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節 豪強罪當逃

在北方,十月的天,變得也快。袁軍圍城時,還是秋高氣爽的晴朗日子,讓張狂整天盼望的風雪始終不來。可等到袁軍一撤退,天氣就變了。

從傍晚時分掛起的朔風,到了半夜就夾雜着無數的雪子,細細密密的敲了下來。等到第二日的天明時分,那天色依然如黑夜似的。張狂起牀向外張望了一會兒,但見空中的雪花片大如鵝毛,小如米粒,紛紛揚揚的就從天上掉落下來,讓整個鉅鹿城都被披上了一層白衣。

驟降的大雪,足足持續了一天。聽着屋外“嗚嗚”刮過的風,張狂裹了裹身上的狐皮裘,絲毫沒有出頭去感受一下室外溫度的想法。

如果這場雪能夠來的早上幾天,想必袁紹軍的攻擊,也不會給鉅鹿城造成如此巨大的壓力。張狂這樣想道。

在室內溫暖火炭的烘烤下,張狂身體雖然安逸,心裡卻免不了幾分擔心。他擔心着昨天被派出去追擊袁紹的太史慈,也擔心前天出城的信使們,能不能在這場突降的大雪裡安然無恙,順利完成任務。

不過,擔心也是無用。

在熬過了守城戰的艱難以後,袁紹必然銳氣大失。他若是想要組織下一波有效攻勢,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過,戰後雙方給冀州留下的那副爛攤子,張狂想要收拾起來,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別的不說,那些在此戰中,向袁紹倒戈的地方豪強應該如何處置,便是一個讓張狂也頭痛不已的事情。

雖然張狂目前還沒有得到具體的數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袁紹來襲。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幷州軍治下豪強,是參與了支援袁軍的行動。剩下的一半,也只是恐懼於幷州軍的兇威,這才保持中立。卻依然沒有向幷州軍一方靠攏。

對於這一點。從在治下發生的瘟疫,居然一直到袁紹出兵前幾天。才爲張狂所知,便能看得出來。而以袁紹圍攻鉅鹿的速度上,若是沒有人爲袁紹提供軍糧,如此龐大規模的袁軍突襲。光是途中運糧的時間,便足以讓張狂等到幷州的援軍前來。

對那些膽敢投敵的豪強,處罰是肯定要處罰的。可處罰到什麼樣的力度,那就是一個讓張狂難以決定的麻煩。

處罰的輕了,不足以震懾其餘蠢蠢欲動的豪強。處罰的重了,卻也會讓地方上剩餘的豪強心中惶恐。萬一豪強們爲了反抗處罰,再來一次全面暴動。張狂要花費多大的代價,才能夠重新恢復冀州的安定局面呢?

想了半天,張狂最終做出決定,人還是要殺上一批的。但不能多。

對那些最積極的投入到袁紹的軍事行動中的豪強大族,當然要滅殺上一批,將爲首的男丁斬首,而婦孺們則罰沒爲奴婢。其餘那些在投靠袁紹以後,支援力度不是很出衆的豪強,則應當少殺些,以遷移流放爲主。

正好,河套一帶人煙稀少,若是能夠把冀州的豪強人口遷移個幾萬人過去,一方面可以充實邊疆,防止邊地胡人的侵佔;另一方面則可以平定冀州地方,以免在冀州留下太多的麻煩之源。

冀州的豪強們離開了自己的故鄉,就如同魚兒沒有了水,翻不起什麼大浪。而豪強離開後所留下來的良田,正好爲幷州軍所罰沒,用於安置流民,獎勵退伍士卒。這樣一舉數得的事情,張狂覺得應當比較適合當下的情形。

有了大致的思路,張狂便找來了謀臣郭嘉,兩人一起商量,看看在操作上的可行性。

郭嘉在政略上的水準一般,不過在揣測人心上卻極有天分。他聽了張狂的想法,思索了半天,突然笑了笑,對張狂道:

“主公,只怕不勞費心,豪強之事已經自解矣。”

“哦?奉孝,這是何意?”

面對張狂的疑惑,郭嘉輕鬆的答道:

“惹下如此大禍,那些豪強還敢留下麼?”

張狂很是奇怪:

“他們的祖業在此,膏腴良田阡陌連片,爲一族的根基。難不成這些罪囚還會如此捨得,捐棄自家的百年基業,一走了之?我不信。我又不可能殺光他們。”

郭嘉笑道:

“請主公恕郭嘉言語無狀之罪,郭嘉方敢直言。”

“有話就說,何來這許多顧忌?我向來認爲,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光說好話的傢伙,不是無能之輩,便是心術不正。”

有了張狂的鼓勵,郭嘉在假意謙讓以後,立刻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

“豪強與我軍,矛盾有三。”

“一,我軍起自黃巾,在天下間謗聲不絕,名聲不佳。豪強則往往自認爲天下棟樑,喜歡沽名釣譽,對我軍多有敵視。”

“二,我軍軍將,皆出身貧寒,多有平民奴婢出身。此等賤籍,素來爲豪強名門不屑。而我軍對名門亦無特別優待,必然暗中爲名門豪強所嫉恨。”

“三,豪強把持地方,武斷鄉里,操縱稅賦。我軍則對豪強黔首一視同仁,又爲收稅之事,插手地方,觸動豪強之利。豪強貪婪,豈會容忍我軍分去彼等盤中之餐?”

“至於其餘‘科舉’等事,可見主公對豪強世家並無看重。世家豪強把持天下權柄久矣,自認朝廷治國,也需依賴彼等。如今主公每取得一地,便以退役軍士充任地方郡縣吏職,毫不顧及豪強世家子弟。豪強既無私利,出仕之路也不通暢,怎可無怨言?”

“冀州新定,主公以維持局勢爲理由,暫時未理會地方豪強。然而幷州榜樣在前,豪強中但有眼光者,哪會不知主公之意?”

“此次諸逆賊紛紛隨袁賊出兵,便是爲了垂死一搏。彼等若勝,則恢復冀州舊觀;彼等若敗,必然不會依舊留守故園,等主公處罰。如今的大路上,雖然積雪,只怕搬遷之隊,於路絡繹不絕爾!”

郭嘉的分析,很有道理。只是張狂依然不能完全相信。在他想來,將萬貫家財毅然拋棄,只帶着可靠族人,千里迢迢的跑到異鄉去討生活,實在是一件太艱難的事情。

這又不是後世,有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等各色交通工具,只要身上有錢,想去哪兒就去哪兒。這是漢末,是將土地視爲命根子的古代,是出門全靠兩條腿或者四條腿的亂世。大規模的全族遷移,絕不是一件可以輕鬆完成的事情

如果一個百人規模的家族決定進行全員搬遷,需要走過一千里的路途,那些家族中的老弱之輩,是很難熬過去的。就算不考慮路上的各種災禍劫難,想要走過一千里的路程,正常情況下,家族中怕是也要損失差不多一成人口。

若是萬一再遇上些什麼天災**,那家族的一百人裡,能夠有一半到達,便是走運。在半路上因爲種種原因,結果全族盡沒的家族,也並不是太稀少。

若是規模更大的家族進行搬遷,比如千人規模的宗族遷徙,在安全性上也許會有所提高,抵禦盜匪的能力會大大加強。但家族的移動速度和沿路的糧食補給,將會變得更加麻煩。由此而損失的人口,通常還會超過一成以上。

而且,規模越大的家族,遷移後的落腳點選擇,也會變得越發的困難——天下間哪裡會有那麼多的無主之地,可以給別人開墾呢?

接下來,再將遷徙的距離拉長一些,距離越長的遷徙,人口的損失就會越大。而且,人口的損失曲線,可不是一條直線,將是一條不斷變高的曲線。如果說遷徙一千里人口會損失一成的話,將距離變成兩千裡,則損失的人口不會是兩成,而很有可能是四成以上!

所以,不到逼不得已,沒有人會進行全族大遷徙。

考慮到以上種種難題,張狂對豪強們遷移的決心,感到極爲疑惑。難道他張狂在冀州豪強的心中,居然恐怖到如此地步?

張狂纔不願相信呢!

見張狂顯露出不太相信的表情,郭嘉察言觀色,笑道:

“主公上應天星,有預知未來之能,天下人皆有高深莫測之感。彼等豪強,不過碌碌之輩,以訛傳訛之下,深恐於主公之威。主公若有動作,彼等自恃無力抵禦,只能投靠其餘諸侯。袁紹入侵,便爲此輩最後一搏。若事不諧,爲防主公雷霆之怒,又有幾人敢留?”

郭嘉說的振振有詞,張狂心裡半信半疑。不過,這等分歧,只要等上幾日,待幷州軍對冀州各地的控制得到恢復,消息渠道通暢以後,便有定論,而無需多費口舌。當下主臣二人揭過此節,又開始計劃下一步對袁紹的攻勢。

來而不往非禮也。張狂這次吃了如此大的虧,怎麼能夠不還回去?

哪怕只是象徵性的報復,好歹也得打掉袁紹一、兩座城,滅掉袁紹幾千兵力,才能算數的。爲此,張狂與郭嘉仔細研究了半天的地圖,初步制定了好幾個可以考慮打擊的袁紹軍據點。只等兵力調配停當,張狂便會讓部下的將領出擊,拿回一些利息。

只可惜,計劃不如變化快。張狂對袁紹軍進行報復的打算,還沒有開始,便已經結束了。

ps:

終於回來了,接下來更新將恢復正常。

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36節 郭汜當先騎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28節 攻城休怨累(下)第12節 張合亦煩惱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71節 居心藏詭異(上)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32節 入城暗橫劍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59節 子龍搏激流(上)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39節 白波起亂戰(三)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58節 華雄謹而驕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56節 閹黨鳴輓歌(下)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3節 黃巾據太行(下)第53節 迴天因無意(四)第1節 黃巾據太行(上)第65節 軍威強爲主第18節 爭權論朝堂(四)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21節 運籌謀千里(五)第72節 鮑信試應付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38節 列人內有亂(下)敵訊水上敗一第25節 白馬悠悠突(上)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37節 有公國名趙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36節 瘟疫實難當第35節 飛將非無敵(下)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30節 宮掖藏殺機(下)第62節 征程鞍未解(中)第27節 大軍急急退(上)敵訊水上敗一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9節 田豐無明主(上)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47節 陷地終有計(三)第38節 舉士官須考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47節 漢宮現連環(五)第48節 陷地終有計(四)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22節 伏兵城中來(一)第42節 曹操試應敵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40節 得失未分明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81節 智者細細思第59節 勝負本鮮明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67節 樂進布鐵騎第94節 獨品驚共駭(下)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53節 常侍非束手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42節 元龍湖海士
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36節 郭汜當先騎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28節 攻城休怨累(下)第12節 張合亦煩惱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71節 居心藏詭異(上)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32節 入城暗橫劍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59節 子龍搏激流(上)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39節 白波起亂戰(三)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58節 華雄謹而驕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56節 閹黨鳴輓歌(下)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3節 黃巾據太行(下)第53節 迴天因無意(四)第1節 黃巾據太行(上)第65節 軍威強爲主第18節 爭權論朝堂(四)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21節 運籌謀千里(五)第72節 鮑信試應付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38節 列人內有亂(下)敵訊水上敗一第25節 白馬悠悠突(上)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37節 有公國名趙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36節 瘟疫實難當第35節 飛將非無敵(下)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30節 宮掖藏殺機(下)第62節 征程鞍未解(中)第27節 大軍急急退(上)敵訊水上敗一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9節 田豐無明主(上)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47節 陷地終有計(三)第38節 舉士官須考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47節 漢宮現連環(五)第48節 陷地終有計(四)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22節 伏兵城中來(一)第42節 曹操試應敵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40節 得失未分明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81節 智者細細思第59節 勝負本鮮明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67節 樂進布鐵騎第94節 獨品驚共駭(下)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53節 常侍非束手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42節 元龍湖海士