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

“鴻都門學”是天子劉宏,不滿當時的官辦教育機構“太學”裡那些對天子缺少服從的太學生,特地推出來與之對抗的一個教學機構。

所謂“太學”,在後世改名爲“國子監”,大概相當於“清華北大加中央黨校”的地位。早期的“太學”,生源較廣,主要由全國各地的郡國選送。在劉宏繼位以後,“太學”爲主。

六百石以上的官員,可以算是地方上的長吏,或者是朝廷裡的中堅。當然首先要爲自家的子弟進取而準備着。那些官員子弟入仕的起點,就自動被擡得很高。在與非官員子弟的競爭中,太學生自然而然的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

對漢家天子來說,手下的出身是寒門還是世家,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選拔出來的人才要忠心,要有用。可惜,太學生們當然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如何得來的。他們可不會因此感激御座上高高端坐的天子,卻對自己的舉薦人畢恭畢敬。

這樣一來,作爲官吏後備隊的太學生,漸漸被士族官僚所壟斷。從太學中畢業後得到官位的太學生,不是士族公卿的子弟,就是士族公卿的門生故吏。且不說其中良莠不齊的成色,光是這些傢伙缺少對天子應有的尊崇和服從,天子劉宏就不會覺得滿意。

於是,爲了避免士族勢力壟斷人才的選拔,導致已經極爲龐大的士族勢力在朝中的進一步擴大,劉宏頂着朝臣們的巨大壓力,在宦官的協助下,建立了“鴻都門學”。以期與“太學”分庭抗禮。

“太學”以儒家經典,作爲學習的主要內容。這些儒家經典,是士族家學的長項。當今朝廷中的不少世家,都是以精通某一門經書而發家的。

例如號稱“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便以爲祖傳家學;同樣號稱“四世三公”,與汝南袁氏並稱於世的弘農楊氏。則世代精讀。

“鴻都門學”則完全拋棄了儒家經典的學習,轉而從辭賦、小說、尺牘、字畫等課程着手,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這些藝術才能,向來被儒士們認爲是“小道”,可架不住天子劉宏喜歡。天子執意要用這些才藝之士爲官,那是做臣子的很難阻擋的。

由於在招生上,“鴻都門學”主要招收平民子弟,天然的就被貴族子弟居多的“太學”看不起。這種相互間的對立,卻正是劉宏想要看到的。如果哪一天。“鴻都門學”的學子與太學生們混成了一體,天子劉宏多半第二天就會把“鴻都門學”給關了。

於是,劉宏對“鴻都門學”的畢業生大肆優待,常常越級提拔,委以重任。而這些“鴻都門學”的學子,也不愧於天子對他們的優待,基本上投靠到宦官集團那邊,爲對抗朝廷士族。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但是,自從中平元年“黃巾之亂”後。天下一直動盪不休。天子劉宏的精神,也沒法子總是關注在對抗那些世家大族上。隨着天子關注的消散,“鴻都門學”日漸萎縮,現在已經在“太學”的壓迫下,快要關門大吉了。

接着,天子劉宏任命何皇后的兄長何進爲大將軍。想要讓這位新外戚,與朝廷士族進行權柄爭奪。可是誰又想得到,何進居然一轉身,與那些麻煩的黨人攪和到一塊去了。難道這個大舅哥的腦子裡,就不知道。外戚與士族,最終是過不到一起的嗎?

一想到這些,劉宏的腦子裡就是一陣眩暈。如今的劉宏,狀況極差。常年的酒色過度,掏空了他原本健康的身體。身邊的宦官和太醫,都能夠看得出,當今天子的時日,怕是不多了。

劉宏是個聰明人。十幾年的宮廷生活,讓他能夠看穿周圍侍從的擔憂。面對生死關頭,劉宏自然害怕極了。只是,他也知道,但凡是人,終有一天會死去。這種事情,並不會因爲你的地位高低、身份貴賤,而發生改變。

所以,在三月末的某一個夜晚,劉宏先將“十常侍”叫到身邊,再將西園軍上軍校尉蹇碩召喚入宮。

看了一眼避坐在房中角落處的小黃門,天子劉宏讓他侍立到身邊來。這個小黃門,是宮中負責撰寫1的宦官。平時,劉宏很討厭這個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跟在自己屁股後面的傢伙。但是現在,是發揮這傢伙作用的時候了。

十常侍一個個神情肅穆,垂着手侍立在天子的牀榻邊。但是,當劉宏的一句話說出口以後,這些權傾朝野的大人物,居然一個個誠惶誠恐的跪伏在天子劉宏的牀榻前,誠惶誠恐,不敢作聲。

劉宏所說的這句話,只有八個字:

“朕欲立皇子協爲嗣……”

“陛下,保重御體啊!”

“老奴惶恐……”

“陛下必能早日康復,何出此言?”

……

十常侍跪伏在地,紛紛安撫着天子,就是絕口不提剛纔天子劉宏所說的話題。

見十常侍這幅模樣,劉宏連生氣的力氣都沒有了,心中只剩下無奈。

十常侍是他的親信。但是,他們現在功成名就,已經失去了冒險的精神。尤其是現在,大將軍何進權勢大增,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接納。而廢長立幼,又是一件不合禮法的事情。想要完成這件大事,需要冒的風險,的確非同小可。

十常侍不肯對此事表態,天子也無可奈何。劉宏只好閉上眼睛,裝作睡了過去。老辣的十常侍,立刻抓住這個機會,紛紛小心翼翼,悄無聲息的退出房間。

良久,天子再次睜開眼睛,問身邊的小黃門:

“蹇碩呢?”

聽到傳喚。蹇碩將高大健壯的身體彎下,一溜兒小跑着來到天子牀榻邊,自動的拜倒跪下。劉宏見他眼圈兒都是紅的,雖然沒有哭,看起來卻讓他顯得比哭了還更覺得傷心。

劉宏開口了,同樣只有八個字:

“朕欲立皇子協爲嗣……”

“奴婢鞠躬盡瘁。萬死不辭!”

蹇碩的回答,斬釘截鐵。

他與十常侍不同。何進若是得勢,蹇碩就一定沒有好下場。相反,若是蹇碩能夠鬥垮何進,扶立新皇帝登基,那他就是新皇帝的第一功臣。一想到自己也能夠像先輩的“五侯”2那樣,權傾朝野,蹇碩就有決心,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賭上一把!

“好,以後皇子協,就交給你了。你可與驃騎將軍商議,如何扶立皇子協……”

天子的聲音,充滿了疲憊。在費力的說完這句話之後,劉協便閉上眼睛,不再動彈。蹇碩在地上等待了半晌,見天子沒有別的吩咐。於是悄悄的退下。

爲了扶立皇子協爲下一任皇帝,蹇碩以最大的積極性動員起來。當天夜裡。他就帶着親信,悄悄的訪問了驃騎將軍董重的府邸。

驃騎將軍董重,是天子生母董太后的兄弟,出身貧寒,能力平平,就連出仕的時間也晚。在朝中向來沒有多少存在感。他這個驃騎將軍的位置,是依靠作爲天子劉協母舅的身份而得來的,雖然位高,權勢倒也不怎麼樣。

對於蹇碩的到訪,董重顯得毫不吃驚。蹇碩知道。董太后也是支持皇子協繼位的重要助力。所以,身爲董太后兄弟的董重,自然也不能脫離事外。

兩人的交談,時間不長。從驃騎將軍府邸出來的蹇碩,心中對扶立皇子協的信心,又多了幾分。

總結一下蹇碩與董重的交談,可以概括成這樣三十個字:

要立皇子協,先殺大將軍。

欲殺大將軍,需待天子崩。

天子出殯日,何進喪命時!

爲了等待何進授首的這一刻,蹇碩不但從宮中武庫中,挑選了一把貼身的軟劍,還從西園軍和宮掖衛士中,挑選了包括上軍校尉司馬.潘隱在內的可靠高手十五人,準備在天子駕崩之後,何進入宮前來主持喪葬儀式時,趁機將其搏殺!

十餘日之後,天子劉宏,終於帶着對皇帝寶座的留戀和滿心的不甘,在宮中十常侍悲傷的目光中斷了氣。

時爲己巳年夏,四月十一丙辰日,即公元一**年五月十三日。

然後,早就準備好的殯葬隊伍,立刻全力開動起來。

朝廷九卿之首的太常卿3,指揮着宮廷侍從,忙碌的安排着皇帝的身後之事。

蹇碩身穿喪服,混跡在宮廷的僕役中,觀察着一位位入宮拜祭的朝廷重臣。他已經計劃停當,只要何進一入宮,立刻就率領以潘隱爲首的十五名高手,圍攻這位武技平平的武官之首。

上軍校尉軍司馬潘隱,也是宦官中的一員。此人向來在宮中沒有什麼背景,以至於雖然武技不錯,多年以來都混得頗爲苦逼。

在四年前蹇碩重新開始崛起的時候,潘隱果斷的投靠到蹇碩手下,成爲蹇碩目前最得力的部署。而且,單以武技來論,這個潘隱固然比不上蹇碩,卻也是宮掖之中,公認能夠排到前十位的高手。

自覺準備充分的蹇碩覺得,就算何進身邊,有武技高明如“天下第一劍客”王越的保鏢,可是在蹇碩挑選出來的這十五名武技高手面前,也絕對討不了好。更何況,十五名強者的背後,還有蹇碩這位連王越都感到棘手的“內廷第一高手”坐鎮!

ps:??ps:1是我國古代記錄帝王的言行錄。從漢以後,幾乎歷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但流傳下來的很少。主要因其一般不外傳,僅作爲撰修國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傳說最早的起居注,是漢朝漢武帝時的。其後,在漢明帝時,也有。但這些起居注多爲中國宮廷內部自行編撰,並未設有專職與專人來負責編撰。

直到晉朝時,開始設立起居令、起居郎、起居舍人等官員來編寫起居注,其後一直到清朝,各朝代都曾有起居注的撰寫。

2五侯,指同時封侯的宦官五人。 漢桓帝封宦者單超新豐侯 、 徐璜武原侯 、 左悺上蔡侯 、 具瑗東武陽侯 、 唐衡汝陽侯 。:“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

3“太常卿”是“太常”的主官。“太常”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禮,吉凶賓軍嘉禮以及玉帛鐘鼓等威文物的官員,位列漢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縣行政,也統轄博士和太學。

第58節 聲東而擊西第49節 陷地終有計(五)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9節 兩軍窺匈奴(三)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62節 征程鞍未解(中)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42節 伐交顯謀略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29節 強敵徐徐隨(上)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35節 青史本無常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14節 難現太平齊第46節 但埋頭種田(一)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11節 曹操出師黯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10節 西園八校出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1節 豎子安敢欺?(上)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100章 張亦難躲過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7節 大事多磨礪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六 卷終一時多少豪傑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5節 郡國囂張卒第38節 列人內有亂(下)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19節 敵訊水上敗(三)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21節 運籌謀千里(五)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5節 郡國囂張卒第39節 鉅鹿外無援(上)第45節 漢宮現連環(三)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7節 青州有變故(上)第8節 本初滿城招(下)第16節 爭權論朝堂(二)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13節 好漢當食肉!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60節 子龍搏激流(中)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46節 漢宮現連環(四)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四 卷終·離亂從頭說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35節 李傕託士氣第41節 冀土意未寧(上)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65節 苦鬥馬不歇(中)第6節 諸侯洶洶勢(四)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47節 漢宮現連環(五)第7節 河北鏖戰烈(三)第33節 敵前徐緩動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66節 太行根基盛(三)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24節 運籌謀千里(八)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55節 閹黨鳴輓歌(上)第10節 長社火起否?(下)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10節 冀土奇襲諧(二)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
第58節 聲東而擊西第49節 陷地終有計(五)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9節 兩軍窺匈奴(三)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62節 征程鞍未解(中)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42節 伐交顯謀略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29節 強敵徐徐隨(上)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35節 青史本無常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14節 難現太平齊第46節 但埋頭種田(一)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11節 曹操出師黯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10節 西園八校出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1節 豎子安敢欺?(上)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100章 張亦難躲過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7節 大事多磨礪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六 卷終一時多少豪傑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5節 郡國囂張卒第38節 列人內有亂(下)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19節 敵訊水上敗(三)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21節 運籌謀千里(五)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5節 郡國囂張卒第39節 鉅鹿外無援(上)第45節 漢宮現連環(三)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7節 青州有變故(上)第8節 本初滿城招(下)第16節 爭權論朝堂(二)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13節 好漢當食肉!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60節 子龍搏激流(中)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46節 漢宮現連環(四)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四 卷終·離亂從頭說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35節 李傕託士氣第41節 冀土意未寧(上)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65節 苦鬥馬不歇(中)第6節 諸侯洶洶勢(四)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47節 漢宮現連環(五)第7節 河北鏖戰烈(三)第33節 敵前徐緩動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66節 太行根基盛(三)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24節 運籌謀千里(八)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55節 閹黨鳴輓歌(上)第10節 長社火起否?(下)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10節 冀土奇襲諧(二)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