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

七十步!

六十步!

五十步!

眼看敵人越來越近,就在眼前了,黃巾力士們開始張弓搭箭,想要進行射擊。然而,不等他們的箭矢出手,迎面已經撲來了一陣快箭!

董卓終於開弓。

他手中的這張短複合弓,力道超過了四石,屬於非大力士不能拉開的強弓。但是,在平時練習的時候,董卓曾經一連二十次,將這張寶弓拉到最大!

當然,在實戰中,稍微有點經驗的弓手,一般是不會將手中的弓拉到最大的。這樣做,一來對弓的質地損害較大,二來會讓弓手的手臂很快疲勞。

所以,董卓只是將手中的寶弓拉到半開,用出大約二石七、八斗的力量就放手了。

開弓。

放箭。

再開弓。

再放箭。

如此而已。

董卓的動作,流暢無比,宛若行雲流水。雖然看起來不是很快,但是轉眼之間,已經有一袋鵰翎長箭,被董卓射空了。

這些鵰翎長箭,一共十二支,有的插在人脖子上,有的射中人的胸口,有的將眼珠子穿在上面,還有的將人的手臂紮了一個大洞……

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中箭之人,非死即傷,全都失去了戰鬥力!

雖然沒有將寶弓拉到最大,但是半張的弓弦之力,已經足以讓利箭射穿五十步之內的皮甲了。面對前排一地的死傷,落在後面的黃巾力士們,一個個驚駭無比的停下了腳步。

——太可怕了!

——這是傳說中的“飛將”再世嗎?

不過,作爲被“天公將軍”張角親自統帥的黃巾力士,這些戰士的勇氣,還是相當值得敬佩的。不知是哪個人,大叫了一聲: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被這句口號一激勵,剩餘的二十餘名黃巾力士,臉上立刻露出了狂熱的神情。正好,董卓由於一手連開十二次強弓,右手微微有些痠麻,輕輕的甩了甩。這個動作看在黃巾力士們眼中,立刻讓他們士氣大振。

“快看,這廝累了,射不了幾箭啦!”

此話一出,其餘的黃巾力士們,馬上悍不畏死的再次向前衝去,打算衝到三十步以內,用手中的弓箭,讓敵人嘗試一下死亡的味道!

這時候,如果黃巾力士們,能注意一下董卓身邊侍從的表情,一定會謹慎從事。在董卓侍從的臉上,依然看不到絲毫慌張,只是有着一絲絲憐憫之意。

董卓的右手確實有些疲勞了。倒不是開不了弓,只是這樣強行急速射箭,對手臂肌肉的損傷會很大而已。爲了幾個不知死活的蛾賊,董卓自然不會讓自己的身體有所損傷。

但是,敵人已經進入到四十步了!

董卓再次開弓。

放箭。

與剛纔不同的是,這一次,董卓用的是左手!

在涼州,一個曾經目睹過董卓在戰場上表現的名士,用了這樣的話來形容他:

——臂力過人,雙帶兩鞬(即箭袋),左右馳射!

從這句描述可以看出,董卓不但騎術驚人,射術高超,還能做到左右開弓!

這個事實,對於那些無畏衝上來的黃巾力士們來說,簡直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開弓。

放箭。

再開弓。

再放箭。

如此而已。

輕描淡寫之間,又是十二箭飛出,靈巧的撕咬着黃巾力士們的血肉,洞穿他們的肺腑,奪去他們的性命。

箭無虛發!

馬上的兩個箭袋都被射空了,董卓哈哈一笑,將寶弓向侍從身上一拋,隨手抽出腰間的長刀,兩腿一夾神駿的坐騎,人馬合一,就向着剩餘的黃巾力士衝了上去!

剩餘的十多名黃巾力士,正被董卓那驚人的箭術,嚇得是魂不附體,手腳冰涼。乍一眼卻發現,那個恐怖的惡魔,正策馬橫刀,向着己方發起迅捷的衝鋒!

雖然是單人獨騎,但無論是誰,都感覺到恐怖的降臨。在這些黃巾軍的知覺中,眼前向着自己撲來的,不像是一個人,卻像是一場可怕的災禍!

——非人力可擋!

這個念頭一旦從心中升起,立刻就自發的支配了黃巾力士們的雙腳。此情此景,只有一個字:

——逃!

可惜的是,他們逃不掉。

董卓胯下的戰馬,是他當年在西域任“戊己校尉”的時候,從大宛國尋得的好馬。此馬身高力健,速度驚人,故而被正在朝中任“博士”一職的董卓二女婿李儒,取名爲“追風”。

不過,在當前這一刻,“追風”追的不是風,而是命!

只是一次呼吸的功夫,“追風”就將速度加到了最快。在黃巾逃亡者還沒有發現之前,它已經追到了一名黃巾力士身後。

馬到,人到,刀到!

頭斷,血噴,屍倒!

在戰場上廝殺了這麼多年,董卓對如何幹淨利落的將人頭切下來,有着深刻的研究。

人的頸椎可都是一塊一塊的骨頭。如果只用蠻力的話,再好的刀鋒砍在堅硬的骨頭上,也容易將刀口崩出幾個缺口。哪怕持刀者將最爲鋒利的金屬性“戰炁”灌注入刀鋒中,也只是讓情況略微好轉一些。

但是,對於在戰場上廝殺了大半輩子的董卓來說,即使是坐在飛馳的戰馬之上,顛簸起伏之下,他手中的寶刀,依然能極爲準確的找到頭骨與頸椎之間的那一處接合。然後,只要手中的寶刀略一調整刀鋒,他就能沿着沒有骨頭的頸部脈絡,輕而易舉的讓敵人的頭顱被一刀斬下,而分毫不損刀鋒!

一道血泉。

兩道血泉。

三道血泉。

四道血泉……

站在廣宗城頭上的黃巾軍小帥,感覺到牙牀的劇烈顫抖,卻絲毫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他那雙向外死死凸出的金魚眼,不可思議的看着城下那名漢軍猛將,在舉手投足間,就純用雙腿控制着戰馬,輕描淡寫的斬殺完剩下的黃巾力士。

短短的片刻時間,用繩子吊下出城的三十八名黃巾軍精銳弓箭手,已然全軍覆沒!

——這猶如鬼神一般的猛將,到底是……?

——其實,俺也只想依着人多,嚇唬嚇唬這些騎兵,將他們趕走了事的啊!

看着那人圓滾滾的身材,結合黃巾軍目前所收集到的漢軍情報,黃巾軍小帥的心中,不知不覺的冒出了一個名字:

——“涼州飛熊”,董卓!

——傳說中,武力最爲接近“萬人敵”的漢軍猛將!

據說,西方的羌人因爲董卓身材肥胖,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叫做“肥熊”。這個綽號被董卓聽到之後,笑着對朋友說到,以他的箭法,足以媲美當年的“飛將”李廣,“肥熊”這個綽號,怎麼看都是名不副實。

董卓的那個朋友倒也有趣,笑話董卓道,李廣若是也有董卓這樣的身材,也就沒資格被尊爲“飛將”了。而董卓既然兼具了李廣的箭術和熊的身材,不妨稱爲“飛熊”。

就這樣,以後人們議論到董卓的時候,都喜歡叫他一聲“飛熊校尉”。後來,就連董卓本人也習慣了別人的議論,乾脆自己稱呼自己爲“涼州飛熊”。

城下的董卓,自然不會在意敵人的想法。他斬落了最後一個敵人的人頭之後,將手中那柄寒光閃閃的寶刀,端在眼前,仔細欣賞。

“真是好刀啊!”

這柄鋒利無比的百鍊鋼寶刀,本來是張角大弟子馬義元的佩刀。在此次出兵冀州前,當今天子接見董卓的時候,天子說起董卓的勇武,一時興起,就將這柄出自太平道的寶刀,賞賜給了董卓,讓他拿着這柄據說是由逆賊張角親手打造的寶刀,好多殺幾個黃巾賊黨。

如今,在這柄寶刀的身上,已經沾染了不下百人的黃巾軍鮮血。董卓每次用這柄寶刀斬殺黃巾軍時,都有種特別痛快的感覺。以彼之刀,斬彼之首,這其中的諷刺味道,讓董卓心中每每冷笑不已。

根據漢軍所俘虜的黃巾軍小帥所言,像董卓手中這樣的百鍊鋼寶刀,張角一共打造了七柄。

七柄寶刀,有長有短,有輕有重,有用於戰場的殺伐大刀,也有專精於刺殺的隱蔽匕首。七柄形狀不同,用途各異的精鋼寶刀,分別被張角賜予了七名倚爲心腹的武道高手。

刀,是用來殺人的。

由於《太平經》裡記載,“南鬥注生,北斗注死”,這些殺人的寶刀,被張角分別以組成“北斗”的七顆星宿來命名。如此一來,七柄寶刀也因而可以被合稱爲“七星寶刀”,象徵着代表死亡的北斗七星。張角更是在寶刀造好以後,爲這七把刀,傳出一句讖語。

——七星會,漢室毀!

董卓當然不會相信張角別有用心而編出來的某一句讖語。不過,有那麼一句話在,這刀拿在他的手上,有時候又的確感覺有些燙手。

然而,董卓卻又捨不得將“七星寶刀”深藏起來。

不知道張角在鍛造這些寶刀的時候,用了些什麼手段。反正,董卓用起這柄寶刀來,那是格外的順手。最爲關鍵的是,當董卓運起體內的“戰炁”時,感覺自己的“戰炁”,在灌注到“七星寶刀”中時,比灌注到其他武器中時,損耗明顯要小上一大截。

只是憑着這個功效,這柄寶刀就能價值萬金!

砍完人,董卓的心情明顯好了不少。他也不理會那些中箭但未死的黃巾士卒,傲慢的向鴉雀無聲的廣宗城頭乜視了一眼,緩緩的驅動馬匹,回到了隨從之中。

雖然在董卓砍殺黃巾軍的時候,其實已經進入了城牆上弩手的射程範圍。可是被董卓的兇悍所震懾的黃巾軍,居然沒有人想到,趁機給這廝來一個強弩齊射。

“泰山大人,果然是雄風不減當年啊!”

牛輔的這番話,聽起來有些像是奉承。可不管是牛輔本人,還是其他的侍從,都覺得這不過是實話實說罷了。

“還是老了啊!想當年,吾跟隨張然明【涼州三明中的張奐】征討東羌岸尾【羌人首領】,終日征戰,一日一夜開弓八百餘次,猶然不累。如今開弓二十四次,就有些後力不濟了……”

雖然在話語中自陳年老,董卓卻依然興致高昂。趁着這股勁,董卓對着侍從們招呼一聲:

“走,回營!讓那些小子們去通知各軍主將,老夫要召開軍議。三日後,全軍動員,與蛾賊決一死戰!”

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50節 公曹當覆滅(下)第50節 公曹當覆滅(下)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54節 歸去復來兮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3節 需勝方由己(上)第48節 漢宮現連環(六)第14節 三英戰呂布(三)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74節 易斷勢與局第39節 鉅鹿外無援(上)第31節 出陣有風險第四 卷終·離亂從頭說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30節 顏良意且猶(下)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10節 躊躇黃河岸(中)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24節 黃巾密密鋪(下)第30節 宮掖藏殺機(下)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63節 梟雄大事成(五)第39節 勝負終落定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50節 自當順人意(四)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26節 布尤難斷兮第51節 羣氓一走私第30節 宮掖藏殺機(下)第10節 長社火起否?(下)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17節 爭權論朝堂(三)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56節 李郭功皆高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1節 縱敗無降意(上)第62節 冀州強龍伺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22節 壯士半生死(下)第56節 踟躕憂勝負第9節 長社火起否?(上)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47節 但埋頭種田(二)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5節 公路何足道(上)第28節 華雄戰不休(下)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63節 無忌思好逑(中)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52節 白波現故人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13節 好漢當食肉!第8節 兩軍窺匈奴(二)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4節 天子坐明堂(上)第29節 翻看徐與青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38節 天平實難敵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37節 大刀速斬“羊”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39節 鉅鹿外無援(上)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19節 運籌謀千里(三)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50節 豪傑夜帶刀第39節 武夫做干城第50節 自當順人意(四)第24節 黃巾密密鋪(下)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19節 運籌謀千里(三)
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50節 公曹當覆滅(下)第50節 公曹當覆滅(下)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54節 歸去復來兮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3節 需勝方由己(上)第48節 漢宮現連環(六)第14節 三英戰呂布(三)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74節 易斷勢與局第39節 鉅鹿外無援(上)第31節 出陣有風險第四 卷終·離亂從頭說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30節 顏良意且猶(下)第4節 劉虞心在帝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10節 躊躇黃河岸(中)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24節 黃巾密密鋪(下)第30節 宮掖藏殺機(下)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63節 梟雄大事成(五)第39節 勝負終落定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50節 自當順人意(四)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26節 布尤難斷兮第51節 羣氓一走私第30節 宮掖藏殺機(下)第10節 長社火起否?(下)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17節 爭權論朝堂(三)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56節 李郭功皆高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1節 縱敗無降意(上)第62節 冀州強龍伺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22節 壯士半生死(下)第56節 踟躕憂勝負第9節 長社火起否?(上)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47節 但埋頭種田(二)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5節 公路何足道(上)第28節 華雄戰不休(下)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63節 無忌思好逑(中)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52節 白波現故人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13節 好漢當食肉!第8節 兩軍窺匈奴(二)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4節 天子坐明堂(上)第29節 翻看徐與青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38節 天平實難敵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37節 大刀速斬“羊”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39節 鉅鹿外無援(上)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19節 運籌謀千里(三)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50節 豪傑夜帶刀第39節 武夫做干城第50節 自當順人意(四)第24節 黃巾密密鋪(下)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19節 運籌謀千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