙額頭,又看了看眼白,接着問道:「丫頭,身上是不是覺着冷?沒甚麼力氣?」

風無雙昏昏沉沉地點點頭。老人伸手在她腕脈上一搭,微一沉吟,向李赤瞳說道:「你妹子這病是由風邪侵體所致,本來算不了甚麼,只是她似乎還受了一些驚嚇,又沒及時醫治,眼下寒毒已入了腑臟。治起來要多花些功夫。」李赤瞳急道:「老伯您多費費心,我加倍給您診金。」

老人嘿了一聲,並未答話,轉頭向那夥計吩咐了幾句。夥計在櫃檯後取出幾枚金針,又從藥匣中找出些艾絨,一併遞了過來。老人點起一盞油燈,捻着七枚金針在燈火上炙烤片刻,手腕猛抖,「嗤嗤」數聲,隔衣在風無雙身上「尺澤」、「迎香」、「太陽」、「合谷」、「身柱」、「大椎」諸穴一一施針,認穴之準,手法之快,實乃令人歎爲觀止。李赤瞳驚訝不已:「想不到這邊陲小鎮也有醫術如此高超之人!」

心中正想,但見老人又在金針針頭綁上艾絨,引火點燃。輕煙嫋嫋升騰,熱力沿針身透入穴道,轉眼間風無雙臉上汗出如雨,眉頭一展,轉了個身,沉沉睡去。李赤瞳知道出汗乃是病症減輕之狀,心中大喜,向那老人不停稱謝。

老人毫不理會,從藥櫃中抓出「人蔘」、「桔梗」、「前胡」、「半夏」、「幹葛」、「杏仁」、「木香」、「甘草」、「茯苓」幾味藥,包在一起,遞給李赤瞳,道:「服過這付參蘇飲便沒事了,煮藥時記得三碗水煎成一碗。」李赤瞳尚未開口,一旁的陰螞蟻忙掏出幾塊銀洋,道:「老……老先生,這點診費請您……」老人雙眉豎起,隱忍多時的怒氣終於勃發,尖聲道:「哼,老夫陳雲山,行醫四十餘年,何時有人說我貪財。」說着向外一揮手,又道:「小鋪尚有他事,幾位小友快請吧!」

李赤瞳心如明鏡,知道老人因何動怒,想要相勸,可轉念一想,眼下這老頭還在氣頭上,估計甚麼話也聽不進去,不如改天再來道歉,心中想定,便拱拱手,道:「既然陳老伯還有事,我們就先告辭,待日後再來相謝老伯大恩。」說罷招呼陰螞蟻正要擡起擔架。

就在這時,忽見自後院急慌慌又跑來一個丫鬟,進門便喊:「老爺,老爺,不好了,小少爺……小少爺……又犯病啦!!」

陳大夫臉色大變,失聲道:「甚麼?!」再也顧不得李赤瞳幾人,拔腿就向後堂奔去。怎知剛一邁步,手臂上突然一緊,轉頭瞧時,只見是那獨眼小子拉住了自己,不禁大怒,喝道:「你做甚麼?」

第十三章 衝陽(上)第一章 舊事(下)2第四章 初逢(中)第七章 萬仙(上)第三章 五行(下)第六章 芻靈(上)第八章 元精(上)第一章 舊事(中)第十四章 黃泉(下)2第十五章 上路第五章 紅贗(下)第十三章 衝陽(上)第十四章 黃泉(下)1第十章 中毒(上)第一章 舊事(上)第六章 身世第九章 拔劍(中)第七章 萬仙(中)第八章 元精(上)第二章 汴梁(上)第六章 芻靈(上)第五章 治病第一章 舊事(上)第四章 初逢(下)第三章 入鎮第三章 五行(上)第十三章 衝陽(上)第十四章 黃泉(上)第四章 初逢(下)第七章 萬仙(下)第七章 入地(下)第九章 拔劍(中)第二章 開棺第六章 芻靈(上)第七章 萬仙(中)第一章 舊事(中)第六章 身世第七章 入地(下)第二章 抓僵(上)第二章 汴梁(中)第八章 元精(下)第一章 青龍鎮第九章 中途(下)第四章 緣由第十章 陽宅第二章 抓僵(下)第九章 拔劍(上)第三章 五行(下)第二章 汴梁(上)第十三章 衝陽(下)第十三章 迴廊(下)第七章 萬仙(下)第八章 元精(下)第九章 中途(上)第二章 抓僵(下)第四章 緣由第二章 開棺第二章 汴梁(中)第三章 五行(上)第八章 結盟(下)第十三章 迴廊(上)第十章 大成第四章 初逢(上)第十章 大成第一章 脫困(上)第七章 入地(上)第二章 汴梁(中)第七章 入地(下)第九章 中途(上)第四章 夜鬥(上)第十三章 衝陽(中)第一章 舊事(下)2第六章 被擒(下)第二章 抓僵(下)第十三章 衝陽(下)第十章 大成第五章 治病第八章 結盟(上)第十四章 黃泉(下)2第十一章 地陷(下)第四章 緣由第十四章 黃泉(上)第一章 舊事(上)第十三章 迴廊(上)第八章 元精(上)第十四章 黃泉(下)2第九章 中途(上)第七章 入地(上)第十二章 祖師第七章 入地(上)第七章 拜師第十四章 黃泉(下)2第十四章 黃泉(上)第三章 驚聞(上)第十三章 衝陽(上)第三章 驚聞(下)第七章 入地(上)
第十三章 衝陽(上)第一章 舊事(下)2第四章 初逢(中)第七章 萬仙(上)第三章 五行(下)第六章 芻靈(上)第八章 元精(上)第一章 舊事(中)第十四章 黃泉(下)2第十五章 上路第五章 紅贗(下)第十三章 衝陽(上)第十四章 黃泉(下)1第十章 中毒(上)第一章 舊事(上)第六章 身世第九章 拔劍(中)第七章 萬仙(中)第八章 元精(上)第二章 汴梁(上)第六章 芻靈(上)第五章 治病第一章 舊事(上)第四章 初逢(下)第三章 入鎮第三章 五行(上)第十三章 衝陽(上)第十四章 黃泉(上)第四章 初逢(下)第七章 萬仙(下)第七章 入地(下)第九章 拔劍(中)第二章 開棺第六章 芻靈(上)第七章 萬仙(中)第一章 舊事(中)第六章 身世第七章 入地(下)第二章 抓僵(上)第二章 汴梁(中)第八章 元精(下)第一章 青龍鎮第九章 中途(下)第四章 緣由第十章 陽宅第二章 抓僵(下)第九章 拔劍(上)第三章 五行(下)第二章 汴梁(上)第十三章 衝陽(下)第十三章 迴廊(下)第七章 萬仙(下)第八章 元精(下)第九章 中途(上)第二章 抓僵(下)第四章 緣由第二章 開棺第二章 汴梁(中)第三章 五行(上)第八章 結盟(下)第十三章 迴廊(上)第十章 大成第四章 初逢(上)第十章 大成第一章 脫困(上)第七章 入地(上)第二章 汴梁(中)第七章 入地(下)第九章 中途(上)第四章 夜鬥(上)第十三章 衝陽(中)第一章 舊事(下)2第六章 被擒(下)第二章 抓僵(下)第十三章 衝陽(下)第十章 大成第五章 治病第八章 結盟(上)第十四章 黃泉(下)2第十一章 地陷(下)第四章 緣由第十四章 黃泉(上)第一章 舊事(上)第十三章 迴廊(上)第八章 元精(上)第十四章 黃泉(下)2第九章 中途(上)第七章 入地(上)第十二章 祖師第七章 入地(上)第七章 拜師第十四章 黃泉(下)2第十四章 黃泉(上)第三章 驚聞(上)第十三章 衝陽(上)第三章 驚聞(下)第七章 入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