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諸侯洶洶勢(四)

被涼州叛亂軍和關東諸侯軍東西夾擊,當今的局面,對董卓來說,可以算是極爲惡劣了吧?

但是,這還不是讓董卓的局面最爲糟糕的地方。最糟糕的是,由於董卓悍然棒殺皇甫規之妻,直接導致了他與昔日戰友與競爭對手——皇甫嵩的徹底決裂。

皇甫嵩堪稱大漢第一名將,從軍二十餘年,戰必勝,攻必克,鮮有敗績。他在大漢軍中的地位,比起董卓來只高不低。皇甫嵩若是想要向董卓發難,只要一句話,他部下的將士連問都不會問,直接跟着皇甫嵩的戰旗走便是。

如此一來,董卓還不得不時刻擔心,肩負着防禦西涼叛軍重任的皇甫嵩,以手上三萬大軍在西京長安發動兵變,聯手關東諸侯,來反對董卓。

一時間,董卓一方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局勢之惡劣,讓局外人都對他失去了信心。從目前的狀態來分析,董卓空有“相國”之名,卻連可以治理的“國”都沒有。差不多點,天下人都在暗中看他的熱鬧,估算董卓會在什麼時候下臺。

可是,就在董卓幾乎陷入了四面楚歌,人人喊打的境地之時,卻有一方勢力公然頂着天下士人的輿論,旗幟鮮明的表示對董卓控制的朝廷的支持。

這個敢於挑釁天下士人,對門生故吏遍天下的袁氏,公然表示不屑的勢力,便是割據太行山與南匈奴故地,由黃巾餘孽張狂統帥的太行軍!

太行軍雖然名爲“太行”軍,實際勢力卻遠不止佔據了區區一條太行山脈。自從前年太行軍大舉出兵,一口氣平定了西河郡一帶的南匈奴叛亂部落,這些出身於黃巾餘孽的山賊,便乘機控制了西河郡大部。

後來。在挫敗了北方鮮卑的遊牧騎兵以後,太行軍又將被大漢朝廷廢棄數年的朔方、五原二郡,從鮮卑人手中奪了回來。除此之外,太行軍還南下河東郡,佔據了河東北部小半個郡的地盤。

雖然這些地盤,多是些荒涼苦寒、蠻夷遍地的旮旯犄角。可是。若將這些地盤加在一起,無論是從人口,還是看地盤,太行軍首領張狂,也能夠不折不扣的被天下人,看做是一路真正的諸侯了。

對於太行軍向己方表達的支持態度,董卓並不太在意。因爲太行軍的出身問題,天下人提到他們的時候,向來是將其當做黃巾餘孽。屬於盜匪一流。被這樣一夥聲名狼藉的盜匪支持,董卓還真是沒什麼好得意的。

但是,太行軍的支持,又總比反對的好。

尤其是太行軍陳兵在雒陽北方,如果他們決定南下的話,還是會讓董卓相當難過的。以太行軍過去兩年裡,在征戰中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董卓若是不派出至少一萬精銳士卒。根本就抵擋不住對方的大舉進攻。

所以,作爲對張狂善意的表示。董卓讓朝廷下詔,給張狂送上一個亭侯的爵位。不過,表示也僅僅到此爲止。在太行軍沒有做出實際的行動來支援朝廷之前,董卓也不會傻到將真正的好東西自動送上。

張狂的示好,只是一個插曲。除了心理上的一點兒安慰,對涼州軍目前的處境。並沒有什麼幫助。關東諸侯與西京皇甫,就如兩座大山,壓迫得雒陽的涼州軍,快要動彈不得了。

面對如此惡劣的局面,董卓並沒有就此喪氣。他在幾十年的征戰生涯中。經歷過的危難時刻,不知凡幾。接受過那麼多困難的磨礪,董卓已經在本心中養成了,不會輕易放棄的執着。受益於過去艱難的磨礪,所要面對的局勢越是惡劣,董卓的反擊,就會越發的凌厲!

董卓的第一波反擊,是針對河內太守王匡的。

河內郡位於司隸的東邊,與兗州、冀州、幷州接壤,和大漢帝都雒陽城所在的河南尹,更是隻隔着一條黃河。這處要地,是關東諸侯兵鋒直接威脅雒陽的關鍵點之一。雖然黃河有些難渡,可控制了河內的敵人,甚至都能在夜中,從黃河岸邊看到帝都雒陽的燈火!

河內太守王匡,是大將軍何進的故吏。董卓爲了牢牢的把握雒陽的兵權,將何進的司馬吳匡和部曲將張璋先後除去。有了前車之鑑在,王匡對董卓的態度可想而知。

當關東袁氏起兵反董的號召發出之後【即橋瑁的矯詔】,王匡正愁大將軍故去後,自家沒了組織,一聽這個消息,馬上興奮無比的主動加入討董大軍。

發佈了反對董卓的檄文後,王匡爲了在全天下士人面前展示自家的積極性,主動行動起來,想要威脅董卓控制下的雒陽。他先是派郡中從事韓浩,率領兩千郡兵,駐紮在孟津渡口,還將手中最爲精銳的“泰山兵”千人,以心腹大將方悅爲統帥,放置在河陽津渡口。

對這種蹲在家門口的關鍵位置,對於久經戰陣的董卓來說,自然不能夠被敵人所把握。特別是河陽津這個地方,過了黃河就是北邙山,再翻過地勢略高的北邙山,就能眺望到雒陽城的城垣,堪稱是整個雒陽城防系統的一處關鍵防禦據點。

假設一下,關東聯軍如果從河陽津這個地方殺過來,直接就能廢掉董卓在滎陽、成皋一帶佈置的防線,與董卓決戰在雒陽城下。一旦被人兵臨城下,則董卓對朝廷和雒陽城的控制能力,可就不敢保證不出問題了。

既然王匡如此積極,按照後世“槍打出頭鳥”的說法,董卓當然要做點兒什麼給天下的反對者看看了……

所以,倒黴的王匡,遭到了董卓大軍的迎頭痛擊。

董卓雖然由於在腹背受敵,內部又不穩固的情形下,不得不將主要的軍力,用於維持雒陽的秩序。可是。他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在重重困難下,還是克服了種種制約,調動出數千機動兵力,用於河內攻略。

在大將華雄的指揮下,涼州軍利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先是在平陰縣吸引住王匡的注意力,主力卻在小平津渡過黃河,將王匡部將方悅所統帥的“泰山兵”全部殲滅。這個出乎意料的打擊,讓王匡突然間慌了手腳,急忙調回從事韓浩的部隊,守衛郡城,同時向袁紹告急。

袁紹這時,已經憑藉着袁氏的強大聲望,從其他州郡大吏那裡得到了贈送而來的七、八千士卒,以及大批的糧秣。同時,依靠自身對士人的巨大吸引力,有不少士族世家,紛紛派遣年輕的子弟到袁紹身邊,擔任各種職位,以博取一個出頭的機會。

正在袁紹得意之際,突然就傳來了王匡軍在河內大敗的消息。袁紹不愧是縱.橫前三國的一代強者,聽到這個消息,他依然鎮定自若,表現的毫無畏懼。

在與身邊幕僚們簡單的商量過局勢以後,袁紹便果斷的星夜從酸棗出兵,親自前往河內,以救援王匡,確保從河內進攻雒陽的線路,不被敵人切斷。

由於袁紹的反應很快,當華雄率領主力精兵五千人到達河內郡城城下時,城中由於袁紹部的到達,兵力總數已經超過了華雄的兵力數量。在這種情況下,縱然華雄勇武過人,也無法繼續對一座堅城發動進攻。

於是,華雄只得帶兵退回溫縣與河陽渡口一帶,依託渡口的地形,修建了一處防禦城寨,與袁紹、王匡所部進行對峙。

於是,董卓策劃的第一次對關東諸侯聯軍作戰,雖然在戰術上達成了勝利,卻由於袁紹的快速反應,沒能達成董卓所希翼的戰略成果。雒陽城的北方側翼,此刻依然在關東聯軍的威脅之下。

反觀袁紹,由於救援王匡的行動極爲及時,他成功的在參與反董的州郡大吏中,提高了自家的威信。這樣,在幾天後舉行的“酸棗會盟”中,心懷感激的王匡一提議,其餘的州郡大吏都紛紛表示,支持袁紹擔任盟主的職位。

這一幕,讓巴巴的從老家汝南一帶,一路狂奔趕過來參與會盟的袁術,心裡極爲不甘。於是,袁術便對參與了酸棗會盟的州郡大吏表示,袁紹這次同盟,只有北方諸侯參與,規模不夠。他袁術將在南方武關方向,再組織一支討董大軍,與盟主袁紹一南一北,相互呼應。

參與會盟的諸侯們都是混跡官場多年的老人,哪裡聽不出袁術話語裡暗示的意思?

袁術這些話,擺明了就是他不會聽從袁紹的安排和指揮,而會在南方自行糾合一支大軍,參與對董卓的戰鬥。

面對袁術半公開展示出來的桀驁,別說王匡之流的州郡大吏,就連盟主袁紹也是無可奈何。

畢竟,袁術也是袁氏的嫡子,在袁氏家族內的地位,並不比袁紹要低。而若是提及與袁氏各個分支子弟間的關係,就連袁紹都無法與他相比。

對於這一點,其實也很容易理解。

袁紹由於娶了“天下楷模李元禮”之女爲前妻,向來受到宦官一脈的猜忌。袁氏的分支子弟,爲了避免與宦官一派交惡,通常與袁紹保持着一定的距離,不敢來往太密切。

相反的,對袁術來說,他這個擅長吃喝玩樂,飛鷹走馬的浪蕩子,卻很容易與袁氏的其餘年輕一代子弟,通過種種紈絝之間的交際活動拉上關係。

外加上袁術剛到手的“後將軍”官位,遠在參與會盟的諸侯之上,袁術要想說點什麼,做點什麼,還真是沒誰有資格來指責他。(未完待續。。)

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34節 院後火起中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51節 匈奴傷心身第35節 張狂行暗計(上)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54節 歸去復來兮第35節 青史本無常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80節 前戰果爲因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59節 子龍搏激流(上)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41節 何得識天機(一)第64節 無忌思好逑(下)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9節 長社火起否?(上)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35節 李傕託士氣第49節 時窮可當走?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11節 兩軍窺匈奴(五)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64節 苦鬥馬不歇(上)第43節 歡宴隱殺機(下)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13節 好漢當食肉!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26節 猛虎初露頭第63節 梟雄大事成(五)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72節 居心藏詭異(下)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14節 時窮節乃現第31節 出陣有風險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7節 青州有變故(上)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6節 王芬謀大事第2節 豎子安敢欺?(下)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52節 但須招曹操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51節 匈奴傷心身第25節 冀州暫平靜(上)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18節 掠地需商量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25節 冀州暫平靜(上)第92節 細分狐與豺(下)第25節 敗犬疲且瘦第64節 欲靜風不止第50節 豪傑夜帶刀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29節 決勝制萬騎(五)第7節 青州有變故(上)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17節 爭權論朝堂(三)第20節 運籌謀千里(四)第7節 河北鏖戰烈(三)第43節 虛實需暗探第35節 張狂行暗計(上)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68節 趙雲逞單騎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
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34節 院後火起中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51節 匈奴傷心身第35節 張狂行暗計(上)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54節 歸去復來兮第35節 青史本無常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80節 前戰果爲因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59節 子龍搏激流(上)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41節 何得識天機(一)第64節 無忌思好逑(下)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9節 長社火起否?(上)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35節 李傕託士氣第49節 時窮可當走?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11節 兩軍窺匈奴(五)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64節 苦鬥馬不歇(上)第43節 歡宴隱殺機(下)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13節 好漢當食肉!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26節 猛虎初露頭第63節 梟雄大事成(五)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72節 居心藏詭異(下)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14節 時窮節乃現第31節 出陣有風險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7節 青州有變故(上)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6節 王芬謀大事第2節 豎子安敢欺?(下)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52節 但須招曹操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51節 匈奴傷心身第25節 冀州暫平靜(上)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18節 掠地需商量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25節 冀州暫平靜(上)第92節 細分狐與豺(下)第25節 敗犬疲且瘦第64節 欲靜風不止第50節 豪傑夜帶刀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29節 決勝制萬騎(五)第7節 青州有變故(上)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17節 爭權論朝堂(三)第20節 運籌謀千里(四)第7節 河北鏖戰烈(三)第43節 虛實需暗探第35節 張狂行暗計(上)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68節 趙雲逞單騎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